APP下载

马克思和葛兰西有关国家职能观点之比较

2016-03-18王辉景

关键词:葛兰西马克思

王辉景

摘 要:国家职能通常体现在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功能和作用,它反映的不仅仅是国家活动中所要坚持的基本方向、实现的根本任务,还体现在国家机关对国家公民所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服务等社会活动中统治和管理。马克思认为,一方面政治职能体现在国家利用国家机器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另一方面国家中的社会公共职能对其是一种加固和维护。而葛兰西通过对现代国家的政治社会、市民社会关系分析,认为一方面随着市民社会作用增强而产生变化,统治职能在弱化。另一方面社会公共职能内容不再单一,譬如文化领导权等内涵不断丰富,伦理、文化、教育职能等社会公共职能作用在不断强化。

关键词:马克思;葛兰西;国家职能

1 关于国家职能产生的社会根源

马克思根据国家权力的专制性特点,对比较早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同任何形式的专制国家一样,国家社会公共职能服务于资本主义经济生产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整体要求,需要政府履行一定的公共职能,而这种公共职能往往被政治职能掩盖或替代,其实质仍然以剥削制度为基础,以社会对立为特征、代表少数人的利益。

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席卷全球,就在人类即将迎来伟大变革的胜利时,社会主义运动的两股力量,由分歧而分裂。到了20世纪末,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运动跌入低谷,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苏联模式”破产。葛兰西基于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和欧洲革命的经验、教训和总结,对比东西方国家的经济、社会结构差别对国家职能

做了新的诠释,他首先对市民社会的内涵做了界定,然后将市民社会归纳到上层建筑当中,提出理性与文化影响而不是单纯的经济力量,政治统治不仅仅依靠经济,更要依靠说服被统治阶级接受统治阶级的信仰体系,并且去接受他们的社会、文化和道德的价值观。

马克思和葛兰西在国家职能产生的社会根源上来看,马克思对国家职能的分析凸显的是国家本质对国家职能的制约,政治职能在国家职能中处于中心地位。葛兰西在吸收这一观点上,将国家职能上升为整个社会形态的统一并起调和作用。

2 关于国家职能的内涵

马克思根据生产劳动二重性推演国家本质二重性,指出国家职能包含两部分:

一是生产活动中,为促进生产发展和维护经济参与者利益的社会公共职能;

二是以统治剥削制度为基础与代表少数人剥削的政治职能。

首先,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利用国家机器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这种阶级统治工具和国家机器首先表现了政治职能。

其次,在作为公共管理机构发挥社会事务职能,政治职能决定社会公共职能,社会公共职能作用于政治职能,也就是说只要资本剥削存在,国家政治职能就不会消亡,社会公共职能只能起到辅助作用。除非资本主义被共产主义取代,那么政治职能就会随国家机器打碎而消亡,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将作为一种新的国家职能而发生作用。

葛兰西根据东西方工业文明和商品经济差异,指出导致国家职能的差异原因,并强调这种差异集中体现在市民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作用上。同时也就得出了“国家=政治社会+市民社会”这一论断。一方面,他指出国家利用暴力、强制的阶级统治职能以外还需要非暴力职能共同发挥作用,政治职能的大小依赖这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市民社会发展,经济制度发展完善和市民社会力量强大的,依靠暴力镇压的政治职能作用就会弱化。另一方面,他指出国家可以通过文化、宗教、道德、意识形态等方面通过市民社会这个群体进行思想传播,从而获得被统治阶级的“认可”或“服从”通过争得文化领导权或意识形态领导权服务政治职能。

马克思和葛兰西虽然都注意到国家的非暴力职能因素,都提出了国家职能的二重性,但是二者有截然不同的观点。

首先,马克思相对社会公共职能更注重国家的政治职能,而葛兰西则强调国家的教育或意识形态职能的重要性。马克思认为,阶级统治决定国家性质,而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阶级统治职能在国家中占主导地位。即政治统治职能决定社会公共职能,社会公共职能辅助于政治统治职能。在葛兰西看来任何国家都是一个伦理国家,而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职能就是把广大公民道德文化提高到一定的水平,并与这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从而也就与统治阶级的利益相适应。

其次,马克思所指的社会公共职能同葛兰西的教育或意识形态职能不同。马克思所指的社会公共职能不具备暴力型、强制性、阶级性、政治性,而仅作为政治统治职能的辅助工具协调社会生活、社会事务。而葛兰西的教育或意识形态职能意义就非同小可,它不局限于严格的学校教育领域,而存在于整个阶级统治社会中,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统治性。

通过对比得知,葛兰西的国家职能与马克思的国家职能存在明显的差异。也就有了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葛兰西背离马克思国家职能,一种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国家职能,综合上述分析得出以下几点:

第一,葛兰西的国家职能观拓展了马克思的国家职能观,他在不否定马克思国家职能基础上结合当时意大利革命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对本国乃至欧洲革命独特的见解。依据是市民社会在文化、伦理和意识形态夺取国家活动的意义,首次提出国家在教育或意识形态上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第二,二者不存在背离,马克思的国家观本身就是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的动态体系,例如,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对政治职能的影响和作用,而葛兰西最大的贡献就是:在实际革命中揭示了文化、文化与政治关系的重要性。形成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政治职能与意识形态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辩证思想。

第三,由于国家推移和进步,国家职能的内容和重心也会随着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和阶级状况的演进、变换。

猜你喜欢

葛兰西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葛兰西文化哲学的实践概念
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对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启示
一个半世纪后的卡尔·马克思
深化与曲解:改革开放以来葛兰西实践哲学之争的研究综述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永恒的信念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