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护理措施探析

2016-03-17王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6期
关键词:临床护理小儿

王丽

【摘要】 目的 探析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74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 根据患儿具体的病理特征及病情所需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 比较护理前后患儿的临床表现变化。结果 护理后, 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护理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护理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在儿科中并不常见, 其主要是指由人类疱疹病毒(EB)感染导致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疾病, 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特点, 咽峡炎、不规则发热等是患儿共同的临床症状[1]。虽然这种疾病不会危及患儿生命安全, 但剧烈病情的折磨以及误诊会对预后造成不利影响, 对患儿健康成长非常不利。临床给予对症治疗的同时, 辅助针对性护理是关键所在[2]。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74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进行研究,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74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进行研究, 所有患儿均符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诊断标准[3], 且经详细的临床检查确诊。其中男38例, 女36例, 年龄7个月~9岁, 平均年龄(5.60±1.21)岁。患儿家属均知晓本组研究的目的, 并签署了相关知情同意书。

1. 2 护理方法

1. 2. 1 对患儿病情进行密切观察 因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病及恶化速度都比较快, 所以做好病情观察具有重要意义。①在护理工作中, 选择吸痰器等性价比较高的护理器材和急救设备, 帮助患儿在痰液较多时及时咳出, 确保其生命安全;②护理人员要安置心电监护仪, 随时记录患儿呼吸、脉搏、血压等变化, 同时要定时测量患儿体温, 以免病情出现恶化时救治不及时;③对患儿面色、意识等进行密切观察。大部分患儿因为年龄较小, 表达能力有限, 剧烈疼痛情况下患儿很容易发生休克, 对其面色、四肢末梢循环情况进行观察, 可对其病情作出准确判断。

1. 2. 2 病房环境护理 护理人员要保持病房空气流通, 根据季节变化对室内温度和湿度进行适宜的调整, 定时开窗通风但要避免对流风;护理过程中, 接触患儿前要按照既定要求规范洗手, 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1. 2. 3 对患儿进行心理干预 多数患儿在住院期间都会出现烦躁、恐惧、哭闹等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与家长之间要保持交流沟通, 及时向患儿家长介绍患儿病情治疗进展和转归情况, 尽量消除患儿负面心理, 帮助其稳定情绪, 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给予患儿支持与鼓舞, 也可通过积极暗示的方式提高患儿主动配合治疗的意识和依从性。

1. 2. 4 对患儿进行饮食指导 治疗期间, 禁止给予患儿干硬或者辛辣刺激性食物, 饮食必须保证清淡且容易消化, 补充热量和蛋白质、维生素。针对咽喉肿痛的患儿可给予鸡蛋糕、豆浆、果汁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禁止患儿暴饮暴食, 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可适当给予粗纤维食物, 以保证其大便畅通。护理人员要科学配置饮食, 以免对患儿快速康复造成不利影响。

1. 2. 5 发热症状护理措施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主要症状是发热, 热度较高且难以快速降低, 根据患儿实际情况, 护理人员可采取如下措施:对患儿头顶进行冰敷, 对患儿全身进行温水擦拭;有些患儿发热症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可遵照医嘱给予其药物降温, 同时对患儿各项生理指标进行观察, 以免药物治疗造成不良反应;倘若患儿出汗较多, 护理人员要为其及时更换干燥的衣物, 确保皮肤清洁, 补充适量水分, 以免患儿发生虚脱。

1. 2. 6 并发症护理措施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同时导致患儿多个系统和脏器受到影响, 容易并发肾炎、血小板减少、肝炎等并发症, 严重者会导致脾破裂。护理人员要指导患儿保持绝对卧床休息状态, 不可进行比较剧烈的运动;医护人员为患儿进行检查时动作要轻柔, 病房地面要保持卫生清洁, 以免引起其他感染。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74例患儿护理前淋巴结肿大为52例(70.3%)、肝肿大为50例(67.6%)、皮疹为10例(13.5%)、咽峡炎为45例(60.8%)、发热为54例(73.0%), 护理后分别为22例(29.7%)、20例(27.0%)、1例(1.4%)、10例(13.5%)、14例(18.9%),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临床儿科并不多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 但性质比较严重, 且发病急促, 进展速度较快, 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尽管这种疾病的治疗周期不是很长, 但是系统、全面的长期护理干预对彻底治愈患儿, 提高预后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4]。

在患儿接受治疗的过程中, 对其进行饮食指导、环境干预以及心理指导等护理, 不仅可帮助患儿补充充足的营养, 还能有效控制并发症, 缓解不良情绪对患儿造成的不利影响。此外, 对其并发症进行观察, 及时处理发热症状, 可延缓病情深度发展,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与患儿家属之间的交流沟通, 共同给予患儿关心和鼓舞, 可促使其快速恢复健康[5]。本组实验中, 将护理前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付俊芳. 25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护理.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27):313-314.

[2] 艾莲花.循证护理在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心理干预中的运用.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4, 20(7):112-113, 114.

[3] 沈海涛.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护理体会.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 2012, 3(11):192-193.

[4] 向金平.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护理分析.大家健康(中旬版), 2014, 32(9):100.

[5] 曹俊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0例临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31):86-87.

[收稿日期:2015-09-15]

猜你喜欢

临床护理小儿
小儿难养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
话说小儿常的肛直肠疾病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
警惕小儿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