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6-03-17田恩照
田恩照
【摘要】 目的 分析MRI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临床资料, 根据诊断时所采用不同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照组30例行CT诊断, 研究组43例行MRI诊断, 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及阳、阴性率。结果 研究组总检出率较对照组高, 研究组检出的阳、阴性率均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价值显著, 且对改善阳、阴性率检出率具有积极意义,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MRI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价值
弥漫性轴索损伤是一种脑组织性疾病, 其常是由于脑组织受到剪力作用, 而产生的神经性轴索, 所引发的弥漫性肿胀、断裂而导致的, 为闭合性脑损伤的一种[1]。大多数患者在受到损伤之后, 会出现长时间昏迷, 本病死亡率非常的高, 并且治疗之后患者预后也比较差, 常常导致患者残疾, 甚至植物人状态。鉴于目前临床上多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来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 为明确MRI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价值, 本研究将对MRI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的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73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临床资料, 根据诊断时所采用不同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照组30例患者, 男女比例14:16, 年龄20~72岁, 平均年龄(53.52±6.17)岁, 其中高空坠落11例、交通事故10例、其他9例;研究组43例患者, 男女比例25:18, 年龄21~72岁, 平均年龄(53.48±6.23)岁, 其中高空坠落10例、交通事故22例、其他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行CT诊断:于患者入院72 h内进行CT检查, 仪器选用东芝64排螺旋CT机器予以诊断, 设置层厚为10 mm, 调整层间距于10~13 mm范围。要求患者平躺, 仪器从颅顶至底进行无间隔化扫描, 并于疑似病灶部位予以5 mm行薄层扫描。研究组行MRI诊断:于患者入院24 h内进行MRI检查, 仪器选用西门子3.0 T MR机器, 经患者颅脑予以平面扫描, 将头部圈线调整至6 mm, 设置扫描层距为1.0 mm。随后予以T1WI、T2WI扫描, 参数为256×170;其中T1WI参数为TE 12 ms以及TR 4400 ms, 而T2WI参数则为TE 120 ms与TR 4400 ms, 再将DWI参数更改为TR 4000 ms及TE 80 ms。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大脑皮层下病灶、脑深部区域病灶、非出血病灶、出血病灶;观察记录其阳、阴率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诊断结果对比 对照组诊断检出大脑皮层下病灶、脑深部区域病灶、非出血病灶、出血病灶为6、8、1、3例;研究组诊断检出大脑皮层下病灶、脑深部区域病灶、非出血病灶、出血病灶为16、20、2、3例。可见研究组总检出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阳、阴性率检出情况对比 研究组检出的阳、阴性率分别为86.05%(37/43)、13.95%(6/43),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33.33%(10/30)、66.67%(20/30),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多是因受到外力的作用所导致的, 进一步转变为神经元、血管、轴索等部位的损伤。此类疾病具白质变性特性, 常伴有小面积的出血发生;其次由于神经轴索的不断缩小, 致使小胶质细胞产生[2]。此外, 相较于其他脑类损伤, 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具较高死亡率;且此类病症一旦发生, 将会快速蔓延, 致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3]。
本研究通过分析两组诊断结果, 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表明MRI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价值显著, 有利于提高病灶检出率。分析可能是因为对照组所使用的CT诊断方法, 其特异、敏感性较低, 无法对患者轴索中出现的损伤予以正确体现, 仅可对病灶大小进行表示。然而研究组所使用的MRI诊断却与之相反, 此类诊断方法能通过造影对轴索部位损伤予以清晰显示, 且可有效检出非出血型病灶以及细微出血点[4]。同时, 由于MRI诊断对患者水肿组织的变化具较强诊断能力, 加之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技术的使用, 进一步增加MRI的敏感度, 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 从而达到提高诊断效果的目的。
此外, 通过对比两组阳、阴性率检出情况, 结果显示:研究组检出的阳、阴性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表明MRI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可有效检出阳、阴性率的分布情况。考虑可能因为MRI诊断使用的是自旋回波序列T1WI与T2WI进行检查, 此两种序列的值可反映脑组织中T1与T2的值。并且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后所产生的水肿多表现为低信号T1WI及高信号T2WI;同时, 出血性病灶中红细胞的内氧合血红蛋白亦发生变化, 进而促使脑组织中的T1和T2值均做出改变[5]。因此MRI中的序列可对脑组织中存在的水或血肿进行有效判断, 并通过成像的清晰、敏感性较强的功效, 进而增强成像清晰度, 有效显示周围病变及阳、阴性率分布情况。
关于MRI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误诊情况, 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 MRI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价值显著, 且对改善阳、阴性率检出率具有积极意义,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漆强,刘晓,邹玉林,等.常规MRI、CT检查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比较.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31):58-63.
[2] 雷磊.颅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及MRI检查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28):149.
[3] 王强.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 6(4):64-66.
[4] 王斌,李军,陈伟,等. MRI在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诊断价值.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4, 35(2):90-93.
[5] 李洲,李建军,王飞,等. MRI在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 13(5):8-13.
[收稿日期:201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