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旋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2016-03-17陈裕强
陈裕强
【摘要】 目的 探讨右旋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100例行七氟醚麻醉患儿, 根据住院尾号奇偶分为目标组与对照组, 每组50例。对照组麻醉过程给予生理盐水缓慢静脉推注, 目标组患儿麻醉过程给予右旋美托咪定缓慢静脉推注。比较两组唤醒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 目标组患儿唤醒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拔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旋美托咪定的应用可减少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右旋美托咪定;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影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7.151
七氟醚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在小儿麻醉中比较多用, 优势突出, 有诱导特点平稳、麻醉后苏醒快速等优势, 但术后躁动发生率较高。在麻醉期间应用阿片类镇痛药物和咪唑安定等均无法减少躁动发生率, 作为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右美托咪定抗焦虑、镇痛和镇静效果明显[1]。本研究探讨了右旋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行七氟醚麻醉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排除术前合并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患儿, ASA分级均为Ⅰ~Ⅱ级。所有患儿家长知情同意。根据住院尾号奇偶分为目标组与对照组, 每组50例。对照组男20例, 女30例, 年龄3~10岁, 平均年龄(6.65±1.68)岁, 其中疝气术24例, 包皮环切术15例, 阑尾切除术7例, 骨折内固定术4例。目标组男22例, 女28例, 年龄3~11岁, 平均年龄(6.32±1.13)岁, 其中疝气术25例, 包皮环切术15例, 阑尾切除术7例, 骨折内固定术3例。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麻醉过程给予生理盐水缓慢静脉推注, 目标组患儿麻醉过程给予右旋美托咪定缓慢静脉推注。进入手术室后给予5 mg/kg氯胺酮和0.01 mg/kg阿托品肌内注射, 术中对患儿心率、脉搏和血压、血氧饱和度等进行监测。开始手术后, 目标组给予右旋美托咪定1 μg/kg缓慢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2 ml生理盐水缓慢静脉注射, 随后4~10 mg/(kg·h)丙泊酚静脉推注, 面罩吸入3%~5%七氟醚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3~5 min停止麻醉, 若患儿无呼吸抑制, 送往麻醉恢复室。
1. 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唤醒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躁动情况根据Malviya评分标准[2]进行判断, 嗜睡和无法唤醒为0分;患儿清醒、安静为1分;患儿哭闹需安抚为2分;患儿烦躁, 无法安抚需制动为3分;患儿丧失定向力需按压制动为4分。2~4分均视为躁动。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比较 目标组患儿苏醒期躁动2例, 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儿苏醒期躁动12例, 发生率为24.0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儿唤醒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拔管时间比较 目标组唤醒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15.23±6.34)、(31.29±10.43)、(16.22±3.13)min, 对照组分别为(15.15±6.36)、(31.25±10.46)、(16.74±3.23)min。目标组患儿唤醒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拔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所谓躁动, 为患儿全麻苏醒期出现的一种意识跟行为相分离的状态, 表现为烦躁、兴奋、定向障碍等, 出现无理性言语、无意识动作等不适当行为, 发生率高达18%以上。目前关于其发生机制仍不明晰, 但跟手术形式、麻醉药物、患儿病情等相关[3, 4]。
右美托咪定为新型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可对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交感神经末梢产生作用, 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 提升迷走神经兴奋性, 降低心肌耗氧量, 减缓心率, 有催眠、镇痛和镇静、抗焦虑作用, 其不会引发呼吸抑制, 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作用, 还可对拔管反射进行抑制, 对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减少有重要作用[5]。
由于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可带来剂量依赖性心率下降和血压升高, 因此给药时需考虑时间和用量。本研究在麻醉诱导后15 min内进行给药, 用药剂量为1 μg/kg, 未发现不良现象, 说明该剂量可维持患儿生命体征的稳定[6]。
本次研究对照组麻醉过程给予生理盐水缓慢静脉推注, 目标组患儿麻醉过程给予右旋美托咪定缓慢静脉推注。结果显示, 目标组患儿唤醒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拔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目标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右旋美托咪定的应用可减少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贾继娥, 陈佳瑶, 李文献, 等.右旋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2, 39(3):293-296, 323.
[2] 吕治力.右旋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分析.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23(5):20-21.
[3] 施巍, 陈志峰.右旋美托咪定用于小儿腭裂修复术全麻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6):69-71.
[4] 舒礼佩, 张光英.小剂量右旋美托咪定对鼾症患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的影响.广西医学, 2014, 21(7):895-898.
[5] 赵敏娟.右旋美托咪定对扁桃体剥离合并腺样体吸切手术患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医药前沿, 2015, 16(19):85-87.
[6] 聂颖, 谢凡, 杨明明, 等.右美托咪定对小儿神经外科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中国医药指南, 2013, 27(15):51-53.
[收稿日期:201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