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题
2016-03-17李怡
李怡
20世纪90年代的先锋诗歌,看起来好像既无法和20世纪80年代的“辉煌”比肩,也不能同21世纪的“热闹”抗衡,自里到外透着一种被边缘化的冷寂与尴尬。但是,事实上它却在淡化前行者的运动情结、先锋意识过程中,自觉沉潜于诗歌本体的打造,将中国新诗艺术引入了最富于创造活力的建设时期,不仅推出一批优秀诗人、文本,提供了诗歌艺术生长的诸多可能性;并且以独立的“个人化”艺术精神传统,干预和影响了当时和未来的诗歌走向,达成了与世界文学的深度交流与“对话”。可惜,迄今为止学术界对20世纪90年代先锋诗歌这一丰厚的学术矿藏始终发掘不够,有限的成果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难以和课题实际所包孕的学术含量相匹配。从这个向度上说,罗振亚先生全面、系统、深入探讨20世纪90年代先锋诗歌的著作《1990年代新潮诗研究》,便具有了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
振亚先生致力于新诗研究近三十载,著述丰赡,成绩斐然。《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史》《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20世纪中国先锋诗歌》等系列性成果,已彰显出深厚的“治史”功底、宽阔包容的学术视野、扎实深邃的理论学养、超拔的宏观把控能力、出色的艺术感悟思维,和诗意而老到的运笔方式遇合,成就了其独标一格的诗学研究特色。他在《1990年代新潮诗研究》中企望“完成20世纪90年代的先锋诗潮的断代诗歌发展史建构”。从客观效果看,著作圆满地实现了预期的目标,不仅以研究对象的生存语境、传播方式、诗学观念、审美取向和叙述艺术等特质及其传承变异和内在规律为出发点,搭建起了20世纪90年代先锋诗歌的诗学谱系,抵达了新诗的本质深处;而且将重要理论和诗人“个案”解析相应和,新诗表征概括与文本例证细读互动,使“个人化写作”精神落到了实处。它能够为人们理解20世纪90年代诗歌创作提供良好的导引,对新诗史的理论建构贡献卓著,对当下诗歌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也将是有益的参照和启迪。
振亚的新著出版后,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引发了不少研究者的关注,这里刊发两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蒋登科、邱食存指认罗著突破了“当代文学不宜写史”的偏见,对构建当代诗歌史有很大的启发意义,白杰以为罗著是有温度、有态度、有法度的诗学研究,把当代诗歌的个人化史述推至了新的高度。两篇文章在高度评价振亚新著同时,也提出了怎样写史、个人化史述等一些颇具探讨价值的话题,希望它们的问世能为深化20世纪90年代诗歌研究提供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