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新的自学习web应用响应分析算法

2016-03-17黄晓芳张亚文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6年2期

马 炅,黄晓芳,陶 启,张亚文

(西南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一种新的自学习web应用响应分析算法

马炅,黄晓芳,陶启,张亚文

(西南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 绵阳621010)

摘要:在web应用自动渗透测试技术的发展中,由于在web应用响应分析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方面的研究不足,现有web应用自动渗透测试中仍然需要人为经验干预,限制了渗透测试的效率,因此,在研究了关键字响应分析技术与被动提取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学习响应分析算法,该算法利用关键字词库对响应结果进行分析,若没有匹配成功再利用启发式分析技术进行分析,当分析结果有效则提取响应的关键字加入词库以达到自学习的目的;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够对测试响应结果自动地进行分析,突破了关键字分析技术只能分析含有关键字的响应这一局限,同时,比单纯被动响应提取技术具有更高的效率。

关键词:web应用;响应分析;自学习

0引言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Internet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生活,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信息得以在一瞬间进行交流。Web应用已经遍布使用到各行各业中,各种各样的服务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同时,web应用不再是一些共有的即能够共享的信息,大量私密的和高度敏感的信息由于网上应用的需要而保存在相关Web服务器中。目前,Web应用还在朝着更加丰富和复杂、但又更易于让用户操作的方向不断地发展。在互联网给用户带来过去从未有过的丰富生活的同时,web应用的安全问题[1]也愈演愈烈,己经成为世界所关注的焦点。因此对web应用的安全测试就成为了当今网络技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很多web应用渗透测试软件应运而生,但是,因为web应用响应分析技术自动化水平较低,限制了渗透测试软件在自动化智能化方向的发展,所以自动化web响应分析算法的研究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1相关研究

目前,对web安全问题的研究多是关于其运行环境的研究,例如web应用所依赖的服务器、服务器软件、数据库等。对web应用程序渗透测试技术[2-8]的研究在国内外都是刚刚起步,渗透测试程序会首先向web应用发送精心构造的带有攻击字符串的请求,然后根据web应用的响应来分析漏洞存在与否。但是,由于这些响应信息都是由程序员设计的,这就导致了由程序来理解分析这些响应信息就会有一定的困难。这也是在文献[3-7]中渗透测试程序的响应是由人工分析而没有实现分析自动化的原因。

为解决这一问题Raghavan等人在文[9]中提出了基于关键字的响应分析算法。该算法通过匹配响应页面中的关键字(如“ODBC Error”、“incorect”、“wrong”、“missing”、“invalid”、“erro”、“error”等)来判断渗透测试是否成功,web应用是否存在漏洞。该算法的优点是当错误的响应信息中存在这些关键字时算法耗时短,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占用少因而具有很高的效率。缺点也非常明显,当错误的响应信息中不包含这些关键字时,该算法无法对响应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可见单纯的关键字分析算法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不能运用于实践之中。

YaoWen Huang等人在文[8]中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被动响应提取算法(negative response extraction,NRE),下面以SQL注入为例简单阐述该算法的思想:

1)使用SQL注入字符串构造一个对目标web应用的请求,将响应记为R1;

2)使用一个非法字符串(如长度过大的字符串)构造会产生错误的web应用请求,将响应记为R2;

3)使用一个合法字符串构造一个web应用请求,将响应记为R3。

假定R1响应失败,对比R1、R2、R3三个响应的相似程度可以推断出R1响应的意义,其可能的组合如表1所示。

表1 NRE算法组合形式

该算法可以在不需要任何附加信息(如关键字)的前提下分析出R1响应所代表的含义,主要功能是判定R1响应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恶意字符串被过滤还是因为web应用根本不存在注入漏洞。但是该算法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

首先,假定R1响应是一个渗透测试失败的响应,那这个R1响应成功与否又依据什么来判定呢?

其次,对于一个SQL注入字符串就需要至少发送3次web请求,效率较低,网络延迟会对渗透测试软件产生很大影响。

2自学习响应分析算法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被动响应提取算法进行了改进,并结合关键字响应技术提出了一种自学习响应分析算法。该算法实现了自动化响应分析,算法描述如下:

1)利用关键字响应分析技术来分析带有攻击字符串请求所引发的响应,当匹配关键字成功时直接得出相应的结论,分析结束。若没有匹配成功则执行2。

2)启发式响应分析,主要完成两项工作:渗透测试结果判定与关键字学习。下面是启发式响应分析中用到的概念与变量的定义。

定义1字符串S,模拟的get或post请求中的参数(构造方法在章节3.2.3阐述)。

定义2攻击请求Q1,参数为S+攻击字符串的get或post请求。

定义3错误请求Q2,带有非法参数的get或post请求。

定义4正常请求Q3,参数仅为S的get或post请求。

定义5响应R1/R2/R3,为发送攻击请求/错误请求/正常请求时所产生的响应。

定义6关系R,表示R1、R2、R3三者之间的关系。

定义7记录FailCount,记录渗透测试中攻击字符串测试没有通过的个数,初始值为0。

定义8屏蔽词,英文中的代词、数词、冠词、介词、连词、感叹与其他词(am、is、are、be、being等)。

定义9关键字词库,响应匹配关键字的集合,每个关键字有一个频度属性与更新时间属性。

定义10准关键字词库,测试过程中所有字词的集合,每个字词有一个频度属性与更新时间属性。

启发式响应分析中,渗透测试结果判断的流程如图1所示。

图1渗透测试结果判断流程图

步骤描述如下:

1)首先,分别发送请求Q1、Q2、Q3,获得响应R1、R2、R3。

需要注意的是,与Y.W. Huang等人提出的NRE不同,该算法需要根据攻击字符串与R1、R2、R3的关系R共同推断该测试是否成功。也就是说,需要攻击字符串与关系R共同确定其对应的测试结论,因为不同的攻击字符串针对同一个关系R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下面是3个示例是3个攻击字符串与关系R的组合。

示例一:攻击字符串“’”(http://xxx.com/xx.php?id=’)与关系R所对应的结论如表2。

表2 “’”与关系R对应结论

示例二:攻击字符串“ and 1=1”(http://xxx.com/xx.php?id=X and 1=1)与关系R所对应的结论如表3所示。

表3 “ and 1=1”与关系R对应结论

示例三:攻击字符串“ and 1=2”(http://xxx.com/xx.php?id=X and 1=2)与关系R对应的结论如表4所示。

表4 “ and 1=2”与关系R对应结论

2)然后,根据攻击字符串与关系R查表得出对应结论。因为,这些对应的结论里面对于成功的测试也只是给出可能成功的判断,所以只有对一个注入点构造的所有攻击字符串请求都得出可能存在漏洞时,才可以判断它可能存在漏洞,只要一个攻击字符串得出的结论是不存在漏洞,则该请求就不存在漏洞。

若最终结论是可能存在漏洞,则提取R1的英文文本信息,进行关键字学习,其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关键字学习流程图

过滤掉R1的屏蔽词之后存入准关键字词库,之后计算关键字词库中词条的平均匹配频度AVG,然后把准关键字词库中频度超过AVG且最近更新时间大于关键字词库中最小更新时间的记录写入关键字词库。

3算法实现

3.1系统架构

web响应分析算法是为了实现web渗透测试系统的自动化而设计,在研究基于Java的Web互动软件设计与实现[10]等文的基础上设计了该系统的总体架构如图3所示。

图3 系统总体架构图

其中爬虫模块用于爬取web应用的内容,内容分析模块将网页内容构造成DOM树,将可以与web应用进行交互的get请求或post表单提交给渗透测试模块,渗透测试模块使用攻击字符串构造请求发送给web应用,并将web响应提交给响应分析模块,最后把分析结果生成报告输出。web响应分析算法的实现是在响应分析模块中。

3.2算法实现

3.2.1建立词库

为了存储关键字需要建立关键字词库与准关键字词库,在数据库中建立两个数据库表,分别取名为keywords与pre_keywords。这两个表除表名不同以外,其他都相同,都具有3个属性列,分别为name(关键字拼写)、freq(关键字被匹配的频度)、update(最后一次被匹配的时间)。其中,关键字词库是根据渗透测试人员的实践经验添加的关键字,并为其freq与update赋予初值;准关键字词库是所有测试收集到的准关键字集合。

为了过滤代词、数词、冠词、介词、连词、感叹与其他词,创建一个屏蔽词库表filter_words。

3.2.2关键字匹配

将文本信息拆分为单词,经过屏蔽词库的过滤后存储在一个字符串数组中。然后先使用关键字词库进行匹配(字符串完全相同或字符串是关键字的一部分,不区分大小写),若匹配成功将该关键字的频度freq+1,若没有匹配成功,则使用准关键字词库中频度超过关键字词库平均频度80%的关键字进行匹配,同样,匹配成功将该关键字的freq+1,同时更新update。以此法匹配字符串数组中的所有单词,只要有一个匹配成功,就可以得出“渗透测试可能成功”的结论,并将总共匹配成功的关键字数记为N,这个N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结论的可信性,N值越大,结论越可信,因此可以作为报告中的一个参数。如果都没有匹配成功则进行启发式分析。

3.2.3启发式分析

在启发式响应分析中字符串S的构造方法如下:

对于get请求如http://xxx.com/xxx.asp?Id=10、http://xxx.com/xxx.php?Loginname=xxx等,将“=”后面的字符串赋值给S;对于post请求,需要根据表单的name属性来构造S,如对于,如果匹配到name属性中含有“email”这一特征字,则需要构造一个邮箱地址形式的S,同理,匹配到name属性“name”、“login”等则需要构造一个简单字符串;如果我们设置的所有特征字都没有匹配到,就使用一个简单默认字符串。

字符串S构造完成之后,按照启发式分析算法,依次发送请求Q1、Q2、Q3。然后调用Winmerge比较响应R1、R2、R3,得出关系R,用R与攻击字符串查表得出测试结论。

对同一个请求,所有攻击字符串结果判定都为“可能存在漏洞”时,才判断该请求的注入点可能存在漏洞。若最终测试结果为“可能存在漏洞”,就将R1解析为DOM树,抽取其主要标签的文本信息,经屏蔽词库过滤后,存入准关键字词库,如果该词已存在则freq+1并更新update。

然后计算关键字词库的平均频度AVG,把准关键字词库中频度超过AVG且更新时间大于关键字词库中的最小更新时间的字词加入到关键字词库中,并删除其在准关键字词库中的记录。

4实验与结论

我们把渗透测试模块与响应分析模块组合成一个Demo程序。为渗透测试模块提供一系列web应用的请求,然后由分析测试模块进行分析。

Demo演示程序界面如图4所示。

图4 Demo演示程序界面

为了验证算法的可行性与正确性我们做了4个实验,分别为:

实验一,连续测试50次本地搭建的带有SQL注入漏洞的web应用,即对同一请求测试50次;

实验二,测试200个不存在SQL注入漏洞的get请求;

实验三,测试200个存在SQL注入漏洞的get请求;

实验四,随机测试500个get请求。

其中get请求都是通过google语法“inurl”搜索得到,实验三中的请求也都经过人工测试确实是含有SQL注入漏洞的。由于只是测试该算法是可行性与正确性,测试数据不是很多,关键字只设置了“odbc”、“incorect”、“wrong”、“missing”、“invalid”、“mistake”、“error”并将关键字词库的频度统一设定为50,时间设定为测试时的系统时间。实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实验结果

四次实验之后关键字频度如图5所示。

图5 关键字频度

实验一是对同一测试请求的多次训练,成功将我们设置的mysql、root加入关键字词库;实验二的对象因没有漏洞故没有产生新的关键字;实验三的对象是已经证明存在SQL注入的请求,找出183个请求,新增warning、webroot、usr三个关键字;实验四是随机寻找的get请求,因为存在漏洞的请求较少,没有新增关键字。

经过分析可以看出,该算法可以以一个较高的正确率自动化分析web应用请求,并自学习添加关键字。克服了单纯关键字分析与NRE的不足,同时又兼具了二者的优点。其不足之处在于,需要大量的测试数据来进行训练,初始关键字频度的设定对于算法运行时的正确性与效率有着较高的影响,但这一参数的设定需要在长时间实践中确定,而且随着程序员web开发习惯的变化应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研究改进的方向。

5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自学习响应分析算法实现了对响应的自动化分析与判定,对于web应用渗透测试程序自动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是改进将关键字从准关键字词库加入到关键字词库的算法,使得自学习响应分析算法能够更快更准确的将关键字找到并加入关键字词库。

参考文献:

[1] 张炳帅. web安全深度剖析 [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5.

[2] 于莉莉,杜蒙杉,张平. web安全性测试技术综述[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11):4001-4005.

[3] 邢斌,高岭,孙骞. 一种自动化的渗透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 27(4): 1384-1387.

[4] 潘古兵,周彦晖. 基于静态分析和动态检测的XSS漏洞发现 [J]. 计算机科学,2012(39): 51-53.

[5] 张宗之. 基于爬虫技术的web应用漏洞挖掘的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2.

[6] 浦石. Web安全渗透测试研究 [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

[7] 赵丽娟. Web应用程序渗透测试方法研究 [D].长沙:中南大学, 2014.

[8] Huang Y W, Huang S K, Lin T P. Web application security assessment by fault injection and behavior monitoring[A].Proceedings of the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rld Wide Web,2003[C]. Budapest, Hungary,2003.

[9] Raghavan S, Garcia-Molina H. Crawling the HiddenWeb[A]. Proceedings of the 27th VLDB Conference 2001[C]. Roma,Italy,2001.

[10] 蔡小刚,何丽,周利华. 基于Java的Web互动软件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3:44-46.

A New Algorithm of Self-learning Web Application Response Analysis

Ma Jiong, Huang Xiaofang, Tao Qi, Zhang Yawen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Mianyang621010, China)

Abstract:Little research about the analysis of web applications’s response has been done . Its level of automation and intelligence is very low. And web penetration still requires human intervention which directly limit its efficiency . To solve this problem,key words analysis and negative response extraction have been studied, and with the help of the two technology a algorithm named self-learnning response analysis is proposed. At first the algorithm use key words to ananlyse the response. If it fails, heuristic analysis technology is used to work it out. The key words extracted from the response will be stored in the database which is used to keep key word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can analyse the response quickly and correctly. And it can analyse the response that key words analysis can not. At the same time, it is more efficient than negative response extraction.

Keywords:web application; response analysis; self-learning

文章编号:1671-4598(2016)02-0251-04

DOI:10.16526/j.cnki.11-4762/tp.2016.02.069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马炅(1990-),男,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网络安全方向的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303230);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1ZS2010)。

收稿日期:2015-08-26;修回日期:2015-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