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方言中的特殊声调现象

2016-03-17明茂修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贵州毕节551700

明茂修(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贵州毕节551700)



重庆方言中的特殊声调现象

明茂修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贵州毕节551700)

【摘要】重庆方言的声调系统中包含嘎裂声、假声或张声等特殊声调现象,这是过去未曾发现的。嘎裂声主要分布在去声调中,这种现象与元音高低和性别等有密切关系,是读低调的去声调的伴随特征。假声或张声是高升阴平调的重要特征,从调形格局演变的角度来看,假声或张声也有可能发展成高升阴平调的区别特征。

【关键词】重庆方言;声调特征;嘎裂声;假声或张声

一、引言

重庆市地处西南,处在四川省、贵州省、湖南省、湖北省和陕西省之间,是汉语西南官话的中心区之一,重庆方言也是西南官话的重要代表方言点。具体说来,重庆方言属于西南官话中的川黔片成渝小片[1],其区县内部方言之间的差别不大,没有交际障碍,只是江津和綦江在语音和词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2]4。

重庆方言的声调系统比较简单,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一般其传统调值分别记为55、21、42和214[2]45-46,其实验调值分别记为45、31、341和213[3]。在对重庆方言声调进行实验研究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重庆方言的调形格局①与传统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更应得到重视的是重庆方言声调系统中所包含着的嘎裂声、假声或张声等一些特殊的声调现象,它们至今都未见于传统研究。鉴于此,本文对重庆方言声调系统中的嘎裂声、假声或张声等特殊声调现象进行深入探讨,以补传统研究之不足。

为了详细地考察嘎裂声、假声或张声等特殊声调现象,我们共选择了重庆主城区的老中青三代6名发音人,三代之中各有男女2人。所有发音人的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发音人基本信息表

所选择的调查字表包含了不同声韵调组合的170个常用例字,打乱顺序让发音人用相同的发音状态(一定的语速和音量等)读出这些例字,并用Adobe Audition 3.0进行录音。本文所有语图都是用语音分析软件praat作出的。

二、嘎裂声

在重庆方言的声调系统中,嘎裂声作为比较独特的语音现象蕴含其中,而且是重庆方言传统研究中所没有发现也没有进行过探讨的。在具体讨论重庆方言声调的嘎裂声之前,我们先来看下面的去声调例字的语图(图1)。

图1 重庆方言去声调嘎裂声例字语图

在图1中,左上图中前两个语图是M1的“告念”,后一个语图是M2的“办”;右上图中的3个语图是M3的“变闹见”;左下图中的3个语图是W1的“要蛋见”;右下图中的3个语图是W3的“抱干愿”。从语图上看,所有例字的语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基频线都从中间断开了,甚至W3“抱”的前部基频线都没有显示出来。当然,也有的例字的语图中基频曲线没有完全断开,但是有一部分基频曲线却游离于基频曲线主体之外而跑到最下面去了,例如M1的“念”和W3的“愿”。图1中所有例字的语图上的断开的基频曲线都是嘎裂声的典型表现。嘎裂声发声时声带强烈地往中心收缩,从后部到中前部大部分都不振动,只有前部一小段漏缝,气流很小,溢出时振动这一小段的声带。其显著的声学特征是频率极低,远低于发音人声域的最低限。有时低到只有四五十、甚至二三十赫兹。由于基频太低,所以有时无法测到基频,或者测到也很不规则,忽高忽低,时有时无,在语图上通常表现为基频曲线从中间折断了[4]93。

这种语音现象最早是在浙江台州方言中发现的,因为没有认识到它的本质,所以在国内外就有了多种叫法,比如“pulsation(突突声)”“trillization(颤裂声)”“fry voice(油炸声)”和“中折调”“中喉塞”“紧喉音”等。后来,朱晓农运用实验语音学方法解释了它的发声机制和声学特征,并为它正名为嘎裂声[5]。此后,又在广西藤县岭景方言[6]、广西八步“八都话”[7]和广西钟山清塘壮语[8]、拉祜语[9]等许多南方汉语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中陆续发现了嘎裂声,甚至在河北、山东、山西和江苏等地的北方方言中也大面积地发现了嘎裂声的存在[10]。当然,在北方方言中,嘎裂声一般都不是区别特征(江苏连云港市区方言的阴平调和阳平调都是低凹调,靠阴平调中的嘎裂声得以区分,所以该方言中的嘎裂声具有区别调类的作用,也就是可以作为区别特征[11]196-197),而浙江台州方言等南方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中的嘎裂声是作为区别特征而存在的。

在6个发音人的重庆方言中,有4个人存在嘎裂声,而W1和W2虽没有明显的嘎裂声,但也部分地存在嘎裂声的僵声变体,这是嘎裂声发得不足的表现。以上现象说明,在重庆方言中,嘎裂声的出现可能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更倾向于男性发音人,另一种是更倾向于年龄较大的发音人。此外,在对嘎裂声进行考察的过程中,发现嘎裂声主要出现在去声调中,其他声调中则没有发现。去声调中嘎裂声的分布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多出现在去声调中包含低元音[a]的音节上,而包含高元音的音节上则不多见。当然,尽管在去声调中从不同角度都可以看到嘎裂声的存在,但是更多的却都是常态发声(其实很大一部分发的是弱僵声),甚至某些字的读例既有嘎裂声,又有常态发声,嘎裂声在声调的区别上并不起决定作用。所以重庆方言中的嘎裂声仍然同很多北方方言中的嘎裂声一样,只是低调的一种伴随特征。

三、假声或张声

假声在发声时声带抻得很长很宽,内沿拉得极薄,声带绝大部分不振动,只有沿内沿一带振动,其最显著的声学特征就是超高频率。张声在发音时从喉头到口腔都比较紧张,频率也非常高。在朱晓农的分域四度制中假声和张声共同定义一个高域[4]100-105。在重庆方言中,作为高升阴平调②的表现往往是调尾升得很高,某些例字的发音频率远高于该发音人的一般频域,存在张声甚至是假声的迹象。图2是M1的重庆方言阴平调中部分带假声或张声性质的例字的语图,图中例字从左到右分别为“鸡居交”。

图2 带假声或张声性质的M1阴平调例字语图

通常情况下,在一个没有假声的声调系统中,高降调的调头是整个调域的最高点。而如果在一个声调系统中升调的峰点远高于高降调的起点,那就可能有假声存在,尽管这种假声可能并不一定是区别特征。在6个发音人的重庆方言声调系统中,阴平调峰点都高于或远高于上声高降调的起点。最具代表性的是图2中所列出的发音人M1带假声或张声性质的阴平调。对于M1来说,其普通发声态的调域基本处在110~200 Hz之间,而在阴平调的部分例字或部分例字的读例中,其声调终点的高度都远高于200 Hz,“鸡居交”三字都要高出150 Hz左右;而且三字都是在不到400 ms的时间内急速跃升了约180 Hz,这都不是普通发声态所能达到的。这说明在重庆方言的声调系统中,阴平调都带假声或张声的性质。当然,除了M1之外,其他发音人的阴平调(W2的阴平调为高平调除外)也都存在假声或张声的情况。可以说,重庆方言的高升阴平调主要是用张声发的,部分用假声,所以假声或张声可以认为是重庆方言高升阴平调的一种区别于其他声调的特征。但是因为高升阴平调在重庆方言的声调系统中不会和其他声调相混淆,也就是说仅仅用高升这一区别特征就可以与其他声调区别开来。而且相对于张声或假声来说,高升这一区别特征更为容易发现和把握,所以阴平调的假声或张声这一重要特征到最近才被发现。

一般来说,已知的假声或张声主要分布在南方的汉语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中,如吴语和高坝侗语[12],还有湘语岳阳话[13]等。近期有人在连云港方言(北方方言江淮官话)中也发现了假声[11]196,现在又在另一种属于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话重庆方言中发现了假声或张声的存在。这种情况说明,假声或张声在现代汉语北方方言中可能也并不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声调现象,尽管重庆方言中的假声或张声可以不必作为必要的区别特征(但它实际上是阴平调的一种重要的区别特征),通过它仍然能与其他声调区别开来。

四、结语

嘎裂声与假声或张声是在重庆方言的声调中发现的比较独特的语音现象,通过对这些特殊声调现象的分析,对这两种声调现象在重庆方言声调系统中的存在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下面把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总结如下:

第一,嘎裂声在重庆方言的声调系统中主要有4个特点:其一,嘎裂声主要分布在去声调中,其他声调中没有发现;其二,嘎裂声的出现更多地倾向于年龄较大的发音人,也更为倾向于男性发音人;其三,较多地出现在包含低元音[a]的音节上,而包含高元音的音节上则不多见;其四,嘎裂声不具备区别不同调类的作用,只是作为低调的伴随特征而存在。

第二,假声或张声在重庆方言的声调系统中主要有3个特点:其一,假声或张声主要分布在读为高升调的阴平调中,不见于高平阴平调和其他3个声调;其二,假声或张声没有性别和年龄差异,和音节主要元音的高低也没有关系,是高升阴平调的普遍特征;其三,假声或张声可以不必作为必要的区别特征,但通过这一特征仍然能区别于其他声调。从重庆方言调形格局演变的角度来看,高升调是阴平调的发展方向,假声或张声也有可能发展成区别特征。

注释:

①对于“调形格局”这一概念,学界向称“声调格局”,但我们认为“声调格局”过于笼统,故提出了可与“调类格局”对应的“调值格局”的概念(请参考拙文《试论汉语方言的调值格局及其演变机制》,载《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后又考虑到用“调值格局”这一概念来表示一种方言中的所有调值线性化的调形曲线的空间分布特征仍然不够准确,最终提出了“调形格局”这一概念(请参考拙文《铜仁方言单字调实验分析》,载《铜仁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②在重庆方言的声调系统中,阴平调存在高升调和高平调两种拱形变体。

参考文献:

[1]李蓝.西南官话的分区(稿)[J].方言,2009(1):72-87.

[2]翟时雨.重庆方言志[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3]明茂修,张显成.试论汉语方言的调值格局及其演变机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45-155.

[4]朱晓农.语音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5]朱晓农.浙江台州方言中的嘎裂声中折调[J].方言, 2004(3):226-230.

[6]麦耘.广西藤县岭景方言的去声嘎裂声中折调[C]//现代语音学前沿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7]麦耘.广西贺州八步鹅塘八都话入声的语音分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1-7.

[8]麦耘.从广西钟山清塘壮语第六调看嘎裂声[J].民族语文,2011(1):20-26.

[9]朱晓农,刘劲荣,洪英.拉祜语紧元音:从嘎裂声到喉塞尾[J].民族语文,2011(3):3-16.

[10]朱晓农.嘎裂声作为低调特征——河北省方言的声调考察[C]//语言研究集刊(第七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134-147.

[11]章婷,朱晓农.苏北连云港方言的三域声调系统——普通发声态与张声、嘎裂声[J].方言,2012(3):193-199.

[12]朱晓农.证早期上声带假声[J].中国语文,2007(2):160-168.

[13]彭建国,朱晓农.岳阳话中的假声[J].当代语言学,2010 (1):24-32.

责任编辑:黄贤忠

The Special Phenomenon of the Tones in Chongqing Dialect

MING Maoxiu
(School of Humanities, Guizhou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Bijie Guizhou 551700, China)

Abstract:The system of Chongqing dialect contained some special phenomena such as crack voice, falsetto or fortis. The crack voic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falling tone and was alo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lling tone of the low tone, which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vowel height and gender. falsetto or fortis,the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high rise tone of a high pit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tones’pattern, falsetto or fortis were also likely to possess distinctive feature of the high rise tone of a high pitch.

Key words:Chongqing dialect; crack voice; falsetto or fortis

作者简介:明茂修(1977—),男,山东费县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汉语方言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重庆方言声调的实验研究”(项目号:SWU1309461)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5-05-19

中图分类号:H17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004(2016)01-005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