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德育课运用多媒体的思考

2016-03-17袁燕婵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广东中山528458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德育课教学效果多媒体

袁燕婵(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广东 中山 528458)



中职德育课运用多媒体的思考

袁燕婵
(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广东 中山 528458)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中职德育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同时提出了科学运用多媒体的五点基本要求。

[关键词]德育课多媒体教学

教育的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现代化。教学的现代化除了教育观念和内容的现代化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当今时代,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多媒体不断出现并在课堂教学中。本文将结合笔者在职业学校德育课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必修课程教学实践,就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多媒体是优化德育课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原国家教委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录音、录像、电影、投影、挂图及电子计算机等设备辅助教学,增强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充分利用多媒体所产生的声音、图像等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就会产生一种新的教学效果。它可增加教学的信息量和传递速度,全面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引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充分感知和理解,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融为一体,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多媒体对于优化德育课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

1.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本学科知识产生兴趣才能有探求这门学科的欲望。而这种兴趣的激起则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景。教师可运用动画、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技术手段,精心选取典型素材精制成生活情景如音乐、小品、图片、电视广告等,创设一个求知、探究的环境和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教学,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反应,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欢快气氛中发挥出自己潜在的自主性。如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一课里讲到“人格与尊严”,笔者播放了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刘伟的事例,让学生围绕视频两个问题展开讨论:①刘伟的哪些人格魅力感动了我们?②我们应该如何珍惜自己的人格与尊严?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而且还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1.2有利于优化相关的教学环节

多媒体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优化相关的教学环节上。

首先,优化教学的导入环节。导入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教育学家也认为,在几十分钟的授课中,开头的几分钟是十分重要的。导入宛如一出话剧的序幕,起着辐射全课的作用;又如一支乐曲的前奏,为整个乐章定下基调,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基石。运用多媒体精心设计的新课导入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随后的智力活动提供适宜的背景,而且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讲授职业道德中的“忠于职守”时,笔者一开始就放杭州客运二公司吴斌的事迹。在杭州至无锡高速公路行驶过程中,突然飞来一块大铁片砸中腹部。吴斌忍着疼痛用惊人的毅力完成了一系列安全的操作,确保了24名乘客的生命安全,而自己却因伤势过重离开了人世。学生们都深深为吴斌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岗位勇于献身的精神所打动。良好的开端为成功地讲解下文奠定了基础。

其次,有利于简化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环节。根据教材内容,每节课都有教学重点和难点。而一堂成功的德育课必须是重点内容突出,难点问题巧妙突破,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泛泛空谈。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像俱备、静动结合等优点。教师如能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景,就能将抽象的科学理论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有趣,让学生从感性入手,达到理性认识,从而化困难为容易,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突破教师语言难以讲清讲透的问题,降低抽象思维的坡度。例如,“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这一课,教学重点是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难点是运动是物质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笔者先后打出了两组电脑动画。第一组:反映世界在变人生在变股市在变。第二组:物质的运动静止图。通过形象的画面,让学生从“直观”中领悟了道理,从而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最后,有利于优化教学的结尾环节。布局合理、结构完美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结尾是这个有机整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精妙的结尾不仅可以起到总结巩固当堂所学知识的作用,而且还会产生言虽尽而意无穷的作用。在讲完有关教学内容后,多媒体可对教学内容进行纲要式的归纳和总结,将知识串成线,连成网,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运用多媒体结尾往往能使教学达到了一种“余音绕梁”的境界。例如,讲完生涯“做好就业准备”相关内容后,可以通过播放歌曲《我要高飞》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创业的向往和追求,实现自己的梦想达到很好的效果。

1.3有利于“双主作用”的和谐统一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实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认识并给予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培育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活泼。只有做到“双主”和谐统一,才能实现德育课的优质高效。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为教学创设良好的情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经过生疑、质疑、释疑等一系列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在讲运动和静止关系时,笔者先给学生放映喜玛拉雅山的变化和刻舟求剑的动画,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学生发言踊跃,相互质疑,展开辩论,教师指导轻松自如,课堂生机勃勃,不仅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2 德育课运用多媒体必须做到“五要”“五防”

多媒体的作用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识并被日益广泛地采用。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真正发挥多媒体优化教学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一般说来,应注意以下五点。

2.1坚持实效原则防止形式主义

电化教学的目的是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并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媒体的选择、编辑和运用时,都要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为前提,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注意的特点以及教材重点难点,认真研究,恰当选配。在观察媒体材料时,要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重点,边讲解边指导,防止次要的情节或内容引起学生分心。总之,要注意多媒体运用的实效性。为此,必须避免脱离教学目标,脱离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忽略德育教学的严谨性和严肃性,单纯追求“现代感”的形式主义。

2.2把握适度原则防止失之于滥

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各种注意的产生和保持均以一定的兴趣为条件。而兴趣对于保持有意注意具有定向、动力、支持的作用。多媒体直观形象,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对提高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多媒体的使用不能过度。因为即使是感兴趣的东西,如长时间刺激,也容易使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或转入抑制状态,造成疲劳。学生一旦疲劳,也就不能保持注意,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德育课是一门理论性、思想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德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更多的是需要学生的思考、争论、感悟和实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精心设计,选择好突破口,防止失之于滥,变“人灌”为“机灌”。

2.3实现人机结合防止本木倒置

电化教学的特点是能提供直观形象的材料,使学生充分地感知。但是多媒体毕竟是一种教学手段。德育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要达到教学目的,把全部希望寄托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手段上只能是事与愿违矫枉过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指望靠表面看得见的刺激激发学生对学习对课程的兴趣,那就永远地培养不出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为此,在使用多媒体进行德育课教学的同时,教师要避免造成直观形象教学代替语言教学的现象,千万不要忘了语言手段和其他手段的使用,更不要忘了自己的主导地位而沦为媒体的“奴隶”。要兼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产生爱学的情感,会学的能力,将多媒体由“辅助教学”转向“辅助学习”,调动学生的参与能力与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掘教学资源。

2.4注重媒体质量防止粗制滥造

清晰整洁、色彩协调、内容清楚、围绕目标的视觉材料不但可以增强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给学生以美的艺术享受。而字迹模糊、画面杂乱、远离目标的视觉材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相反会浪费时间,让学生望而生厌。因此,在课堂使用多媒体时,也要有一种“精品”意识。教学软件的选择一定要适合德育课的特点,突出直观性可视性逻辑性,不能照猫画虎人云亦云。自制的幻灯片、多媒体动画、视频等一定要做到画面清晰整洁美观生动形象并富有感染力。

2.5明确德育目标防止方向模糊

德育课的本质在于育人,所以无论通过那种教学手段都要充分体现德育目标,把培育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作为一个方向性的任务来完成。目前,有的教师片面追求手段的先进性和多样化而忽略了德育课的育人宗旨。这就与通过现代媒体手段实现德育课教学的任务背道而驰并且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德育教师必须把德育课的目标放在首位,在媒体的选择和应用时要牢记这个宗旨,从而将全面的育人目标融入整个教学过程,更好地将德育课的任务和多媒体的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在德育课教学中,多媒体有着独特的优势。教师应从学科的特点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巧妙运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最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伟.职业道德与法律[M].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杨翠环.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3):32-33.

[3]朱敬鹏.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弊端及其对策[J].科技信息,2008,(15):357,348.

猜你喜欢

德育课教学效果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信息技术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