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教学实践和探讨
——用“心”点亮中职语文课堂

2016-03-17寇美睿广西华侨学校广西南宁530007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中职语文

寇美睿(广西华侨学校,广西 南宁 530007)



中职语文教学实践和探讨
——用“心”点亮中职语文课堂

寇美睿
(广西华侨学校,广西 南宁 530007)

[摘要]中职生是一群较为特殊的学习群体,学习起点低,知识基础薄弱,学习缺少动力和激情。针对这一现状如何有效展开语文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分别从如何用“心”于教学内容、教学主体、教师自身提升的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词]用“心”教学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对于提高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面对中职学生这一特殊学习群体,针对其学习起点低,知识基础差异大及对语文学习缺少兴趣和激情的现状,我们语文教师要用“心”于语文学科,用“心”于语文课堂,以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学高效实施,充分发挥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作用,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综合文化素养。

1 安心定志 潜心教学

1.1深入研究教材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1.1.1关注学生现实生活,选择贴近生活、联系社会的教学内容教材中的作品内容来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再现和总结。我们只有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从学生熟悉的已知的知识出发,把握好课文中与学生现实生活、社会状况相关联的切入点,才能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只有将学生自身的真实生活真实体验引入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同身受,身临其境,真切地去感受去分享,与作者产生共鸣。例如,学习《我若为王》一课时,可以适当引入当今影视娱乐、热播影视剧、时政热点等能激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正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评说。增强了时代感和新活力的课文内容可以给学生留下更自然更深刻的印象。

1.1.2了解学生发展需要,选择利于学生职业发展的教学内容中职阶段的语文教学应从中职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出发,关注学生未来发展,立足于学生就业。突出基础性和实用性并能在学生未来工作中发挥作用能让学生真正内化的教学内容才能真正实现学以致用。能将课本知识转化成学生就业后必备的能力的教学内容才能正真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例如,在学习记叙文《胡同文化》、说明文《眼睛与仿生学》、议论文《改造我们的学习》、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些篇目的时候,如果能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科技、学习借鉴、职场艺术的角度联系学生实际和未来就业,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掌握知识,而且能促进他们学会博取众长为自所用。

1.1.3掌握学生专业特点,选择与学生专业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语文和专业相辅相成的教学内容更易引起学生的关注,也会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应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多角度挖掘适合并突出专业性的教学内容,将语文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契合点作为教学的重点并据此契合点设计教学内容、思考题目和实践练习。例如,学习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时,教师可将烛之武说服秦王退兵的片段作为教学重点,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分析总结烛之武说服秦王成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向商务谈判技巧、市场营销手段等方向进行辐射和延展。

1.2因势利导探索教学方法

1.2.1实施民主教学,发展多元评价,搭建互动平台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平等对话的方式增进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师用自己的感悟和体会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发表个人体验,认真倾听,给予认同和肯定,以此创建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让学生回归课堂主体地位,主动参与学习。此外,以综合、多元的评价方式公平、全面、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考评利于促进学生尊师重道并发挥所长。

1.2.2情景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恰当的教学情景设计可以让枯燥呆板的课堂变得丰富鲜活,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热情主动的参与者,让语文学习成为一种生动快乐的体验。角色扮演、激情讲演、故事再现、百家争鸣等都是较好的情景教学形式,对活跃课堂气氛与提高课堂效率有理想的作用。

1.2.3开展综合学习活动,全面提高语文技能

不拘泥于课堂,以内带外,开展丰富多彩重应用重实用的语文学习活动如诗歌朗诵、讲故事、公文写作、演讲、读书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在尝试中激活学好语文的欲望,在实践中提高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综合语文技能。

1.2.4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丰富、生动课堂

单一的板书教学,形式过于单调,过多的书写内容易让学生疲劳、厌倦。引进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借助图片、音像、视频资料的生动演示,制作贴合主题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多媒体课件,采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有效辅助教学既可以抓住学生眼球吸引学生注意力唤醒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拓展学生学习渠道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1.3因材施教巧用教学艺术

1.3.1用人格魅力征服学生很多时候,学生是因为喜爱欣赏任课教师才喜欢或更加喜欢一门课,可见教师人格魅力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促进其学习有特别的催化作用。因此,想让学生爱上自己的课堂,就要先让学生“爱”上自己。温润如玉、真诚豪爽、温文尔雅、学识渊博、平易近人……凡是充满正能量的特点都将会成为学生认可的魅力人格。

1.3.2用语言魅力感染学生语言是知识教授、师生交流、情感传递的工具和媒介。受学生喜爱的教学语言风格对顺利展开教学与提高教学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诙谐幽默可以带来轻松和愉悦,机智哲理可以启迪人生,形象生动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清浅通俗可以化繁为简。让我们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风格,用语言吸引熏陶、感染学生。

1.3.3用情感效应唤醒学生情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内动力,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主宰,是学好语文课的催化剂。教师应合理调节和充分利用情感,将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传递给学生,用真情实感的流露、声情并茂的讲解、慷慨激昂评说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2 开心见诚 倾心学生

2.1用真心了解学生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应止步于课堂。课间、课后的沟通和倾听可以让我们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需求。朋友般的促膝交谈、真心的换位思考、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对提高学生文化修养与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有极好的促进作用。利用课余时间常与学生进行互动,多参加学生们的集体活动,既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生熟的距离,又可以循序渐进地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

2.2用爱心关注学生

面对中职生这样那样令人头疼的问题,发怒斥责只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压力、反感和叛逆。所以,极端否定和放弃的手段不可取。我们应以“既来之,则安之”的健康心态来面对和处理,用爱关注学生亲近学生呵护学生,发现他们的可爱优秀之处。

2.3用耐心指导学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格的课堂管理必不可少,但一味的约束、批评甚至大发雷霆往往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其实,多数学生并不是不想好好学习,也不是存心想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而是想学却不知该怎么学。因此,循序渐进,悉心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让迷茫中的他们找到正确的方向。

2.4用自信心武装学生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能并使之转化为学习的能量,多给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不吝惜对学生的赏识和激励,给予学生肯定和赞许,让学生发现自身优点,克服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充满信心地学习和生活。一次成功的实践案例与大家分享:圣诞节前夕,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亲手制作一张贺卡送给自己最想送的任课教师。特别强调文字部分必须包括200字左右对教师的感受和评价。通过学生的贺卡,笔者了解到了学生很多内心的真实想法,包括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地位,从字里行间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鼓舞。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笔者以书信方式回赠了送给自己贺卡的学生,以既是教师更是朋友的语气书写真心,流露出自己对学生的关心和认可。当学生收到回信时,除了惊喜,更多的是期待。通过这次特殊的作业,加深了笔者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学生对语文的态度也有了很多正向的改变,语文课堂增添了不少生机。

3 专心致志 提升自我

3.1树立理念适时更新

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民主教学、体现时代精神和职业特色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自己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3.2终身学习关注学术

教师作为传递知识的媒介,自身的发展对教育教学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关注学术,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巩固完善专业技能,使自己更加适应教育的发展步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3.3总结反思不断完善

课后多思考,思后勤动手,我们应当学会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失,通过教学反思来不断审视修正完善提升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实现高效教学。

4 结语

潜心专研教学,倾心关注学生,提升完善自我是有效实施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形成综合能力,建立和谐、融洽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石嵩.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词汇统计及其应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

[2]郑敏,董易享.体现职业特色的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8):36-37.

[3]付学佳.现代中职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0:下):280.

[4]林健浓.探索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J].职业技术,2013,(1):58.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中职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