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专业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2016-03-17笱丰明陈东旭广东理工学院广东肇庆526100
笱丰明 陈东旭(广东理工学院,广东 肇庆 526100)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专业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笱丰明陈东旭
(广东理工学院,广东 肇庆 526100)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必然。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专业教育的“学以致用”,应以专业教育为基础,二者紧密结合,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职专业教育
创业教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1999年,国务院批转《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创业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创业”已经成为社会“热词”,支持创业的优惠政策相继出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创业激情被激发。根据麦可思对最近五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研究,在大学毕业生总体自主创业趋势不断上升的情况下,高职高专生的创业热情尤为突出。2015年11月3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为“中国制造2025”培养不同层次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1 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与必要性
高等职业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使命,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必然。
1.1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
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巨大。多年来,毕业生的即期就业率一直在70%出头徘徊。2016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超过770万人,比2015年增加21万人,再次创下毕业生人数新高。2015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中十分明确地提出“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以创新创业教育带动创业促进就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
2.2中国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创新型人才支撑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并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是两项紧迫的任务。中国目前正处在转型升级的过渡期,传统产业竞争力在弱化,新兴产业产生的新动力正在发展。中国实现制造强国的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制造业2025》中包括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个部分,意味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加快发展必须同时发力。这一巨大的转型迫切需要高等职业教育适应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并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创新型人才支撑。
1.3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创新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早在2005年,中国就出了“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党的十八大又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2 对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关系的思考
2.1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高职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职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但是伴随着中国的产业转型和升级,高职教育也要全面创新升级。2015年11月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对新时期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教育要与当今的技术水平和技术进步相适应,学生不仅要能适应今天的岗位、工种或职业的要求,而且还要能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既具有高素质和熟练的技能,又具备技术应用、技术改良和技术革新的能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高职教育必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已经不是一个独立的专业教育之外的教育,也不是一门课程,而是渗透到每个专业每门课程和每个项目的教育,是基本素质的培养,是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2.2新时期的创新创业实践应以专业教育为基础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各级各类的创业大赛风起云涌,各路基金对高校学生创业方案跃跃欲试。有的高校专门成立“创业学院”,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业,鼓励学生休学创业……似乎大学的主要任务成了鼓励师生创业,专业学习不再重要,这实质是把创新创业教育片面地理解为了技能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并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在毕业后马上创业,都能创业成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首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就业者,同时孕育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创业者。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是学生不怕困难与失败的品质,重点解决的是精神层面和能力方面的问题,而专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和根本,决定了创业者是否具有专业素质和技能以及是否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因此,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不能脱离专业教育这个基础,要通过创新性的专业教育带动创新和创业,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3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学以致用”
很多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学这些专业知识究竟有什么用?”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讲解专业知识的应用领域和行业,学生始终不明就里。而很少踏出校园门的教师也未必完全清楚专业知识的应用领域和行业以及最新应用的发展动态。学生学起来目标不明确,缺乏动力,教师在教学中也感觉到学生的不积极状态,教学热情逐渐减退。在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不是学生不愿意学,而是对于学习专业知识有什么用途感到迷茫不解,理论不能联系实际,学习枯燥乏味。若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通过创新性的学习和实践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将极大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有效地提升专业教育的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3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专业教育的思考
从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专业教育的关系来看,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专业教育的“学以致用”,应以专业教育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但是在高职教育的实践中,却往往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作为两个相互独立的教育方面,要么视创新创业教育为精英教育而非大众化的教育,要么为完成创新创业教育的任务而流于形式,与专业教育脱节,低水平重复,难以从根本上提升专业教育的质量与层次并达到新形势下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
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专业教育的融合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更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1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
严峻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以及国家产业转型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固然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最直接的出发点,但创新创业教育并不仅仅是新时期高职教育顺应时代发展提出的一项运动,而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中应有的部分,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因此,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不是专业教育之外的教育,而是与专业教育融合共生互长的教育,是专业教育内涵和外延的有效延伸。
3.2明确教育模式知行合一积极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作为核心,教学活动就应该始终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而展开。而“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不是“教”就能具备的,需要实实在在地“实践”,知行合一,在实践中领悟创新精神,获得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创业是如何有效发生的,如何把自己的知识技术与市场的要素结合。简单地向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重理论,轻实践只能是流于形式,效果有限。
4 广东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探索
广东理工学院作为一所高职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贯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学以致用”作为校训的重要内容,将校企合作、实训室建设、各类实践活动、创业教育课程作为日常教育教学的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尽管如此,教师和学生仍然普遍认为,教学中理论过多,实践不够,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脱节,特别是文科类专业尤为突出。
主要表现在:校内与专业知识联系紧密的实训多为模拟,缺乏实际体验和感受;校外实践实习多在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并非每个专业都有对口的企业可以去参与实践,就算有,需要实践的学生过多而企业岗位容纳能力有限的情况也较常见,或是实践内容多是低水平重复劳动,不能体现专业知识的应用与创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各自为战,各类创业活动、大赛与专业知识联系不大,难以做到学以致用;讲授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和专业课程的教师大多没有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距。
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如何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以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广东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在开展校内实训、校外实践实习、举办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课程讲授等传统教育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方式,在实践中做了有益的尝试。
2015年11月-12月,广东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开展了第一届移动电子商务创业大赛。这次创业大赛与以往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4.1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前沿体现高职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
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并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宗旨之一。本应走在经济发展前沿的高等职业院校长期以来教学与实践活动与经济发展、企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同步造成毕业生找工作难与企业找到合适的人才难这“两难”的局面,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效果并不明显。此次创业大赛紧密结合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大趋势,以将肇庆本地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打开销路为目标,选择当地特色农产品——德庆皇帝柑为主销产品,通过网络宣传销售,实现从果园到消费者的直接对接,以“新鲜直供”的销售方式力图在扩大销售量的同时将优质农产品推向肇庆和广东以外的市场,以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经济效益。
4.2与专业知识的应用紧密结合学以致用
该大赛旨在通过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电子商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找合作果园,洽谈合作方式与价格,筹集进货资金,摘果,分级,设计制作包装,打包,找快递公司,洽谈快递价格,线上宣传,销售,售后服务,整个流程都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商讨执行,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包括:商务谈判、筹资、商品分级、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物流管理等,电子商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都从中体会到专业知识在实际创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认识到专业知识并非“可有可无”。
4.3师生共实践共提升
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中,教师缺乏实际创业经验,到企业实践的机会也不多,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往往理论多过实践,容易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流于形式。学生觉得这些课程只是学习负担,没能学到有用的知识,能力也未能得到有效提升,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次大赛由教师建立一个电子商务模拟公司(公司未真实注册,但以公司的形式运营),根据工作流程,建立财务部(负责资金进出管理)、市场营销部(负责产品宣传销售)、订单管理部(负责订单统计管理)、物流部(负责采摘打包发货管理)、售后服务部(负责处理客户投诉处理)。每个部门由一位教师负责,招聘学生作助理。全部参赛师生均为宣传销售人员。
在运营过程中,碰到了很多问题,如:初期销售量过小,果园合作意愿不强,客户对预售与到货的时间差不满意,大部分客户对比市场稍高的价格不满意,客户对产品质量存在疑问,快递公司对运费的优惠程度有限导致运输成本过高,漏发货客户投诉,运输过程中的产品损坏……最后这些问题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都一一得到妥善解决。对于从未进行过创业实践的师生来说,尽管过程分外曲折艰难,收获也颇多。
这一创业实践让师生感受到:专业知识学以致用以及创新创业落到实处并不像理论所讲那么简单。要实际操作方知其中之困难,专业知识、敢于面对问题和困难的精神、解决问题和困难的能力缺一不可。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应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前行。
参考文献
[1]沈小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1):221-222.
[2]齐岩,陈英义.高校本科层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途径——基于国际教育合作平台的实践探索[J].河北经贸学院学报:综合版,2015,15 (4):101-103.
[3]谢朝阳.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职经管类专业教育创新发展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5,(34):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