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图书馆及其服务延伸探究
2016-03-17殷占录魏云松
●王 微 殷占录 宋 妮 魏云松
(大连外国语大学 辽宁大连 116044)
【用户·服务】
智慧图书馆及其服务延伸探究
●王微殷占录宋妮魏云松
(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大连116044)
[摘要]文章介绍了智慧图书馆产生的背景,阐述了智慧图书馆的内涵。阐明了智慧图书馆服务延伸的架构及模式。并预示着未来新形式下智慧图书馆服务延伸的不断发展。参考文献3。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图书馆服务图书馆管理
在国内智慧城市逐渐趋热的影响下,智慧图书馆进入读者服务视野,在理论界智慧图书馆被赋予了丰富的定义内涵。中国人民大学姚军等人认为智慧图书馆=图书馆+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化设备。北京邮电大学董晓霞等人认为: 智能图书馆是利用物联网等感知技术让图书馆的建筑环境、资产设备、文献资源及读者等主要构成因素能够 “说话”,即能够实时主动地获取相关感知数据,并在对感知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基础上,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一个智能化的管理平台,为读者提供一个无处不在的智能化的服务环境[1]。上海社科院王世伟先生认为智慧图书馆既重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又重视用户的知识服务和公共文化的社会与环境担当;既重视文献资源的智能管理,又将读者参与式的互动管理与服务等融入其中[2]。虽然对智慧图书馆定义的内涵描述不尽相同,但对其特征一般认为智慧图书馆主要利用网络、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从物理环境、创新机制以及数字空间来建构集体智慧、协作智能以及创新系统,实现图书馆服务的智能创新。
1智慧图书馆服务延伸框架
1.1智慧图书馆服务延伸总体框架结构
智慧图书馆服务延伸的基本框架是沿着物理环境的智能化、情报信息空间虚拟化、知识发现协同化同时延伸。这三个维度以立体几何坐标的形式相互作用,物理环境的智能化位于x轴,情报信息空间虚拟化位于y轴,以物理环境的智能化和情报信息空间虚拟化为基础共同支持位于z轴的知识发现协同化。其中物理环境的智能化实际上是建构一个智能空间(Smart Space),将图书馆的智能空间嵌入计算、信息设备和多模态的传感装置,通过自然便捷的交互接口,以支持读者便捷地获得计算机系统的图书情报服务;情报信息空间虚拟化是现实图书馆的虚拟化延伸,包含两个相互关联的内容,一是情报信息内容的虚拟化,另一个是读者使用的虚拟化行为过程;知识发现协同化是为了营造有利于知识发现的生态环境,通过知识发现系统、集体智慧(Collective Intelligence)以及Fab Lab、Living Lab等创新2.0实现知识涌现,个体用户就可以通过发布自己内容的方式,使得现有知识实现社会共享。只要个体用户足够多,那么在网络上产生的智能随机效应就非常可观,就能实现协同创新。
1.2智慧图书馆服务延伸技术框架结构
与智慧图书馆服务延伸总体框架相对应,智慧图书馆服务延伸的技术框架分为三个模块:一是以射频识别系统为主体,辅以嵌入计算、信息设备和多模态的传感装置的图书馆智能空间技术。主要解决图书馆物理环境的智能化,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智能工作。二是以虚拟技术和普适计算技术为核心,辅以远程交互技术,主要解决图书馆的虚拟化以及营造良好的普适环境,实现深度感知和泛在互联互通,在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融合中,让读者可以随时随地、透明地获得数字化的服务。三是以云计算技术和集体智慧技术为核心,辅以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主要解决知识发现,特别是大数据时代读者对海量信息的把握和挖掘,同时也是通过集体智慧营造一个知识创新平台。
2智慧图书馆服务延伸形态
2.1新数据让阅读更“悦读”
智慧图书馆基于对信息系统内海量数据的分析与挖掘,利用信息可视化手段将图书馆读者阅读活动进行及时展示,如即时的流通情况、日到馆的读者数、日借还数据等大数据。大数据的应用是在保障读者隐私的基础上,使数据服务于读者。通过数据分析,一系列阅读指标一目了然,基于流通量指标等数据更有针对性地合理配置采购、盘活馆藏资源,从而吸引读者参与到图书馆阅读的热潮中。同时通过大数据可以为读者量身定制阅读账单内容,包括借阅量、借阅偏好、借阅行为等个性化统计和分析,在动态展示的页面中穿插交互内容,读者可以从中获得新书推荐等个性化体验,使阅读账单展现更形象、更生动、更实用。基于读者总体情况分析的信息图以“读者”为中心,展现包括图书馆的读者概况、每人平均借阅书本册数、借阅量最大的读者借过多少册等统计数据,让读者了解图书馆和其他读者的概况,实现快乐阅读。
2.2新技术让智慧更闪耀
手机图书馆及其新技术的应用将位置定位、二维码等常用移动技术与图书馆服务相结合,为读者带来全新的智慧图书馆的体验。如利用iBeacon技术激活阅览室:当读者经过阅览室时,阅览室会主动与读者打招呼;而APP的提示功能,可以在地图上显示读者当前所在的楼层和所处的阅览室位置,继续在地图上点击,可以查看阅览室的详细信息,还可直接查看该阅览室最新的读者活动;APP的图书定位可以使读者无论人在何处都可以直接查看热门及推荐图书,或直接检索感兴趣的图书。同时读者还可以在手机上快速定位图书所在的书架位置,对于在书库中可以外借的图书,则通过APP可以直接添加到索书列表并提交索书请求,无需到索书终端再次查询和提交,待图书出库以后,APP会及时将出库提醒推送到读者手机中,读者即可前往出纳台借书;APP的外借功能是通过身份认证即可在手机中生成一张二维码读者证,在借书时仅需在出纳台扫码即可将书借出,门禁、自助设备同样支持二维码读者证的认证方式。
2.3新空间让创新更容易
智慧图书馆新空间的创新需要以馆藏文献、数字技术、创新工具为支撑,激发读者智慧,营造创新氛围,实现创新灵感与设计的对接,营造一个学习交流、信息共享的复合型新空间,为创新者提供孵化空间。
创新空间平台的特点:第一,资源的高度集中,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的理念。提供多语种多载体跨学科的文献借阅和专题数据库;购置制图设备及设计软件;利用多媒体触屏适时发布图文信息;提供自助扫描、打印等外设;彻底打破资源的载体限制,融入先进移动技术应用,通过讲座、沙龙、多媒体教学、作品成型、成品展现等方式将图书馆提供的平面化信息立体化、感性化、多元化,真正服务于产学研。第二,实现馆员与专家、读者与专家、读者与读者,甚至专家与专家的多向交流,让专家走近读者,让服务贴近读者,加深读者与图书馆的黏合度。融合了感知智慧化和图书馆服务智慧化。为用户营造一个和谐的知识生态环境,提供更高层次的智慧服务。
2.4新媒体让服务无所不在
智慧图书馆通过网络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方式,丰富读者服务内涵,注重读者体验,满足读者需求。当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特别是超文本网络允许使用者处理文本、声音、图像或软件的那些超文本变化时,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得到了虚拟延伸,其在信息的“摩尔技术”层面,用媒体技术来处理讯息的固定、再现、分布以及去文本化,改进它的分布情况并实现新的传播,用数字化的手段处理讯息,以实现特定语境下讯息的生产、分布以及互动。例如,上海图书馆推出的微讲座,每段只有十分钟左右的Libtalk,通过微信平台,使讲座视听变得更加快捷方便,既无需等待,又可多次回看,任何一位读者都可以随时随地进入微讲座进行收听。
2.5新资源让数字阅读更精彩
智慧型图书馆将纸质文献与数字资源并重,但更注重数字资源的建设。馆藏数字资源正逐步形成特色,为政府决策、科学研究和公众阅读三个扇面的服务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目前国内多家图书馆推出的数字阅读平台实现了支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等多种载体的BYOD移动阅读,真正成为读者手掌中的图书馆。
智慧图书馆新资源的重要特色是资源集成,即在各个文献信息机构、各类文献之间建立起跨系统应用集成、跨部门信息共享、跨库网转换互通、跨媒体深度融合、跨馆际物流速递的服务与管理模式。智慧图书馆的资源服务需要借助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建立起文献感知服务系统和整合集群管理系统,包括印刷型、数字型、网络型各类载体的资源。
3智慧图书馆服务延伸模式
3.1多样化的服务理念
多样化的服务理念是智慧图书馆树立精品意识,深化图书馆文化内涵,构筑面向不同层次读者需求服务阵地的核心思想。例如,德州理工大学实行多样化的服务理念,通过建立小组学习区(Group Works)、虚拟咨询服务系统(Qwidgets)、个人图书馆员、倡导意识运动全面延伸智慧图书馆服务。建立小组学习区首先重新组合资源,然后通过提供互动技术不仅可以供学生进行现场合作,也能让身处异地的学生和教师加入进来;个人图书馆员的服务理念是为所有学科的教师、职工和学生配备了个人图书馆员, 馆员们用Jing、Office Live Meeting或者TeamViewer与远程的读者沟通;倡导意识运动主要是推广营销服务理念,成立专门的营销小组,通过制作教用户如果有效地使用KIC扫描仪进行无纸复印的Susie Sunshine动画短片来推广他们的动漫工作室,图书馆在YouTube的视频上使用户熟悉3D动漫实验室、文献综述和EndNote网页版等更多的工具和技能。
3.2多元化的服务内容
智慧图书馆提供多元化服务内容的重要标志是电子资源的移动化、多媒体化和纸质资源的智能化。通过移动互联网和各种手持阅读器等终端设备图书馆电子资源实现了移动化服务,同时智慧图书馆对收集多媒体文献的重视度正在不断提高,读者可以通过检索,查阅文字、声音及影像等形式获取信息资源。图书馆不再只是为学术研究提供文献借阅的场所,随着服务内容的多元化,读者可以在图书馆中得到各个方面的信息资源,在图书馆之外也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例如,Web服务、知识发现、手机服务、终端交互服务等。智能图书馆纸质资源智能化的显著特点是通过为每一本书植入智能芯片,使得每一本图书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通过智能技术不仅能告知图书的位置还可以反映图书的名字和内容。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智慧图书馆多元化服务内容还体现在图书馆电子资源移动化服务与纸质资源智能化服务的相互嵌入,如通过 Web2.0和RFID 等技术识别和感知读者的位置及当前所从事的活动、获取读者利用文献的统计信息、感知读者喜好、了解读者知识结构从而实现智能化的资源定位、资源定制、资源推送和资源管理,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3.3智慧图书馆互动化服务形式
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形式根据其服务过程可以分为信息汇集、协同感知和泛在聚合三个阶段[3]。贯穿这三种服务形式的核心是与读者的互动,借助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开放性、移动性、协同性、融合性,关注读者的实际信息需求, 为读者提供能够跨越时空、无障碍使用图书馆资源的服务保证, 使读者突破图书馆信息系统和馆员的束缚,与信息资源直接交流并利用智慧的云计算使得读者与图书馆资源、图书馆服务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自然、人性化。
智慧图书馆是现代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多种技术发展推动下产生的服务形态,其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与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不同服务环境下的智慧图书馆呈现不同的服务形态,并且随着技术和实践的深入其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的外延也将不断丰富。
参考文献
[1]谢芳. 论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功能与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14(6):15-20.
[2]王世伟.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11(12):1-5.
[3]乌恩.智慧图书馆及其服务模式的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12(5):102-104.
(宋小华编发)
Study on the Smart Library and the Service
Wang Wei Yin Zhanlu Song NiWei Yunsong
(Dalian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Dalian, Liaoning 116044,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smart library, the essences of the smart library, and the structure and model of the service of the smart library. It also indica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styled smart library service. 3 refs.
KeywordsSmart Library. Library service. Library management.
[中图法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845(2016)03-0049-03
[作者简介]王微,馆员;殷占录,馆员;宋妮,馆员;魏云松,副研究馆员,现在大连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工作。
[收稿日期]201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