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电子期刊编目得不偿失
2016-03-17邓福泉
●邓福泉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辽宁抚顺 113001)
【资源·共享】
为电子期刊编目得不偿失
●邓福泉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抚顺113001)
[摘要]电子期刊数据库能很好地解决馆藏揭示和读者的检索与利用问题,而期刊目录因提供的是刊名而并不是读者真正需要的篇名,所以图书馆没必要去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去为电子期刊编目。参考文献6。
[关键词]电子期刊期刊目录编目数据库
电子期刊是指通过联机网络可检索阅读的期刊和以CD-ROM形式发行的期刊。其发行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由出版商通过Internet自办发行,不需要任何中介;二是通过有资质的代理商或中介服务机构发行。由于代理商通过扫描等技术手段能将许多刊物整合到统一的界面和检索系统中,便于读者检索和利用文献,所以图书馆大多是通过直接向代理商申请订阅并获得电子期刊的使用权。由于电子期刊具有便于检索(因深入到篇名)、检全率高(因收录期刊品种多)和方便阅读的特点,已成为当今馆藏期刊文献的主力军,而纸质期刊则处于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地位。那么电子期刊是否也要像纸质期刊那样必须编目呢?
1期刊目录对读者检索和利用文献基本上没有帮助
图书馆目录是指将一批著录了图书馆所藏信息的款目或记录,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排列而成的一种揭示、报道和检索文献的工具。作为以完整出版单位为著录对象的图书馆目录来说,除了可以帮助图书馆自身开展各项业务工作之外,更主要的是揭示馆藏文献,指导读者检索和利用文献。对于图书馆目录中最主要的图书目录和期刊目录来说,虽然二者在揭示馆藏方面均能很好地完成各自的任务,但是在指导读者检索和利用文献方面,二者却差异甚大。一般来说,读者通过图书目录中的书名和内容提要即可基本确定本书是否对自己有用,如果在此基础上再辅以出版日期、责任者、出版者等信息,即使不用查看实体文献也能决定是否需要借阅此书。而期刊目录在指导读者检索和利用文献方面则不可能起到图书目录那样的效果,因为期刊目录著录或揭示的对象是一种期刊,而读者真正需要的却是某种期刊中的一篇或多篇文章。因期刊目录无法深入到篇名来帮助读者检索和利用文献,所以在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问世之前,绝大多数读者只能通过纸质期刊上的目次或目录一期一期地查找自己需要的文章,极少数具有文献检索知识或经验的读者则是先通过《全国报刊索引》、《中国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或其他文摘类检索刊物来搜寻可能对自己有用的篇名,然后再根据其出处来索取原始文献。此时也只有当读者无法在期刊阅览室或过刊库中找到自己可能需要的原始文献时,才会用到期刊目录来确认(自己查询或通过馆员协助查询)图书馆是否收藏了这种刊物。假如图书馆确实收藏了读者需要的那一期刊物,则要弄清是否因错架、借出或其他读者正在阅览等原因而无法找到;假如图书馆没有收藏这种刊物,该读者则只能放弃或到其他图书馆去查阅。由此可见,只有极少数具备检索经验的读者并且是在无法找到原始文献的前提下,才可能用到期刊目录来确认图书馆的收藏情况,也即期刊目录对读者检索和利用文献基本上起不到帮助作用。
2为电子期刊编目耗费巨大
从理论上讲,无论是纸质期刊还是电子期刊,只要是图书馆收藏的(包括花钱订阅的、免费下载或交换赠阅的)就应该予以编目,以便让读者全面了解图书馆的收藏情况,使用统一的OPAC检索平台对所有载体类型的馆藏资源进行检索。然而,从电子期刊的编目实践来看,“根据调查只有清华大学图书馆、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等为数不多的图书馆,坚持对电子期刊进行编目及数据维护”[1]。而导致电子期刊编目理论与实践存在巨大反差的原因,除了因目前我国尚缺少关于电子期刊的编目细则之外(如现已开展电子期刊编目的极少数图书馆也基本上是处于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状态)[2],更主要的还是因为电子期刊编目相对复杂且维护困难。从清华大学图书馆所采取的编目模式看,具有对电子期刊进行详细编目,以完整揭示其相关信息;为电子期刊单独编目,以区别于其母体(纸质期刊)的书目记录;对隶属于多个数据库平台的同一种电子期刊只编制一条记录,通过重复856字段反映URL地址,为读者提供多个选择等特点。然而,这种编目模式也逐渐显示出许多不足之处:一是因数据库平台升级改造频繁造成电子期刊的RUL地址经常变动,从而导致电子期刊网络链接失败;二是因数据库中的电子期刊数据经常变动(如起始收藏年代、期刊品种等),导致书目数据维护困难;三是编目数据滞后,无法在OPAC系统中及时反映出图书馆订阅的全部电子期刊[3]。另外,从书目记录的编制数量上来看,因电子期刊数据库中的品种要较一般图书馆订阅的纸质期刊品种多得多,也就意味着需要编制更多的书目数据。而仅就电子期刊与纸质期刊的单条记录相比较,前者也相对更为复杂一些,一般应增加324原作版本附注、336电子资源类型附注、337系统需求附注(电子资源)、856电子资源地址与检索等字段。由此可见,对电子期刊编目不仅需要抽调更多的人力来完成,而且还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维护。
3电子期刊数据库既可满足读者的检索与利用需要,又具有揭示馆藏的作用
目前我国中文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主要有3个:重庆维普、中国知网和万方。这些数据库能够同时满足读者检索与利用文献的需要。电子期刊数据库与纸质检索刊物(如《全国报刊索引》)相比,不仅查找速度大大提高了,而且查全率和查准率也有了更为可靠的保证。例如,上述3大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收录的期刊品种分别为12 000种、8 000种和7 600种,这就较好地保证了文献检索的查全率。在查准率方面,以重庆维普数据库为例,它不仅可以通过篇名、关键词、摘要、作者、作者所在单位、刊名、分类号、时间、学科等途径直接检索,而且还可通过各种检索途径的相互组合来进一步缩小检索范围,以提高文献检索的查准率[4]。在读者利用文献方面(仍以重庆维普数据库为例),当读者选定某篇论文之后,可以通过“在线阅读”或“下载全文”的方式浏览全文;对于因版权问题无法直接浏览全文的论文,则可通过“文献传递”方式来满足读者阅读原始文献的需要[5]。由于电子期刊数据库解决了读者从篇名检索和利用文献的问题,并且具有速度快、使用方便和查全查准率高的特点,所以读者并没有感受到图书馆未编制电子期刊目录给自己造成任何不利影响,也即图书馆对电子期刊编目与否并不会对读者检索和利用文献造成实质性的影响。这或许也正是绝大部分图书馆因没有听到读者要求为电子期刊编目的呼声而未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原因。另外,电子期刊数据库自身也具有揭示馆藏文献的功能,例如,通过重庆维普数据库的“期刊学科分类导航”栏目,可直接查找到各类学科所收录的期刊名称,而通过点击其中的某一刊名即可获知该刊是从哪年哪期开始收录并截止到哪年哪期或继续订阅;与此同时,我们还可获知该刊的主办单位、国际标准刊号、国内统一刊号以及是否存在期刊更名等信息,也即期刊目录通常所包含的所有著录信息均可在数据库直接找到[6]。
综上所述,由于电子期刊数据库已经很好地解决了馆藏揭示和读者的检索与利用问题,而期刊目录并不能给读者提供实质性的帮助(目录提供的是刊名,读者需要的是篇名),所以若仅仅是出于使用统一的OPAC检索平台之目的就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去为电子期刊编目,实属得不偿失。
参考文献
[1]邱萍.电子期刊组织揭示方法的比较研究[J].现代情报,2010(9):151-153.
[2]黄国忠,高孝梅.电子期刊编目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4(3):36-38.
[3]贾延霞,等.电子期刊编目方法新尝试——以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实践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1(4):43-46.
[4][5][6][EB/OL]http://lib.cqvip.com/zk/search.aspx[2015-04-25].
(赖宁编发)
The Loss Outweighs the Gain to Catalog Electronic Journals
Deng Fuquan
(Liaoning Shihua University, Fushun, Liaoning 113001, China)
AbstractElectronic journals databases can well solve the collection reveal and readers' retrieval and utilization, but because the periodical catalogue provides the periodical titles, and not the thesis topic that the readers really need, so libraries don't need to spend a lot of manpower and energy to catalog electronic journals. 6 refs.
KeywordsElectronic journals. Periodical catalogue. Cataloging. Database.
[中图法分类号]G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845(2016)03-0041-02
[作者简介]邓福泉,研究馆员,现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图书馆工作。
[收稿日期]2015-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