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本主义视野下导师和研究生关系的异化与回归
2016-03-17李颖
李 颖
(武汉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北 武汉:430072)
学术资本主义视野下导师和研究生关系的异化与回归
李 颖
(武汉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北 武汉:430072)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高校学术资本主义化的趋势日益凸显,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探讨了在学术资本主义背景下,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存在异化表现,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学术资本主义;师生关系;研究生;导师;高校
20世纪下半叶,环太平洋地区的经济竞争愈演愈烈,对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此时跨国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并成功主导了世界经济的走向。老牌工业化国家如美国和英国,在世界市场中环太平洋地区国家的份额开始严重缩减,于是,这些老牌工业化国家通过投资新兴技术来弥补市场份额的损失,以此来巩固其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但新产品的研发和制作往往通过大学来生产,于是公司越来越多地求助于研究性大学,抢夺最新科技产品并投入到世界各地销售,这为学术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但是,国内很少有学者将研究视角放在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关系的考察上。关于学术资本主义对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影响,这方面的文献资料非常少。笔者以“学术资本主义”为主题,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到截止到2015年底其相关文献共907篇,以“学术资本主义与高校师生”为主题检索到文献19篇,其中具体涉及高校师生关系的文献只有2篇,且阐述内容也颇为简短。这说明,虽然国内对学术资本这一主题研究较多,但对其与高校师生关系的关注度不够。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日趋国际化,高校也纷纷顺应世界潮流走向了“学术资本主义”道路,而作为高校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势必会受到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高校的正常运行。因此,研究学术资本主义背景下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是十分有意义的。
1 学术资本主义的内涵
美国学者希拉·斯劳特和拉里·莱斯利在《学术资本主义:政治、政策和创业型大学》一书中基于对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这四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后,提出并论证了“学术资本主义”这一概念,认为“学术资本主义即院校及其教师为确保外部资金的市场活动或具有市场特点的活动”[1]。具体而言,就是大学或教师为了获得资金而参与各种形式市场活动的一种方式,包括申请专利、衍生公司、知识入股、联合项目、出售科技产品和服务等。
关于学术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大致可以从内部和外部来进行考察。
1.1 内部原因
20世纪中后期以来,大学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源和知识经济的主要创造者,通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方式日益活跃在国家经济发展活动中,以高频率的参与度引发了大学内部组织结构和学术文化的变革[2]。大学中的学术科研人员或是技术管理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得不走出“象牙塔”,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收为目的,通过直接的市场行为或类市场行为参与到学术成果的利益转化过程中,来寻求更多的外部资金和更大程度的发展。而那些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竞争力相对薄弱的学校,更是青睐于这样的方式为自己打开另一条生存发展之路,创业型大学则是这种组织转型的典型体现[3]。由此拉动大学向学术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1.2 外部原因
20世纪80年代,以“经济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全球一体化”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思想蓬勃兴起,并逐渐蔓延至全球,它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的私有化和自由化,提高配置资源效率。与此同时,新公共管理运动主张由市场和社会力量这两个主体来承担公共服务的生产,政府则主要致力于政策机制的制定。基于这样一个环境,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减少,转而鼓励大学与产业界、科研机构在技术转让和人员交流等方面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如迪姆所指出的,“在新自由主义的思潮下,学术组织自身在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和管理控制间起着强化作用”[4]。此时,院校收入由政府资助转向更高的学费、资金与合同,私人捐赠和其它有竞争性的资金来源[1]。
2 当代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异化表现
2.1 师生关系角色异化
角色的异化,主要体现在二者之间并不是纯粹的师生关系,而是一种以金钱为导向的雇佣关系,尤其在理工科院校,学生普遍称呼自己的导师“Boss”。笔者认为,“Boss”一词虽含有尊重,但更多体现的是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本应在企业里才会有的正常称呼却被移植到大学教师身上,无不含一种讽刺意味。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对目前这样一种身份的无奈以及对现代教师身份的疏离。在学术资本主义的环境下,教师更多是以追逐经济利益为前提,在这场交易中,他们首先会考虑成本的计算,思索用何种方式才能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此时,学生作为廉价的劳动力,自然被优先考虑进来。普遍存在的情况是,教师将项目内容分成若干项,一一分派给学生去做,最后许以他们微薄的劳酬。倒不是说这种方式存在问题,笔者认为这里首先需要讨论一个前提,如若师生之间仍是传统意义的教与学的关系,即便没有“薪资”,学生也会十分愿意帮助教师分担任务。但现如今,以利益为主导的各类层级关系中,教师通常以“师尊”之态迫使学生为其服务,而不关心学生最近的生活与学习状态是否允许。在这样一道冷冰冰的“圣旨”和“工资结算“的形式下,学生即便不情愿,但最终还是会屈从,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师生之间关系的淡漠与疏离。
2.2 师生关系情感漠化
(1)教学上。在传统的学术环境下,师生关系简单融洽。教师不仅给予学生科研上的指导,而且还关心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也非常乐意和教师探讨学习或生活方面的问题。但随着学术资本主义的影响逐渐深入,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以教学为基础的导学关系越来越淡漠[5]。教师为了赢得更多的外部资金,日渐偏离教学轨道,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市场经济活动的竞争中,从而忽视了本职的教学工作,多数以不认真的态度来敷衍了事,这种没有经过精心准备的课程自然得不到学生的喜欢,对教师的印象也会大打折扣。在高校,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状况,除了上课外,学生几乎很难见到自己的导师,更不用说与导师进行情感交流了。
(2)科研上。学术资本主义环境下的教师身份已经发生了转变,不再以纯粹教研和学术为主,他们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外部市场的经济活动中,因此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兼顾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即便在科研项目中会时常组织学生参与,但也只是以追求高效和经济效益为主,要求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从而缺乏系统的科研指导,更不用说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因材施教。
3 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重建与回归
3.1 师生协同机制
3.1.1 互相理解与尊重
好的关系以理解与尊重为前提,对研究生而言,他们要理解导师的身不由己。学术资本主义的日益盛行,迫使导师不得不投入到市场活动中去,这是外部形势所迫,缺乏资金支持的项目往往难以维持,因此研究生需要理解导师的难言苦衷。对导师而言,虽然科研压力繁重,但也要时刻谨记自己的教师身份,以教书育人为第一要务,关注学生的成长,在安排任务时,要从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考虑,从而使双方在项目合作中处于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
3.1.2 建立多元沟通机制
对导师而言,一是要在进校初为学生制定一份研究生培养方案,二是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告知自己的研究方向以及接手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对老师有一个大致地了解,以便在日后的学习中有所侧重。对研究生而言,要主动与导师进行交流,汇报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听取导师的建议,另外也可以询问导师最近的工作安排,主动为导师减轻工作压力。这样的双向沟通是十分有必要的。
3.1.3 平等合作机制
对导师而言,应该适时降低自己“师尊”的姿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近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意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有目标地针对每个学生做出不同的工作安排。就研究生而言,不能对导师苛求过多,要正确看待导师安排的科研任务,毕竟科研活动也是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双方共同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观,是维持良好关系的重要策略。
3.2 制度规范
3.2.1 完善导师负责制和监督制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导师的身份首先是教师,教书育人是其工作的第一要务,因此导师要给研究生提供精心准备的高质量教学课件,悉心指导学生,这是导师的责任和义务。对此,高校应该完善研究生评价体系,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对导师做出理性的评价。另外还可以设立教师的奖惩制度、设立相关的监督机构,定期对导师的教学指导和研究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考察,从而保障导师对研究生的有效指导。
3.2.2 建立研究生“分集结合”的培养模式
我国高校当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数是单一导师制,即一个导师带多个研究生,也有部分院校实行导师集体负责制,即由多个导师组成一个小组,共同管理十几或几十个学生。相比较而言,前者容易造成导师对每一个学生的指导有限,后者则易会造成导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不确切,产生用人与指导上的冲突。因此,学校或院系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多元化的研究培养模式,如跨学科或跨院系培养,这样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导师在分配任务时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而有所侧重,缓解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科研矛盾。
3.2.3 规范研究生补贴制度
有相关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研究生认为自己的科研补贴比较低,特别是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由于实践操作的需要,他们多数会被导师推荐到其课题参与的企业实习,而实习期间的待遇却相当低,有很多学生每个月的生活入不敷出,由此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在经济上的矛盾日益突出[6]。针对这种现状,学校应当适度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补贴,并把这种补贴制度形成规范,以文件形式规定研究生每个月最低的科研补贴,以保证其最低生活要求。此外,资助形式应当多元化,除学校方面的补贴外,还可以适当从导师那里接私活以补贴生活,缓解与导师在经济上发生的矛盾。
[1] (美)斯劳特(Slaughter,S),莱斯利(Leslie,L.L);梁骁,黎丽译.大学之道丛书学术资本主义:政治、政策和创业型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王正青,徐辉.论学术资本主义的生成逻辑与价值冲突[J].高等教育研究,2009(8):38-42.
[3] 张维红.学术资本主义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1):13-15.
[4] ROSEMARY DEEM. Globalization, new managerial-ism, academic capitalism and entrepreneurialism in u-niversities: is the local dimension still Important?[J]. Comparative Education, 2001,37(1):7-20.
[5] 任小芳.学术资本主义对工科硕士生培养的影响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D].华中科技大学,2014.
[6] 龚雪.学术资本主义视域下的师生关系研究[D].湖北大学,2012.
(责任编辑:李文英)
The Alienation and Regre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utor and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Perspective of Academic Capitalism
Li Y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Hubei)
With the influenc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trend of academic capitalism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and it has aroused wide attention from the academic circl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ompensate for this lack of discussion in the academic background of capitalism, existence of alien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utors and graduate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cademic capitalism; relationship between tutors and students; graduate student; university
2016-10-12
李 颖(1990~),女,在读硕士研究生.E-mail:lying417@163.com
G645
A
1671-3524(2016)04-0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