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倦怠分析——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角度
2016-03-17李凤玲
李凤玲
(山东女子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大学文化】
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倦怠分析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角度
李凤玲
(山东女子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本文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发现高校图书馆馆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是安全、自尊、爱和归宿、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据此,笔者认为高校应尽力满足馆员的基本需要,同时馆员自身也应该努力提升应对外界压力的能力,以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倦怠;马斯洛
职业倦怠是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首次提出来的概念。它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主要产生于从事公益性服务工作的人群,由于工作量过重、工作强度过大、工作时间过长等而导致的一种身心疲惫的状态,是个人不能成功应付外界各种压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现象。高校图书馆主要是为读者服务的行业,由于其相对单调的工作性质,馆员长期处于相对稳定、变化小、简单重复的环境中,加上其他种种因素,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因工作而引起又反作用于工作,具有很强的破坏力,不仅对个人的身心健康、职业发展等有伤害,而且严重影响图书馆整体的服务质量及发展。
一、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形式
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情绪上低落自卑厌烦,无精打采,没有耐心,焦虑压抑;工作上缺乏职业认同感,对工作排斥,被动消极,得过且过,敷衍了事,不思进取,对前途迷茫灰心;心理上感到矛盾压抑、抑郁逆反;生理上神经衰弱,身体疲劳,常失眠,易生病,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二、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角度分析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心理学评论》上发表的《人类动机理论》,立刻引起学界强烈反响。在这篇论文中,马斯洛详细阐述了他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就是动机,而动机是由需要组成的。人的需要共有五种,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安全、归属和爱、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一次需要满足之后,就会转而去追求下一个层次的需要。导致倦怠产生归根结底的原因是人的需要没有得到合理满足。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安全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安全需要并不只是环境的安全与否,还指内心的安全感。“尽管成年人可以较儿童更好地处理他们的恐惧感,但各种各样的安全需求在成年阶段仍继续存在,如对稳定工作的需要。”[1]当今社会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工作人员产生很大的压力。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要求馆员掌握更多学科的知识,以为读者提供深层次的服务;同时,馆员还要面临科研论文职称评审等的压力,但为读者服务、整理图书报刊等繁忙琐碎的日常工作占用了馆员大部分的时间,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继续学习提升自己的时间已非常少,内心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进而产生挫折感和焦虑感,内心缺少安全感,从而产生职业倦怠。
(二)自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自尊包括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即自我的尊重感和自信心。外部尊重是外界对个人的尊重和评价。外部尊重和内部尊重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从外部看,高校图书馆在社会大环境及高校内部不被重视,相应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图书馆工作单调重复,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自我价值感缺失,从而也导致馆员内在的自我评价低,缺乏职业自信。马斯洛说:“除了少数病态的人之外,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有一种对于他们的稳定的、牢固不变的、通常较高的评价的需要或欲望。”[2]而传统图书馆的观念在社会中根深蒂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有很多人认为图书馆只是一个简单的借书还书的地方,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人人都可以胜任,于是从内心里忽视图书馆。图书馆长期处于边缘地位,员工的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价值得不到体现,待遇较低。在高校内部,图书馆经常被视为教辅部门,是从事简单机械重复劳动的服务部门,缺乏知识和技术含量,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甚至可有可无。学校不重视图书馆,在经费投入和人才引进方面都很少予以关注,馆员职称评审和职务晋级困难,图书馆长期奉行“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原则,工作人员被置于从属的地位,得不到尊重和重视,马斯洛说:“自尊需要的满足导致一种自信的感情,使人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价值、有力量、有能力、有位置,有用处和必不可少,然而,这些需要一旦受到挫折,就会产生自卑、弱小以及无能的感觉。这些感觉又会使人丧失基本的信心,使人要求补偿或者产生神经病倾向。”[3]高校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受到挫伤,自尊得不到满足,极易产生职业倦怠,影响图书馆服务的水平。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高校图书馆工作没有满足员工渴望被尊重的需要,促使馆员产生职业倦怠。
(三)爱和归宿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第一,高校图书馆的职业性质和特点决定了馆员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图书馆主要群体是女性,女性独特的心理、生理特征及其在家庭、工作和社会上多重压力,使其在职业发展中易产生倦怠。女性心理敏感细腻,而馆员的人际关系网较小,生活圈子封闭,人际关系复杂,不能满足自身的爱和归属的需要。
第二,没有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图书馆对馆员的评价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以个人情绪偏好左右,多做不如会交际,这些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产生消极影响,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和热情,造成馆员之间产生隔膜,他们“渴望得到社会与团体的认可、接受,希望与同事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个体便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疏离感,产生极其痛苦的体验”[4]。
(四)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在满足基本需要的基础上,人人都有自我实现需要满足的欲望。“它可以归入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它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这种倾向可以说成是一个人越来越成为独特的那个人,成为他所能够成为的一切。”[5]
图书馆工作的性质影响了馆员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图书馆工作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其工作价值具有隐蔽性和模糊性,没有挑战性和成就感,馆员的自我价值得不到任何体现,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长此以往会充满失落感。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女性,追求稳定安逸的生活,生活中心放在家庭和孩子身上,缺少事业上的进取心。心理敏感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图书馆又是相对封闭的环境,每天从事这样单调机械重复琐碎的工作,渐渐地失去了最初的理想和抱负,没有创新没有思考,没有独特性和创造性,渐渐地失去热情和积极性。馆员的潜力得不到发挥,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三、避免馆员产生职业倦怠的举措
(一)组织层面
1.满足馆员的尊重需要
(1)尊重馆员的劳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曾说:“不管图书馆的馆址、开馆时间、设备情况如何,也不管保存图书采用什么方式,最终决定一个图书馆的成败毁誉的是它的工作人员。”[6]英国图书馆学专家哈里林也说:“即使是世界一流的图书馆,如果没有能够充分挖掘馆藏优势、效率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也难以提供广泛而有效的读者服务。”[7]可见馆员是图书馆工作进行的重要支柱。必须要尊重馆员的劳动,凝聚馆员的智慧,激发馆员的积极性,提高馆员的职业认同感。领导应加大对图书馆的政策倾斜、经费支持和投入,有条件地提供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空间。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不只是以读者为本,还要以馆员为本,因为馆员是做好服务的基础和根本。真正做到关心理解馆员,帮助馆员。在以女性馆员为主的高校图书馆氛围下,要积极营造男女平等的良好环境,创造宽松舒畅的工作环境,使馆员真正获得尊重。
(2)鼓励馆员深造和学习。加强图书馆专业培训,领导要经常为馆员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做好馆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机会,提高专业技能,提高馆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应对能力。
(3)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增强馆员自信心。加大经费投入,设立心理咨询热线和心理健康室,对馆员开展心理素质培训,加强馆员心理素质的锻炼,提高其心理保健能力。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心理,正确对待挫折,使其认识到挫折不只是一种消极的因素,更要在挫折中奋起。帮助馆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心理冲突与心理问题的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提高馆员的自信心和自尊感。鼓励馆员多从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兴趣。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动力所在,是工作的基础。
(4)采用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运用公平公正的处事原则,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明确奖惩制度,尊重馆员劳动,鼓励激励馆员。采用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事业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发挥馆员的主人翁意识,给予馆员在工作中的自主权,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和决策,满足其渴望得到尊重的需要。
2.满足馆员的爱和归宿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1)实行岗位轮换制。长期从事同一岗位很容易丧失积极性和热情,实行岗位轮换,可以是同一部门的不同岗位,也可以是不同部门间的流动,打破“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传统用人模式,大胆推行岗位流动制,可有效避免馆员厌倦感,同时满足时代的需要,培养能适应多种工作、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岗位轮换,馆员熟悉了一系列相关工作,产生新鲜感,拓展了视野,提高了职业成就感,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并且让工作人员互相理解并尊重彼此的工作,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满足爱和归宿的需要。
(2)帮助馆员建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要关注每一个馆员的发展,建立轻松的工作环境,给馆员足够的发展空间,鼓励馆员充分发挥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注重情感激励,关心理解馆员,多多交流谈心,重视并及时发现馆员可能出现的不满、怨恨情绪。根据每个馆员的专业及性格特点等,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发展愿望,给予关怀支持和鼓励,不断挖掘馆员的潜力。本着对集体和个人都有利的原则,帮助馆员建立适合自己的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使馆员获得长足发展和进步,增强馆员的满足感和归宿感,满足其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
(3)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满足每个馆员的个性化需求,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发挥其特长,做到人尽其才。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和馆员的具体条件,扬长避短。建立公平合理、关系和谐的人文环境,同事之间能相互关心协调体谅。应提高图书馆员工的整体素质,学校应把图书馆工作放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上,科学利用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责任感。鼓励馆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馆员的素质。
(二)个人方面
培养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心理,客观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心理品格。积极锻炼身体,增强心理调节的能力,提升应对挫折的能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使自己融入集体大家庭中,体会集体的温暖和力量,积极主动与同事和谐相处,增强职业的归宿感。调整心态,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职业认同感,树立崇高的职业感和使命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坚定自己的职业信仰,抑制职业倦怠的发生。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应对新时代馆员的要求,提高自我实现的能力,做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读者,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点制定适合自己长远发展的职业规划,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1][美]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成明编,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2.
[2][3][5][美]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51.52.53.
[4][美]马斯洛.马斯洛的人本哲学[M].刘烨编,译.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8.27-28.
[6][印度]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M].夏云,王先林,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33.
[7]张永全.高校图书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2):47.
【责任编辑:周 丹】
2016-07-10
李凤玲(1976-),女,山东泰安人,馆员,主要从事图书馆学研究。
G251.6
A
1673-7725(2016)09-014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