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归群体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作用

2016-03-17李文君

文化学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公益事业海归公益

李文君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8)



【文化视点】

海归群体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作用

李文君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8)

海归群体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及广阔的国际化视野,逐渐被社会所认可,成为我国国民思维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海归能充分利用国内外双重资源,这在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海归正在引领中国科技走向世界,不断推动我国公益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促进中国当代文化建设实现“大发展、大繁荣”的终极目标。

留学潮;海归;文化建设;科技事业;公益文化事业

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速,中国国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踏入了浩浩荡荡的留学大潮中,然而,滚滚而来的留学潮不禁引发了国人的忧虑:中国每年大量留学生的输出会不会造成人才的过度流失?恰在此时,大批带着西方先进文化技术学成归来的海归重返神州大地,用实际行动向人们证明,他们不但没有忘掉祖国,相反,他们回国后积极投入到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海归好比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一座桥梁,连通着西方先进的思想技术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我们要激发海归群体的潜能,充分发挥海归群体对我国当代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一、海归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方面,海归群体在国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拥有一定的管理经验,能将西方的科学精神、市场精神等融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丰富我们本民族的文化,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新形势下有了新的内涵,更加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另一方面,海归作为昔日的留学人员,他们在国外学习或工作中把我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展现给全世界,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向身边的朋友、同学、同事展现我们优良的民族传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及崇高的民族精神,提高了我们的文化知名度和国际竞争力。在全球财富论坛等世界各种论坛和文化交流平台上,中国海归的作用都不容小觑,他们对国际上各种决策的影响有利于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实现真正的“大发展、大繁荣”。[1]

二、海归引领中国科技走向世界

科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有时甚至可以超越文化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18世纪中叶掀起的工业革命就是最好的例证。作为传统发展空间,科研领域无疑吸引了大批海归。回顾中国科技发展的进程,早期造船、煤矿开采、邮电通讯等科学技术都是大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后发展起来的。他们中间诞生了众多科技领域的鼻祖,比如,竺可桢,中国气象学奠基人,20岁公费留美进入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学习;胡明复,中国现代数学奠基人,19岁赴美留学,是中国以攻读数学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人;赵元任,中国现代“汉语言之父”,曾在美国哈佛大学攻读语言学。

今天,在中西方科技发展与相互交流中,海归群体扮演了中间人这一重要角色。大多数的海归会把毕生的心血毫无保留地投入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方面,他们凭借自己在海外学到的先进技术不断推动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海归群体中的科研人员在国外学习,他们在研究中直接进入了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阵地,了解和掌握了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方向。回国后,他们带回来了最新型的实验设备,向国内传输了世界最新的科学知识,最先进的科研方法和科研手段,不断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他们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使我国的自主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逐渐摆脱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使中国科技真正走向世界。

三、海归推动我国公益文化事业的发展

公益文化事业是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引擎。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我国当代文化事业正在逐渐借助公益文化事业平台,力求提升国民素质、人民幸福指数以及社会和谐程度。近年来,海归群体身体力行,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成为中国公益文化事业的一支新生力量。

西方国家的公益事业比我们起步早,海归在国外深受西方公益慈善理念的熏陶,有较高的公益意识,回国后能积极参与公益实践,并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参与公益、宣传公益,推动中国公益事业向前发展,海归群体已日益成为我国公益事业一支重要的力量。虽然海归群体的力量有限,从事公益事业的海归也只是少数,但海归中的大多数都拥有积极的公益理念和丰富的公益事业经历,在中国的公益文化事中业中能发挥重大作用。

四、结语

当然,海归对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影响绝不仅限于以上三方面。海归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影响覆盖我国整个文化领域。他们还给我国的教育事业提供了新思路。他们回国创业,填补国内空白行业,成为中国第三产业的领跑者。随着时代的发展,海归对我国文化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越发突显。[2]如今,到海外求学或工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社会进步的内在特征之一,而学成归来无疑是为国服务、回报祖国的最佳渠道。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众多的海归人士对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国家、社会应给予海归这一特殊群体更多的重视与扶持,要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制度保障,最大程度发挥他们对我国文化事业的推动作用。

[1]王辉耀,苗绿.海归者说:我们的中国时代[M].上海:中译出版社,2016.16-25.

[2]王辉耀.百年海归 创新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8-40.

【责任编辑:周 丹】

2016-07-10

李文君(1994-),女,山东青岛人,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8.9

A

1673-7725(2016)09-0018-02

猜你喜欢

公益事业海归公益
为新征程汇聚海归磅礴力量
公益
公益
公益
爱让我们在一起——献给社会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们
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研究
“海归”返乡当“猪倌”
新海归
海归周炳“意发”攻“芯”
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