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模式构建策略
2016-03-17陆丽鸿
陆丽鸿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阜新 123000)
【大学文化】
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模式构建策略
陆丽鸿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阜新 123000)
招生和就业作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两大基本导向,承担着培养人才以及供给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和时代任务,是目前我国众多高等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目前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模式现状出发,对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模式构建策略进行了研究,望为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的教育与就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从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模式;构建策略
为社会发展进步培养优秀的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关注的重中之重,而招生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入口,承担着供应人才的重要任务;就业作为人才的出口,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重要媒介。招生、就业已经成为目前我国众多高校工作的核心,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招生门槛的降低,招生数量逐年递增,因而毕业人数较之前也有大幅度的增长。以上状况导致了“招生难”与“就业难”现象的发生且日益激烈,因此,如何构建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模式,充分发挥政府、高校、企业以及社会的多重作用已成为目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模式现状
(一)生源大战激烈
高校扩招自1999年开始至今,高校招生规模和数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学生入学率高达30%,中国高等教育开始逐渐面向社会大众,高等教育的平等教育理念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且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巨大,中国高等教育逐渐向着大众化方向发展。但另一方面,2009年我国高考报名人数实现了历史最高值,在2009年以后,高考报名人数逐年减少且减少数量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这种状况下,我国部分高校面临着招生困难的问题。一方面,生源存在短缺;另一方面,生源的质量也存在问题。虽然我国高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加以解决,但实际的效果并不明显。高校招生专业与社会需求并不能很好的切合,人才培养计划不符合社会中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同时由于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滞缓,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形势下社会需要的快速变化,对生源的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就业形势严峻
目前,随着我国众多高校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以及招生门槛的降低,新生入学率逐年提升,伴随而来的是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大幅度增长,我国就业形势也是十分严峻。据统计,2013年我国毕业生总量达到645万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同时,由于大学生知识水平、就业挂念的差异,在选择职业时也出现了一系列复杂的问题;此外,专业与职业不对口现象的普遍存在更是加剧了我国就业市场的严峻。就业渠道的狭窄也是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招生就业条块隔离
前面也已经说到,目前众多高校之间的生源大战日益激烈,生源成为了决定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招生过程中,绝大部分高校并不考虑专业设置与学生兴趣是否吻合,而是一味注重招生数量和规模的大小,简单地推行学校的招生计划和目标。该种情况使得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生的兴趣与所学专业并不温和,因而学习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难以适应社会岗位的实际要求,不符合社会就业的条件,出现了招生就业条件条块隔离的不良现象。
二、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模式构建策略
(一)以就业为核心,开展特色化招生
以就业为核心,开展特色化招生是构建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模式的基础性举措,对于加强人才培养效果、加大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具有重要的意义[1]。因此,高校应该合理分析市场需求,结合市场上对各种专业的实际要求和岗位需要,灵活的调整招生政策,对所设专业的教学课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理念进行灵活性的调整,以期适应市场化下的职业发展要求。同时,高校应该优化生源质量,摒弃一味追求生源数量和规模的错误做法,收纳质量较高的生源,以此实现就业的高成功率。在进行专业设置时,要着重突出专业特色,根据市场需要设置专业发展目标和规划,保证高效率的办学活动。此外,高校要不断提高本校的办学质量,更新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依托招生工作,推进特色就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形势下所需要的人才不再是单一的技术性人才,而是复合型、多方面综合发展的人才,因此招生和就业关系十分密切。就业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高校的招生工作、人才培养工作相联系的,因此,依托招生工作,推进特色就业也是实现招生就业双向促进的重要举措。在毕业生进行就业后,高校要对已经就业的毕业生进行信息化追踪,了解毕业生的动向以及就业状况,从而为来年的招生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因此高校领导、教师、学生要协力合作,共同构建以招生工作为依托、以特色就业为目标的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模式,以此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完善招生就业联动机制。
(三)构建高校合作互动平台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一方面面临着生源数量减少、生源质量下降的问题,一方面面临着毕业生人数骤增、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因此,高校与高校之间应构建高校互动合作平台,建立密切的业务联系,共同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高校之间互动平台的构建应当以优势互补、突出个人特色为基本原则,同时高校之间要建立共同联系,借此扩大高校的业务范围和办学广度。高校合作活动平台建立应当以资源共享和构建核心,资源主要包括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学基础设施以及优秀的学生、教师资源。通过构建高校合作活动平台,人才培养的全面性与综合性大大增强,学生可以享受到各种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同时,高校互动合作平台的建立也使得就业信息传播渠道进一步拓宽,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此外,高校之间合作互动平台的建立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高校之间的生源大战,维护了高校之间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四)开展高校与企业的合作
高校与企业开展合作一方面可以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招生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和指导,对于增强高校招生工作的针对性、提高招生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高校通过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开展特色的专业进行人才的培养,为企业输送所需要的人才[2]。其次,企业根据本企业发展要求,进入高校时差,选择合适的人才。以上所论述的状况在现实中是十分常见的,但是高校和企业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合作的计划较少,因此无论是对于人才的培养,还是对于人才的选择,高校和企业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盲目性。因此,开展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将大大降低这一盲目性。一方面,高校根据企业发展需要进行特色化招生,制定市场经济环境中所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调整专业课程的教学;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加大资源投入,对高校所输送的人才进行进一步培养,使其实践能力大为提高。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不仅仅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也保证了人才素质与社会需要的匹配性,是目前众多高校和企业比较青睐的一种方式,也是构建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模式的有效策略。
(五)加强政府-高校-企业三者之间的联动
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模式的构建需要政府、高校以及企业的共同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形成政府-高校-企业三者良性循环的招生就业联动模式。首先,政府要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加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增加生源数量。同时,要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刺激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其次,高校要根据社会需要进行招生,避免盲目招生现象的出现,保证招生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培养人才要结合社会实际需要;最后,企业要向政府及高校进行市场化的反馈,进而为高校招生工作的开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3]。同时,面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就业形势,政府-高校-企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三者对市场化信息的把握将直接决定了招生和就业工作效益的大小,三者的共同合作将有效改善我国高校招生以及就业方面存在的众多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模式存在生源大战激烈、就业形势严峻、招生就业条块隔离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政府、高校以及企业要从以就业为核心,开展特色化招生、依托招生工作,推进特色就业、构建高校合作互动平台、开展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加强政府-高校-企业三者之间的联动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政府、高校、企业以及社会的多重作用,促进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模式的优化与进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
[1]吕慈仙,郑孟状.服务型教育体系下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模式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11,(23):52-56.
[2]李准,宋亮,张万峰.普通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机制构建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1):144-146.
[3]王英,万庆生,韩文灏.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110-114.
【责任编辑:董丽娟】
2016-06-18
陆丽鸿(1968-),女,辽宁锦州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职教育教学研究。
G640
A
1673-7725(2016)09-01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