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骨师之女》看美国华裔女性的身份丧失与重建
2016-03-17于坤
于 坤
(吉林师范大学大学外语部,吉林 四平 136000)
【文学评论】
从《接骨师之女》看美国华裔女性的身份丧失与重建
于 坤
(吉林师范大学大学外语部,吉林 四平 136000)
作为美国华裔文坛代表人物的谭恩美以女性为观察视角,通过描写作品中华裔女主人公遭受的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关注广大华裔女性在美国主流社会作为“夹缝人”痛苦而尴尬的生活状态,探讨美国华裔女性如何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摆脱枷锁和创伤,从而最终实现自我身份的认同和重建。
谭恩美:《接骨师之女》;种族;性别歧视;身份重建
一、谭恩美及其作品简介
谭恩美(Amy Tan)作为一位开拓者,在美国华裔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继汤亭亭之后华裔美国文学的新生代小说家。同为华裔作家,华裔男作家关注的是男性的身份以及他们作为男性在亚裔族裔中的地位,而华裔女作家则一直尝试打破男性世界中固有的女性柔弱依赖的形象,致力于构建崭新的、人格发展更为健全的女性形象。[1]作为华裔女作家的谭恩美具有根深蒂固的中国情节和中国文化意识,在作品中以东方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和笔触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女性形象,讲述了一群不堪忍受种族歧视和性别压迫的华裔女性同男性主流社会进行抗争并走上独立自强之路的故事。谭恩美的作品部部都堪称经典,其代表作《喜福会》一经发表就成为全美的畅销书,并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其后又发表了《灶神之妻》《灵感女孩》《接骨师之女》和《沉没之鱼》等作品,这些作品使谭恩美获奖无数,也奠定了其在美国华裔文坛领军人物的地位。[2]本文将要探讨的作品《接骨师之女》是谭恩美的第四部长篇小说,也堪称谭恩美族裔化主题模式的经典之作,她在这部作品中讲述了中国和美国三代母女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本文主要将焦点集中在故事中第三代华裔女儿露丝身上。在这部作品中,谭恩美用细致入微的笔触生动刻画了华裔女主人公露丝的形象,描写了露丝在西方男性主流社会的“边缘人”地位以及遭遇的种种尴尬和无奈,但最后女主人公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渐摆脱了“他者”的身份桎梏,勇敢地走上了自我身份重建之路,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出作者谭恩美作为华裔女性的一员对美国华裔女性文化身份的探求。
二、“边缘人”的尴尬境地
小说女主人工露丝·杨是美国旧金山一位“代笔”女作家,作为美国第三代华裔移民,露丝完全是在美国文化的熏陶下长大的,其思想、行为和举止都与普通美国人无异,和其他生在美国、长在美国的少数族裔相同,露丝渴望被美国主流社会所接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美国人,但却一直被当作“他者”对待。尽管她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写一手漂亮的英文文章,找了一个美国丈夫,却仍然无法彻底摆脱其“边缘人”的地位,始终无法真正融入美国主流社会。自身的外貌特征使她受到同学的孤立和排挤;作为一个代人“捉刀”的作家,露丝被迫居于幕后,在白人占主流的社会里始终无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处于隐身人的地位;而在与白人丈夫亚特的相处过程中,露丝一直是处于弱者、依附者的地位,以亚特为马首是瞻,无条件地照顾他的两个女儿,而正是这种隐忍的态度造成了外界和白人老公亚特对她的疏忽,甚至无视。美国文学评论家吉娜·马仕特(Gina Marchetti)认为:“种族间爱情叙事可以建构保护个人选择以及逃离传统社会家长制婚姻的美国梦”,“华裔女儿们对白人男性的爱情寻求,以及对母亲、家庭和华裔社区的逃离,证明女儿们内心的孤独自卑和被疏离感。”[3]连续八年的间歇性失语症更是露丝作为边缘“他者”在美国主流社会受到性别歧视和种族主义双重压迫下的一个反应。在美国长大的露丝与中国母亲茹灵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经常互相指责和伤害。母亲向她灌输中国的传统书法和文字知识,露丝对此却毫无兴趣,母女之间经常争吵,最后由于始终无法互相理解对方而只能保持沉默,长期处于冷战状态。“母女两人相互折磨的形势已经愈演愈烈。她们就像被困在沙尘暴中的两个人,顶着巨大的痛苦,不停地指责对方是造成灾害的罪魁祸首。”[4]文中的露丝处于两难的境地,同时承受着来自两个世界的压力:如果听从母亲的教导,变成一个循规蹈矩的中国式女孩,意味着她并没有完全美国化,这样的露丝更加难以融入主流社会;若进一步使自己接受美国主流文化,则意味着她必须完全以西方人的方式思考和生活,这将使她和中国传统文化更加背离。处于两个世界夹缝中的露丝变得困惑和彷徨,不知道自己的出路究竟在哪里,这种游离不定的心理状态导致她对自己身份的不确定,在美国社会生活的种种不如意和中国母亲的不可理喻使露丝失去了建立自己身份认同感的勇气。
三、自我身份的觉醒和重建
在美国主流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被孤立、被“边缘”事件,被迫处于“失语”的状态,女主人公露丝无论是身体和精神上都备受摧残。她意识到,如果单方面寻求美国主流社会的认同而以此摆脱边缘弱势族裔的地位,这种抗争的方式只能使她更加被边缘化,她开始逐渐反思并追寻确立属于华裔女性自己的身份地位。
生在美国,长在美国,长期接受美国教育和生活方式的洗礼,已经“美国化”的女主人公露丝一开始对中国母亲的种种行为并不理解,她讨厌母亲东方式的管束,对中国文化也有抵触情绪,拒绝看母亲一直要求她看的手稿,与母亲的互相伤害和不理解造成她对东方传统文化的排斥和疏离。但由于母亲老年痴呆症的病情,她开始重新拾起一直丢掷一旁的手稿仔细研读,她从了解家族的历史而开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寻之路,露丝在这个过程中开始逐渐理解母亲,理解母亲身后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正是由于露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接纳和理解,两种不同的文化在母女两代人的探求下终于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母女二人最终冰释前嫌。华裔母女间误会的解除和矛盾的消融体现了她们各自对自己身份归属的新认识,而露丝也在从失语到倾听、从迷茫到探寻这一过程中获得了真正的成长。她重新定位了自己和亚特的关系,不再甘心一直处于弱者和依附者的地位,而是勇敢表达自己的心声,争取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这一举动反倒获得了亚特的尊重和爱。一直身为“捉刀人”的她也不甘心一直隐身于他人身后代为发声,她想写出自己的心声,因而开始书写母亲和自己的故事,在书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而这一过程使她不再是处于消音的地位,终于走出“他者”的阴霾,开启了美国华裔女性的自我书写和身份建构之路。
当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露丝不再盲目追求美国文化,一味排斥中国文化,而是积极挖掘本族裔的传统文化,同时融合美国主流社会文化,使两种文化和谐共生,逐渐摆脱了困惑和迷茫的状态,最终在男权社会找回了自己身份的归属感。只有在男权社会找准自己的文化身份定位,困扰华裔女性许久的“失声”现象才会随之而消失。
四、结语
身为美国第二代华裔女性作家,谭恩美对华裔女性在美国的经历感同身受,和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露丝一样,谭恩美在男性占主流的社会里也时刻感到迷茫,不断地追问“我是谁”,这才有了《接骨师之女》中丝丝入扣的精彩描写。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窥探出作者谭恩美对男性主流社会的批判和鞭挞,同时谭恩美作为广大美国华裔女性的代言人,也表达出自己的心声:作为华裔女性,身份构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她们急需摆脱“边缘人”和“他者”的无助又彷徨的状态,摆脱身处两种不同文化中的尴尬境地。[5]如何做到这一点,谭恩美在其作品中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答案:华裔美国人不要抛弃自己的本土文化,同时要敞开心扉、勇敢接纳异己文化,找到两种文化的平衡点,使两种文化共存共融。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懂得如何在两种文化中取舍,同时正确对待自我的“双重身份”,处于游离状态的华裔后代才能不再困惑,重拾自信,从文化“夹缝人”转而成为兼具东西方两种文化的“世界人”。谭恩美通过自己的作品倡导淡化文化身份的界限,从而达到多元文化身份和谐共处的境界,只有这样,广大美国华裔女性及其后代才能最终构建起属于华裔女性自己的独特的文化身份。
[1]张龙海.透视美国华裔文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24.
[2]程爱民,邵怡,卢俊.20世纪美国华裔小说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25.
[3]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当代美国华裔女作家陛下女性文化身份的嬗变[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78.
[4]谭恩美.接骨师之女[M].张坤,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78.
[5]关合凤.悖逆与抗争——美国华裔女小说家作品之主题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02,(4):9-11.
【责任编辑:周 丹】
2016-07-10
本文系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美国华裔文学中女性身份建构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4WY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于坤(1977-),女,吉林四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英语教学法、跨文化交际研究。
I712.074
A
1673-7725(2016)09-00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