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物联网产业发展模式构建研究

2016-03-17王金凤王超梁

管理工程师 2016年3期
关键词:物联网河南省

王金凤,王超梁

河南省物联网产业发展模式构建研究

王金凤,王超梁

摘要:物联网合理的产业发展模式对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分析了河南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和产业模式,结合河南省经济特点,构建了河南省特色物联网产业发展模式,给出了模式构建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河南省;物联网;产业发展模式

物联网是指通过传感器网络和射频识别实现信息采集,利用无线通信技术进行信息传输,进而实现接入互联网的物体间信息交换、智能识别、监控管理的网络[1]。2010年我国政府提出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以来,各级地方政府迅速开展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和试点项目建设,如今河南省物联网产业发展也已初具规模,探求一种适合河南省特色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模式对促进物联网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由于河南省物联网产业基础薄弱,起步较晚,企业核心技术缺乏,很难在短时期内获得突破性的进展,发展初期仍需要政府积极推动,因此构建河南省特色物联网产业发展模式对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河南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1.物联网产业集团初步形成

近几年来,河南省涌现众多的具有物联网产品批量生产能力的相关企业,已形成有害气体传感器研发和应用、智能道路交通安全监控、智能家居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智慧农业环境检测调节等物联网技术相关产业链,基本构成了物联网产业主流产品研发和行业应用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从产品的自主研发到应用的示范推广,均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并在全国物联网产业市场形成了品牌影响力。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河南省已经初步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物联网产品研发和应用体系。

2.物联网产业基础较为薄弱,核心技术缺乏

物联网主要由应用层、传输层和感知层构成,感知层次主要感知和采集物联网具体应用环节中物体的各种相关信息,目前河南省已形成河南汉威电子、河南辉煌科技、河南威科姆科技等一批传感器相关技术产业集团,但产品类别比较单一,核心技术基础薄弱,研发周期较长,特别是传感器和RFID芯片仍需进口,严重制约我省物联网产业的推广和发展。传输层主要实现感知信息的传输,主要依托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目前我省基础通信设施相对完善,建成了骨干传输网、3G/4G网络、无线城市、数据存储灾备、高性能云计算等重大基础工程,形成了数据采集的可靠传输、复杂信息的智能处理、综合应用的安全保障基础体系。应用层采用各类综合智能化解决方案,实现综合处理平台与行业专业相结合的物联网产业应用。我省较多知名企业的物联网产业相关应用类别众多,但是应用层次较低,主要以软件服务和运营服务为主,缺乏核心竞争力。

3.物联网产业发展模式仍不完善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推动主体包括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行业组织、用户终端等,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模式主要为政府主导示范、企业主体相互结合、共同促进发展的模式,进一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各主体协同发展的发展模式。我省物联网产业发展模式主要停留在政府推动为主体的示范模式,企业积极参与产业建设和发展的较少,真正把示范产业规模化、效益化的为数不多,尚未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需求主动的物联网产业和谐发展模式[2]。

二、河南省物联网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国外物联网产业起步较早,技术发展也比较成熟,形成了商业模式比较完善的物联网产业应用,从不同产业间的产业链合作、综合业务应用开发与服务等方面形成了通道型、合作型、自营型、定制型、混合型等主要发展模式,各产业应用之间存在合作的同时也存在竞争,形成了整个物联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模式。而目前我省物联网产业发展模式仍停留在产业示范应用都是由政府推广示范的发展模式阶段,而企业和用户自主建设的较少[3]。政府为主体的发展模式有助于产业化过程中产业间的统筹规划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物联网产业发展速度和质量。但从市场的角度来讲,任何商业模式的确立都需要参与主体的主动性,而物联网产业的参与主体不仅包括政府,更重要的是应以企业、用户、高校和科研机构、产业联盟等作为主体,各主体积极参与,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加快产业示范工程在我省的推广应用,转化为经济效益,这些更应该是与物联网各产业相关的企业关注的问题。

1.河南省物联网产业链尚不完善

近几年来,我省各地围绕物联网技术的研发,特别是以郑州为中心的高新园区形成了河南汉威电子、河南辉煌科技、河南威科姆科技、联大通信技术、诺特信息技术、畅想自动化设备等一批物联网中坚企业集团,实现了许多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同时依托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物联网多项核心技术上实现了突破,多个项目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我省物联网研发和应用体系已初步形成,但产业链尚不完整,没有形成产学研为一体的产业模式。

2.河南省物联网产业商业发展模式仍未成熟

在物联网技术商业应用方面,我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较快,形成了以河南汉威电子为代表的物联网企业,率先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燃气泄漏监测、检测仪器仪表和气体检测系统解决方案等产品的推广和应用,形成了行业产品化标准;在数字化轨道交通领域,河南辉煌科技致力于轨道交通监控监测产品的推广应用,参与审定轨道交通安全标准的制定;河南诺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多模态物联网网关、位置服务平台及终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他物联网企业也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城市社区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监控、智能停车管理系统、智慧农业环境监测调节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物联网各产业商业模式仍不够成熟,大部分仍停留在研发示范阶段,其示范作用均有政府鼓励和推动,企业并未主动参与并形成一定的商业规模,制约着我省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三、构建河南省特色物联网产业发展模式

结合河南省资源特点和经济特色,在借鉴国际物联网产业主要成熟商业模式和我省物联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发展体系初步形成的基础上,构建我省特色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模式,其模式应该是“政府主动引导,企业主体积极参与,科研院所有力支持”的联合发展模式。

1.政府主动引导

结合河南省经济特点,从河南省整体经济规划层面对不同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方向、重点应用领域和关键技术等做出统筹规划,合理配置资源,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推动物联网产业快速、全面、健康发展,科学规划,做好顶层设计,满足产业发展需要。政府主动引导,统筹全局,可以推动物联网产业模式从政府主导示范阶段向各企业主体积极参与阶段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政府要做好协调规划,加强各物联网产业间的交流融合,加大不同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和推广的资金支持与政策导向,实现政府主导下企业主体共同建设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模式;另一方面,政府要全面布局,制定各种政策和优惠方案,鼓励不同物联网产业链的差异化发展,形成不同产业间的互补,全面发展物联网产业;制定完善的产业政策,扶持和引导物联网各产业朝着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成长,带动产业链中的各附属产业全面发展,逐步形成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和与之相适应的成熟商业模式[4]。

2.企业积极参与

目前我省以政府为主体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模式在各产业商业化规模进程中,不仅有利于加强政府主管部门引导各行业发展的协调与互动,而且使我省物联网各产业的顺利发展得到更为有效的保障。由于市场产业的竞争共存机制,任何商业模式的发展都需要参与主体的主动性,各主体积极参与,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加快物联网产业示范工程在我省的推广应用。由于我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些商业应用物联网技术产业链,但产业应用基础薄弱,尚不完善。我省是农业大省,但作为物联网主要应用领域的智慧农业发展十分缓慢,尚未形成一体的产业链雏形,大部分仍停留在研发示范阶段,其示范作用均有政府鼓励和推动,企业并未主动参与并形成一定的商业规模,这同样制约河南省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为了构建我省特色物联网产业和谐发展的模式,各企业主体必须积极参与到物联网产业发展和建设中来。

3.科研院所有力支持

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体不仅包含政府和企业,还包括科研院所、产业联盟等。政府主体应协调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和对接,引导并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机构整合优势资源,通过加强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形成具备高精尖科研实力的综合研发机构,研究开发物联网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提升物联网企业自动化和标准化水平,提高物联网产品的竞争力。企业主体应同各科研院所紧密合作,依托河南省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共同克服物联网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核心技术难题,用市场化的手段推进物联网项目的建设和经营管理,通过合理方式让科研院所参与部分运营和管理,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高校和科研院所应利用自己的科研优势,主动参与到物联网产业发展中的核心技术攻坚战中来,实现关键技术的创新,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依托各高校人才培养特色,为企业物联网技术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为我省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5]。

四、河南省特色物联网产业发展模式构建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政策导向

河南省应加强物联网产业管理中心的协调和统筹规划作用,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承上启下职能,对下级做好产业发展的上层规划,对上级加强和国家信息化部、物联网技术促进中心、科技部的合作交流,争取更大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加强我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划和政策引导,明确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政策方向,制定合理的鼓励和优惠机制,吸引更多产业园区和专业人才的加入,推进我省物联网产业发展。

2.加快技术创新

目前我省物联网产业创新多存在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物联网企业仍以应用推广为主,以物联网产业应用技术研发和商业推广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模式尚未建立,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较慢,仍未形成规模化的物联网产业集群、行业联盟和产业技术标准。加大核心技术研发人力和资金的投入,物联网产业关键技术的引入要采取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机制,加快高端核心技术的引入和转化,快速推进物联网核心技术的创新发展,加快RFID芯片、无线传感技术的发展;完善各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我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市场规范;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和吸引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

3.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河南省应建立物联网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产业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的充分有效配置,实现生产、供销、研发等环节的信息化和资源共享。建立我省特色物联网产业示范工程,加快示范工程的商业化进程,推进物联网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加快公共服务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保障物联网产业网络运行数据和信息安全,特别是重点产业应用领域、重要信息传输和处理应用平台等,关键物联网产业应用要切实安全可控,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到网络安全核心技术研究,强化物联网安全结构体系的建设,形成与物联网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安全保障能力,确保物联网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熊三炉.我国发展物联网的对策和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11,(4):165-168.

[2]许晔.IBM“智慧地球”战略与我国的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0,(4):20-23.

[3]张军杰,杨铸.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状况、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3):26-29.

[4]张秀英.物联网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2,(12):5-7.

[5]刘勇燕,郭丽峰.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瓶颈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4):66-69.

(2015B130))

(责任编校:孙咏梅,裴媛慧)

DOI:10.19327/j.cnki.zuaxb.1007-1199.2016.03.004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

(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物联网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基于LABVIEW的温室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论智能油田的发展趋势及必要性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