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有球训练创新模式研究
2016-03-17湖南信息学院体育教学部湖南长沙410200
□李 敏(湖南信息学院体育教学部湖南长沙410200)
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有球训练创新模式研究
□李敏(湖南信息学院体育教学部湖南长沙41020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现如今我国高校的篮球训练水平已经得到很大提升。对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有球训练的训练模式进行创新,既可以深化教育改革的积极成果,也可以顺应篮球运动的发展规律,提高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促进高校篮球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对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帮助。本文从通过探讨创新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有球训练模式的必要性出发,在提出了创新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有球训练模式的框架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有球训练的创新训练模式建议。
高校篮球篮球训练有球训练训练模式
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中,有球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现如今我国高校的篮球训练水平已经得到很大提升。顺应这一教育发展趋势,对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有球训练的训练模式进行创新,既可以深化教育改革的积极成果,也可以顺应篮球运动的发展规律,提高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促进高校篮球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对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帮助。
1、创新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有球训练模式的必要性
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有球训练,第二部分是脚步训练。和脚步训练相比,有球训练的内容更加丰富,要求更加严格,训练的难度也更大。所以,不断对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有球训练模式进行创新,就是积极提升高校业余篮球训练水平的一种表现。正因如此,需要对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的有球训练模式进行大刀阔斧地创新。
1.1、提升高校篮球训练质量的必由之路
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是一群非常特别的运动员,高校学生的身份性质注定了这些运动员的非职业运动员属性,而且这些业余篮球运动员中的绝大多数人在毕业之后并没有办法进入职业篮球队成为一名职业篮球运动员。所以,对于这些运动员来说,篮球,不仅仅是一个梦想,更是一种情怀。正是基于此,很多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并不重视在校期间的训练成效,这样的个性行为会在整个篮球队里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而降低正常训练的总体质量。创新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有球训练模式,就是打破传统的训练模式,让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在有球训练中感受到篮球运动的乐趣,让他们享受训练,积极参与训练,从而通过转变他们的训练态度的方式来提升他们的训练成果。因此,想要提升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的日常训练质量,就必须提升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要不断创新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有球训练模式。
1.2、顺应篮球运动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
篮球运动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的亮相第一次彻底改变了篮球运动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标准。近些年来,欧洲国家的篮球竞技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的篮球竞技水平却随着姚明的退役而急转直下,如逆水行舟,难有突破。究其原因,与我国篮球运动的后备人才数量不多有直接的关系。尽管我国男篮在2015年长沙亚锦赛上重新夺回来亚洲冠军,但是却依然没有改变我国大学生球员难以进入职业联盟成为职业球员的现状,而这一现状无法改变就难以在根本上提升我国篮球运动储备人才的总体数量和质量。创新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有球训练模式,就是顺应当前阶段国际篮球运动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对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员对篮球运动的认识和理解进行深化和创新,就是为了拉近高校篮球运动员与职业篮球运动员之间在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上的差距。
1.3、强化高校篮球教学水平的必定之选
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的成长轨迹是比较特殊的,这些运动员中的很多人虽然顶着“体育特长生”的光环,但事实上却根本没有办法进入职业篮球队伍当中。究其原因,与我国高校篮球训练水平的总体落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高水平的日常训练,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运动员,才能有更多的曾令旭和韩德君从校园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成功的职业篮球运动员。因此,强化高校篮球教学水平,就必须要提升高校篮球日常训练水平,有球训练的创新,就是强化高校篮球教学水平的必定之选。
2、创新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有球训练模式的框架思路
创新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有球训练模式,不仅仅是对原有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的有球训练模式进行升级和完善,更重要的是对传统训练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纠正,是对传统训练中的缺失进行补充。从更好地调动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的角度出发,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入手对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有球训练模式进行创新:
2.1、增强训练的趣味性
有球训练的最大魅力在于可以增强人球结合,提升运动员的控球能力。对于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来说,对于篮球的热爱并不完全体现在可以上场比赛上,能够通过充满趣味的训练,感受到篮球运动的独特魅力,培养起一般人更强的球性和运动能力,这也是很多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非常渴望的。因此,增强训练的趣味性和展现篮球运动的魅力完全是可以相互融合在一起的一种诉求。有球状态下的防守训练,就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事实上,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的控球能力不仅仅展现在运球进攻的时候,也展现在防止对手进攻的时候。比如声名显赫的迈克尔·乔丹和科比·布莱恩特就都是非常著名的防守专家。在篮球场上,攻防转换的节奏非常快,故而通过有球训练增强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在防守中对于篮球的掌控也是非常重要的。从篮球运动中的防守内容来看,对球的运动轨迹进行跟踪,适时抢断,是防守的最终目的。所以,通过组织充满趣味性的有球防守训练,就是对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有球训练模式的一种创新。
2.2、增强训练的系统性
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的学生属性决定了,他们只是在业余时间才能接受篮球专项技术训练。而正是这种业余的状态,也似乎就注定了他们所接受的训练只能是间歇性比较长、训练强度有限、训练内容有限的半专业化训练。日常训练的不够系统,严重地制约了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很多好苗子最终没有在校园里脱颖而出成为曾令旭和韩德君这种成功的球员也与此有关。因此,创新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有球训练模式,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丰富有球训练的内容,增强日常训练的系统性。简单说,就是要将很多必须在高强度的集中状态下完成的职业化的专项训练转化为可以利用业余或者课间的“碎片时间”进行训练的日常简单训练。这样一来,日常的训练就可以在日常的环境中完成,篮球训练的系统性也就得到了保障。
2.3、增强训练的实效性
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强度不大,但是高校篮球的对抗强度却非常大。高校时期,运动员出于运动的黄金年龄,他们的弹跳能力、滞空能力、体力都是最佳的状态。对于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来说,他们的日常训练中并没有很多关于如何在高强度的对抗下完成技术动作的指导训练,他们接受的力量训练的强度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创新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有球训练模式,就要增强训练的实效性,就要在现有的训练模式下增强大学生的对抗能力以及在高强度的对抗下高质量地完成技术动作的技术能力。
3、创新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有球训练模式的具体建议
结合创新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的有球训练模式的基本思路来看,对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有球训练模式进行创新,就是在现有训练模式的基础上丰富训练的内容,拓展训练的方式,提升训练对于大学生球员的吸引力。由此出发,可以通过以下两种具体方法对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有球训练模式进行创新:
3.1、穿越障碍的传球训练
传球训练是有球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快速准确地进行传球,是提升球队的运转速度、降低得分难度、增加得分机会的重要手段。但是在比赛中,传球的路线往往是非常狭窄的,对于很多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来说很难把握住这些稍纵即逝的传球机会。究其原因,并不是运动员看不到这样的机会,而是他们没有办法将手中的球传出去、没有信心将手中的球传到位。针对这一问题,可以组织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进行穿越障碍为主的传球训练。这一训练模式的基本思路是从NBA全明星赛上举办的后卫技巧大赛中的障碍传球项目演变而来的。在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可以在篮球场上的任意地点划定圆圈,在圆圈周围用交叉线表明球员的位置,然后规定每一名球员都必须要通过将球砸在地面上划定的圆圈里进行击地反弹的方式进行连续十次不失误的传球练习才能开始接下来的有球训练。这样的训练方式简单,要求简单,完成训练的唯一难度是业余运动员的球性和传球技巧。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球员就能掌握击地传球的基本技术动作。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将多个圆圈用虚线连接起来,要求每人在不同的圆圈位置采取不同手法的传球方式进行包括提前击地传球、体侧击地传球、背后击地传球等技术动作的训练。这样一来,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就能在日常训练中掌握多种击地传球的技巧,而且这种训练方式对与场地的要求不高,在日常课余时间球员们也可以自行组织完成。
3.2、穿越障碍的突破投篮训练
持球突破技术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篮球技术。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练可以要求每一名球员都完成在“三威胁”基本持球姿势下的举球、持球、左侧虚晃、右侧虚晃等四个基本动作的衔接练习,并且在四个虚晃动作完成后完成后撤步跳投将球出手的基本动作组合。这样的五个动作,是一连串的虚晃加后撤步的跳投动作的组合动作。这样的动作组合可以增强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在面对防守时的攻击经验,让他们在面对不同的防守时本能地选择一些有利的持球方式来帮助自己完成突破。为了将所有队员组织起来,教练可以要求所有队员踩着三分线进行防守站位,一人持球进攻,在一名防守队员面前虚晃,在每两名防守队员之间的位置后撤步跳投,当这名运动员连续完成五组动作之后,他就自动到队尾排队,原本站在三分线起始端线的队员就开始接替他进行五组的动作训练。这种训练的难度同样不大,但是却能培养运动员良好的持球习惯,提升运动员在比赛中穿越防守持球进攻的能力。
从我国目前高校篮球运动的开展情况来看,高校篮球运动员的总体素质和质量还不高,就在2015年举办的第一届CBA和WCBA选秀大会上,两个联盟的球队最终只选择了一名在校大学生(男生,女篮选秀为台湾选手)。这一点说明,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的综合运动水平距离职业球员的要求差距还非常明显。创新高校业余篮球运动员的有球训练模式,既是对训练方式的创新升级,也是对训练思路的改造调整,在提升我国高校篮球运动教学和训练水平方面责任重大,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