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安蜡花舞在甘肃省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

2016-03-17天水师范学院体育运动与健康学院甘肃天水74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秦安花灯体育项目

□陈 玮(天水师范学院体育运动与健康学院甘肃天水74000)

秦安蜡花舞在甘肃省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

□陈玮(天水师范学院体育运动与健康学院甘肃天水74000)

甘肃秦安蜡花舞与其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样,自身同样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烈的吸引力,将这项具有千年文化历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甘肃省普通高校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传承优秀民族体育文化,另一方面可以丰富体育教学资源。

蜡花舞高校推广

引言

甘肃秦安蜡花舞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根深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成为一种古老的民间活动。“蜡花舞”一词最早来源于词赋吟诵,后来又逐渐由歌唱变为舞蹈,使词赋的内涵得于具体化、形象化,变成综合的可视可听的歌舞艺术。秦安蜡花舞作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研究保护和利用,然而目前几乎没有院校对蜡花舞进行研究,本文旨在把秦安蜡花舞这项具有千年文化历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甘肃省普通高校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丰富体育教学资源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一方面是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保护。

将秦安蜡花舞引入高校教学,不仅有力的继承、发扬和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秦安蜡花舞在甘肃省高校开展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给学生一个愉悦的身体锻炼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能激发起民族的自强和自豪感,形成学生良好的体育情结,还能培养学生们团结合作、拼搏进取、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助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使学校体育教学的效能得以每一个人延续终身。同时,秦安蜡花舞在甘肃省高校开展有利于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扩大学生选修课的范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符合新时期普通高校课程改革需要;有利于缓解学校体育经费不足,大大减轻了学校教学成本投入的负担,既经济又具有实效性;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又多了解和掌握了一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内涵和技艺,提高了大学生自身的民族传统文化素养和体育精神;有利于增强学校服务社会的功能,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助一臂之力,也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改善了人际关系,建立了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对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秦安蜡花舞的起源

蜡花舞,又名蜡花灯、蜡花盆,是一种甘肃秦安民间自编自演的舞蹈。根据《秦安县志》记载蜡花舞出现于唐宋年间,是一种具有1000年历史的民间舞蹈,主要在天水秦安县郭嘉、吊湾一带流传。蜡花舞起初是民间的女子歌舞,经常在节日和祭祀活动的夜间演出,由于表演者手托一盏类似莲花等样式造型的花灯,花灯内装有点燃的蜡烛,便于夜间表演,故称“蜡花舞”。蜡花舞最早来源于当地文人墨客吟诵的词赋,后来发展为舞蹈,主要是为了将词赋内容通过舞蹈表现出来,使词赋的内涵通过表演者的演绎使之故事化、形象化;为了能够进一步使广大人民群众看懂蜡花舞表演内容,蜡花舞表演开始由一人弹奏三弦伴奏并伴唱,伴奏伴唱是以“秦安老调”中的曲牌“四六越调”为主,节奏抑扬顿挫,旋律迂回曲折,音域宽广纯厚,韵脚幽雅细腻。据记载是明代邑人胡缵宗罢官后回乡后创编的曲调,其“好山对面清如洗,远树当窗翠欲流”的诗句至今仍被传唱。在伴奏师空缺的情况下,舞者自己吟词清唱,并逐渐形成了现在这种在伴奏下边唱边跳和边清唱边跳的形式,唱词可根据不同的表现内容来填词,主要有表达人们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人畜兴旺的;有歌唱女爱情反对封建制度的;有怀才不遇抒发豪情壮志的;有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抒发对文明社会期盼的;有歌唱祖国繁荣昌盛、歌功颂德等等内容的诗词歌赋。

2、秦安蜡花舞的表演形式及特征

秦安蜡花舞表演时左手托蜡花灯,右手挥动丝绸折扇,身穿大襟云边彩裙或色泽鲜艳的百褶长裙,佩带长尾辫子,人数少则几人,多则近百人。小曲伴唱3人、板胡1人、二胡2人、三弦2人。舞蹈主要动作有“弓步绕扇”、“肩前推扇”、“下绕扇”、“高绕扇”、“背扇并立转体”、“三位抖扇”等,动作细腻多变,朴素优美,舒缓窈窕。队形整齐有序,舞队款步轻摆,翻转穿插,彩扇高旋平摆,花灯高托低绕,恰似花海起落,伴随乐器的节奏翩翩起舞。蜡花舞多为民间女子参加,多在夜间演出。蜡花舞的舞蹈动作细腻多变,朴素优美,舒缓窈窕。主要动作有“高绕扇”、“平摆扇”、“夹摆扇”、“绕花背扇”、“转身绕扇”、“翻扇”等。表演者手托花灯,花灯内装点蜡烛,故称“蜡花舞”。蜡花舞表演以行进式为主,人数少则数十人,多则近百人。舞蹈队身著大襟彩裙或百褶长裙,表演时左手托着六角蜡烛花灯,右手挥动丝绸折扇,舞队款步轻摆,翻转穿插,彩扇高旋平摆,花灯高托低绕,恰似花海起落。另有男女丑角无拘无束地穿插在舞女中间即兴做戏,耍丑逗笑,别有风趣。以此表达人们喜庆丰收、国泰民安之情。现如今,蜡花舞多以农村社火的形式在家庭院落及村庄公共场所表演,表演人员已不仅仅限制为女性,为了演出需要而加入了男青年,增加演出的娱乐性,部分地方还在蜡花舞表演时加入唐僧师徒、弥勒佛和丑旦等表演角色,他们在其中即兴表演,耍丑逗笑,故意引起观众哈哈大笑,增加热闹氛围。

3、秦安蜡花舞在甘肃省高校体育教学中推广和意义

秦安蜡花舞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项,它是羲皇故里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发展起来的,在推动天水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与其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样,蜡花舞活动自身同样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烈的吸引力,由于其浓厚的地方特色,使其被人民群众自愿传承具有了广泛的群众性。蜡花舞作为一个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来源于人民的生活,是人们对自己生活愿望的一种艺术性表达,通过民间艺人和蜡花舞热爱者的加工,又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成为一种生活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体育项目,蜡花舞运动讲究手臂、腰和腿脚灵活运用,在运动中充分展示人体的曲线美,对活动者身体的协调性有较高的要求,经常参加蜡花舞活动,就能够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改善人体骨骼和肌肉系统,使人体器官、系统结构有所改善,促进骨骼生长;增加人体细胞的活性,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使人体消耗增加,血液循环加速,从而使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其他系统的机能都得到改善,使内脏器官在结构上发生良性变化,机能能力提高,免疫力增加,抗病力增强。

高校体育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民族精神及民族气节的重要载体,高校学生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力军,在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有助于使每一位有志于为民族未来贡献自己才智和心血的大学生,都能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去分析、变革、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面对西方强势体育文化剧烈冲击与碰撞下取长补短,健康发展。同时,这也是时代赋予大学生在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态度和肩负的责任。因此,在高校中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可以更好的丰富体育课程资源,这既有利于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有利于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对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情结及民族凝聚力意义深远,同时,这也符合新时期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参考和结合其他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式基础上,并借鉴现代体育教学的一些优势,建立可操作性强的蜡花舞教学体系。一方面,要充分挖掘蜡花舞的文化特性,深入开发蜡花舞——民间传统体育的教育性;另一方面,要综合评估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情况,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现有教育教学相关文件为指导,注重民间传统体育与现有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机结合。只有在综合分析学校体育教学实际情况下,充分结合蜡花舞活动内容,才能在教学中把握正确的方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创设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的教学情境,更好地开展文化教育活动。蜡花舞作为甘肃地域特色鲜明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中广泛开展能进一步传承优秀民族体育文化,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交流,创造一定的社会效益。

4、束语

甘肃秦安蜡花舞一直流传于民间,二十世纪50年代,已发展流传到6个乡镇280余个村落。近年来,秦安县为进一步推动蜡花舞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成立了蜡花舞的专门研究机构,为蜡花舞谱写新的篇章提供了更好的条件。秦安蜡花舞虽然是一种祭祀形式发展来的古老的民间活动项目,但其所具有的体育功能和文化价值,在当代已经成为构筑我国民俗体育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好的挖掘、整理和传承蜡花舞,将其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中,也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了一种促进作用。

[1]孙忠尚.秦安史话[M].甘肃秦安县志编纂委员会,1995,9.

[2]刘大军.伏羲祭祀乐舞——蜡花舞的现代体育文化价值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2.

[3]刘茂昌,大地湾民俗体育文化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8,11.

[4]曹丹.民族传统体育引入高校体育教学可行性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8,4.

[5]孟峰年.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引入学校体育的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

[6]王怀虎.魏玉琴.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天水旋鼓舞及其体育文化价值研究[J].大众体育,2010,(5).

猜你喜欢

秦安花灯体育项目
看花灯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挂花灯
做花灯
闹花灯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答案在风中飘荡(一)
On Ben’s lost in self—identification
各自远去,各自长大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