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明市森林文化建设初探

2016-03-17庄丽

安徽林业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三明市三明自然保护区

庄丽

(三明市林业局,福建 三明 365000)

三明市森林文化建设初探

庄丽

(三明市林业局,福建 三明 365000)

森林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建设森林文化是提升林业地位和作用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三明市花木、森林旅游、自然保护区等森林文化载体的发展状况入手,阐述了三明市森林文化的特色及典型代表,并提出了开展森林文化宣传、加强森林文化载体建设和加强森林文化产业等方面的建议,以期为林区森林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森林文化;问题与建议;三明市

森林文化是指人与森林、人与自然之间建立的相互储存、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关系,以及由此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1]。森林文化作为一种在人与森林相互关系中发展起来的文化,在反映人与森林关系的同时,也对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和利用方式产生重要的反作用。

森林文化作为一种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的文化,它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要依靠社会力量不断进行创新,并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森林文化氛围,植根于全社会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社会发挥巨大作用[2]。为此,森林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1 三明市森林文化建设的优势

1.1 文化资源独特,人文历史深厚

三明市地处福建省中部,是海峡西岸经济区连接沿海、辐射内陆的重要区域。三明市历史文化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不仅是客家祖地和“闽学”的发祥地,也是重要的革命老区,风景名胜遍布全市,文化遗迹、古代建筑、风俗民情、饮食特产都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以客家文化、沙县小吃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戏曲文化等为突出代表,既融合了历史古韵,又涵盖了当地的风土民情,为森林文化建设提供了可以挖掘的文化素材。

1.2 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

森林是森林文化的直接载体[3]。三明市是全国重点林区、全国集体林区改革试验区、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作用十分突出。三明市现有森林面积176.37万hm2,森林覆盖率76.8%,活立木蓄积量1.15亿m3,森林资源总量和主要林产品产量约占福建省的1/4。全市共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48.69万hm2,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7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国家森林公园6个。“绿色三明”已成为三明市最大的后发优势和城市名片之一。

1.3 森林文化活动载体众多,基础扎实

长期以来,三明市重视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森林人家等森林文化载体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建设。永安市洪田村林权改革纪念馆和泰宁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等7个单位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永安市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永安市大湖竹种园分别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爱国主义科普教育基地称号;将乐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分别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称号;格氏栲自然保护区还获得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称号。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全市各类与森林文化有关的展会、研讨会、文化节等开展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每年11月6日至9日召开的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暨投资贸易洽谈会已成功举办十一届,永安市、清流县等举办的竹文化节、桂花节等,以及各类纪念林建设、树王评选、最美乡村风水林评选,“三明林业精神”“三明林业标志”“三明林业歌词”征集等活动,都成为森林文化得以延续积累和创新提升的载体。

2 三明市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森林文化载体

近年来,三明市积极传承民间文化遗产,全面展开各类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植物、园林、花卉等为龙头的森林文化载体建设溢彩纷呈。

2.1 森林公园

三明市森林公园以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绚丽的森林景观、优美的森林环境构成多样的森林生态文化。全市建有国家级森林公园6处、省级森林公园19处,是福建省森林公园最多的区市,其中永安龙头湿地公园成为全省内陆第一个晋升国家级的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已经成为弘扬生态文化的主要场所,为人们了解森林、认识林业、探索自然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条件。

2.2 自然保护区

三明市是福建省拥有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数量最多、保护面积最大的设区市,全市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处、省级自然保护区7处,建立特色自然保护小区(点)827个,各类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小区总面积达15.71万h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0%,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自然保护区体系。目前,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快推进,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生态功能日益增强,全市辖区内80%以上的陆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和70%以上的典型森林生态植被类型在保护区内得到有效保护。

2.3 森林植物

三明市的明溪县红豆杉、三元区草珊瑚、尤溪县油茶、尤溪县绿竹、清流县桂花、泰宁县雷公藤、永安市竹类等特色明显,挖掘其文化内涵,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2.3.1 明溪县红豆杉

明溪县是中国南方红豆杉之乡,分布的天然野生南方红豆杉达1.04万hm2,有百年古树数千株,树龄最高达千年,最大胸径达165 cm。该县对野生红豆杉进行挂牌保护,并与复旦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展红豆杉生物学、种群生态学研究,并在种子、扦插、组培等育苗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红豆杉的保护、异地引种栽培和人工快速培育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2.3.2 三元区草珊瑚

三元区是天然草珊瑚的中心产区,在生态林中种植草珊瑚,有利于生态林保护,又可增加林地收益。2009年7月,三元区被国家林业局正式命名为“中国草珊瑚之乡”,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区;同年9月被确定为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试点县(区)之一;11月又被中国中药协会种植养殖业委员会认定为“中国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

2.3.3 尤溪县绿竹

绿竹笋栽培在尤溪县已有480多年的历史,除成片大面积的种植外,大小溪流两岸、滩涂、沙洲都有广泛种植。经过长期栽培食用实践,绿竹的功能和特性与当地地域地理特征相联系,使尤溪成为“中国绿竹之乡”和全国绿竹笋中心产区之一。2008年,国家工商总局批准尤溪绿竹笋的地理保护集体商标;2009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将尤溪绿竹笋列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3.4 永安市竹类

永安市竹资源极为丰富,全市有竹林面积6.7 万hm2,农民人均占有4 468.9 m2,居全国第一位,是“中国笋竹之乡”“中国竹子之乡”。永安市还是全国乡土竹种资源最为丰富的县(市),现有乡土竹种资源15属76种,其中大湖竹种园可观赏到200多种形态各异的竹子。丰富的竹资源孕育了永安灿烂的竹文化。

3 三明市森林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建议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战略高度。森林文化是生态文化的一部分,是其重要的核心内容,而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基础[4]。通过森林文化建设,可以为建立良好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高度文明素质和高尚精神追求的文明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森林文化建设是一项继承过去、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的系统工程。三明市森林文化建设发展面临着理论支撑乏力、教育宣传不够的问题,而森林文化产业也面临着战略定位和规划不到位、人才资源匮乏、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资源整合转化与品牌建设乏力等方面的条件制约。三明市森林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生态立市”发展战略,以追求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目标,以林业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凸显文化为核心。

3.1 加强对森林文化理论和具体指导

把森林文化体系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渠道,支持和鼓励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有关单位开展森林文化的理论研究,组织专家学者深入林区、基层,开展森林文化调查、收集和采风活动,召开学术研讨会探索符合三明林业实际的森林文化理论。建设好生态文化团体、经营管理队伍、基层骨干队伍三支力量,努力提高文化组织保障能力。建立以林业部门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森林文化建设机制,逐步建成相对完善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专群结合的生态文化建设队伍,健全高效的生态文化工作机制。

3.2 加强森林生态理念宣传

深入开展全民生态道德教育和公益活动,树立人类与森林和谐共存、和谐发展的生态理念。依托自然保护区(小区、点)、森林公园、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立一批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林业生态文化示范园和林业科普基地;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开展珍稀野生动物、生态公益林、名木古树认养活动,增强林业生态体验。加强各类媒体宣传,广泛传播林业生态知识和林业生态建设成就,为建设三明林业生态建设示范区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3 加强森林文化资源保护

在林业行业倡导林业精神,传唱林业歌曲,进一步扩大三明林业在全国全省的影响。把森林文化产业纳入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收集整理林区禁碑禁令、木雕竹简、动物皮张、民族医药、营造工艺、民俗民风、林事谚语、树木文化、竹文化、茶文化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健全标本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森林文化场馆。研究、传承与创新森林文化,弘扬林区人民勤劳奉献的精神,为林业干部职工提供精神力量,不断提升林区干部职工的人文素质。

3.4 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文化产业

通过强化政策扶持、交流合作、科技支撑、配套服务等措施,扶持森林生态文化产业发展。依托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森林人家精品线路等建设,发展森林旅游、木竹工艺、生态影视等文化产业,努力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推进林产加工企业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转变,提供生态环保型产品与服务。扶持开展乡村森林文化试点建设,丰富林区群众文化生活。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发展森林旅游、花木园艺、木质雕刻、竹藤工艺、生态影视等特色森林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山水文化、树文化、花文化、生物及生物医药文化、森林旅游、森林休闲等物质文化产业,并努力发展生态文化影视、音乐、书画等精神文化产业,充分挖掘生态文化培训、咨询、论坛、传媒、网络等信息文化产业。

[1]蔡登谷.森林文化初论[J].世界林业研究,2002,15(1):12-18.

[2]陈建成,姜宏瑶.浅谈我国发展森林文化创意产业路线[C].第二届中国林业经济技术理论与实践论坛文集,2007:8-10.

[3]苏祖荣,苏孝同.森林文化学简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4]杨青芝.森林文化的基本特征[J].中国林业,2009,(5A):44-45.

(责任编辑:杨婷婷)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 Culture in Sanming City

ZHUANG Li
(Forestry Bureau of Saming City,Saming 265000,Fujian,China)

Forest culture is a concrete refle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forestry status and function.In this paper features and typical examples of forest culture in Sanming City were elaborated from the aspects including flowers and trees,forest tourism and,nature reserves.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on aspects of publicizing forest culture,strengthening construction of carrier of forest culture and forest cultural industry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evelopment of forest culture in forest regions.

Forest culture;Problems and suggestions;Sanming City

S750

A

2095-0152(2016)03-0048-03

2016-04-20

2016-04-26

庄丽(1971-),女,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森林文化建设。Email:306217909@qq.com

猜你喜欢

三明市三明自然保护区
三明市海斯福化工责任有限公司
三明市海斯福化公有限责任公司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林深水美佳人茶香——三明市妇联推动茶文化活动综述
“三明联盟”能走远吗
“三明联盟”不是梦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聚焦三明市获得福建省政府质量奖和三明市质量奖企业
三明医改应避免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