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经济带开发建设战略构想
2016-03-17林建
林建
(亚洲药物滥用研究学会澳门999078)
闽江经济带开发建设战略构想
林建
(亚洲药物滥用研究学会澳门999078)
闽江经济带在福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建设闽江经济带,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打造福建经济新增长极、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闽江经济带开发建设中,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发展闽江黄金水道,加强资本运作,打造绿色生态走廊,建设有为有效政府。
闽江经济带;黄金水道;开发;战略
一、福建与闽江经济带
闽江是福建省最大独流入海(东海)河流,主流上源为沙溪,建溪、富屯溪、沙溪三大主要支流在南平市附近汇合后称闽江。穿过沿海山脉至福州市南台岛分南北两支,至罗星塔复合为一,折向东北流出琅岐岛注入东海。闽江干支流流经38个县市(含4个地级市),其中福建境内36个县市,其他2个县为浙江省龙泉县和庆元县;流域面积60992平方公里,其中福建省境内59922平方公里,约占福建全省面积一半;水系河流总长6107公里。
闽江流域是闽越族人的世居地,而上游的三明、南平则是客家人的祖地。闽越人和客家人依江而居,创造了灿烂丰富的历史文化。闽江流域在古代“海上丝稠之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历经千年不衰,瓷器、茶叶、土纸等重要外销货品通过闽江黄金水道,汇集福州港出海,远销至东洋、南洋等世界各地。近代,因福州成为通商口岸,闽江流域再现商船如织的繁华景象。进入现代,闽江流域成为福建省内重要的钢材、煤炭、水泥、粮食、机械、商贸、旅游、水电等产业集聚区。
闽江航运历史悠久,在流域经济建设、支前运输等方面曾发挥过重要作用,高峰时期年运量达6000多万吨。但近十多年来,由于闽江水口坝下河道水位大幅度下跌、沙溪口电站坝下航段脱水,以及上游小水电站碍航等诸多因素影响,闽江航道无法正常通航,运量萎缩严重。2015年,闽江港口吞吐量下降至3974万吨,主要集中在下游闽江口内港区。2015年,闽江水口过闸货运量为27.39万吨,但水口翻坝转运的货运量却达到300万吨左右,说明闽江航运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只是因航道不通造成了航运萎缩。
闽江经济带以闽江为发展主轴,横贯福建境内36个县市,是福建省重要的经济区之一,在福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闽江经济带还联接了闽东南发达的闽江口经济圈和闽西北、闽北较落后的山区,成为福建实现城乡统筹、山海联动发展的大动脉,在福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2014年,李克强总理来福建考察时指出,“福建省要充分发挥闽江航运优势,加快经济发展建设,打造闽江三角洲经济区”。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为闽江航运的发展及闽江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带来了新的历史契机。
二、闽江经济带开发建设的战略意义
1.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们普遍认为“世界是平的”,但从区域经济的视角看,世界永远都不是平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萨克斯教授的研究表明,全球60%的GDP分布在沿海一百公里的范围内。改革开放以来,闽江口经济圈城市在区位优势、政策倾斜等多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率先发展起来;闽西北、闽北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差距逐渐拉大。近年来,闽江口经济圈城市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较快,使闽西北、闽北地区生产要素成本低的比较优势显现出来,促进在闽江口经济圈城市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加快向闽西北、闽北地区转移。“十三五”时期,福建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通过闽江经济带开发,有利于挖掘沿线地区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闽江口经济圈向沿线内陆拓展,既带动闽西北、闽北地区发展,又能增强腹地对闽江口经济圈城市的辐射带动,优化沿线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形成山海协作、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2.打造福建经济新增长极
闽江流域沿线县市经济总量占福建经济总量近半壁江山。闽江口经济圈城市民营经济发达、产业体系完备、科技水平领先;闽西北、闽北地区生态环境优越、矿产资源富集、森林资源丰富,集中了福建省主要大中型工业及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闽江上游三明、南平市是福建省老牌工业重镇,是福建省钢材、煤炭、水泥、粮食等主要产区。建设闽江经济带,“一亩三分地”思维将让位于“共下一盘棋”行动,有利于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推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一融合,进一步强化闽江口城市的支撑引领作用以及闽西北、闽北山区城市的承接拓展作用,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增长带和城市群,优化沿线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促进福建全省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3.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据统计,闽江上游三明、南平两市年总货运量约1.5亿吨,其中98%的货物均通过公路、铁路运输,适合闽江水运的物资中每年约3000多万吨的货物只能弃水走陆。大宗商品通过公路、铁路运输,效率不高,也不经济。随着经济的发展,三明、南平、闽清等市县众多工业企业对水路运输需求更加迫切,若恢复闽江航道正常通航,预计闽江流域水路运输量将来有望达到1亿吨左右,每年可节省运输费用约14亿元,年减少碳排放41.6万吨。
三、闽江经济带开发建设的路径选择
1.开放开发,争当改革创新试验田
福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闽江经济带建设要站在传承发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基因上站前列、谋突破,发挥沿线各地的地缘、人缘、文化及对外开放、产业发展等优势,实行投资贸易便利化政策,积极开展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深化闽台经贸合作,推动建设互尊互信之路、合作共赢之路、文明互鉴之路,培育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为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拓展新途径。主动融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争取自贸试验区优惠政策的辐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在沿线地区加快集聚,推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设施互联互通,充分发挥改革先行优势,着力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勇于探索、创造经验,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建设改革创新试验田,打造海峡西岸开放开发新高地。
2.项目带动,发展闽江黄金水道
闽江黄金水道工程项目主要包括:闽江通海三期航道、闽江干流(福州-南平)航道、沙溪(南平-三明-永安)航道、富屯溪(沙溪口-顺昌)航道、崇阳溪(武夷宫-莲花山)航道及沿线码头工程项目等。加快推动闽江航道疏浚,恢复闽江航道的正常通航,完善内河航运支持保障系统,对闽江经济带开发建设尤为重要。要以闽江航道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内河码头、船闸、物流园区、多式联运物流等发展,繁荣闽江流域市场。闽江航道工程项目建设可分阶段推进实施。“十三五”时期,要建设航道总里程300公里以上,重点恢复闽江口外沙—南平—三明航道正常通航,福州、南平、三明市主要内河码头作业区基本建成,建设和改造300~1000吨级泊位41个,内河航运支持保障系统基本完善,形成以闽江干流高等级航道为骨架的江海联运通道,1000吨级闽江内河标准船舶可直达南平、500吨级闽江内河标准船舶可直达三明。“十四五”期间,实施沙溪(三明—永安)、建溪(南平—建阳)、富屯溪(沙溪口—顺昌)等航道整治和通航改善工程,形成干支直达的内河航运体系。通过水路打通进一步密切沿线县市之间的发展合作,建设共同市场,加快推进闽江经济带发展步伐。
3.资本运作,助力产业升级发展
闽江流域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产业有航运业、船舶业、航道及船闸养护业、物流仓储业、旅游业、现代农业、地产业等相关产业。近年来,福建国有企业发展势头较好,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闽江经济带开发建设,要积极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各级国有企业要走前头、做表率。福建省属港航企业要勇挑重任、敢于担当,联合其他省属国企、沿线地市国企、金融机构等,共同设立闽江经济带开发公司,统筹推进对闽江沿线进行统一规划、开发、利用和保护。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支持,引进银行产业基金、政府产业基金,探索ABS、融资租赁、PPP等多元融资模式。积极争取福建省委、省政府的支持,探索建立闽江产业投资基金,通过产业投资和资本运作互动、产业投资统筹规划、资本平台市场化运营、盘活区域沉淀资产,发挥强强联合的叠加效应,助力闽江经济带发展。
4.环境保护,打造绿色生态走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也是闽江流域的最大优势之一。闽江经济带内有数个自然保护区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也众多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生态区位与环境保护十分重要。闽江经济带开发建设要把保护闽江流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突破口,建立闽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机制,统一闽江流域生态环境规划、标准、检测、执法、评估和协调体系,建立一体化的生态环境准入和退出机制,强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开展全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和污染联防联控。加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科学有序开发流域资源,合理使用各种生产要素,在保护好资源环境情况下,使各类资源要素合理搭配,发挥最大社会效能,推动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坚决杜绝为实现经济增长而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否则,这样的经济增长绝不是进步,而是历史倒退。
5.市场导向,建设有为有效政府
建设好闽江经济带,要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更好发挥政府的独特作用。发挥政府作用不是要去干预市场,而是要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主体功能区建设,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推动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空间开发有序的新格局。推动沿线县市协同互补发展是沿线县市的比较优势之一,要推动建立沿线县市多边合作机制,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市场化改革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贯通产业链的创新链,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积极支持沿线民族地区、后发展地区加快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提高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支持探索各具特色、符合本地条件和环境的发展模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当前,闽西北、闽北地区财力不足,有些地方政府公共支出捉襟见肘,为此,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和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当地的公共服务水平,逐步缩小与闽江口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加快建立全省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吸引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地落户。
责任编辑: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