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主体性在创业教育研究中运用的价值与范畴
2016-03-17董红燕
董红燕
(南通大学政治学院,江苏南通 226019)
【创业教育研究】
人的主体性在创业教育研究中运用的价值与范畴
董红燕
(南通大学政治学院,江苏南通 226019)
人的主体性是人作为实践活动主体表现出来的本质规定性,创业实践活动归根结底来自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创业教育应尊重教育的主体性原则,注重把握并自觉遵循人的主体性规律。人的主体性研究能够为创业教育研究提供新视野、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通过创业教育的人本研究范式,确立人本创业教育理念,依托人的主体性构建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规范创业教育实施原则和建立创业教育评价机制。
主体性;创业教育;价值;范畴
人的主体性本是一个哲学形态概念,是人作为实践活动主体表现出来的本质规定性,包含人自身特点的发扬和人与客观世界关系的正确处理等问题[1]。人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个人和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人的主体性作用,包括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三个生成要素,呈现出能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等重要特质,认知、意识、品质、能力培养构成人的主体性实现的四个基本环节。现代创业教育应站在人的主体性教育的高度,积极建构一种能够推进人的主体性发展生成的创业教育模式。
一、创业教育要以人的主体性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美国“创业教育之父”杰弗里·蒂蒙斯教授在《创业创造》一书中从创业者角度将创业定位为一种思考、推理,对创业的概念理解不再局限于一种获得利益的商业行为,而是创业者依托自己拥有的创业认知、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并通过实践活动创造出更大价值的过程,前提是创造、创新,核心是掌握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基于此,创业教育在价值取向上体现知识本体、物质本体、社会本体的同时,还必须重点指向人,考虑受教育者的内在的目标、需求、动机,以人的主体性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教育和实践来开启人主体性特征品质。
(一)人的主体性现实需要
人的主体性是在后天特定的教育培养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体虽然都有主体性生成的基础,但发展仍需要具体的教育过程和真实的实践活动来开启个体的主体性品质元素。教育本质一是外部知识的理论渗透,二是内部意志品质的实践锻炼。教育主要引导受教育者运用基础的主体性将理论知识吸收,内化并融入到个体之中,被个体所接受。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会依照自身的需求,或者说基于知识的理解和思考来进行选择,并培养自己的主体性能力,拓展自身的主体性空间,用适当的形式进行主体性活动,建构自己的主体性结构[2]。一方面实践活动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另一个现实需要,人在实践活动中用实践的方式改造客观世界,自觉实现主体活动的基本动机和目标,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确证主体性力量的发挥;另一个方面在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又改造自己,体验新的认知并逐步转化为主体性素质,主体本身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成为创造者和开拓者。
(二)人的主体性生成要素
人的主体性主要包括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等三个要素,三者有机联系,其中主体地位是核心,主体意识是前提,主体能力是基础[3]。主体地位相对于客体地位而言,是从主体地位出发认知客体、实践客体,并使客体为主体服务的功能特性,因此,主体是对客体的自觉认识者或实践者,实践是人的主体地位确立的最终途径,体现了人的自然属性。人还是一种有意识的存在物,具有意识性。主体意识是从人的主体性的内在尺度出发,以主体的方式认知和把握客观世界的意志和品质。可以尝试从人的意识的内部建构性来探究人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必然需要自主能力的支撑,主体能力包括能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等重要特质[4]。主体能力的生成与发挥是同一整体的两个过程,主体能力的自觉自发提升是人的主体性全面发展的前提。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引导人的主体性自我实现。
(三)人的主体性教育指向
从价值论的角度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理念的导向下,各种教育模式应运而生,但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往往注重创业知识技能、创业机会识别等实际的创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强调知识本位、物质本位、社会本位,造成创业实践主体认识的简单化。创业教育的逻辑起点与本体对象是人,要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创业接轨社会需要,为创业教育寻找教育契合点,这是创业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应有之义,但是一味强调“人才培养对接社会需求,适应社会需求,创新创业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这就有失偏颇。要知道,社会需求不是社会规则,社会规则必须要遵循,但社会需求是不断变化的,过度强调社会需求会导致创业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不利于创业过程中人的主体地位确立。创业教育的灵魂和归宿是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发展。创业、创造、创新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实践活动的人,发挥的是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人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条件等对客观世界作出创业反应。知识经验和现实条件是固有的,但知识和条件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创业者在创业实践中能够运用主体意识和能力理性地主宰自己的创业行为及其相关活动,否则创业教育就是拔苗助长。
二、创业教育的人本研究范式
“范式”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库恩在其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来的,是指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所共同拥有的研究传统、理论框架、研究方式、话语体系等[5]。创业教育人本研究范式则是对创业教育领域以人的主体性为核心所秉持的理论依据、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总称。
(一)人本创业教育理念的确立
创业教育研究领域涵盖了心理、经济、社会、管理、教育等各个学科,不断形成学科交叉,尽管在研究范式上存在差异,但主流的研究范式还是存在着共识,就是对创业者主体性的研究。人的主体性不是先天本性,创业活动中人的主体性是在后天的教育及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实现人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是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而实现的前提是教育与实践。教育是外化,实践是内化,教育是实践活动,实践也包含教育因素,在内外因相互作用下,从而形成创业教育对人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价值增值。就此,提出创业教育的人本研究范式,主要通过发掘创业教育中的问题、剖析创业实践现象、总结创业受教育者的行为与观点等,进一步形成对创业教育“人的主体性”的整体理解和定性判断。
(二)创业教育人本价值认知的一般视角
价值产生于人与外物的关系,人是价值世界生成的主体性根据。人是社会的主体,个人是这种主体最基本的形态[6]。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应着眼于自我实现的创业教育价值取向,明确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受教育者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完善。
在理论研究领域,主要是根据创业活动实施主体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规定性来体现创业教育人本价值的一种视角。创业教育理论体系中有一些理论能够从人本价值认知角度阐述创业教育和创业现象,如美国学者克雷顿·奥尔德弗的ERG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学者戴维·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等。强调创业者的主体地位以及原始创业动机来源于有主体意识的需求,揭示了创业教育活动中主体意识的可塑性;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人的潜能的充分发展”,在自我实现的主体那里,创业者将事业发展与自我发展融合起来。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马丁·塞利格曼教授在积极心理学中提出“心理资本”概念,广泛讨论了创业者主体意识与能力方面的特质,其核心要素是: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韧性[7]。这些创业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能够集中揭示创业过程中必需的要素构成维度和相互之间的关联性。
在实践模式领域,把人的主体性看作现代创业教育实践的核心理念和基本价值追求。谢菲尔德哈莱姆大学创业教育的宗旨重在就业能力的培养与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德国的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澳大利亚强调创业教育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8]。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协会(ASHE)指出,大学生获得创业教育的最佳途径是接受跨学科创业教育模式,即培养创业能力是对学科教学过程的“重构”[9]。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韩威谈到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时,认为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等世界名校开展创业教育时,首先是育人,关注创业者本身,美国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培养创业素质,核心是自我体验,培养对创业的态度、意识、行为等,这些是创业教育和育人工作结合的重要基点;其次是育环境,建立创业生态系统,实际上也是结合创业主体,通过创业主体自我塑造适应各种外在环境、需求等。
三、人的主体性价值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发挥
人本创业教育理念正是以人的主体性为其方法论基础和价值标准,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地位,提升受教育者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强调以教育和实践作为基本动力,注重品质内化。
(一)基于人的主体性构建创业教育内容体系
1.创业认知教育
创业认知是创业者对知识结构和影响因素的合意性知觉,通过处理相关信息自主性从中得出最优方案的有计划的认识过程。创业教育中知识资本的积累又不能仅仅是知识灌输,而是要强化运用能力训练,通过案例实施、评价活动、情境分析、模拟实践等进行系统化组合,注重提升创业者自我处理和运用知识信息的能力。另外在认知教育中,要重视认知因素对于影响因素演化的影响。以创业主体思维特征为根本,在创业的影响因素基础上设计教育内容,将归因推理、计划演绎和谬误纠正等若干组织认知机制导入教育体系,发挥受教育者认知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效性和适应性,让受教育者学会用发展的思维模式分析创业的影响因素,及时根据反馈调控自己的认知策略,及时纠正认知偏差。
2.创业意识教育
创业意识是创业者内在的个性意识倾向,是创业者心理活动主观能动性在创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集中体现,包括创新意识、机会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等要素,有强烈推动、调节创业者行为的能动作用。创业意识的培育和发展需要目标理想的引领和心理资本的积累。一是要调动受教育者内在创业需求。创业者的创业认识和实践活动体现着个体的主观意向和理想追求,所以要努力促进形成鼓励创新、尊重创业的浓厚氛围,陶冶创业情操,激发创业情感,让受教育者创业需要上升为创业动机,推动和激励受教育者进行创造性活动。二是培养受教育者创造性思维。通过设计逆向、换位、求变、离散、联想等思维训练法培养创业者丰富的想像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严密的逻辑能力。三是开展创业心理品质专项教育。通过开展咨询教育、榜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心理行为训练等培养创业者独特的创业素质,包括自立、自强、乐观、希望、韧性、责任感、荣誉感等,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3.创业能力教育
创业能力影响创业实践活动的效率和成功率,创业能力的培养必须要以理论和实践为纽带,促进“知”“行”统一。一是强化理论培训,包括战略与商业机会选择、职业生涯规划、社会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制定、现代沟通与交流、创业管理与企业成长、新兴的互联网技术与创新型事业平台构建等,进行相关理论储备。二是完善创业演练模式,建设创业实习基地、创业大赛、创业沙龙、个案教学等,让大学生积累经验,体验成功,突出创业者思维的主体性地位,增强自我效能感。三是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如创业园、科技园、实验室、“互联网+”嵌入下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换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扩大与企业的相互联系,加强产学研合作,增强受教育者信息捕捉意识以及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力。
(二)依托人的主体性谋划创业教育实施策略
1.创业教育的方式方法体现和围绕人的主体性功能
主体性是主观性、能动性、创造性的统一。创业教育各要素都要围绕着发挥人的主体性功能这一目标而整合,形成一个能够自我驱动、自我施控并有能力自我实现的主体系统,并在主体对象性活动中发挥出主体的功能特性[10]。首先要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地位,教育方式是启迪和引导。要以方式方法创新为突破,改革教育的方法和考核的方式,让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新精神成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其次以受教育者心理结构特征为重点,以心理学等相关学科为载体开展思维训练,实现主体心理结构的重塑,重视并致力于培养受教育者创新性思维方式,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
2.创业教育要分类分层次指导满足人的主体性发展的要求
创业教育要根据不同的受教育者个性化特征以及在不同阶段思维发展的特点进行分类、分层次指导,这是确立人的主体地位的逻辑前提。分层教育,分类指导,能够增强创业教育的多样性、整体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分类分层要科学。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从规律性出发,对教育的对象、内容、方法、手段、形式、目标分类分层,建立合理的分类分层体系,注意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二是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统筹兼顾。既要寻找共性,集中资源开展针对性强的共性教育,又要因人施教,充分关注受教育者个性差异性特点,以及不同的创业需求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并通过实效评估制定不同的标准,做到多元化、个性化。三是针对不同的时间和阶段开展教育。对受教育者主体性发展而言,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所以,实施主体性教育必须根据不同层次受教育主体制定相应的主体性发展要求。不管是主体意识、主体能力还是主体人格,都具有不同层次,在具体教育活动中应区别对待[11]。根据受教育者不同阶段思维发展的特点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注重教育针对性与均衡性。
3.创业教育要通过交往学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主体性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主体性创业教育确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取向是社会的现成秩序及其内在必然性,体现教育的本质属性。“交往的普遍性,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可能性。”[12]交往学习是受教育者以他人为对象,并以与他人的对话、互动为主要形式的学习类型。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人通过交往学习而成为主体性的人。创业教育要培育交往学习的理念,让受教育者产生习惯性表达,实现对创业机会的发现与开发,评价和调节自己的创业行为。同时更是通过交往学习扩展对自我的期望和要求,促进学习主体深化对获取的知识、思维、情感等信息的理解,积累相应的感受和经验,实现思维活化、发散,产生新的视角、思路,构建新的认知和情感,从交往学习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进一步产生能动、自主与创造性学习的动力效应,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立足人的主体性建立创业教育评价机制
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涉及多项评价指标,科学合理地设置评价指标体系非常重要。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者斯塔弗尔比姆提出经典的CIPP创业教育评价模型(包括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了创业教育评价的通用框架。创业教育评价本质上是对受教育者创业素质提升效果的测量、评判,以受教育者的创业认知、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程度以及其社会价值为评价标准。
1.建立体现针对性的客观指标体系
客观性指标是进行创业教育评价指标选取的基础,指标的选取依据针对人的主体性实施创业教育的现实条件和客观实际,能体现针对性的一系列具体可量化针对性强的项目构成,但核心为是否遵循了主体性教育的原则,评价向度集中在高校创业教育过程行为能力和体系职能上。从创业教育规划的角度围绕创业教育的发展理念、制度设计、运行机制、学校类型、教育对象、教育目标、环境营造、考核方式等设置评价指标,看是否系统、科学、实用,是否把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教育内容的角度围绕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实践基地、教学环节、教学方式、教学计划等设置评价指标,看是否符合受教育者多样化创业需求,是否形成特色鲜明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从创业教育成果的角度,从就创业比例、学术研究成果、企业合作成果、实践教学成果、人才培养质量反馈等方面对创业教育课程适用性评价程度等设置评价指标,为创业教育的健康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
2.建立体现导向性的主观指标体系
首先保证对受教育者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创业价值观,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保证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为全面、准确、科学地评价创业教育的效果,符合创业教育动态的发展规律,需要以创业认知教育评价为基础,以创业意识教育评价为关键,以创业能力教育评价为重点进行评价体系构建。选取的指标应尽量覆盖三个方面,主要测度受教育者的创业兴趣、创业需求、创业意向、创业自我效能感、风险感知、机会识别、创新意识、创意激发力、工作满意度、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内容,要体现全面性,同时需要根据不同层次和特点突出重点,遵循多样性的原则,选择多角度的评价方法和途径,指标设置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便评价结果有较高的信度。
3.建立体现成效性的结果运用体系
在评价指标设计上,除了注重指标评价的可操作性以外,还要以人的主体性为根本依据,注重评价结果的运用,分析创业教育实施成果,形成有效的反馈信息和创业成果绩效能力评价指标,对未来创业教育发展的预期效果做出科学的判断,从而增加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如运用受教育主体的创业比率、创业成功率、杰出创业校友数、对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满意度、校外实践应用环节的能力合格率等,为创业教育的实施者提供效果反馈;通过创业大赛获奖数、创业基金量、创业项目量、创业项目获得投资数、创业企业提供创业锻炼岗位数、创业团队数、创业平台数、校企合作量、创业讲座数、创业咨询机构咨询量等可衡量的数据,客观地揭示创业教育的效果,对创业教育体系执行力和管理效率进行评价。
[1]黄济.人的主体性与主体性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1):7-11.
[2]彭进清,吴丽萍.论教育与人的主体性发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3):19-22.
[3]高文苗.网络社会人的主体性分析[J].学术交流,2014 (5):149-153.
[4]袁贵仁,韩震.论人性、人的本质和人的主体性的相互关系[J].求索,1988(4):48-54.
[5]万光侠.论思想政治教育人本研究范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5):10-13.
[6]褚凤英,孔超.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7):8-11.
[7]董红燕,徐双俊.创业心理品质开发的理论资源与实践模式[J].中国青年研究,2011(10):86-88.
[8]李同果,罗立顺.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经验与借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0):28-30.
[9]赵中建,卓泽林.创新创业:美国高校这么做[N].中国教育报,2015-07-08(11).
[10]李火林.论个体主体性生成的内在机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4):53-57.
[11]王正福,陈新文.论人的主体性及主体性教育的实施[J].襄樊学院学报,2001(1):72-75.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1.
(编辑:张雪梅)
The Value and Scope of People’s Subjectivity Application in the Research of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DONG Hong-yan
(School of Politics,Nantong University,Nanton 226019,China)
People’s subjectivity is the essential stipulation of people as the principal part of practice and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activities are actually derived from the exertion of people’s subjectivity,so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should respect the subjectivity of education,pay attention to the rules of people’s subjectivity and consciously follow the rules.The research of people’s subjectivity can provide new visions,new theories,new ideas and new methods for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research.We can build the people-oriented concept of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through humanism research paradigm of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and can also construct the content system of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standardize implementation principles of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and establish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people’s subjectivity.
Subjectivity;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Value;Scope
F 719.21
A
1671-4806(2016)06-0058-05
2016-12-06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课题(2014SJB601);南通大学党建项目(DJ2016YB07)
董红燕(1981—),女,江苏海门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