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连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中的机遇和对策分析

2016-03-17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孙玉丽

中国商论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日韩贸易物流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 孙玉丽



大连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中的机遇和对策分析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孙玉丽

摘 要:中日韩三国的GDP总量占到了整个东亚地区的90%以上,占整个亚洲GDP的70%以上。由此可见,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对于提升中日韩三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及推动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大连作为东北对外开放的门户,应抓住重要机遇。本文主要对大连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中的机遇和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连自贸区机遇对策

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已经进入了实质性实施阶段,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对于强化三国间的产业互补以及提升三国贸易投资水平具有推动作用,大连应凭借其地理优势、经济条件、交通条件等,认清优势、总结经验,努力建成中日韩贸易建设先行区。

1 大连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中面临的机遇

1.1将有望实现零关税

建设自贸区将有望实现三国贸易零关税。根据商务部相关数据显示,中韩自贸区建成以后货物贸易关税将有90%以上降到零,届时大连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将大大提升,例如皮革、木材、纺织品、服装、毛皮等,大连也将从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一般在自贸易区内取消关税以及其他贸易限制,会促进商品等其他物资地流动,自贸区内的厂商的生产成本也会大大降低,进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消费者也可以通过更低廉的价格买到满意的商品,各成员经济体的整体经济福利都将会得到增加。另外,自由贸易区的制度安排还能够给予区内各成员经济体对自贸区以外的国家或地区在关税等方面的自主权。

1.2将推动大连服务贸易的发展

中日韩自贸区建成以后,一方面,通过在跨境交付、境外消费以及人员流动等领域将作出有利于大连服务贸易发展的诸多举措;另一方面,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一是通过关税减让使大连贸易产生创造效应,二是通过后续的服务、资金注入以及人员流动也将使大连市获益,例如关税下降将会促进大连货物贸易增加,带动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另外,自贸区的建设有利于发挥三国在服务贸易各优势领域之间的互补作用,使三国的合作空间更为广阔。

1.3对外资引进具有积极作用

自贸区的建设,通过完善投资协定谈判将有利于外资引进。在大连的外资经济组成部分中,韩资企业一直占有重要比例,通过完善中日韩自贸区的投资协定谈判将优化投资环境,不仅对于韩资引进具有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保护中韩双方企业以及劳动者权益。

1.4推动大连公共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行为需要规定来规范。自贸区要想实现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自由化等方面的有序开展,离不开相关规则的制定。一般包括知识产权、竞争政策、政府采购、就业以及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定,这些规则设定出来就需要中日韩三方必须有效地执行。通过执行中日韩自贸区领域的相关规则,大连市政府必须顺应形势,加快职能转变,提高自身的公共服务水平,树立大连市国际新形象。

2 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中,大连的优势分析

2.1优越的地理位置

大连不仅仅是东北经济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和龙头,而且也是东北亚最重要的口岸城市以及贸易枢纽之一,它在地理位置上毗邻日本、韩国,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在产业分工、贸易往来等方面,大连一直和日、韩两国之间有着高度的依存性与互补性。

2.2便利的交通条件

大连在1984年被列入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目前,大连口岸已经开通了共86条国际航线,其中远洋班轮航线15条,区域性中转贸易比重不断得到提高,保税港区在腹地内陆不断拓展,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作用日益显现。便利的交通条件也为大连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中获得了更多的机遇。

2.3外资基础稳固

目前,大连外资基础稳固。一方面,从外资银行分布来看,东北地区所有的9家外资银行都设在大连,另外有5家外资银行代表处也设在大连。另一方面,在存款、贷款余额的构成比例来看,大连外资银行异地业务分别占到了15.75%以及37%,覆盖了东北三省以及天津、秦皇岛等环渤海地区的城市。

2.4大连和日韩有良好的贸易基础

大连的外资投资项目多是来自日本、韩国,来自日本的投资项目以及投资金额大约占到了外商总投资的1/3以上。产业主要是分布在装备制造、加工机械行业等。而且有很多日本、韩国的重要企业以及机构在大连都有布局。例如日本东芝、三菱重工、万宝至马达以及韩国的STX等企业共有数千家。同时,大连口岸也是和日本、韩国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日本、韩国是大连自营贸易的重要伙伴。2012年2 月,大连市政协主席刘俊文等多位在辽宁省的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向全国两会提交《关于设立大连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行区的提案》。大连希望借助自贸区加大大连在东北亚国际中转中的规模,并加快加工贸易发展,谋求在东北亚更大的竞争优势,也希望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率先向自由贸易区转型。

3 以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为契机,提升大连区域合作能力的对策研究

3.1把握区域优势,积极打造中日韩经贸合作园区

大连是进入东北的门户,地处东北亚经济区中心地带,在地理位置上毗邻日本和韩国,与日韩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另外,大连港位于全国港口之最,其有泊位最多、功能最全以及现代化程度最高等诸多美誉。在自贸区建设中,大连应依托区域优势,首先积极规划建立中日韩经贸合作试验园区,搭建中日韩经贸合作平台,促进中日韩经贸往来;其次积极推进保税区不断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变,利用好零关税政策,降低成本费用,加速区域间货物地自由流转;最后专门建立面向日韩的进出口物品加工区,出台对日韩货物、物流企业以及加工企业的优惠政策,例如对日韩进口国内急缺的原材料以及零部件,经过加工转内销给予减税等优惠政策。

3.2依托交通物流条件,构建发达的陆海空一体化的物流体系

在自贸区建设中,大连要想脱颖而出,必须依托交通物流条件,建立设备齐全、现代化程度高、快捷、高效、安全的陆海空物流体系。一是铁路方面,哈大铁路和东北其他地区发达的铁路线连接,使大连拥有五条集装箱班列,公路方面沈大高速公路和东北内陆相连,交通便利。二是海运方面,大连港是西北太平洋区域的运输中枢,是我国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综合性港口之一,大连应努力建成特色明显,快速高效的物流通道,突出海运联运品牌,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大连港的国际影响力。三是航空方面,大连应加大机场设施、机场航线的建设投入,通过与国内外航空公司合作,开辟新的国际干线,加强国际间合作。另外,在加强物流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物流网络功能,即加强物流网络硬件设施的衔接性、协调性,提升物流网络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推动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快物流业人才引进与培养,推动国际供应管理以及优质服务企业的引进与培育等,从而提升大连物流体系的综合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3.3加强各港口间的资源优化配置

目前,大连周边的各港口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复性竞争的问题,港口泊位并没有被充分地利用。要想提升大连及周边港口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加强各港口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一方面,应通过科学规划,调整分工,发挥各港口的优势,实现资源优势互补,避免重复建设;另一方面,应出台措施推动各港区联动,强化大连港和大连保税区之间的一体化运营,实现在运输中转、管理体制等各方面的有效衔接,进而提升资金、信息以及货物等的集聚和扩散功能,带动口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4推动区域性法律、法规、政策地不断完善

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和其法律、法规、政策的建立与完善密不可分的。自贸区的建设推动区域内成员提高规则意识,加快其职能转变,就现状而言,大连缺少相关区域法律、法规及政策对其行为、职责进行有效规范。虽然,国家已经赋予了大连保税港区从关税以及税收政策、企业经营政策到加工贸易政策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是,大连还应对有关保税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进行调整、梳理,尽快地出台《大连保税区条例实施细则》,并尽快颁布实施,提高大连保税区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透明度,进而增强对国内外企业入区投资落户的吸引力度。

总体而言,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给大连带来了机遇,使大连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大连应认清形式,抓住机遇,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和辐射能力,从而提高大连国际自由港的地位,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参考文献

[1] 罗鹏,姜宇.大连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行区的几点建议[R].大连区域发展报告,2013.

[2] 李志龙.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发展前景探析[J].经贸广场,2014(12).

[3] 薛力源.青岛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中的机遇和对策[J].管理视窗,2014(3).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3(b)-127-03

猜你喜欢

中日韩贸易物流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蛰伏”后,再启程——记中日韩对接合作发展山东行
在潍坊,共话中日韩合作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中日韩+X”模式,打造三国合作新平台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贸易统计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