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行政官员语言表达和传播的研究

2016-03-17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北京100010

今传媒 2016年2期
关键词:礼貌原则合作原则语言表达

周 云(中华女子学院 文化传播学院,北京 100010)



对行政官员语言表达和传播的研究

周 云
(中华女子学院 文化传播学院,北京 100010)

摘 要:行政官员的语言表达是行政官员个体以口头语言的形式在与其他社会个体或社会公众的交流互动中传播信息的过程。全媒体环境下,行政官员面向公众的语言表达所面临的因素太多,语境变动不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在一般言语交际规则的视域下,对行政官员语言表达的典型误区进行归总,并对官员雷语在传播中所引起的矛盾的变化有了初步的探索。笔者认为,语言和管理、语言和传播、管理和传播之间,在当今社会存在着相关关系。对于行政官员来说,把握这些关系,是用好话语权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行政官员;语言表达;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诚信原则

人类创造并使用语言,因此语言从属于人。但换个角度看,个体一出生就被抛入语言构筑的世界里,不得不去学习语言以便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这么看来,人既是语言的主人,也是语言的仆人。语言是把双刃剑,它有建设作用,也有破坏作用。行政官员面对媒体和公众表达过程当中夹杂诸多变量,因此,语言产生何种效果确难把握。本文着力于概括行政官员语言表达的典型误区并解析传播过程中矛盾的转变,以期对揭示行政官员面向媒体和公众进行语言表达的规律有所裨益。

一、行政官员语言表达的界定

语言表达发生在人际传播、小团体传播、组织传播、公共传播、跨文化传播以及大众传播等不同的情境中,是个体以口头语言的形式在与其他社会个体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传播信息的过程。行政官员的语言表达就是行政官员个体以口头语言的形式在与其他社会个体或社会公众的交流互动中传播信息的过程。行政官员面向公众的语言表达可以是有意为之,也可能是无意为之。后者通常是行政官员的话语在非自愿的情况下经媒介传播而抵达公众。本文所涉及的行政官员语言表达案例,既有官员有意通过媒介传播的,也有官员无意而经媒体和公众传播形成社会扩散的。

二、行政官员语言表达的典型误区

1.有悖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交往过程中交际各方所须共同遵守的基本用语规则。这一规则由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最先提出。格赖斯认为,交际成功的必要条件是交际各方目标一致。“有了共同的目标或方向,参与交际的人在说话时就会形成一种默契,遵守一种原则”[1],即合作原则。合作原则下,格赖斯又具体细分为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行政官员口语传播的误区之一就是违背合作原则中的四项准则,导致交际关系的扭曲或破裂。

其一,在面对媒体和公众的质询时,官员害怕言多有失,遮蔽事实和信息,有违数量准则。全国统一取消公路养路费后,天津小车车主每月仍须交纳有关费用,面对记者的镜头,天津市政管理局的某官员表示:“这个事我不好说太细”[2]。数量准则要求说话者所提供的信息量要满足交际目的的需求。而“事情不说太细”表达了不合作的态度。该官员的回答在信息的详尽程度上显然不能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需要。

其二,为了应付媒体和公众而提供不真实的信息,有违质量准则。河北保定曲阳县国土局监察车悬挂违规车牌,办公室主任井宏亮向记者承认:“谁也没批准,是我们国土局自己买的。局里十几辆车都是这样的牌照。”并告诉记者,“牌照是从河南买来的,50块钱一副,没有发票。买牌照的钱是我自己掏的腰包。”后又改口,“我没有说过那些话”称,“是他们瞎写的。”面对记者反问,井又解释:“我没有说他们都那么写,何况我说了呢?”质量准则要求说话者保证话语内容真实。井宏亮的话真假莫辨,违背了质量准则。

其三,回避问题和现实,顾左右而言他,有违关联准则。2010年,赣江抚河段唱凯堤溃决,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连线采访江西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平其俊。这位救灾一线官员先是强调唱凯堤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接着逐一介绍哪些领导对抗洪做出过“重要指示”,却没有具体提及灾情和救灾的措施。关联准则要求话语内容切题。该官员罔顾公众的关切所在,答非所问,违背了关联准则。

其四,主题空洞,套话连篇,违背方式准则。江苏徐州睢宁县曾评选当地官员最差会议讲话稿,被评为最差讲话稿的《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抓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标题很大,讲完各种意义之后,关于下一年工作打算的部分只有区区280字。方式准则要求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汇易解,文意无歧。上述讲话稿将侧重点放在“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抓好”部分,具体到“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则语焉不详,所言必然空洞。这种主次安排使讲话的指向不明确,不能给实际的工作以指引,违背了方式准则。

2.有悖礼貌原则。礼貌原则强调少损人利己、少贬人扬己、多赞同他人[3],肯定尊人卑己、礼尚往来。在实际的交际中存在着官员反其道而行的情况。浙江丽水市青田县社保中心某陈姓科长酒驾被查,同车的青田县财政局叶姓科长威胁记者:“叫你们的领导过来马上整死你”;河南宝丰县某领导的轿车在郑州被交警查出涉嫌套牌后,扬言要投诉并整死交警;天津市宁河县一名小学老师因拒绝拆迁自家楼房被停课,县教育局领导在对其做工作时称:“在中国,你说不拆,肯定把你拆了。我就这一句话,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全世界牛X”。其他场合中,类似的官员狂语还有“你敢在网上曝光,我就叫它关闭”、“记者证在我们这里没用的”、“你现在就是我砧板上的肉,我想怎么剁就怎么剁”。这些言论贬抑他人,语态冲撞,甚至语带威胁,透露出一种权力膨胀下的暴戾之气,违背了礼貌原则。官员无视自身过错,忽视依法行政,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与民众沟通,在媒体曝光的情况下,势必引起舆论的沸腾。

3.有悖诚信原则。话语可以分为两大类型:言有所述的话语和言有所为的话语。“言有所述的话语是可以验证的,即或是真实,或是谬误;言有所为的话语是不能验证的,它们被用来实施某一种行为”[4]。根据话语的不同类型,诚信准则可分为诚实准则、信用准则[3]。诚实准则对应言有所述的话语,要求说话者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信用准则对应言有所为的话语,要求说话者要有诚意,信守承诺。对于一目了然的事实,官员睁眼说“雷话”,把自身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企图蒙混过关,是言语行为违背诚信原则的表现。

其一,偷换概念,无视事实而诡辩,有违诚实准则。《黑龙江日报》报道了穆棱市农民耕地被强占挖土取沙的新闻,面对黑龙江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局的质询,穆棱市国土资源局有关负责人答复说:“不要相信小报的报道,不准确”。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三部门曾联合发文,为安排干部子女就业,专门出台了一项所谓“考录”干部子女的政策,并声称是为了“稳定干部队伍”。前一例中,《黑龙江日报》是有高信度的党报,受质询的职能部门官员歪曲其为小报,贬抑信源,意图遮盖事实。后一例中,“稳定干部队伍”的理由冠冕堂皇,实则是为了给有违社会公平的考录政策遮羞。在这两例中,当事官员都没有实事求是的面对问题。

其二,罔顾政府给民众的基本承诺,不能面对失职之实,有违信用准则。有哈尔滨市民反映南岗区政府门前大理石路面遇雨雪天气湿滑难行,相关部门回复称“大理石路面积不大,可以绕行,没必要非在上面走”。2010年元旦,由于供热设备故障,部分哈尔滨市民家中供暖温度下降,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在当地引起反响。哈尔滨市供热办某官员认为,媒体应“多报一报我们供热企业怎么千辛万苦搞好工作的”,不要“老报冷冷冷”,要注意“社会和谐”。前后两例中,面对已经发生的民生问题和由此产生的消极的社会舆论,官员将责任推给了民众和媒体。公共设施出现故障,政府应及时整改抢修,这是职能部门应尽的义务。官员们的推诿显然与信用准则相悖。

4.有悖审美原则。审美原则要求话语在准确的表情达意之外,还要尽量给人以美的愉悦和享受。审美原则体现在三个方面:在内容美上,要求话语做到含蓄和幽默;在形式美上,主张话语要均衡[3]。现实中,官员的语言表达在内容和形式上仍存在违背审美原则的情况。比如,武钢新闻发言人白方对打来电话采访的女记者说:“如果我见了你的面,如果你是我的好朋友,我会毫不客气地拍桌子。但我连你的面都没见,我又听你的声音觉得你是个很甜美的美眉,你叫我发脾气吧……”并称:“你这两天每次打电话,我都非常认真地汇报我的行踪,我跟我老婆在高速公路上我都敢接你电话。我和老婆连泡温泉都没泡好”。在女记者追问:“如果对(新华社)通稿还有疑问,该去找谁来解答”?白方回复:“不要来找我,你们爱找谁找谁去吧!我对你没兴趣”!此例中,白方的回复是压倒性的,在形式上有失均衡。在话语内容上,以自我为中心,推诿阻塞,在受访中还带有对女记者在性别上不恰切的调侃,有失内容美。

综上所述,当前媒体上所披露和报道的官员“雷语”,虽然千奇百怪,深入而言则多是违背了合作、礼貌、诚信、审美等会话的一般原则。俗话说,言如其人。官员“雷语”的背后是为官之道、为官之德的丧失,因而引得舆论沸腾。

三、行政官员语言表达失范中的矛盾转化分析

前文所举的案例中,当事官员大多都受到了行政上的诫勉和惩罚。在全媒体时代,行政官员的言语行为难逃媒介的监督。即便是内部会议和日常谈话中的不当内容,也可能成为舆论的焦点。辽源市环保局局长郭东波在2011年春节后的一次全局大会上称,“啥叫公平,什么都不给你,就公平了,领导都得骑马坐轿,那能一样吗,那不能一样,臭不要脸”。这起因于2010年该局局长和员工的目标责任制奖金相差3倍,有的员工认为不公平,并向纪检部门反映。此举惹怒了郭东波,并在会上向大家宣泄。此番言论被称为“最牛官腔”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媒体和公众围观的态势下,他的过激言论在公共讨论中被醒目化并变得不可原谅。随后,郭东波引咎辞职。因为内部会议上的一番话而丢了官职可能让郭东波始料未及。但郭东波事件并非个案,官员“因言惹祸”的例子现实当中有不少。虽然,当事官员未必都引咎辞职,但必然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形象。

具体分析来看,引起郭东波事件的源头是奖金分配不均。它引起了职工的不满,是一个内部管理问题,是具体的利益分配矛盾。对于这一矛盾,主管官员应予以回应。但在实际回应的过程中却存有不当:首先,大会的方式不利于干群之间形成有针对性的具体的交流;其次,不恰当的言论激化了矛盾。其后,知情人士通过网络发帖的方式,曝光事件,并附有大会现场讲话的原音重现。通过网络传播,它从一个内部矛盾转变成一个公众话题,经过媒体的追踪和公众的讨论,即便郭随后解释和致歉仍未能够取得谅解。

在这个过程中,矛盾经历了一个转化的过程:由于利益失衡,员工层和管理层之间的矛盾,是“多对多”(员工层多数对管理层多数)的关系。但是,郭东波在大会上的过激言论,让“多对多”的矛盾关系转变为“多对一”(员工层多数对郭东波)的矛盾关系。郭东波以自己的局长身份给了员工和公众“官高禄厚,无可协商”的刚性的压力。从公众的认识上看,郭东波已经成了主要的矛盾对象。双方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因利益分配和言论而起的价值冲突。如下图所示。

图 传播过程中的矛盾转化图

这一话题经传播变为公共话题以后,郭东波的从政形象被聚焦为一个“贪婪、傲慢而过激”的官员形象。除了环保局的职工,公众成为讨论甚至讨伐郭的主要力量。面对公众的“合格的官员标准”和强势的舆论,郭东波的力不从心可以想象得到。

郭东波事件是众多案例中的一例,具有同类案例的典型性。通过个案的分析可知,官员的语言表达直接影响到其行政管理工作,影响干群、官民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就会激化旧矛盾,衍生新矛盾,削弱官员的威信。从这里也可以看到传播的效应。官民矛盾一旦成为公共话题,将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语言和管理、语言和传播、管理和传播之间,在今天的社会存在着相关关系。对于行政官员来说,把握这些关系,是用好话语权的重要基础。

四、结 语

一般而言,实践指南类的内容提供的是具体的操作方法。按通常的理解,指南所提供的方法往往是正确、可靠的。但是,对于语言表达,恐怕难以提供一个可行的模板。语言表达,尤其是全媒体环境下行政官员面向公众的语言表达所面临的变量太多,语境变动不居,路径也曲折多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通过经典误区的归总,在一般言语交际规则的视域下,通过个案分析,明确了行政官员语言表达所不能违背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诚信原则和审美原则,并对官员雷语在传播中所引起的矛盾的变化有了初步的探索,期望对行政官员的语言表达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 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 此例及本文所引用的其他案例来源于议政网、凤凰网、新华网等媒体的新闻报道.

[3] 赵毅,钱为钢.言语交际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4]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思涵]

作者简介:周云,男,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传播学院讲师,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传媒艺术与文化、口语传播、播音与主持艺术研究。

基金项目:中华女子学院立项课题:“全媒体时代行政官员的口语传播机制研究”(2015KG03003)。

收稿日期:2016-01-12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2-0042-03

猜你喜欢

礼貌原则合作原则语言表达
试析大班幼儿阅读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会话含义在广告语中的体现
简析好友对话中的不礼貌语言
从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分析网红papi酱的语言风格
从话语分析理论看《暮色》中男主角参与的对话
从合作原则看言语幽默
礼貌原则下酒店英语委婉语初探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