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雄故里别样情
2016-03-17张家太沈阳师范大学教授
文 张家太 (沈阳师范大学教授)
杨雄故里别样情
文张家太(沈阳师范大学教授)
在四川丹桂飘香的季节里,10月3日下午我搭乘侄儿张健的新车,从温江出发,去西汉大儒、文学家、思想家和语言学家杨雄故里参观。
杨雄字子云,生于西汉宣帝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四川郫县农科村西后埂子,公元18年卒,葬于故里。他好学多思,善识古文奇字,喜欢研讨各地方言,博览群书,多才多艺。40岁出蜀到长安,先后效力于汉代4位皇帝。他不趋名利,淡泊其身,劝谏尚善,体恤民情。他不善言谈,好静思默想,埋头著述,专心治学。汉成帝时期,他的文学创作以辞赋最为突出,思理深刻,辞情诡丽,在中国文学史上他是司马相如之后又一大辞赋家。在哀、平、新莽时代,他致力于撰写《太玄》、《法言》等学术著作,提出“天地人合一”的“和合论”,使之成为国内外公认的与孔孟齐名而载入《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大儒。他利用在长安为官的机会,广泛调查访问、积累材料,并采摘古代典籍有关词汇,历时27年撰成《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为后代方言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今天的杨雄故里已成为杨雄文化博览园,笑迎天下宾客,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头,成为集农业、商业和旅游于一身的文化圣地。
杨雄故里前面是一条宽阔的大道,人流熙熙攘攘。大道上一座乳白色的石牌坊巍峨壮丽,这是后人为纪念杨雄而重新修建的。走进石牌坊,令人油然升起崇敬之情。大道两侧,停着五颜六色插着彩旗的电动三轮车,供游人观光之用,许多商家出售多姿多彩、别具特色的杨雄纪念品,还有很多乡下小贩叫卖新鲜的水果。
从大道右边前行百米左右,迎面看到硕大的杨雄坐姿石刻塑像,手捧经书,专心致志。在秋日阳光的辉映下,闪耀着亮丽的光彩。那宽阔的前额,蕴含了多少他对那个时代先知先觉的智慧,那锐利的目光,闪耀着他行胜于言的机敏,那博大的胸怀,深藏着他探索学问、追求真理的渊博知识。
顺着人流向里走,前面是一座古色古香的长廊,长廊里有一头黑色健壮的牛石雕,游人都争着在石雕旁照相留影,从中吸取杨雄像牛一样的孜孜不倦、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长廊两旁陈列着杨雄代表作《甘泉》、《河东》、《羽猎》、《长杨》四大辞赋的名言,辞彩瑰丽,情怀激越,这是作者为劝谏汉成帝而作,表达了他劝谏皇帝要保持清醒头脑,正视现实、审时度势的态度。游人驻足观看,不时用笔记录,从中汲取精神食粮,这对我们今天仍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在长廊旁边有一个洗墨池,这是杨雄少年时候刻苦学习练笔洗墨的地方。现在池里清凉透底,水草青翠,有很多金鱼穿越戏水,自由自在地游泳。池里还安放两只雕刻的彩色仙鹤,活灵活现,正振翅欲飞,象征杨雄报效朝廷的宏伟志向和远大理想。
绕过洗墨池到了古亭。我坐在椅子上稍事小憩,但心情很难平静下来,思绪翻滚,飞越时空,仿佛回到了2000多年前,看到杨雄在此静思默想、潜心学问的样子,看到杨雄在此奋笔疾书、激扬文字的姿态,看到杨雄从这里出蜀游历天下的身影,看到杨雄深入百姓家调查各地方言的足迹……笔者是搞语言和写作研究的,欣赏杨雄的精彩作品,身有同感,深知做学问和文学创作的艰辛。
杨雄故里中心还有一片高大的汉代银杏林,这里有6株千年银杏,其中最大的一株呈葫芦状,寓意平安吉祥。在历史的长河里,和它同门的所有植物都已灭绝,唯有银杏的根深深扎在地下,吮吸大地的乳汁,顽强地活着,经受风霜雨雪洗礼,长成参天大树,被称为植物活化石。
我漫步在这千年杏林之中,感慨时代的更替和历史的沧桑,心中升腾起特殊的别样情,是崇敬,是缅怀,抑或感激?当我登车离开时,还不住地回头凝望,杨雄那非凡风骨和奉献精神还在我脑海中回荡……
侨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