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延安到晋东南:八路军一条重要的战略兵站线

2016-03-17解放军郜耿豪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6年1期
关键词:兵站八路军根据地

(解放军)郜耿豪



从延安到晋东南:八路军一条重要的战略兵站线

(解放军)郜耿豪

抗战时期,建立抗日根据地之间,根据地与国统区、敌占区之间的战略兵站线,以进行必要的物资、人员和信息交流,是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人民军队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其中,建立陕甘宁边区与山西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联系,是战略兵站线建设的重中之重。山西一南一北,有两条战略兵站线,北方自晋西北往东至晋察冀,南方自晋西北往南至晋东南。由于八路军总部驻在晋东南,且通过晋东南,还可以和山东、华中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战略联系,因此,通往晋东南的这条战略兵站线就显得更加重要。

全面抗战初期,由临汾直达晋东南

全面抗战爆发后,军委兵站部便积极筹划自延安通向山西前线的兵站线。1937年9月,军委兵站部在临汾开设总兵站和兵站医院,建立了延安至临汾的兵站线,并在山西盂县、寿阳、榆次、蒲县、大宁和陕西的延长等地开设转运站,对进入敌后的部队实施物资供应。不久,军委兵站部在山西屯留开设派出所,负责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的物资供应和伤员运送。11月后,第一二九师进至晋东南地区的石拐(位于今和顺县横岭镇),随即着手建立与延安联系的兵站线:“由临汾至石拐之兵站线,拟经古县、府城(今安泽县城)、屯留、虒亭、沁县、石拐。并拟由此间设一个派出所到府城。请分设兵站于沁县、屯留两处。以后送第一二九师东西由分监部负责送到屯留,即由你们兵站负责转送。”这样,就初步建立了通往晋东南的战略兵站线。

临汾陷落后,借道国统区

1938年2月底临汾陷落,通往晋东南的兵站线不得不进行调整:即绕道陕南、河南,经陇海铁路过国统区,在渑池下火车后,再北渡黄河进入晋东南。1939年8月14日,朱德致电滕代远,请杨立三来垣曲设总站,垣曲、阳城间设两个分站,阳城以北由前总负责联运。9月31日,杨立三致电毛泽东、朱德等,汇报了晋东南的兵站线布置情况:“渑池设一派出所,一百五十里到垣曲;垣曲设兵站办事处,五十里至同善的北垛;北垛设一派出所;垣曲、北垛间,因地方民夫短途运输,设两个联运站;北垛一百五十里至阳城,设一分站;北垛、阳城间的横河设一堆集所,以便短途夫子运输及应付特殊情况。如是长途夫子则直运阳城。阳城以东在东沟、康营、张店等地间设一站,请前方派出。”这样,由延安至晋东南的兵站线就由军委总兵站和八路军总部兵站分段管理和运行。主要路线为:由延安经鄜县(今富县)、宜君、三原到西安,经陇海铁路到河南渑池,过黄河到山西垣曲兵站办事处,经同善的北垛、阳城的平头、晋城的东沟、高平的寨里、陵川的礼义、平顺的福头等地的兵站,到八路军总部驻地辽县的下南会(今左权县麻田镇)。当时国共合作处于较为融洽的时期,八路军兵站线通过国民党统治区比较安全,而且可以得到交通工具乃至陇海铁路等方面的帮助。

中共中央北方局交通科武乡砖壁旧址

潞城乡间的秘密交通站

十二月事变后,改道晋西北

1939年11月至1940年春,山西的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十二月事变”,垣曲以北的兵站线遭到彻底破坏。后经国共达成的休战协议,划定以山西的临(汾)屯(留)公路及长治、平顺至河北的磁县之线为界,线南为国民党驻区,线北为八路军驻区。这样,延安经西安、渑池到晋东南战略兵站线的靠南部分被截断,被迫再次进行调整:即改道晋西北,通过敌人占领下的太原盆地,跨越汾河和同蒲铁路,到达晋东南地区。这条兵站线上,最大的困难就是这段敌占区。为此,八路军总部专门建立了一条游击兵站线,使用游击战争的手段进行交通运输。1940年8月,八路军总部令兵站第六分站进驻太谷牌坊(今属榆社县河峪乡,太谷、榆社两县交界处),任命方震为太谷兵站办事处(第二办事处)主任兼政委。办事处本身不设机构,负责领导第六分站开辟一条兵站线。这条兵站线由下南会经武乡、榆社的岚峪、桃阳、辉教到太谷县西山(凤凰山)的第六分站驻地。该线地处同蒲路东侧、太行第二分区地域。此线向西横跨同蒲铁路的敌占区,与晋西北的游击兵站线连接起来。

在这条游击兵站线上,前期主要采用建立交通部队、进行武装押运的形式;后期则主要采用建立地下兵站线、进行秘密护送的形式。

1940年后,为了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各个战略区相继建立了交通部队,通过武装押运的形式,沟通各个根据地的联系。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曾形象地称其为“游动兵站”。同年9月,八路军总部命令各抗日根据地抽出一定的兵力建立交通部队。其中,第一二九师以1个营兵力组成第四交通大队,布置于榆(社)太(谷)地区,负责通往晋西北的交通运输。

百团大战以后,日军加紧了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以交通部队押运的方式很难闯过敌人的严密封锁。1941年开始,八路军各抗日根据地开始大力开展地下秘密交通线建设。晋东南的八路军建立了祁(县)太(谷)地下交通线,配以祁太游击队,执行秘密交通任务。1942年秋冬之交,由太行第二分区在祁太游击队的基础上,组建了一支便衣交通队,番号为同蒲支队。下辖一个工作队,负责地下交通线建设;两个交通中队,各辖3个分队,主要担负护送任务。晋绥第八分区建立了若干秘密兵站线,以建立与太行、太岳军区的战略联系。第八分区设置了清(徐)太(谷)、离(石)东以及离岚(县)等4个交通队,分别与太行、太岳交通队密切配合,使晋西北与晋东南之间的联系得以维持。

抗日战争期间,晋东南各战略兵站线建立了自身与陕北的联系,而且以此为桥梁,还沟通了延安与山东、华中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联系,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在战略交通工作中,晋东南兵站线输送了大量物资、人员和文报信息,为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在物资运输上,

抗日战争前期,来自大后方的物资源源不断地通过这条战略兵站线运往晋东南,使这块抗日根据地得以生存和发展壮大。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随着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物资供给逐步实现自给。敌后根据地通过作战缴获和发展生产而获得的物资,也有一部分通过兵站线送至延安。如祁太地下交通队就在两年多时间里,把3000块银元和50万伪币直接送到延安。在人员输送上,成建制的部队和大量的军政民人员终年来往于这条兵站线上。1941年5月,八路军前方总部炮兵团离开太行山区调往延安,途经祁太游击队开辟的游击兵站线。通过敌人封锁线时,由祁太游击队担任前卫引路,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十七团护送,太行、太岳等军分区组织部队掩护。6月2日上午,当炮兵团全部安全到达吕梁地区时,前来堵截的日军没有堵住炮兵团,却遭到我掩护部队的阻击,经过3个多小时的激战,日军被击退。祁太地下交通队和同蒲支队先后向延安护送过县团级以上干部500多人,其中有我党我军的重要领导干部彭德怀、刘伯承、陈毅、朱瑞、杨秀峰、陈锡联、蔡树藩等。护送抗大总校、陆军中学、鲁迅艺术学院师生1000多人,国际友人、被俘日军50余人,以及妇女、儿童、残废八路军干部100多人。同时还传递了大量文件、报刊等,为抗日根据地输送了“精神粮食”。以上这些贡献,是交通战线特别是兵站部门广大官兵努力奋斗的结果。正是因为这些无名英雄的默默奉献,敌后抗日根据地才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并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他们的历史功绩,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责编兴柱)

猜你喜欢

兵站八路军根据地
更 正 声 明
抗美援朝初期的安阳兵站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窗台上的妈妈
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印钞之路”
八路军风采录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
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的建立及其活动
兵站:抗战中的“补给脐带”
西北烽火: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