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颇有科学预见性的周恩来(上)——准确预估国际国内时政局势走向

2016-03-17山西李春发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6年1期
关键词:二局苏联

(山西)李春发



颇有科学预见性的周恩来(上)——准确预估国际国内时政局势走向

(山西)李春发

智者高明之处,是在考察事物的过程中能透过表象,揭示规律、预见事物发展方向和进程,采取相应的对策。周恩来正是这样一位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原理揭示事物规律而深谋远虑、多谋善断的杰出人物。这得益于周恩来极其丰富广博的学识素养、政治经历、社会阅历,日益炉火纯青的思想历练、智慧积累,加之细致入微、思维缜密活跃、记忆力惊人等与生俱来的优秀品格以及后来努力用心的完善锤炼。无论从他分析判断国际国内时政局势走向之大处来看,还是从他判定待人接物事情发展结果之小处来看,很多时候他都能精准预测,料事如神,无不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

1943年夏,周恩来率中共中央南方局等返抵延安。

慧眼识珠安插熊向晖打入国民党内部

1937年,当周恩来得知长沙将组织一个青年战地服务团到国民党第一军胡宗南部服务的消息后,立即指示蒋南翔推荐一名共产党员报名参加。针对胡宗南的特点,对于人选,周恩来提出:一要出身名门望族,或官宦之家,年纪较轻,仪表不俗;二要公开的政治面目不左不右,言谈举止有爱国进步青年的气质;三要知识面广,记忆力强;四要看过一些马列主义的书籍和孙中山的著作,肯动脑子,比较细心,能随机应变。据此,蒋南翔推荐了熊向晖。针对熊向晖比较骄傲、急躁的特点,周恩来让董必武转告他:第一,不要急于找党,耐心等待。第二,隐蔽党员身分,在组织上不发展党员,不参与服务团的领导工作,准备参加国民党。政治上保持不左不右,相机推动胡宗南继续抗日,但要做得自然,不急于求成。如果胡宗南反共,表面上要同他一致,像天津萝卜,白皮红心。即使受到进步朋友甚至自己同志的误解,也要忍耐,不急于表白。第三,在国民党里,对人要略骄,宁亢勿卑。但也不宜过亢。要适应复杂环境,做到同流而不合污,出污泥而不染。并送熊向晖8个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实践证明,周恩来很有远见卓识,他筹划的这颗闲棋冷子,在粉碎国民党的历次反共高潮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作为胡宗南侍从副官兼机要秘书的熊向晖,曾多次通过地下党员王石坚向中共中央密报蒋介石企图进犯我解放区的军事情报,使得蒋介石的阴谋一次次遭到失败。毛泽东曾称赞,在这一时期,胡宗南的一举一动都在我们掌握之中。这既是我党情报工作成功的范例,也是周恩来深思致远、未雨绸缪的领导艺术和睿智预见性的有力证明。

1940年,庆祝十月革命23周年时,周恩来在重庆苏联驻华大使馆与苏联大使合影。

对军事战略的科学预见

战争风云变幻无穷,对战争的指导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践证明,在这方面中共领导人做得十分优秀。比如,周恩来在指导中国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把握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与透彻的分析能力,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战略方针,实行正确的战争指导,从而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令人肃然起敬。其战略预见的成功率和准确率是极令人信服的。这当然绝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天才,还因为他有着长期领导全局的政治、军事斗争经验,充分把握了战争发展的必然规律和掌握着科学的思维方法、透彻的分析能力。周恩来科学地预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阶段的特征,阐释了全民抗战和持久致胜的策略和方针,提出了以统一战线和非武装斗争配合武装斗争的思想,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对八路军、新四军的领导权和独立自主指挥作战等问题。以上精彩的发展趋势之预料判断,散见于他所撰发的一系列闪耀其精明深邃之思想的篇目中:《目前形势和新四军的任务》《党在新四军中的政治工作》《中日战争之政略与战略问题报告大纲》《发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几个认识问题》《政治上全面进攻,军事上局部反攻》《论苏德战争与反法西斯的斗争》等。

周恩来还深刻分析了日本投降后的国际国内形势,正确判断了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可能性,提出了反内战、争民主、求和平和实行政治上进攻、军事上自卫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科学预见了人民解放战争必胜的光明前景,并从政治、经济、军队的士气和武器装备的补充等方面分析了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内战必败的根本原因;明确提出了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军队实行自上而下的政治委员制,以及以政治军等原则;系统阐述了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研究和总结出了国民党军队可能采取的对策,明确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等。这些科学预见和分析多见于以下凝聚他智慧结晶的著作中:《关于实施“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的部署》《军事战略应与政治斗争相配合》《在蒋管区发动农民武装斗争的时机和策略》《全国大反攻,打倒蒋介石》《关于全国战争形势的报告》《在部队中试验组织士兵委员会》《我军十大军事原则及敌军可能的对策》《对解放战争形势发展的三点估计》等。

提前智识希特勒突袭苏联西线的企图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发表战争演说,即日出兵突袭波兰,两个多星期便将其占领。其后,希特勒又积极部署攻击苏联。一年之后,他又派兵虎视眈眈威胁苏联西部边境。法国投降后,希特勒下令秘密制定了“红胡子计划”(即“巴巴罗莎”计划),企图用闪电战方式占领和肢解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

与此同时,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后把大批陆军精锐部队开进这个地区,沿着苏联的边界线做了周密部署。他们在“对苏作战”的“准备态势”的烟幕下陆续增兵,号称“百万精锐”!日军在“攻苏”的幌子下,不但扩大了关东军和朝鲜军的编制,还调动了国内的部分军队并给予补充和加强,以示“攻苏”的决心;接着又煞有介事地把对苏军事动员秘密规定为“关特演”,摆出一副行动的架势,似乎苏联东线马上就会发生战事。然而,日本人暗地里却在加紧部署南下的战争准备。

苏军统帅斯大林面临着战略防御重点放在西线还是东线的问题抉择时,他最终把重点放在了东线。在西线,面对德军及其仆从军漫长的包围线,斯大林配置的正规军数量远远不及德军。原因是斯大林过于相信他在1939年同德国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规定:缔约双方互不使用武力;不参加直接或间接反对缔约国的另一方国家集团;同时两国还要“密切接触,交换情报”。当时,斯大林的看法也影响了蒋介石军委会,他们凭空相信日本会在“满洲”集结兵力后进军西伯利亚。可是,颇具洞察力、时任驻重庆办事处的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却马上看到了问题的实质。周恩来著文明确指出:日本“北进”的危险固然存在,但它此举也不是没有顾虑的;第一,会使它急于解决的中国问题因此而陷入不可解决之境地;第二,西伯利亚资源不多,兵力消耗不少;第三,时间一长,日本害怕另一只泥足陷入冰中不得解脱;第四,如果美、英在太平洋上封锁,日本必然陷入被前后夹击的境地!

随即,周恩来密电中共在香港的负责人廖承志和潘汉年,提醒要及早做好日本南下攻占香港的应对准备,注意安排好大批在香港的知名人士和文化人士的撤退和安全工作……这是在太平洋战争远未发生之前的安排,应该说是周恩来敏锐犀利的目光射透了当时国际间的政治迷雾!

1941年5月,德国进攻前苏联的消息已风闻欧洲,一名前苏联战略侦察员不断地通过无线密码电报,传回了这方面的消息,直接报告了斯大林,说须加强西线防务。但未被重视。这时的欧洲已是战云密布。英国首相丘吉尔在4月底专门给斯大林写信通知,德国已在南部调动坦克师——这是进攻前苏联的兆头;丘吉尔又在6月14日通知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德国即将攻击苏联,罗斯福及时将这个消息转告给斯大林。但斯大林做出的唯一反应便是授权塔斯社发表一则“辟谣”声明:“关于德国打算进攻苏联的传闻是毫无根据的!”

然而,事过5天,斯大林又收到一份来自中国的情报,却使他不得不重新考虑……

1941年春,希特勒为实施“红胡子计划”,很想拉日本一起进攻前苏联,便派“狼团”到东方来活动。在上海,他们泄露了德国行动的准确日期——最初定为6月15日,后又改为6 月22日。一个共产党人通过关系得到这个重要情报后,立即报告了周恩来。同时,周恩来也收到了潘汉年同样的情报。

周恩来收到情报后,以他冷静的分析,立即判断出了它的价值。他从塔斯社的辟谣声明中知道,斯大林疏于对西线的戒备,这将给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便立即决定将情报转发莫斯科。

斯大林收到周恩来的电报时,正在对一个新情况进行分析判断。1941年6月20日,有个德军司务长向苏军投诚,报告说德军将于22日晨发起进攻。他对这个消息有怀疑:“这个投诚者不会是德国将军为了挑起冲突而派来的吧?”当他看到这封电报后立即驱散了疑云,因他对周恩来的判断力早有所了解。斯大林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发布命令:“1941年6月22日到23日,德军可能在列宁格勒军区、波罗的海军区、基辅特军区、敖德萨军区正面实施突然袭击……”果然,6月23日斯大林发来了回电:“……由于中国的情报及时,所以苏联红军提前准备了24小时……”

6月22日凌晨5时30分,法西斯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出动了庞大的兵力,在沿前苏联1800千米的战线上同时发起闪电进攻。规模之大,史无前例。至此,前苏联人民开始了一场伟大的卫国战争。

科学判断了中央军委二局发展走势

1947年8月下旬,周恩来和任弼时要中央军委二局负责人之一的戴镜元到陕北佳县神泉堡汇报工作。为了配合我军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形势,周恩来和任弼时听取了中央军委二局工作的详细汇报,一起研究了机要保密等问题,并且对其做了许多重要的指示,周恩来同戴镜元谈了多次,着重讲到3点指导意见:第一,统一领导,分散经营,准备在两年后达到相当程度的集中。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为了配合解放战争的胜利,当时中央军委二局的工作分散在全国各地。周恩来在全面分析了全国的形势,研究了战场上的敌我情况,预见到中国共产党打倒蒋介石后二局的工作将要达到相当程度的集中。第二,越是在敌人失败的时候,我们越是要在技术上求精进。这是周恩来对二局工作的又一个重要指示。他要求戴镜元等人充分估计到今后二局工作中的困难,提出要总结经验,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技术,精益求精。第三,共产党掌握了技术,一定能够战胜反动派使用的技术。周恩来说:我们的科学技术与革命政治相结合,有无限的发展前途。他不止一次地用一个数字公式做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他说:我们党的机要工作在科学技术上是正50分,我们的政治也是正50分,两者相加得100分;而敌人在科学技术上是正50分,政治则是负50分,正负相加等于零。因此,我们一定胜利,敌人一定失败。共产党掌握了技术,一定能够战胜反动派使用的技术。我们的胜利之道就是技术加政治。我们如果没有革命的政治,就不可能战胜敌人。

这些精辟见解和科学分析,成为二局广大干部战士克服一切困难、战胜国内外敌人的强大思想武器,有力地促进了二局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淮海战役前后,二局向中央军委首长和各野战军首长提供了正确无误的情报,配合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整个解放战争的胜利。尤其令人叹服的是,周恩来对二局发展走势的这个科学预见,后来果然变成了现实。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了,全国大部地区已经解放。中央军委二局的工作即由分散到逐步集中,实现了两年后达到相当程度的集中。

对苏联乃至整个东欧发展演变的预见变为事实

20世纪60年代初,阿尔巴尼亚共产党中央书记处书记科列加访华,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他那十分贫穷的国家向中国要援助。而且给少了不行,动不动就闹“脾气”。那几天周恩来心情很不好。双方谈得不好,阿尔巴尼亚不理解我国也很困难。后来,周总理决定带科列加去大寨参观,意思是叫他们看看我国的农民是怎样一种精神和怎样一种奋斗。科列加去实地参观后,说了许多赞誉的话,但东西一样不少要。送走科列加后,周恩来心情沉重:“搞社会主义,在政治上有两条路线的斗争,在经济上同样存在着两条路线。阿尔巴尼亚在经济上只会依赖我们,他这样的社会主义是搞不成的。迟早是要垮的。”赫鲁晓夫下台后,周恩来曾寄希望于新领导班子。到莫斯科去了一趟,却失望而归。回国后他做过一次形势报告,对阿尔巴尼亚、东欧乃至苏联今后的发展做了具体详细的预测。

1.儿童文学善于表现儿童纯朴稚气的心态。皮亚杰认为,儿童(尤其是低幼儿童)的思维是一种处于“我向思维”与社会化思维之间的思维,为“自我中心的思维”。这种不同于成人的思维,在成人看来,是稚气十足的,但正是这种思维使儿童能轻易地进入游戏的境地,注重事件的过程中的乐趣而不注重事情的结果,使他们憨态可掬、使他们的生活妙趣横生。

1956年,周恩来同陈毅等主持制订了我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十二年规划),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这是他和李富春、聂荣臻副总理及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等接见参加科学规划工作会议的科学家。

1964年10月19日上午,周恩来在国务院礼堂做报告,讲赫鲁晓夫下台。他说:“娃娃们议论纷纷,垮台跟下台有什么区别?”周恩来解释了区别:一个赫鲁晓夫下台了,但其思想、路线、政策并没变,所以讲下台不讲垮台。去过莫斯科,证实赫鲁晓夫是下台,而非垮台。周恩来在分析赫鲁晓夫其人时,有段话入木三分,耐人寻味:“(他们)连资本主义也不如。阿朱别依(赫鲁晓夫女婿)去访问西德,据说他访美访法访西德,主席团不同意时,赫就让他当《消息报》主编,一步登天。赫鲁晓夫任人唯亲,搞封建家族主义,连蒋介石都不如。蒋介石培养蒋经国,花30年工夫,还要照顾部下,照顾影响,赫鲁晓夫什么也不顾。阿朱别依在美国替赫鲁晓夫开道,到法国道没开好,又到西德。甚至连乌布利希有癌症都说出来。西德来访华的人跟我们讲,阿朱别依在西德说:西德打中国,我们让道,让我们共同防止黄祸……”

接下来,周恩来进一步预言了东欧各国及苏联的演变过程。当时国内外不少人预言“坚持社会主义的重担最终将历史性地落在中国共产党的肩上”,“苏联帝国最终将瓦解”。但没有谁像周恩来预言的如此具体、鲜明、准确。

周恩来说:赫鲁晓夫下台以后,我们曾寄希望于苏联的新领导,现在看来不行。他们仍然坚持赫鲁晓夫主义,政策没有变……仍然是“两霸合作”,仍然是“美苏合作,主宰世界”。但这只是苏联的一厢情愿,美国能同意存在两霸吗?……他们搞的和平过渡,不革命,本质是和平演变。莫斯科的美国生活比美国人的美国生活更加美国化。演原子战争的影片美国怕引起国内恐慌,不让在国内演;苏联不仅演自己的,还演美国的,瓦解自己。苏联是精神上先垮了,毫无中国人的敢于承担责任的这个英雄气概。麦克纳马拉都明白地讲:“炸了中国的原子基地,炸不了中国科学家的知识;炸了中国的物质,炸不了中国科学家的精神……”苏联讲和平竞赛,其实是使美国和平垄断。他们伸手向美国要贷款,美国想从中控制,就要看苏联投降不投降。美国人手里拿着钱讲条件,引诱你一步一步照他说的办,可是苏联还答复可以试一试……美国对东欧实行和平演变,苏联跟着要东欧资产阶级化。先露骨地出卖西柏林,能出卖西柏林就可以出卖东德,进而出卖整个东欧,最终必然是出卖苏联的所有革命成果……一切谈判,无条件是鬼话,谈来谈去就是出卖,最多谈出个出卖条件……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斗争决不仅是政治上的,更是经济上的。政治经济都有斗争。像阿尔巴尼亚这样,经济上不行,政治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苏联的经济很僵化,停滞不前,民族矛盾复杂……最终是要出大乱子的。

当然,周恩来在分析和预言时,讲的话不可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色。但他抓住了经济和精神这两条,抓住了从柏林问题到东德到整个东欧这个过程,抓住了苏联存在复杂的民族矛盾的问题,所以基本与后来发生的变化相吻合。这个预言已经完全被事实所证明。毛泽东和当时的党中央也看到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弊病,想探索出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把优先发展重工业改为农轻重的顺序;又树了两个榜样: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冒进遭到了重大挫折,但是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邓小平根据其在60年代初提出的“我们当前一切的考虑都围绕着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发展生产力,二是如何坚持马列主义,顺利地过渡到共产主义”,到改革开放,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终于使中国的经济开始腾飞。

1964年11月,周恩来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参加苏联十月革命47周年庆祝活动回到北京,在机场受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的迎接。

恢复中美邦交是佐证周恩来卓越预见性的生动事例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局势急剧动荡、分化和改组,在中、美、苏政治大三角关系中,美国必须打“中国牌”才能占据有利地位。这就为中美和解提供了可能。加之,美国将举行总统选举,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为了赢得选票,也急于对华和解。对中国来说,实现中美和解有利于打破苏联设置的反华包围圈,减少腹背受敌,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主动。基于以上分析,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在中美恢复外交关系过程中导演了一幕幕颇具预见性和推理性的惊心动魄、妙趣横生的连续剧。

1968年底,周恩来建议重开在华沙的中美大使级会谈,恢复中美直接联系的渠道。1970年8月14日,邀请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斯诺夫妇访华。10月1日,请他们登上天安门城楼欢度国庆。在周恩来的精心安排下,《人民日报》头版的显著位置登出了毛泽东与斯诺夫妇在天安门庆祝国庆典礼的照片。这是周恩来向美国政府发出的含蓄而寓有深意的信息。基辛格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这是史无前例的,哪一个美国人也没有享受过那么大的荣誉。”1971年春天,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邀请正在日本名古屋参加第31届世界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并亲自接见。消息立刻震撼了全世界。正如周恩来所说,乒乓球弹过去震动了世界,小球转动了大球——地球。同年7月,尼克松的特使基辛格秘密访华。15日,北京与华盛顿同时发表公告,向全世界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石破天惊,公告震撼了美国,震撼了全球。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专机徐徐降落在北京机场。当尼克松走下舷梯,主动与周恩来握手时,周恩来风趣地说:“你的握手跨过了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跨过了没有交往的25年。”尼克松也在回忆录里记述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一周以后,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联合公报。这是周恩来远见卓识的领导艺术和科学预见性的杰作。(未完待续)

(责编孟红)

猜你喜欢

二局苏联
再现长征中的军委二局传奇
曹祥仁在延安军委二局
苏联1991年解体前的最后时光
左右辽沈战局的神秘部队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档案破解司庆悬案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关于苏联解体: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
雾在做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