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女大学生“三创”教育现状分析
2016-03-16秦蔚蔚
秦蔚蔚
摘要:人们思想观念在不断转变,女性在职场里越来越受推崇,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同时,逐渐加大对女大学生的培养力度。目前,内外环境的整体改观,促使高职女大学生“三创”教育总体向前,不断推进的“三创”教育模式使得教育整体质量改善,但是仍然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三创”教育评估体系有待完善,“三创”教育学科规划仍有待深化加强,针对女大学生设立的教育模式较少,师资力量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高职女大学生“三创”教育快速发展,需要引起重视,妥善解决。
关键词:高职女大学生;“三创”教育;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252-02
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推行发布的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文件精神要求,探寻新的教育模式,修改人才培养计划,把“三创”教育提升到一定的高度。目前,高职院校对女大学生的“三创”教育仍然是放在全员教育的大范围里,总体评价是超越了过去,呈良好趋势发展,但是仍旧存在较多的问题有待解决和提高。比如绝大多数高校针对女大学生设计的“三创”教育模式较少,没有反映针对性女大学生的一面,没有做特殊性对待,“三创”类活动对于女大学生而言也无单独形式,整体评估体系缺失,对于实施“三创”教育的毕业生没有实行有效的跟踪、寻访等等。
一、内外环境的整体改观,促使高职女大学生“三创”教育总体向前
1.社会意识形态转变。现如今,女性创业不再是新鲜的话题,尽管在男女创业人数比中,女性创业人数所占比例远落后于男性,国外女性创业者人数占总人数比例高于国内女性创业所占总人数比例,但是已经明显呈整体上升趋势。社会经济腾飞发展,踊跃出很多女企业家和创业成功者,她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或者行业里取得成就遥遥领先,成为领军人物,被大众认可。原本女性感性意识强,工作干扰因素多,女性创业难,创业付出成本较高,女性创业承受能力较弱等否认她们创业行为的思想理念也渐渐被打破。
社会和国家的大环境的渲染,人们传统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得女性接受“三创”教育已属于公认的事实,尽管没有达到很高峰的状态,但是能够得到很大改善,整体在不断进步,呈较好趋势发展。
2.高职院校“三创”教育的大力推行。国家大力推行创新创业教育事业的发展,给予各项扶持鼓励措施,高职院校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女性勇于接纳“三创”教育,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思维,锻炼创造能力手段,投身于创业活动中去。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为教育目标,相对于本科院校而言,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较强,能够把思考后的创意概念转变为现实操作生产。高职女大学生接受“三创”教育,从能力塑造上而言,具有一定的优势,她们熟悉业务操作,精通流程安排,主观上接受新的教育方式方法较为容易,助力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
3.女大学生自我认可度提升。女性创业者各项能力素质在增强,自我认可度越来越高,她们在各领域卓越表现,勇于突显自己,对知识的渴求愈演愈烈,对自身能力的要求也不断增强。她们在校期间对“三创”教育的理念与认识是影响“三创”教育成功与否的内在因素,也是主观因素。由于女大学生对“三创”教育的高度认同感,她们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积极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把握各种机会,从第一课堂学习专业文化知识,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塑造自己特长、个性,善于思考,创新实践,勇于向他人学习,改变自身的不足之处,不断审视自己未来需求,规划完美的职业生涯设计,对未来发展进行全面认知和定位。高职女大学生主动接纳“三创”教育的实施,在根本上促使“三创”教育良性发展,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高校不断加强推进“三创”教育模式
“三创”教育是长期而缓慢的过程,作为高校应当以学校的全局性和结构性整体出发,以教育革新和发展的迫切需要为基准点,探究“三创”教育的价值意义,理清发展思路,吻合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的发展方向。
1.改变单一的“三创”教育形式,与专业教育渐渐融合。高职院校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组织校内外专家、教师编制此类校本教材,教育形式从边缘化地位渐渐走向公共课程,定位从模糊渐渐走向清晰,同时还有相应的特色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辅助,此种方式也只是其中的部分形式。部分高职院校,还采用“三创”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的方式,把创新理念、创造手段和创业综合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整个专业理论授课和实训课程以及实习中,开设“三创”教育第二课堂,聘请专家、学者和企业人士讲学知识、技能、实践要点等,改革进程中,“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慢慢从分离走向融合。
2.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搭建“三创”实践平台。校企合作形式占据学校对外合作很大的比例,高校在各方面为双方合作创造机会,实现多方面共赢的目标,在“三创”教育模式推行之后,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加大合作力度,拓宽合作渠道,形成新的合作模式。比如: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包含短期实践上岗),共同研发科技项目(学生可参与研发及其他辅助性工作),共同推行创业项目,建设创业园地(学生在教师指导或者企业教师指导下,进行实体创业),企业赞助(企业针对学校创业团队资金或者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各类创新课题项目的研究,开设企业定向培养班等等。众多的形式,紧密联合学校和企业,为学生的创新思维迸发,创造手段和方法的萌发和操作,以及创业综合因素的合成奠定了较强的基础。女大学生发挥自己所擅长之处,在所喜欢的领域充分的接收知识的养分,填补自己能力的空缺,在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双重促动下,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高职女大学生“三创”教育未尽完善之处
高职女大学生的“三创”教育在整体大范围“三创”教育的运行之下,呈现上升的趋势,得到一定的改观和认可,但是仍然没有达到最大程度要求,需要大幅度提升。
1.“三创”教育评估体系有待完善。“三创”教育是完整系统的工程,高职院校通过改革教育教学手段,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等综合体系的运转,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但是介于实施的效果如何并没有良好的评估体系去验证督促,所以很多高校盲目的跟风进行改革,没有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有的高校没有结合区域的经济、人文环境,有的高校没有调查学生的实际需求,诸如此类情况,最后以简单的小发明及小创意的活动收尾,大肆渲染取得如何好的成效,以此证明“三创”教育实践的有效推行。在此情况之下,女大学生的“三创”教育成效更难考评,没有系统的评估体系,没有准确的评价指标定位,仅从最后创业者的数量来判断整体教育质量,比较片面,忽略了人才培养的质量目标和专业建设的有效改革。同时,高职院校投入“三创”教育成本,最大的收益在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收获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意识,社会对学校的办学质量认可。但是没有良好的评估体系,学校没有持续的跟踪、服务和调研,对于前期的教育成效没有办法检验,所以怎么去改变和调整“三创”教育是很难得到准确的数据、资料系统支撑,只能大概的去估计,不利于“三创”教育的长远发展。
2.“三创”教育学科规划仍有待深化加强。尽管众多高职院校开始重视“三创”教育,深知“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在教育改革进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方式手段去使两者的切合度更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高职院校实施“三创”教育的整个体系中,忽略了塑造其独立学科的意义,一种使其没有存在的实质性,完全边缘化,另一种是其成为其他学科的附带品、衍生品,把强调“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这一概念与“三创”教育贴合专业教育混淆不清。以上所提到两者都不可取,将其合理定位,成为独立的学科地位,才能进行科学的建设规划,形成各所院校在各有自身特点的基础之上有统一的执行标准,而不是形式多样,参差不齐,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师生激励措施等机制方面也造成理解偏差,内容甚远的不利影响。
3.针对女大学生设立的教育模式较少。由于女性社会地位的日渐提升,女性在工作岗位上承担的任务并不低于男性工作人员所做出的成就,社会重视女性的能力塑造,希望在传统的意识观念里再有所进步,能够有更多的女性杰出人才,在各行各业出类拔萃,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高职院校的各项改革措施都是积极响应时代号召,所以对于女大学生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在这种视野下,有没有具体的措施手段来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是我们探索的重点,在统一的框架下的教育的确可以使得女生受益,但是针对女生培养的目标还是距离较远的。
4.师资力量是“三创”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三创”教育发展时间较短,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各高校之间既没有统一的课程设置,教育目标追求,考评体系等要素,对于师资要求也没有规范的要求,更没有针对女大学生的专门性辅导教师。“三创”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师资力量的配备也是容许其渐渐完善它的整体设置,关键是在运行过程中要时刻有这样的意识,选拔有企业经验,社会经验丰富,博学的知识,并且热爱创新创业事业的教师,不能因为需求,而任意的安排教师上岗,没有资质,没有任何经验,甚至自己没有完全理会“三创”教育的重要意义,就盲目的被安排到教学和管理、辅导的岗位上去,这样显然是不可能有什么成效的,还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三创”教育革新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高校必须自上而下做好全员参与的长期作战准备。从顶层设计开始,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和岗位,根据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人数具体情况和其他要素而制定,依据实际情况调整。
参考文献:
[1]王飞,吴颖.高职生“三创”人格的特征探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
[2]刘振亚.中美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化培育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