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系中华 情定木刻

2016-03-16尤洁

少先队活动 2016年1期
关键词:桃花坞木刻少先队

在江苏省少先队文化建设年会上,桃坞小学尤洁老师和与会代表分享了学校的桃花坞木刻活动,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小学阶段要引导学生“感受各民族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和特点,尝试运用喜爱的艺术形式表达情感”,并希望“深入开展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邀请传统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校园、进课堂”。

对照桃坞小学这些年依托苏州非遗文化资源,因地制宜指导少先队员开展学习和传承桃花坞木刻年画的活动历程,我认为他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有以下几大特点:1.面向全体:让每个队员晓木刻知识,会木刻技艺;2.分层实施:低年级刻单色到彩色,中年级刻所见所闻,高年级刻与科技手段结合;3.特色争章:小画师章、小刻师章、小印刷师章;4.课程推进:校本课程《桃坞经》《桃缘》《桃花坞记》;5.依托名家与基地:博物馆、名人馆、木刻传人、传习所;6.亮点活动:“桃娃刻党史”教育活动、“情系桃花坞”系列活动;7.影响广泛:小桃娃木刻传习所走进人民大会堂。该校的经验完全符合教育部的方向和要求,目前走在前列,值得点赞。

江苏省苏州市桃坞中心小学,地处桃花坞木刻年画发祥地——明清时期繁荣的桃花坞大街。这里曾云集了数百家木刻年画的画铺,历史缓缓流淌,但依然没有带走这里浓重的文化气息。20年前的一次偶遇,让桃花坞木刻年画与桃坞小学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为了更好地将木刻这一传统文化发扬传承,桃坞小学把木刻与少先队活动结合起来,以少先队组织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今的校园,木刻艺术的魅力处处绽放。从最初的红领巾木刻兴趣组到现在的小桃娃木刻传习所,一批批的少先队员从这里出来,走进社区,走进央视,走进人民大会堂。

一、雏鹰奖章,让队员有了木刻的学习兴趣

为了增强队员对木刻这门古老艺术的喜爱,学校将它与少先队品牌活动雏鹰争章相结合,增设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小画师章、小刻师章、小印刷师章和小博士章,确立了争章目标。各中队每月都对少先队员进行一次考章,并张贴在中队的雏鹰争章榜上。为了帮助队员顺利考章,大队部以低、中、高三个年级段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个维度制定了不同的木刻目标。比如就“技能目标”一项,从低年级的“初步学习纸板的刻印技能,由单色到彩色”,到中年级时“运用传统木刻技法表现队员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到小学毕业时能“把传统的木刻年画技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作出儿童喜闻乐见的作品”。同时,队员独立创作的作品经木刻博物馆专家及工艺美术大师考核定级后颁发证书。在争章、考章、颁章、护章的活动过程中,每个队员都对木刻这门古老的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发现自己的潜能,看到自己的进步,证明自己的成功。

二、校外资源,让队员有了木刻的专业辅导

《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指出:开发和利用好社会资源是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不断整合社会资源,争取支持,积极创建少先队校外教育基地。学校积极与相关部门协商,推动苏州博物馆和苏州木刻博物馆、名人馆、德善堂等相关资源向少年儿童免费开放,共同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学校不断凝聚社会教育力量,汇聚教育资源,先后聘请了江苏省工艺大师、苏州市青年版画家等一批木刻传人担任校外辅导员,为少先队员开设讲座、开展咨询服务等,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每一位校外辅导员,不仅有着专业的技艺,更有着呵护传统文化的情怀,成为最鲜活、最具教育力的人文资源。

三、校本课程,让队员有了木刻的探究阵地

学校在桃花坞众多名胜古迹的基础上,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先后开发了校本课程《桃坞经》《桃缘》《桃花坞记》,该课程成为队员了解桃花坞的文本资源。利用地方优势设计开发编撰的《桃花坞记》,分为文化之旅、传承之旅、经典诵读、至德导行几大板块,面向全体队员,洋溢着浓郁的吴文化气息,是一门以了解桃花坞民风民俗、解读圣贤诗文和城市历史为内容的培养队员人文素养的综合性活动课程。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各中队以雏鹰假日小队为单位,收集、分析、整理信息,成就了队员欣赏、创造、解决问题的能力,成就了队员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四、体验活动,让队员得到文化的润泽教化

学校坚持“少先队工作要引导少先队员体验社会生活”的育人理念,突出少先队组织教育和实践教育特色。学校大队部经常和民俗博物馆联合,利用新年到来之际带领队员们为中外游客表演木刻技艺,并现场赠送精美的木刻作品“福”和预示吉祥富贵的“牡丹”以及十二生肖等,甚至现场向游客传授木刻手艺,深受大家的喜欢。在重阳节、中秋节、春节,队员们会走进社区、走进敬老院,传播桃花坞木刻艺术。在近几年来的少先队实践活动中,要数“桃娃刻党史”和“情系桃花坞”最具特色。

特色活动一:桃娃刻党史

为纪念建党90周年,学校将传统的木刻文化教育和“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教育活动相结合,开展“桃娃刻党史,童心永向党”活动。

刻画一幅木刻作品,从搜集资料、绘稿、刻板到印刷,是一个考验队员意志力的过程。学校邀请了老党员给队员讲“绣红旗”的革命故事,队员们在党旗下宣誓,决心把党史刻好。建党90年,可供刻画的素材太多,刻什么呢?大家在座谈会上进行热烈的讨论,确定了以“建党以来各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为刻画素材的思路。党史画大多是建筑物,线条与线条之间距离小,每一笔很精细,墨稍厚一点就印糊了,稍薄一些又不清晰。为了向党献礼,桃娃们在辅导员指导下精心研究,多次研试,终于完成了“桃娃刻党史”的心愿。虽然从草图到成品,他们的小手刻出了一个个水泡,但是谁都没有哭鼻子,队员们都说和先烈们的流血牺牲比起来,这些伤不算什么。

“刻党史”活动告一段落后,桃娃争相传看,都说要把自己的作品寄到北京,表达桃娃一片拳拳爱党之心。“桃娃刻党史,童心永向党”活动领导小组就组织语文老师指导桃娃结合刻画的内容创作童谣。桃娃创作的木刻作品和童谣都收录在《桃娃刻党史》纪念册中。少先队员代表通过江苏省少先队总辅导员把这本《桃娃刻党史》纪念册呈送给了省委书记。书记收到这本《桃娃刻党史》纪念册后亲笔给队员们写信,鼓励大家传承木刻技艺,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桃娃刻党史,童心永向党”系列活动使队员深刻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队员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党的热爱。该活动受到苏州市各大媒体的关注,多次在报刊、电视、网络上报道,还参加“全国青少年校园电视节目”比赛,获得银奖。可见,传统文化,若是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既可使学校教育具有浓厚的历史韵味,又可使传统文化勃发出新的生机。

特色活动二:情系桃花坞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读着唐寅的这首诗,姑苏桃花坞的形象便出现在人们眼前。目前桃花坞地区开始综合整治,市政府将把它打造成一个民族民俗风情展示区,那些在历史潮流中曾经衰落的桃花坞园林胜景将重现光彩,吸引更多的游客。了解桃花坞曾经拥有的辉煌,寻访桃花坞的人文历史古迹,继承桃花坞文化,是每个桃坞学子的责任。于是,大队部开展了“情系桃花坞”系列活动。活动分为三个步骤:

书海畅游,寻根桃花坞 “历史上的桃花坞为什么这么有名?”“桃花坞小街小巷的名字为什么这么有趣?”“桃花坞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地方?”这些问题,在队员们的脑海中浮现。于是,以中队为单位的读书活动拉开了序幕,队员们有的上网搜集资料,有的缠着爸爸妈妈从图书馆借来书籍,辅导员老师还特意到文史馆借来了珍贵的文献资料供大家阅读。队员们像自由的鱼儿在书海中畅游,汲取文化的营养。

参观寻访,探秘桃花坞 不看不知道,一看不得了。原来,桃花坞在唐宋时就极为著名,有许多文人雅士在桃花坞里筑园。历史沉积中,桃花坞的人文古迹就像珍珠一样撒落。 朴园、文山寺、五峰园等都是值得一去的,双休日里,队员们或小队结伴,或邀请家长,参观、寻访桃花坞的名胜古迹。每一个景点都能带给队员不同的震撼,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灵打开历史尘封的印迹,走进一个个历史名人的世界,触摸着历史沧桑与厚重的脊梁,感受着心灵与文化的撞击。

妙笔生花,刻画桃花坞 队员们思考自己能为桃花坞做些什么?终于一个大胆的创意诞生了,那就是设计一张桃花坞旅游地图。这张地图,所有景点一应俱全,还必须有桃坞小学的少先队特色,以木刻的形式展示景点。说干就干,队员们来到木刻传习所,将自己的创意与指导老师进行交流,接着,从方案设计到刻板印刷,印了一遍又一遍,百里挑一,终于完成了“桃花坞十二景”系列木刻画。

“情系桃花坞”活动,让少先队员对这门古老的文化艺术产生认同和共鸣,让这一群苏州小公民的文化生活变得丰富了。可以想象,在队员们体验快乐的同时,也会拥有影响一生的积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

如今桃花坞百年木刻年画,已经成为桃坞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亮点,成为桃坞小学少先队的品牌活动。桃坞小学少先队的心之所往,并非是把每一名队员培养成为木刻大师,而是希望他们能够从木刻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汲取中华文明的养料,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

猜你喜欢

桃花坞木刻少先队
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传承研究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少先队助力“双减”,实践活动在校内校外如何“双加”
加入少先队
桌上盆景(外一幅)
家国情?家国梦
以木为纸 以刀为笔
为革命而“新兴”
国际青年节少先队总检阅
苏州桃花坞与日本浮世绘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