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话西游
2016-03-16天心
天心
中国连环画艺术,产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故事,就是当时最早描绘、最受欢迎的连环画题材之一。1929年3月,我国第一部《连环图画西游记》(图1)在上海世界书局出版。此套书由金少梅、章兴瑞绘画,分上下集共20册。它第一次采用上文下图的形式,即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来讲述故事,立即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尽管与后期《西游记》题材连环画相比,其封面不仅单一,且所绘人物表情、动作不够鲜活生动,有点像古典绣像小说插画,但构图、景致的描绘深具国画遗风,在连环画萌芽的年代实属难得的上品佳作。
民国时期,被誉为连环画“四大名旦”之一的沈曼云,于1937年在上海出版了《滑头孙悟空》,1947年还出版了《假悟空》。1945年,作为现代中国装饰艺术奠基者之一的张光宇,绘制了共计60页的连环画《西游漫记》(图2)。他将《西游记》“故事新编”后用以讽刺时事政治,但1958年才由人民出版社彩印出版,装饰意味极浓。此外“连坛名将”蒋萍(原名蒋宾泉)出版了《新西游记》。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连环画的创作,其形式得到了不断地改善和创新,可谓百花齐放,精彩纷呈。连环画从最开始的一事一图,再到后来连贯的绘画、脚本,是越来越精益求精、尽善尽美。1953年作为新连环画急先锋的上海,就有私营出版社响应党的号召,首先发行了《西游记》连环画。如宏泰书局出版、锋芒等编绘的《龙宫借宝》(图3);五华书局出版、徐一鸣等编绘的《孙悟空大闹通天河》;宏泰书局出版、朱光玉绘画的《真假猴王》(图4)、《孙悟空重回花果山》;王玉琪等编绘的《火焰山》等。虽然它们画风、绘画技巧还略显粗糙,绘画还带有典型的民国风格,但却是日后出版《西游记》连环画的先导。
而1952年在上海成立、1956年并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新美术出版社,在1954-1955年先后出版了四本《西游记》连环画,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准。它包括1954年6月出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以下简称一版一印)、发行量7.5万册、定价2200元(旧币)、徐宏达绘画、共102图的《火焰山》(图5),“连坛泰斗”陈光镒的三部作品,即1954年6月出版、一版一印、发行量8.5万册、定价1900元(旧币)、共84图的《大闹天宫》(图6);1955年10月出版、一版一印、发行量19万册、定价一角九分、共85图的《真假猴王》(图7);1955年12月出版、一版一印、发行量10万册、定价二角四分、共109图的《通天河》(图8)。特别是《通天河》,其人物绘画精致生动,不仅唐僧师徒四人的描绘成为了日后的定格,而且妖魔鬼怪、虾兵蟹将的刻画更是活灵活现、呼之欲出。那些亭台楼阁、风雪波浪、水底世界,以及孙悟空与沙僧打斗的场景画面,皆绘制得深浅浓淡、气势恢宏,令人如身临其境,赏心悦目。
由于广受欢迎,读者大呼不过瘾,因此在陈光镒的倡导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紧随其后,又出版发行了六本《西游记》题材连环画画作,本本均为脍炙人口的上乘之作。其中包括1955年11月出版、一版一印、发行量15万册、定价二角六分、凌涛与刘锡永绘画、共121图的《无底洞》(图9);1956年9月出版,一版一印,发行量20万册,定价一角六分,张令涛、胡若佛与张之凡绘画,共72图的《怒打假国丈》(图10);1956年2月出版,一版一印,发行量20万册,定价一角九分,董天野、乐小英绘画,共89图的《白虎岭》(图11);1956年出版、定价二角、徐宏达绘画、共92图的《假西天》(图12),以及1957年12月出版、定价二角四分、夏书玉绘画、共120图的《狮驼国》(图13);1958年5月出版、定价二角六分、郑家声绘画、共129图的《智激美猴王》(图14)。
以上建国初期上海出版的连环画,代表了一个终将逝去不可复返的黄金时代,作品皆为《西游记》连环画的经典扛鼎之作。其绘画者无一不是“连坛”的艺术大家,如被誉为上海连环画“四大名旦”之一的陈光镒,“四小名旦”之一的徐宏达,有“小沈曼云”之称的凌涛,人称“黄金搭档”的张令涛和胡若佛等。故目前这十本连环画的单本,笔者了解到一版一印的市场价格,如品相一般、8.5品的价格为1500~2000元左右;品相良好、9品以上的价格为5000~6000元左右,绝品无瑕疵的全品“芳踪难觅”、有价无市。
与上美同期出版的《西游记》连环画,还有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三册。即1956年出版、年画形式、8个图的《闹天宫》;原黑白稿后彩绘、56图的《筋头云》(图15);1957年12月出版、定价一角九分、40图的《水帘洞》(图16)。此三册连环画同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连环画界最知名的画家刘继卣所绘,可谓家喻户晓。据说刘老正准备画《西游记》全本时,由于“文革”的原因计划搁浅,否则我们今天可能会看到一部无与伦比的《西游记》套书。
1955年4月,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由吴光宇绘制的第一册《西游记》故事连环画《三调芭蕉扇》(图17),一版一印,发行3.5万册,定价一角五分。1958年应文化部要求,全国各出版社对各种题材进行统一选择,该社马上将《西游记》提上了套书日程,至“文革”前期先后出版了26册老版本。它们多为“连坛大家”所绘,极受读者喜爱。如钱笑呆、曹增潮绘制106图的《女儿国》;池振亚绘99图的《平顶山》、86图的《火云洞》(图18);陈缘督、朱丹枫绘54图的《高老庄》;一版一印、发行11万册、定价一角八分、陈云波绘63图的《小雷音寺》(图19);以及徐燕荪、金协中绘58图的《蟠桃宴》,叶之浩绘46图的《流沙河》,汪玉山绘70图的《真假唐僧》,张鹿山绘94图的《黑风山》。其不少作品属上乘之作,可读性非常强,故很多连藏者非常热衷收集。
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老版本《西游记》故事连环画,除以上十本以外,另外十六本分别为:张树德绘66图的《猴王出世》;刘汉宗绘70图的《齐天大圣》、92图的《波月洞》;盛锡珊绘73图的《紧箍咒》;张鹿山绘54图的《收白龙马》、62图的《伏龙寺》;池振亚绘78图的《黄风岭》、59图的《七绝山》、114图的《计盗紫金铃》;叶之浩绘60图的《比丘国》;任率英绘90图的《三盗芭蕉扇》;胡若佛绘51图的《盘丝洞》;宗静风、宗静草、周静秋绘70图的《连环洞》,81图的《真假孙悟空》;郑家声绘95图的《天竺国》;刘凌沧绘71图的《大闹通天河》。
笔者不厌其烦地全面介绍河北出版的老版本《西游记》连环画大全套,是由于了解到“连藏界”能够将26本收藏齐全的寥寥无几,且品相参差不齐、9品以上的几乎难以看到。如果谈到市场价格还真不好说,因为根本是有价无市,一般的8.5品基本可卖到上千元,9品以上的已经喊到了两三千元以上。如果有人出手9.5品以上的,大家定会一齐争抢,成交价更令人咋舌,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另外,上世纪五十年代,徐宏达还绘制了连环画《闹天宫》,共36幅画面,发表于1956年6月第11期《连环画报》上(图20)。江西人民出版社也曾出版了两册《西游记》连环画,即《金斗洞》和《白鹿精》。其中《金斗洞》(图21)出版于1959年3月,为海派老连环画家王左英绘制,一版一印,发行量仅2万册。它共计132图,是所有老版《西游记》连环画中最厚的一册,非常罕见。由于年代久远、保存不易,故即使是专收老版连环画的藏家,许多也从未见过此书的“庐山真面目”。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和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还出版了由赵宏本、钱笑呆绘制的划时代连环画巨作《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并且于1963年举办的“全国第一届连环画评比”中,荣获了一等奖。此连环画绘者赵宏本不仅为“连坛四大名旦”之首,更被誉为“连环画祖师爷”,而他的“黄金搭档”钱笑呆,亦为“四大名旦”之一。中老年读者朋友可能对这部连环画非常熟悉,“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尽管当时它被大力提倡并具备一定的政治意义,但仅就艺术性而言,它当之无愧为《西游记》连环画的顶尖之作和最高成就,是那个激情燃烧的火红年代之绝唱。
笔者根据相关资料查阅,最早出版赵宏本、钱笑呆绘制《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连环画的,是1962年8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16开宣纸版(图22),其一版一印,发行量仅3000册,定价为当时十分“昂贵”的两元。1963年3月才发行60开的普通版本(图23),一版一印,发行9.5万册,定价二角六分。由于销量好,供不应求,1964年4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又发行了48开的“花边版”(图24),其新一版一印,发行21.5万册,定价二角九分。
以上是笔者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历经数年收集、整理、研究出来的老版本《西游记》故事连环画数据介绍。尽管从小就关注、爱好此类收藏,是《西游记》连环画“发烧友”,但由于才疏学浅,阅历不深,不当之处还望方家批评指正。(责编:李禹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