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玉器赏析(一)

2016-03-16博雅

收藏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佩玉玉璧狮子山

博雅

汉楚王墓群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和铜山县境内的楚王山、小龟山、东洞山、北洞山、南洞山、卧牛山、驮篮山、狮子山处。共八处二十余座,是西汉十二代楚王的墓。已发掘或清理的有小龟山、北洞山、东洞山、驮篮山、南洞山和狮子山汉墓等。其中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玉器极为精美,现收藏于徐州博物馆,供社会大众参观赏析。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玉器继承了战国时代玉器的传统纹饰和工艺,并有所变化和发展。其中礼仪性玉器较前减少,作为佩饰的各种佩玉在种类上趋于简化,用于丧葬的玉器显著增加,而玉制的日用品和装饰品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在雕琢工艺方面,圆雕、高浮雕、浅浮雕、透雕的玉器和镶玉器物较前增多。纹饰的风格由以抽象为主转向以写实为主,一些像生类玉器也有了现实感和生命力,形神兼备,巧妙地结合于一体,这些都为战国及先秦玉器所不及。

近日有幸参观徐州博物馆,看到展出的汉代楚王墓出土的玉器,甚为震撼,特精选其中部分玉器展示给读者,以期共享。

玉 璧

玉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玉器,为我国传统的玉礼器之一,也是“六瑞”之一。《尔雅·释器》载:“肉(周围的边)倍好(中间的孔)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根据中央孔径的大小把这种片状圆形玉器分为玉璧、玉瑗、玉环三种。

从考古出土的实物看,古人在制作玉器时,对于玉璧的孔径与器体的比例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因此今天我们习惯上把宽边小孔径的圆状器统称作璧,而窄边大孔径的称为环,一般不再用“瑗”这一名称。

玉璧是中国玉器中出现最早并一直延续不断的品种,是很重要的瑞玉,战国至两汉是玉璧的鼎盛时期,花纹形式多变,纹饰种类极为丰富,使用范围宽阔,数量也属历代之冠。

玉 环

玉环为古玉器的一种,为一种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形状与镯类似,其孔径大于边缘,也有与边缘相等的。与此器近似的还有玉璧、玉瑗。

玉环古时一般用作佩饰,《宋史·舆服志三》:“衮冕之制……小授三,结玉环三。”又:“后妃之服,小授三,间施玉环三。”《晋书·周访传》:“访大怒。敦手譬释,并遗玉环玉碗,以申厚意。”因“环”与“还”同音,古人可能还把它作为一种信物。据说古代逐臣待命于境,赐环则还,即得到天子送来的环,就知道自己被重新召回,官复原职。

汉代时玉环多用于成组佩玉的中部,直径较小,环表面饰典型的汉代纹饰,如勾云纹、四灵纹、螭纹等。汉晋时的玉环略有变异,环面素朴无纹,只在圆形外侧对称雕出两长方形凸起。

玉 璜

玉璜,在中国古代与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琥等,被《周礼》一书称为“六器礼天地四方”的玉礼器。六器之中的玉璜、玉琮、玉璧、玉圭等四种玉器,历史最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

在良渚文化中,玉璜是一种礼仪性的挂饰。每当进行宗教礼仪活动时,巫师就戴上它,它经常与玉管、玉串组合成一串精美的挂饰,显示出巫师神秘的身份。且每一个上都刻有或繁或简的神人兽面图像。玉璜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与玉佩同样赢得收藏家们的偏爱,尤其在台湾、新加坡市场行情看好。

玉 佩

古人的很多生活器具都是玉雕成的,能常戴在身上的惟有玉佩。繁钦诗中“美玉”是指玉做的佩,或写作“”。古人对玉佩的热爱不是因为玉的贵重,而是源于玉的品格,所以古语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周礼·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左结佩,右设佩。居则设佩,朝则结佩。齐则结佩而爵。凡带,必有佩玉,唯丧否。佩玉有冲牙。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士佩玟而组绶,孔子佩象环五寸而綦组绶。”更是把玉佩上升到礼法。

双龙玉佩 西汉 长20.5厘米 宽6.6厘米 厚0.55厘米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玉佩造型为两条相背的连体虬龙。龙身后部相连巧妙地形成T形孔,用于穿系。汉代的龙形玉佩有单体龙、同体双龙、联体双龙等,但如此体量与形制的联体双龙玉佩并不多见。

勾连云纹龙形玉佩 西汉 高18厘米 宽11.9厘米 厚0.5厘米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蟠龙玉佩 西汉 高5厘米 宽3.9厘米 厚2厘米

徐州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玉器由透闪石雕制而成,由于受沁全部呈黄白色包浆,俗称鸡骨白。玉器正反两面透雕出蟠绕虬曲的六条螭龙,左上部一龙首张口瞠目伸出体外,正中一龙口即为穿孔,构思巧妙。

龙形玉佩 西汉 高6.2厘米 宽4厘米 厚0.4厘米

徐州天齐山汉墓出土

通体造型为圆雕腾龙,龙回首,足变形作卷羽。这种立体造型的腾龙在汉代玉龙中非常少见,由于没有边框等束缚,整体造型更显劲健有力。

龙凤纹形玉佩 西汉

长6厘米 宽4.3厘米 厚1.5厘米 徐州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的正背面分别雕刻一龙一凤,龙首与凤首并列,采用圆雕技法琢成。是古代射箭时佩戴在大拇指上用于钩弦的用具,形玉佩又称心形玉佩,由玉演化而来。

蝉形玉佩 西汉 长4.5厘米 宽2.1厘米

厚0.6厘米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以和田白玉制成,蝉体雕刻非常具象逼真。汉代玉蝉有蝉和佩蝉两种,此蝉从头至尾有用于穿系的通心孔,表明其为佩蝉。

出廓璜形玉佩 西汉 长19厘米 宽9厘米 厚0.46厘米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玉组佩

出廓行龙纹玉戈 西汉 长17.2厘米 宽11厘米 厚0.71厘米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新疆和田青白玉质。戈体两面均饰勾连云纹,援、胡下出廓透雕一只行走的翼龙,戈的援下浅浮雕一只翻腾虬(qiu)曲的虺(hui)龙,胡内饰勾喙(hui)振翅的凤鸟。以玉制作兵戈,是非实用性的礼兵器,应是楚王用于陈设或出行的仪仗用品。

蟠龙纹玉饰 西汉 长21厘米 宽4.2~7.2厘米 厚0.57厘米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新疆和田白玉雕琢。玉饰上端透雕螭首,龙身蟠曲于方廓内。器体下端有短柄,柄面饰阴线兽面纹并有一圆孔,似为安装在某种柄干上的装饰,应是楚王专门用于陈设或出行的礼仪玉器。

丧葬用玉

汉代人认为玉石能使尸骨不朽,所以用于丧葬的玉器在汉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葬玉主要有玉衣、玉九窍塞、玉和握玉。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用的殓服,外观和人体形状相同。完整的玉衣由头罩、上衣、裤筒、手套和鞋五部分组成,每部分都由许多小玉片编成。根据等级的不同,用于编缀玉片的分别为金缕、银缕或铜缕,个别还有用鎏金铜缕或丝缕编联的。满城汉墓所出的两套金缕玉衣,是考古发掘中第一次发现的保存完整的汉代玉衣。金缕玉衣体积大,结构复杂,经过精心设计制成,是汉代治玉工艺高度发展的产物。玉九窍塞是作为填塞或遮盖耳、目、口、鼻、肛门和生殖器等九窍用的,这些玉制品皆为素面。玉一般作蝉形,置于死者口中。至于死者手中的握玉,在西汉中期以前多作璜形,系用玉璧改制而成,到西汉中期以后,逐渐流行为玉猪。死者手握玉猪的习俗,在东汉和魏晋南北朝都很流行。玉蝉和玉猪的造型变化不大,刻纹也都比较简单。此外,葬以玉衣的死者,其胸背往往铺垫许多玉璧,这些玉璧也应属于丧葬用玉。满城汉墓所出的漆棺,棺的外壁镶嵌26块玉璧,内壁镶满玉版。这种内外镶玉的漆棺虽然很少发现,但也说明玉在汉代丧葬习俗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未完待续)(责编:陌楚)

猜你喜欢

佩玉玉璧狮子山
狮子山下,香江奔流,紫荆花开正盛——祝福香港,明天更好!
格物天圆
——中国历代玉璧纹饰的演变
狮子山
姜永满
略论战国出廓玉璧
狮子山
最美大同我爱你
明天更美好
玉璧金龙
中华文明的第一块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