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织中之圣”藏巷陌

2016-03-16雷虎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6年1期
关键词:梭子纬线缂丝

雷虎

Cut Silk, silk tapestry with cut designs, is a unique Chinese traditional silk weaving technique,which was produced in China at least as early as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In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 tapestries became popular for their classical coloring, refined workmanship, and realistic designs, making it the golden age of this art form in China. Silk tapestry with cut designs is one of the most artistic for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andicraft. Though many of the artisans who made them are anonymous, their works reveal an exceptional level of skills as well as a considerable degree of Chinese artistic civilization.

早在南宋时期,缂丝便博得“丝中之圣”的声名。但如今,以“苏州工”闻名的苏州,丝绸业已是苏绣、宋锦的天下。真正的“丝中圣者”缂丝手艺人已经不足500,而日本人是苏州缂丝业最大的买主。

缂丝,因外形有“承空观之如雕缕之像”,如同用刀刻出来的丝绸,因而又称刻丝。缂丝是一种用“通经断纬”方法织造的丝织品。所谓“通经”,就是用本色丝线做经线;所谓“断纬”,就是用各种彩色丝线做纬线。经纬线相交,根据纹样的图案变化,通过不断换梭和局部回纬的方法,用不同的彩色丝线轮廓的变化来表现图案。

缂丝是中国丝绸工艺的最高巅峰技艺,被誉为“织中之圣”。因为图案精美,工艺极为复杂,得之不易,因而又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

缂丝工艺自汉代就已产生,但是缂丝第一次以民间工艺品的身份走进艺术品殿堂是在北宋末年。宋朝是一个最有“文艺范儿”的朝代。受社会上层文艺思潮、特别是宫廷画的影响,作为工艺品的缂丝开始努力从“工”向“艺”转变——缂丝艺人们开始临摹文人画。最初,他们只是试图依葫芦画瓢地在缂丝机上复制名人字画。没想到缂丝画借助彩色丝线的表现力,甫一出世就达到“夺丹青之妙、分翰墨之长”的效果。缂丝画引起了画家们的注意力,他们试图借用缂丝这一全新的表现形式突破中国画的边界。于是缂丝画便从一种民间工艺品变成了全新的画种——“缂丝画”。

到南宋时期,缂丝画达到巅峰,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凡中国画表现的题材,都能在缂丝上找到相应的作品。缂丝画还被收入皇家书画著录。自此以后,缂丝从一种普通的丝织品变成了皇家御用织物。

而苏州地区,作为中国丝绸手工艺最兴盛的地区,缂丝业自北宋缂丝画发仞初期便在苏州落地生根。自宋皇室南迁后,苏州成为整个缂丝业的中心,更是诞生了缂丝史上最大的腕儿——沈子蕃。

宋元明清,皇室风水轮流轮,缂丝技艺也不断地在缂丝家族、师徒中传承,但其作为皇家织物的地位却坚如磐石。至清朝,缂丝甚至变成了苏州西郊太湖边农民的主要副业。

清王朝灭亡后,朝廷这一最大的买主消失,但苏州的缂丝业却凭借高超的技艺远销欧美日本,一度成为世界风行的奢侈品。尤其以日本为甚,民国时期,日本妇女所穿和服,皆以系苏州缂丝和服腰带为荣。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占据苏州后,便把苏州缂丝作为专门出口日本的特供品。战争结束后,苏州缂丝业失去了日本这唯一的市场,整个缂丝业崩盘。

建国初,为了保护缂丝工艺,1954年成立了“苏州市文联刺绣生产小组”(苏州刺绣研究所前身),邀请两位缂丝老艺人沈金水、王茂仙进行缂丝制作。1956年招收了第一批20多位青年学生,17岁的王金山就是其中一位,也是唯一坚持下来的。

如今,王金山是缂丝业唯一的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缂丝非物质文化遗产唯一的代表性人物。虽然已经声名在外,但他依旧如旧时“十年寒窗”的书生,以无人问也不问人的态势奋笔疾书。当我们见到他时,他正在书写一部缂丝工艺专著,这是国家交给他的任务,更是他毕生心血的总结。

王金山坐在已亮灯的那张缂丝机前,掀开盖在缂丝机上的绒布,为我们亲自演示。他架起眼睛,先看了一下缂丝机上半成品的纹样后,手伸向缂丝机架。缂丝机架上颜色各异的竹梭约有二三十个,每一个都被一种颜色的丝线缠满。王金山手指在竹梭上一拂而过,被拂过的竹梭像待哺的小鸟一般开始晃动。最终,他选择了一件缠有绿色丝线的竹梭。“这绿色的丝线,是孔雀毛,《红楼梦》中有一章,叫《晴雯补裘》,贾母给宝玉一件俄罗斯的孔雀毛做的氅衣,被宝玉烧了个洞,晴雯连夜补好。很多人认为用孔雀毛做衣,是曹雪芹的浪漫主义,其实,曹雪芹是很写实的。孔雀毛做丝线,在缂丝中很常见。”王金山右手拿着缠有孔雀毛的梭子,用脚踩一下缂丝机的脚踏,缂丝机上下两层的纬线就分开来,他趁机把梭子从两层纬线中的间隙穿过。待梭子完全穿过纬线后,他把脚踏松开,上下两层纬线就合拢,把孔雀毛丝线夹紧。这时,他立刻用手上类似微型竹钉耙一样的竹拨子拨动孔雀毛丝线,待丝线完全和上一道丝线紧密相连后,又开始踏脚踏、穿梭子、拨丝线……

缂丝不像其他丝织品,缂丝上的纬线并不横贯全幅,而仅在需要处与经线交织,因而称为“通经断纬”法。穿梭的过程,叫通经;把丝线拨紧的过程,叫断纬。每一匹缂丝都需要一梭一拨无数次而来。“像这样一匹缂丝,一位熟练工得织三个月!”王金山指着缂丝机上这块二尺见方的布匹说。

因为缂丝昂贵,国内很少有人消费得起,因而在相当长时间内,缂丝产品都专门出口日本,被用来做和服腰带。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订单纷至沓来,一时间,苏州地区出现了“村村有缂丝”的景象,从业的缂丝手工艺人有两万之众。为了谋求更高利益,很多不具备缂丝技艺的人都加入到缂丝行业中来,导致缂丝的整体质量下降。缂丝几乎一夜之间从“丝中之圣”沦落为“大路货”。王金山右手持梭、左手持拨停了下来,说起缂丝的辉煌和没落时,一时手脚竟然忘了配合,梭子被卡在上下两层纬线之间。回过神来的王金山连忙再踏动脚踏,把梭子从纬线中“解救”出来。

“我能救你这一丝,也救得了一匹,但缂丝我无能为力。我年纪大了,没办法再像17岁那样了。”王金山看着缂丝机叹气。他能做的事情就是在退休后开一间大师工作室,带几个徒弟,把自己的技艺倾囊相授。

猜你喜欢

梭子纬线缂丝
通经断玮 绘彩织梦
——蔡霞明缂丝作品欣赏
一种塑料圆织机
一种塑料圆织机
油梭子
一种反光耐磨编织袋
缂丝之美,从皇室走入民间
南通缂丝将经纬织入生活
《艺术:北纬30度》神奇纬线 串起文明起源
鲜茧丝与干茧丝在梭织纬线上的使用比较
复合管注塑机自动检测装置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