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物鉴定九大悬案之一史树青“越王勾践剑”风波

2016-03-16文/李

藏天下 2016年1期
关键词:湖北省博物馆古剑越王

文/李 飞



文物鉴定九大悬案之一史树青“越王勾践剑”风波

SHISHUQINGYUEWANGGOUJIANJIANFENGBO

文/李 飞

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可是在古玩收藏中,这种正邪之争却并不那么容易分出高下,邪恶有时候甚至盖过了正道。在藏家们苦学鉴定知识的时候,骗子们也在“陷阱”的设计上下工夫,让人防不胜防。

股市无力,房市疲软,一部分国人缺乏投资渠道和机会,于是,艺术品收藏投资备受青睐。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收藏名人字画、陶瓷玉器等各种古董的传统,有无数人把手里的闲钱变成艺术品藏于自家。但是,手中的宝贝是否真品,又有几人能辨识?笔者曾遇到一个造假高手大言不惭地说:“三十年造假,三十年造谣,六十年后,赝品也变真品了。”有人说:“一群傻子在卖,一群傻子在买,还有一群傻子在等待,什么最贵?赝品最贵!”又有人在艺术品收藏投资领域屡屡被骗后悲观地呐喊:“收藏本身就是一场骗局,和传销差不多。”那么,请看看收藏界形形色色的骗局吧!

从这期开始,本刊连续刊载九个案例,它们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文物鉴定界和古玩收藏业的缩影,足以警示后人。

2005年4月初,身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著名文物鉴定专家的史树青和自己的儿子在北京大钟寺文物市场发现一柄青铜剑。该剑长50余厘米,剑身布满菱形暗纹,并附有一些绿色的锈迹,两行8个错金文字:越王勾践自作用剑。文字是春秋战国时期吴、越的鸟篆体。史树青当即以1800元价格将剑买下,经过仔细研究后,认定这柄锋利的古剑就是越王勾践剑,随后嘱其子以每柄1500元的价格将市场上的5柄剑全部买回。据史树青回忆,摊主是位五六十岁的老汉,操着湖北口音,对古玩并不在行,也不了解这柄剑上所刻何字,等他们买下所有青铜剑后,老汉就销声匿迹了。

大钟寺文物市场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史树青所说的那柄剑他也曾见过,剑身成绿色,有些脏,似乎是从土里挖出来的。卖主一口外地口音,摊上摆的基本是青铜器。他认为此剑可能是家传或是出土文物。

真假暂且不论,这是史树青第二次接触越王勾践剑了。

第一次接触越王勾践剑,还是在几十年前。

1965年12月,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出土了一柄古剑。该剑出土时寒光闪烁,锋芒毕露,纹饰清晰精美,通体没有锈迹。剑长55.6厘米,剑格宽5厘米。此剑铸造精美,剑身满饰黑色菱形几何暗花纹,材料为铜和锡,剑格正面和反面还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嵌成美丽的纹饰,剑柄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2道同心圆,剑身一面有两行8个错金鸟篆铭文。该剑出土时置于黑色漆木剑鞘内,剑身光亮,无锈蚀,刃薄锋利,铸造工艺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当时,郭沫若、于省吾、商承祚、史树青等一批文物专家会聚湖北以破解古剑密码,时年43岁的史树青是当时与会最年轻的专家。铭文为“越王鸠(勾)浅(践),自乍(作)用剑”——该剑的身份被确认为越王勾践的王者之剑,即“越王勾践剑”。更神奇的是,此剑历经2400多年,刃部依然锋利无比,试之能将16层白纸划破。

这柄冠绝古今的青铜宝剑一出土,当之无愧成为考古界具有重大史学价值的新发现,海内外专家公认这就是“天下第一剑”。此后,这柄剑当之无愧成为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后来,据复旦大学等有关专家进行科学测定,越王勾践剑的主要成分是青铜和锡,还含有少量的铅、铁、镍和硫等,剑身的黑色菱形花纹是经过硫化处理的,剑刃精磨技艺水平可同现在精密磨床生产的产品相媲美,充分显示了当时越国铸剑工匠的高超技艺。”史树青说,当年参与鉴定这柄古剑的专家仅自己一人还健在。据悉,当时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古剑》就取了史树青参加鉴定古剑的场景。

大家或许有疑问,越王勾践剑既然已成为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那么,史树青何来由在时隔多年后收藏到又一柄呢?

根据《越绝书》上的记载:“越王勾践,有宝剑五。”据此,史树青发现第二柄越王勾践剑也不足为奇。

史树青将这柄剑与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那柄越王勾践剑对比,认为这柄剑的价值应在馆藏剑之上。两者的相同之处是:剑的长度相近;剑的12个同心圆从各方面看都相似;剑身上的菱形暗纹也很相像。

史树青还表示,他打算将这柄剑无偿捐赠给相关博物馆收藏。

令史树青史料不及的是,他手握又一柄越王勾践剑的事情甫出,立即在文物收藏界掀起轩然大波。文物界绝大多数专家认为他鉴判有误,因为,从该剑的形制、表面处理和文字结构特征观察,这不是一柄古剑,而是一柄低劣的现代仿制品。

可是,史树青坚持己见。

湖北省博物馆原馆长、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副理事长陈中行研究员,列出了五个理由:

第一,这柄剑整体由现代颜料涂绘而成,不像是出土文物的色泽。第二,剑身上的错金铭文非常拙劣,8个字的笔法都有误;即便算做鸟篆,因为鸟篆的字体有粗有细,每个字都会有鸟头,但史老这柄剑上的字粗细相同,如同刀刻上去一样,模仿工艺粗劣。第三,此剑的剑柄很粗糙,剑刃也有问题,毫无寒光凛冽之感,铸造工艺很低。第四,剑身上的菱形暗纹纹路不清晰,铸造水平差。第五,同心圆十分粗糙,层次不明,而馆藏越王剑的同心圆做工极为精细。

史树青表示:没看到实物都就认定是假的,文物鉴定专家不应如此轻易下结论。他希望文物鉴定界早日就此作出定论,以正视听。

越王勾践剑(资料图片)

因为有争议,史树青原本想把剑捐给博物馆的心愿无法实现。史树青为此还写了一首诗:“越王勾践破吴剑,鸟篆两行字错金。得自冷摊欲献宝,卞和到老是忠心。”他还说:“学术上的事有时是没定论的。不管是真是假,我又不是自己要,我的心是真的。”

后来,在中国民间国宝专家评审委员会成立会议上,史树青痛斥国家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拒绝他此前意欲捐献越王勾践剑和乾隆亲笔题款的宋官窑瓷器的行为。他说,文物的鉴定与定级众说纷纭,专家们因结论的准确性而争得面红耳赤。他自己认定手中这柄剑是真品,于是决定将其捐给国家博物馆。也就在现场,另一位收藏家刘文杰却无视他的愤怒,当即指出他的剑是赝品。刘文杰表示,那样的剑自己家里也有一柄,是由同一工匠打制而成的。当初卖剑的文物贩子承认这样的仿古剑在北京市场有好几柄,估计史树青买的应属其中一柄。史树青对此更是愤怒。

史树青是文物鉴定的通才,博学广闻,对瓷器、玉器、青铜器、金银器及考古发掘,都有涉猎,对书画、碑帖、古籍善本研究甚深,在文博界独树一帜。但是身居书斋做研究的史老,早已不清楚文物作伪水平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的确有极少数文博专家,为利益所驱使,热衷公开走穴,为一己之利,不惜为赝品证明,给造假者充当保护伞,到了道德沦丧的地步。史树青是文物鉴定界的通才,曾经为祖国的文博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就这件事情说,无论史老捐剑的真假,我们应该宽容地对待他。

责 编 肖凌霄

猜你喜欢

湖北省博物馆古剑越王
“古剑奇谭”为何要“与自己联动”?
A History of 2400-year-old Civilization Unveiled
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古剑奇谭之流月昭明
电影版《古剑奇谭》
越王勾践剑真的是兵器吗?
人际博弈
越王古井今何在?
“病”友们的宫廷大戏
免费开放背景下游客对博物馆感知价值的研究——以湖北省博物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