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足珍贵的原生态文化符号——闲话蜡染收藏
2016-03-16陈朝晖
文/陈朝晖
弥足珍贵的原生态文化符号——闲话蜡染收藏
MIZUZHENGUIDEYUANSHENGTAIWENHUAFUHAO
文/陈朝晖
在布依族婚礼上兴高采烈的妇女们身着蜡染刺绣民族服饰
蜡染古称蜡缬,是我国西部民族民间传统印染工艺,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流行于汉唐,兴盛于宋元。1987年在安顺市平坝县桃花村苗族刘姓的一座洞葬群棺中,不但发掘了汉唐时代的陶釜和酒具,而且首次发掘了宋代彩色蜡染褶裙,灿然如新,图案为“鹭丝鸟纹”,款式与现代苗族褶裙相差无几。
安顺素有“蜡染之乡”的美誉,素净、雅致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蜡染,是我国西南地区苗族、布依族、瑶族、仡佬族等民族延续千年的一种古老民间传统工艺,贵州少数民族在特定环境中将蜡染工艺延续、传承得最为完整。贵州蜡染制品在国内有广阔市场,并远销日本、美国及欧洲、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收藏爱好者和消费者喜爱。
蜡染作品
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
贵州蜡染是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工艺品。所谓蜡染就是蜡画和染色两种工艺的简称。蜡染的方法较为简便,即用铜片制成的专用“蜡刀”,蘸上蜡液,在自织的白布上精心绘成各种花草、鸟兽、虫鱼等图案。然后放进蓝靛缸里浸染若干次,捞出后放在锅里用开水煮去蜡质,再用水清洗,把浮色洗掉,即呈现出各种白色图案。贵州安顺生产的蜡染最著名,其蜡染花纹细致,色彩浓郁。常见的图案有山川风景、花鸟虫鱼、仕女人物、古代文物等。
蜡染在安顺苗族布依族妇女中颇为盛行。苗族图案带有史书性质,似铠甲、像文字,或写意、或抽象,任随驰骋;布依族大多是图腾图案,有太阳纹、云雷纹、回纹、铜鼓纹等,连续对称,古朴典雅。蜡染布料常用作衣裙、围腰、床单、背扇、帐檐、挎包、帽子、时装等。目前安顺蜡染已是中外游客追求的时尚。20世纪80年代,以苗族民间艺人杨金秀为代表的一批批蜡画能手应邀出访欧美等地进行技艺表演,受到许多国际友人及专家的赞誉。
深具民族灵魂的人文情怀
蜡染为什么能在山野里保存并在村寨中广泛使用?安顺的文化专家在调查中发现,少数民族把这种他们在自己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东西视为其生命的追求,图案中的每个细节都表达着他们的灵魂。如安顺普定一带的小花苗图案,鸟嘴中吐出一朵花,表达了万物有灵,万物共生,是一种原始的民族人文学;扁担山布依族的服饰上以蜡染图案描绘了生活的环境:家门前是田地,田地下是河流,河流下是树、村庄。可以说,蜡染是一种深具民族灵魂的人文情怀。
在贵州安顺,寨子里的苗族、布依族妇女一有空闲就精制蜡染衣,她们用铜片蜡刀蘸上熔化的蜡液,在白布上绘出花纹图案,画好后便把布放进蓝靛缸里浸染,经煮沸脱蜡、漂洗后,各种白色的花纹图案便跃然在蓝底子上。这时,流淌在她们心里的美随性大胆地在蜡染布上体现。这些图案多变、粗犷明快、古朴典雅、造型各异的蜡染作品,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理念和思维方法,表现了对幸福的渴求,对生命的景仰。
我们可以看出,蜡染是少数民族将生活、生产、战争、迁徙等场景按照自然的规律和心理活动进行夸张和抽象而成的“人化自然”的心灵符号,架起了一座人类共同审美经验的桥梁。它像一条纽带,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文化氛围中的人从深层意识中联结起来。这种沟通作用使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目标与角度,从积淀下来的形式中,感受到不同层次的内容。
不应遗失的原生态艺术
蜡画制作 邓 刚 摄
安顺蜡染曾经充满辉煌。20世纪80年代,其产品畅销国内外,许多有名的艺术馆、博物馆争相收藏,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洪福远的蜡染作品多次展出于北京、上海、苏州、南京、台湾、美国等地。1987年,蜡染艺术家王翀创作的蜡染国画《金陵十二钗》轰动一时,被印刷成明信片发行,作为图书插图等。
然而,“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大多数人都想到了速成,放弃了蜡染最灵魂的东西。”安顺一位长期研究蜡染的文化人告诉记者,安顺蜡染真正的生命力,在于手工,在于原生态,在于创造。
如今,因经济利益的诱惑,很多不会手工蜡染制作、不懂图案设计的人靠盗用他人的作品,通过电脑移花接木,改头换面,再利用电脑喷绘、丝网印刷等手段大量制作假蜡染。
据安顺蜡染协会负责人之一的王翀介绍,“这种方式产量很高,一日能生产数百幅,其成本价格每平方不到10元,装裱后仅卖20至 30元,相当于手工蜡染成本的三分之一;另一种就是用防水广告色在黑布上描画图案,也冒充为蜡染,这种价格更加低廉;还有就是用白布染出蜡染具有的冰纹,在上面用丝网印刷或用电脑喷绘图案。”
这些假冒伪劣品的出现,给手工蜡染生产带来了致命的打击,也使市场上的大多数蜡染失去了艺术价值。
蜡染生产绝大多数工序是手工操作,到目前为止,仍然无法用机械化、自动化来代替。事实表明,作为民间工艺品和艺术品的蜡染,用现代大工业的生产方式来发展是行不通的。“安顺蜡染开发的半开放状态,直接扼杀了蜡染的原生状态。”安顺市文化顾问帅学剑认为,安顺蜡染原生态的消亡速度和市场的过度开发有关,蜡染失去了原生态,就好像艺术失去了灵魂。
蜡染服饰渐流行,蜡染全家服 邓 刚 摄
责任编辑 苏 丹
安顺蜡染
延伸阅读:何处能寻具有收藏价值的老蜡染
随着收藏热的升温,在世界范围内,“蜡染艺术热”正在兴起,国内国际艺术市场的需求量都很大。那么,真正好的、原汁原味的安顺蜡染在哪里?
答案是:不在市场上,在博物馆,或者在“地下”。
我们知道,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就陈列有清代皇家宫廷珍藏的十一至十七世纪贵州蜡染,其中有一幅为安顺市郊苗族蜡染“背扇扇面”。
“在市场上,人们看到的多是假货,真正的蜡染产品大多数在少数私人手里藏着。”曾获“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称号、任安顺蜡染协会会长的著名蜡染艺术家洪福远先生说。“我们不敢将自己的蜡染产品投放进市场。因为一旦投放市场,要不了一个星期,肯定会出现和我们产品一模一样的仿制产品。”“与伪劣作品做斗争真是难!”对安顺蜡染市场的无序竞争,不正当竞争,低价倾销等种种现象,洪福远体会很深。据统计,安顺家庭式蜡染作坊和小厂最多时达到280余家,仅北门外的张家坪寨一个村就有30多家,从业人员多达几千人。
懂行的蜡染界人士会告诉你,安顺市区商店里的服饰、壁挂、手提包等蜡染商品,“大多都是仿制品,通常卖给那些不识货的人。”安顺市文化顾问帅学剑说:“在安顺市区寻找‘老蜡染’几乎不可能,一些山寨还保留,但都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逐渐消失。”
正因如此,被誉为“东方第一染”的安顺蜡染,由于无序开发和知识产权侵权等原因,盗版货充斥市场,蜡染真品被迫转入“地下市场”,只能关起门做生意……
“好的蜡染要在专门的工艺品店或者‘地下市场’才能买到。”据了解,最有艺术收藏价值的安顺蜡染,目前集中在福远蜡染艺术馆、王翀愚山居蜡染画廊、徐波古裂蜡染艺术工作室等少数几家“蜡染博物馆”里。行内人士幽默地戏称他们是安顺蜡染真品的“地下党”,通常是关起门来做生意。
在安顺文庙“贵州蜡染馆”收藏的蜡染,悄居安顺城市一角,最后的原生态蜡染在这里静静存放着。这里的蜡染不多,但每一幅都是精心之作。
“老蜡染”在逐渐消失甚至消亡,只有文化部门及爱好者悉心收藏的“宝贝”,还可在博物馆的玻璃窗后闪烁着古老迷人的光芒。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它们愈加显得弥足珍贵。
蜡染作品
小贴士
如何保养蜡染
一、由于蜡染的原料是纯棉布,因此在保养方面应注意防潮、防腐蚀,以免发霉长虫。如果买回后是用于收藏而非装饰,要定期取出晾晒。
二、蜡染可以随时用水清洗,但在洗的过程中不要使用清洗剂,以免掉色;不可用机洗,因为很多染画主要是以须边突出主效果,用机洗会将须边搅坏。洗完后的蜡染制品可以熨烫。
三、蜡染制品买回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装裱。蜡染由于是用100%纯棉布制成,因此还是服装、被套、床单等的极佳选择,只要运用得当,一定会让居室或者办公室呈现另一番情趣。
四、蜡染在收藏与保养过程中应放置在干净、整洁、无尘的环境中,并应定期清扫。
什么是蜡染
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即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
蜡染实际上分为蜡画和蜡染两种形式。蜡画是用铜刀(蜡画工具)蘸上高温加溶的蜂蜡,在白布上信手画出,然后绘画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填以各种颜色即成;蜡染是将画好的作品通过防染,煮沸、去蜡、漂洗等工序,显现出各式不同的美丽的花纹。
蜡染的价值
蜡染艺术在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经过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是中国极富特色的一株民族艺术之花。
蜡染是古老的艺术,又是年轻的艺术,现代的艺术,它概括简练的造型,单纯明朗的色彩,夸张变形的装饰纹样,适应了现代生活的需要,适合现代的审美要求。
如何区别蜡染和扎染
蜡染和扎染都是在少数民族中流行的传统印染方式,两者的原理相似,工艺上略有区别。
扎染与蜡染的染料可以是一样的,但扎染的方法更加生动,面料不是靠蜡来附着,而是依靠绳子来裹扎一部分面料,被扎住的部分不放到染料中,其他部分在染料中浸染,形成与染料一致的颜色,捆扎部分也由于液体的浸透形成了颜色的过渡,自然而富于变化。
贵州蜡染插屏(黑檀木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