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上海百年老店
2016-03-16朱国栋
文/朱国栋
孙中山与上海百年老店
文/朱国栋
2016年11月12日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纪念日。上海是孙中山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几乎是他政治生涯的起点、顶点和终点。他于1915年10月与宋庆龄结婚,当了上海女婿。他与妻子一生中唯一的自有住宅,一座二层楼深灰色的西式小别墅,就在莫利爱路29号(今香山路7号),是四位加拿大华侨执意送的。孙中山的日常生活与上海百年老店关系密切,留下了许多难以磨灭的佳话。
首套中山装的诞生
首套中山装诞生于荣昌祥呢绒西服号。荣昌祥是上海第一家最具规模的西服店,于1910年开设在南京路(现上海市中百一店原址)。三层楼建筑,10开间门面,店外灯光辉映,店内装饰讲究,在当时颇具气派。
该店老板王才运是浙江奉化江口人,13岁离家来沪当杂货铺学徒。三年满师后,恰逢其父自日本学做西服返沪,便改行随父学裁缝,专做西服。从“包袱店”(即来料加工)做起,到开一家小店,经多年苦心经营,才开设了荣昌祥。为了提高西服档次,他从英国订购服装样本;从日本、朝鲜、海参崴重金聘请技艺精湛的华工裁缝;向英国、意大利等国厂商订货。新颖的款式,高超的技艺,高档的备料,周全的服务,使荣昌祥在中外顾客中建立了卓著的信誉。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归国,1911年12月25日到上海,虽然政务十分繁忙,但还是到荣昌祥做了几套西服。一次,他带来一套日本陆军士官服,要求以此为基样,改制成套装便服:前襟的4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其左上口袋倒写“山”字形留有插钢笔的位置,象征以“文”治国。对襟有5粒纽扣,象征“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以及中华民族的道德准则“仁、义、礼、智、信”。衣袋上的4粒纽,象征人民有“选举、创制、罢免、复决”等四项民主权利。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中山装背部不缝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不容分裂。改制的便装既保留了军服的某些式样,又吸收了唐装、马褂和西装的优点。这种便服很快传开,并发展定型,取名中山装。
1912年元月1日孙中山赴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王才运曾任上海南京路商界联合会会长和上海各马路商会副会长,在“五卅”运动中,领导南京路商界参加罢市斗争。1926年春,王才运决心“不买不卖洋货”,弃商归故里。
一品香番菜馆招待宾客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坐镇北方的袁世凯,玩弄两面手法,逼迫清帝退位,窃取了政权。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派人在上海火车站杀害议会领袖宋教仁。孙中山看清了袁世凯专制独裁的真面目,立即发动“二次革命”,武装讨袁。“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被迫逃亡日本。他“不以挫抑而灰心,不以失败而退怯”,继续坚持反袁斗争。1915年袁世凯倒行逆施,欲做皇帝,激起人民的愤慨,孙中山支持蔡锷武装讨袁。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1916年5月1日,孙中山由日本抵达上海。6月6日独裁者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吐骂声中去世。7月28日,孙中山在一品香番菜馆设宴招待中日两国宾客,黄兴、章太炎、唐绍仪等作陪。
所谓番菜其实就是西餐,番菜馆即西餐厅。上海开埠之后,来沪经商和定居的外侨日益增多,为了照顾到这些外国人的饮食习惯,英、法、美、俄等国总会往往附设餐厅和酒吧,供应本国菜肴,由此西菜引入了上海。1850年,抛球场(今南京东路河南中路口)开始出现专门的西式酒店和餐馆。一品香番菜馆创办于1882年,位于英租界四马路(今福州路)22号(原公共租界老巡捕房东首),是国人最早在四马路开设的西式餐馆,其后才陆续在四马路一带开设类似西餐馆。据时人记载:“沪北之各番菜馆林立……向以一品香为首屈一指。”一品香成功的最大奥秘在于以中国传统烹调技艺改进西菜制作方式,融中西烹调为一体。为了招徕顾客,在环境等方面处处模仿西方,如另辟房屋作为弹子房供客人茶余饭后消遣,添置西方最新发明的“机器自来风”(电风扇)、“德律风”(电话)等。20世纪初,一品香已成为上海最有名气的餐饮场所。
到了20世纪40年代,沪上西菜馆越来越多,一品香的餐饮业务逐渐衰微,更着重于旅馆业。上海解放后,一品香大旅社租赁给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使用,1956年正式关门歇业,原旅社二三楼成为上海市农业委员会招待所,底楼为商店。1958年,招待所改由农委经营的“一品香旅社”。1980年,迁移至斜土路1277弄14号,改名“一品香饭店”。
为精益眼镜公司题词
1843年开埠后,西方眼镜随着外侨定居上海而日渐普及。英国人约翰·高德在南京路河南路口开设了高德洋行,专营机器验光眼镜。1911年,曾受雇于高德洋行的的张士德在南京路劳合路(今六合路)口,新开了一家上海精益眼镜公司,与洋商抗衡。该公司采用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又一贯重视商誉,货真价实,售价低于洋行洋货,不久便占领了全国市场,并在各地相继开设分店。1916年,精益眼镜公司广州分店开张。
1917年的某一天,分店唐经理正在店堂内招呼顾客,忽见一位身着中山装,头戴铜盆帽,手握文明棍的中年顾客步入店堂。唐觉得这位顾客好面熟,似曾相识,再一看,正是孙中山先生。此时,孙中山是广东护法军政府大元帅。原来,袁世凯去世后,段祺瑞政府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举起“护法”大旗,赴广州于1917年8月间召集已到达的原国会议员,召开“非常国会”,成立军政府。9月1日就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决心“根治元凶,恢复约法”。
唐经理认出孙中山后,急忙亲自接待,并敬请孙中山先生为精益眼镜赐题墨宝。数日后,护法军政府送来孙中山手书“精益求精”题词一幅,落款“孙文”,并盖有鲜红的印章。唐经理如获至宝,派专人把题词送到上海总店,精工裱糊,配上镜框,高悬在店堂里。
以后,1918年6月旧桂系军阀操纵非常国会,阴谋改组军政府,孙中山愤然辞职,回到上海。1920年11月回粤重组军政府,就任非常大总统。1922年8月至1923年2月,因陈炯明突然袭击总统府,孙中山又回上海居住。1923年2月,叛军陈炯明被驱逐出广州,孙中山再回广州,设立大元帅府,就任大元帅。
1924年冬,孙中山离粤北上,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废除不平等条约。途经上海时,又特地到南京路精益眼镜公司总店验配眼镜。在店里休息时,孙中山还殷殷垂询业务,与经理、伙计亲切交谈。
至抗战前,精益眼镜公司已在北京、香港、天津、重庆等18个城市开设了分支机构,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眼镜公司。
1982年,上海精益眼镜公司将孙中山1917年为公司题写的横幅——“精益求精”捐赠给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永久收藏。
伊文思书局与别发书馆购书
1918年6月至1920年11月,孙中山住在上海法租界莫利爱路29号(今香山路7号),计2年零5个月。他曾对外界声明,此次是“排除一切,加以静养”来的。离沪未及一年,他须发斑白,左目因患急性眼膜炎,还裹着绑带。经过美丽娴静夫人的精心照料,他恢复了健康,开始闭门著书立说。
他贪婪地读各种各样的书,有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陆海军年鉴,工业、财政、货币、运输、城市建设、土壤、农作物、地质学、外语,屋四壁挂满地图,冬日炉火熊熊,夏日短衣伏案,不稍间断。他淡泊生活,每日菜金不过2元,有次购书后竟然连回家的车费都没有。迄今孙中山故居藏书共有1932种,5230册,其特色是英、法、德、俄、日文书籍多,光欧文(法、德、俄文)书籍就有1528种,2029册,从政治、经济到哲学、科技、历史、社会等涉猎极广。在孙中山的藏书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他寓居上海期间购买的。
孙中山在此写出了《孙文学说》、《实业计划》,以及20万字的《建国方略》:孙中山于1918-1919年拟制了他的雄伟的建设蓝图。
南京东路220号伊文思书局与66号别发大楼内的别发书馆,都留下了孙中山的身影。
英国人Edwar E-vans夫妇随洋教士一起来上海,在二马路红礼拜堂对面,即九江路200号开办一家书店,名为爱德华伊文思父子图书有限公司。主要经销外国教科书、宗教类、小说等书籍及文具等,为来上海的外国人服务。后来迁到南京东路220号。
早在19世纪60年代,英商沃尔什(F.G.Walsh)兄弟就在上海黄浦滩(今外滩)开设了外文书店Kelly & Company。1885年,沃尔什在香港注册了Kelly & Walsh,Ltd.中文名为别发印书馆(别发洋行)……上海黄浦滩11号则为其亚洲业务总部。1919年迁入南京路12号(今南京东路66号)别发大楼。伊文思书局与别发书馆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数一数二的外文书店。留学英美归国知识分子大都是伊文思和别发的常客。
王开照相馆和“奉安大典”
今南京东路378号王开照相馆已伫立了近一个世纪,其发展历程代表了19世纪50年代开始的上海摄影史。创始人是广东南海人王炽开。
19世纪50年代上海开始有摄影。1900年前后,上海的耀华、英昌、宝记、同生四家照相馆崭露头角,人称“四大天王”。当时15岁的王炽开,到耀华照相馆当学徒。满师后,先后在同生照相馆和美国人开的美利丰照相馆当摄影师。在美利丰,适逢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从日本回国,他有幸给孙中山和宋庆龄拍照片。那天,孙中山穿着一套简朴的中山装,宋庆龄则穿一套女式西装。他们在拍照前与王炽开亲切交谈,令他十分感动,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王炽开省吃俭用,终于在1918年与人合股开设了一家照相馆。1921年由他独资经营,改名王开照相馆。1926年,迁至南京路378号。王开初创时的主要业务是拍摄人像照、合家欢、结婚照等各类照片。王炽开夸下海口,他拍的结婚照会使新人红颜常驻、永不褪色。王开当时有一流的摄影器材和摄影师,洗照片时,药水冲洗得相当干净,确实可以避免照片日久泛黄。他每天早上到店的第一件事是察看全部新底片,不合格的通知顾客免费重拍,印放好的要满意才能上柜。有一次,他一连撕掉了100多张不符合要求的照片。
1923年2月,孙中山再次回广州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改组了中国国民党,创办了黄埔军校,广州革命政府得到初步稳定。此时北京局势混乱,1924年10月,倾向革命的冯玉祥发动政变,推翻了曹锟政府。冯玉祥等电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孙中山于1924年11月途经上海赴北京,由于劳累过度,肝癌复发,至天津已病倒了,到了北京入协和医院诊治无效,于1925年3月12日,与世长逝,遗体安置在北京碧云寺内。他的逝世,引起全国人民的哀悼。王开照相馆派出了最好的摄影师前往北京,跟随为孙中山陵墓选址的人们到达南京,然后再回上海。拍摄了人民群众送行的历史性场面及1929年6月1日奉安大典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