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关工人的“事业养老观”

2016-03-16

关爱明天 2016年1期
关键词:晚霞医科大学关工委



大学关工人的“事业养老观”

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服务到老,让晚霞生辉,这就是四川医科大学“五老”张毓忠的“事业养老观”。

四川医科大学关工委组织师生开展“思于四信,行于四进”的主题教育活动。

1996年,在春寒料峭早春二月的一天,是四川医科大学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毓忠非常难忘的一天。就在那天,他办完了单位所有退休的手续,离开了心系多年的工作岗位。一下子,张毓忠卸下了长期忙碌的工作,成了一个“闲人”,他不知所措,十分怅惘。“不是失落感、名利欲使自己困惑,而是如何过好晚年生活,保持晚节引起自己的思考”,如何充实自己的退休生活,成为摆在张毓忠面前的新课题。

张毓忠在1959年就投身到工作生涯中,一直从事高校政治教育的工作,多年来,引导青年形成积极、正能量的精神世界的责任早已深入骨髓,融入到了他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个党员干部和教育工作者,他毅然选择了退而不休,继续将他的事业进行到底,把晚年献给青年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并以此作为他几十年工作的新起点。用干事业来养老,努力使自己退休生活过得有意义、有价值,让晚霞生辉,实现老年快乐。

一开始,张毓忠用“走村串户”的方式,主动到各有关部门、年级办公室了解情况,同机关干部、辅导员交心谈心,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讨论如何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他先后担任了关工委副主任、常务副主任的职位,主持关工委日常工作。虽然年纪渐长,身体的疾病有所妨碍,但越干越有劲的张毓忠从2003年之后,坚持每天上班,抓班子、队伍、制度建设,还积极吸纳离退休的干部加入到关工委的队伍中来。同时,张毓忠亲自抓“五老”队伍建设,将他们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张毓忠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抓关工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多年来,他坚持给学生、党团干部、党校学员作报告、上党课,指导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工作,为学生评审文章,参加并帮助学生党团支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方式和途径,张毓忠以情动人、以心育人、以行导人,有效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同时,这段时间他还在教学督导的工作上下了功夫。他一直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督导组的组长,组织召开教学督导工作研讨会、集体听课评教,与青年教师就教学问题交流探讨。他还坚持自己动手写工作要点和工作总结。直到2012年,他听力严重下降,不再适合一线工作。有学生曾这样描述张毓忠,“他是用灵魂育人,用风采写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毓忠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坚持学习,注意总结经验和理论研讨,他将自己和老同志们的人生感悟和在关心下一代工作实践中的深切体会,总结提炼,做成学习笔记、讲稿和文章数十万字。

张毓忠认为,这就是他坚持的晚霞精神,这既是关工委思想建设的灵魂,又是老同志们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精神支撑。张毓忠关心下一代事业的成就让他获得市、省、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的表彰,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荣誉称号。

张毓忠坦言,“我的事业养老之所以得到实现,从个人层面讲,一是源于对祖国的感恩。解放后,从初中到大学,都是政府设立的助学金助我完成学业。在四川大学毕业后又顺利留校工作,成为一名党员干部和教育工作者。退休后虽患多种疾病,我一直坚持到现在还在工作。”还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他一辈子都在学校学习、生活、工作,与教育、学校和青年结下了不可分离的情缘。张毓忠将立德树人视为天职,既是历史责任,又是他的人生归宿。“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服务到老,这就是我的事业养老观。”

猜你喜欢

晚霞医科大学关工委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第45卷第2期英文目次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晚霞
晚霞真美
医科大学总医院
晚霞
关工委为我圆了老有所为梦——为纪念中国关工委成立25周年而作
切实加强关工委基层建设
紧紧把握关工委基层建设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