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捐助并非零和游戏
2016-03-16漆谦
漆谦
慈善捐助并非零和游戏
漆谦
慈善不是施舍,不是对富豪的道德绑架,更不应借捐助行为炒作贫富差距,夸大社会对立,让一些乐于慈善的企业和个人因为“怕出名”而畏惧慈善。
漆谦,国内电视资深媒体人,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资深记者、编导、制片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
从卡内基、洛克菲勒到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美国富豪对慈善的慷慨近期成为国内热议的话题。美国富豪为什么将捐助视为常态?为什么他们如此慷慨,却从来没听说有人因为捐助而破产?
首要原因是,美国从幼儿到成人的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教育,提倡分享和捐赠。从幼儿园起,老师就会鼓励学生向学校捐赠资金或物品,并会在每周一的学校集会上宣布捐赠者名单,捐赠多的就可得到奖励,以捐赠为荣的意识在儿童时期就被强化而固定下来。
更重要的是,捐赠是美国富豪累积声誉资本、信用资本的需要。在美国,做慈善不是捐款人吃亏,受助者得益的零和游戏。热心慈善可以为富豪赚取更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当商业人士通过捐赠引起社会关注和信任时,会累积更多的声望,让人感觉到此人有信用。这种公众形象可以吸引更多客户,得到更多投资。
三是税收考虑。美国遗产税覆盖面很小,只有当遗产达到五百万美元才会征收遗产税。对富豪阶层来说,这的确是个大问题。美国法律规定,如果父母要将遗产留给儿女,需要交50%的遗产税,如果一代代传下去,到第四代,上辈留的遗产基本就归国家了。不过富豪阶层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规避遗产税,最普遍的方法是成立一个非盈利基金会接受捐赠,实现财产转移。捐赠是免税的,捐了还能有好的声誉,增加自己作为个体的政治影响力。
要扫除一系列不利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观念、体制和机制障碍,实现慈善事业的法制化、精密化,令慈善变成一项公开透明又有利可图的好事。
依靠一套精密的制度设计,慈善在美国成了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今天的中国要建设和谐社会,树立提倡捐赠、服务社会的优良价值规范,美国的慈善思路值得我们借鉴。
要扫除一系列不利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观念、体制和机制障碍,实现慈善事业的法制化、精密化,令慈善变成一项公开透明又有利可图的好事。从税收、政策等方面引导企业趋利避害,建立慈善信用体系,给乐于慈善的企业和个人以奖励。
媒体要进行适度价值引导,维护社会公益。慈善不是施舍,不是对富豪的道德绑架,更不应借捐助行为炒作贫富差距,夸大社会对立,让一些乐于慈善的企业和个人因为“怕出名”而畏惧慈善。企业也没必要把慈善仅仅看做“捐钱”,可以创办基金、建立图书馆和博物馆,或者跟大学合作,专门针对某一项对人类有益的科研项目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