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融入国家战略 助推港口经济发展
——太仓港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纪实

2016-03-16本刊采访组

港口经济 2016年3期
关键词:航线码头集装箱

本刊采访组

积极融入国家战略 助推港口经济发展
——太仓港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纪实

本刊采访组

2015年以来,江苏太仓港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上海自贸试验区战略,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在全国港口经济下滑的形势下逆势发展,全年集装箱吞吐量、货物吞吐量、外贸货物吞吐量各项指标增幅均居全国主要港口前列。仅用短短4年时间,太仓港就完成货物吞吐量由1亿吨向2亿吨跨越,成为长江集装箱第一大港、长江外贸第一大港和全国进口木材第一大港。太仓港是如何做到的,下一步又有什么发展规划呢?《港口经济》杂志编辑部调研采访组一行记者带着问题和期望采访了太仓港,并与太仓港口管委会的卢渊副主任、发展服务局孙松局长及党政办公室相关人员进行了交流座谈。在采访中,卢主任首先介绍了太仓港2015年港口发展取得的成效。

一、太仓港2015年港口发展成效

1.港口生产取得新成绩。2015年太仓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70.6万TEU、货物吞吐量20397.74万吨,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21.24%、29.75%,增幅居全国主要港口前列。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153万TEU、外贸货物吞吐量6680万吨,分别增长41%、25%,首次跃升为长江外贸第一大港;完成海关监管进出口货值224亿美元,增长0.7%;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3.5万批次,增长6%;进出港船舶9.8万艘次,增长20%;引领超大型船舶1450艘次,增长21%;进出境员工9.7万人次,增长9%。

2.开辟航线形成新特色。新辟和加密集装箱航线9条,全港航线总数增至177条。其中新辟和加密近洋航线3条、内贸干线4条、运河支线2条,日本航线增至每周16班并延伸到了南京港、舟山港,台湾航线增至每周3班,南方航线增至每天3班、“太仓快航”放大运力稳定运营,主要是针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一批特色精品航线。

3.江海中转呈现新态势。江海中转为全港生产的快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向太仓港喂给的长江集装箱港口增至46个,全年中转量达214万TEU,增长30%;大宗货物中转量快速增长,其中铁矿石7300万吨、煤炭3375万吨、液体化工850万吨、钢材190万吨,分别同比增长39%、64%、18%、135%。

4.物流通道创立新模式。太仓港先行推出“沪太通”物流新模式,积极探索开展“台湾—太仓港—苏满欧”、“日本—太仓港—苏满欧”、“新疆—太仓港—广州”、“商品箱中转”等海铁联运新模式,利用“互联网+”发展跨境电商物流,争取中日海陆联运进口挂车牌照办理权下放,推动了甩挂运输成熟运行。

5.口岸改革迈出新步伐。在全省试点开展“三互”大通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整合现有监管资源、建立口岸风险联合防控中心4项口岸改革。推动信息中心与上级海关、国检信息系统成功对接,完善海事船港货一体化操作平台,开展一般贸易货物进出口、国际船舶靠离港两项业务,成为全省首家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运行口岸。落地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运行效果全国领先。成功获批筹建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启动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资质申报工作。实现了与上海港通关通检一体化。

6.经营管理实现新突破。与马来西亚巴生港建立友好港合作关系。宁波港参股一、二期码头经营,港口战略合作迈出新步伐。协调4家集装箱码头加强合作,开展一体化操作。企业经营效益大幅提升,预计全年港务集团实现营收增长28%,武港码头实现利润2.7亿元,一期码头实现利润6000万元,万方码头实现利润1200万元,上港正和码头、美锦码头、海运公司、下关轮渡公司均扭亏为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港口经营管理,明确安全监管职责范围,获批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理清政府权力清单,健全各项制度实施规范管理,加强安全监管和各项专项检查,督促码头企业合法经营,协调解决危险品集装箱直装直卸等一批问题,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和保安事件。锚地管理模式在江苏省推广使用。

总体而言,太仓港港口综合通过能力和集装箱通过能力显著增强,集疏运体系日益完善,航线开辟取得重要突破,港口服务环境不断优化,建设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二、太仓港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和承担国家战略重任的同时,太仓港也充分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卢主任认为,当前太仓港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码头设计吞吐能力滞后,岸线规划不能满足市场需求。2015年太仓港逆势发展,主要生产指标顺利超过年度目标,货物吞吐量超设计能力50%,集装箱吞吐量能力达设计能力85.13%,由于支线集装箱船舶靠泊量巨大(支线集装箱靠泊达2.8万艘次)集装箱码头作业趋于饱和且作业效率明显下降。四期工程报批手续尚未完成,码头设计能力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海通码头是太仓港承接上海自贸试验区溢出效应和适应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但码头岸线规划不能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2.危险品作业资质欠缺,影响港口整体箱量的增长。太仓港集装箱码头大多缺乏危险品作业相关资质,仅有的危险品堆场距码头作业区较远,作业成本高,不利于货源的有效集聚,对沿江港口服务能力有所下降,同时也影响了港口整体箱量的增长。

3.港口间和码头企业间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沿江港口货源腹地趋同,存在港口功能定位不明、发展失衡、航线资源不均、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导致重复建设、同质发展、恶性竞争等现象较为严重。此外,太仓港本港集装箱企业之间也存在同质化竞争,企业间业务量差异较大,忙闲不均。以上情况都不利于港口的协调发展。

4.锚地资源紧张,难以充分发挥支点作用,服务“一带一路”和于长江经济带战略的能力尚需提升。太仓港处于江尾海头的重要节点,同时也受制于南北槽通航影响,锚地资源显得愈加紧张,本港集装箱船基本可以获取锚泊需求,但大型船舶则难以保证。特别是矿石和煤炭过驳船舶的锚泊需求量大,很难提供必要的锚地,影响航道安全和船舶自身安全。太仓港锚地资源已难以满足本港发展的实际需求,服务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集疏运功能还需进一步提升。

三、太仓港2016年工作

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对外贸易增长呈下行态势,港航复苏没有明显改观,太仓港发展的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针对2016年工作,卢副主任坦言到,2016年太仓港的总体工作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会议精神,按照省、市决策部署要求,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有进”总基调,做大规模能力、突破重要航线、培育物流特色、优化口岸环境、加强安全监管,放大发展优势,提升服务水平,奋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

1.在规划建设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完善《“十三五”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并争取尽快获批。协调解决集装箱四期和五期、海通等项目土地问题,以及海通项目岸线调整问题。争取解决环保、土地、资金等问题,尽快获批建设四期工程。推进海通物流工程建设,形成50万辆整车进出能力。建成投运协鑫煤码头,完成万方、长江石化泊位改造工程,完成扬子江海工码头前期报批补办手续。继续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低碳节能工作。严格规范港口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加强履约考核和监管,积极创建“平安工地”和优质工程。积极配合有关方面做好铁路支线、疏港快速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启动规划与建设。

2.在近洋航线开发上实现新突破。积极引导集装箱海运公司和海丰、海华等船公司早日开通东南亚航线,推动近洋航线网络覆盖主要港口,全面建成直达集散中心。积极争取台湾航线航权,协调航运企业加强协作,开辟和加密台湾航线,形成对台运输新品牌。加强与中外运等船公司合作,争取加密韩国航线。引导现有日本线船公司,增加运力投入,优化箱源进出结构,提升航线品质和效益。

3.在内贸转运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原则,推动内贸和江海中转有更大发展。积极鼓励现有内贸船公司,稳定航线经营,放大运力投入,开辟新的航线。积极做好中远、中海重组后内贸航线重置的争取引导工作。抓住内贸运输巨头调整战略布局机遇,创造一切条件促其把太仓港作为营销中心。开辟沿江港口至太仓港天天班“驳运快线”,以太仓港为节点推动安徽、浙江、苏北更多港口货物来太仓港集并中转,着力构建以太仓港为干线港、沿江(运河)其他港口为支线港和喂给港的运输体系。

4.在物流模式培育上实现新突破。稳定发展洋山支线和“太仓快航”,完善“沪太通”商业运作模式,争取扩大报关范围,与电商物流平台开展合作,突破重点地区重点企业,推动“沪太通”顺畅运行。发挥“无水港”载体平台作用,优化“无水港”至太仓港运输方式,推动常州、无锡、苏州等地货物通过“无水港”向太仓港集并。争取铁道部门的支持,降低海铁联运运输成本,推动“苏满欧”、“苏新欧”、“新太广”等贸易物流新通道建设。做好贸易物流商引进工作,开展进口肉类、水果等冷链物流新业务。跟踪国家政策动态,配合做好跨境电商物流业务。

5.在口岸环境优化上实现新突破。协调口岸各单位通力合作,扎实推进4项口岸改革试点工作。围绕建设智能口岸,引进信息化高端人才,加强信息中心平台顶层设计,明确分阶段开发目标任务,抓紧推进系统开发,努力打造全省最优口岸公共信息平台。扎实推进“单一窗口”试点,开发完成“贸易许可管理”、“企业资质管理”、“综合保税专区”3项新系统,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按照“三互”要求,加强协调配合,推动FS6000等公共查验设施、视频监控资源、数据信息等尽快实现共享共用。尽快获批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资质,积极争取进口整车资质。进一步提升船舶最大吃水深度,推进边检高清视频系统码头全覆盖,引进和培养高级引航员,保障船舶和人员安全进出港。跟踪研究上海自贸试验区发展动态,争取复制更多政策措施。

6.在服务企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转变“三个服务中心”工作重点,围绕新航线开辟、物流新模式建立,做好货源组织、通关协调等服务保障工作。加强对集装箱码头公司调控指导,优化航线资源配置,完善联合操作办法,加强市场开发,各集装箱码头要确保完成目标任务。积极协调二期码头制定危险品堆场共享共用机制,提升码头整体服务能力。指导港务集团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确保实现三年减亏1.5亿元目标。积极支持华能煤炭储运中心、鑫海、美锦、武港、万方等码头发挥大船大港优势,发展江海联运业务,实现运量和效益同步提升。

四、太仓港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上海自贸试验区战略的主要工作

1.加快推动沿江港口航线资源整合。争取从省级层面进一步加强沿江港口资源整合,明确港口功能定位、整合近洋航线、完善贸航线网络、推动港口间资源的优势互补,实现江苏港口整体提升。

2.逐步建立联络协调机制。省内各港口要切实转变观念,胸怀大局,从江苏港口发展一盘棋的整体利益出发,抓住“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重大机遇,整体率先发展。建议沿江港口间建立强有力的联络协调机制,及时有效推进沿江港口具体业务合作。

3.全力争取江苏政府对支线平台发展给予政策扶持。鼓励沿江港口组建完善的货物中转驳运平台,提升支线服务。以兼顾各方利益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吸引多元化投资主体,共同组建长江公共驳船公司,在沿江港口开行“五定”班轮运输,搭建沿江港口间的公共支线服务平台,提升各港口资源利用和运输效率,省级层面应给予支线平台一定的政策扶持。

4.争取延伸运河优先过闸政府政策。航运业进入了新低谷,生存环境急需改善,京杭运河过闸费较高,且集装箱船舶优先过闸实施不太理想。个别地方海事部门对在支线航行的船舶执法过于苛刻,造成航运企业运营成本较大增加。建议严格按照相关文件执行运河优先过闸政策,维护航运企业合法权益。

“十三五”时期是江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美高”新江苏的五年,也是太仓港全面建成江海联运港区核心港区、开启集装箱干线港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在已经制定的太仓港“十三五”发展规划中,至2020年,该港将建成码头泊位总数达111个、集装箱泊位14个,实现综合通过能力1.92亿吨和647万标箱的宏伟目标。全港集装箱班轮航线力争达200条,港口年吞吐量达2.5亿吨和600万标箱吞吐量。在具体工作方面:一是建成综合立体转运平台。着力推进一批项目建设,形成集装箱、煤炭、铁矿石、滚装汽车、化工品等专业的江海转运码头平台,以及“铁、公、水”综合交通集疏运体系;二是建成江海联运港区核心港区。着力推进“远洋干线、近洋干线、内贸干线、洋山快线、长江(内河)支线”五线同步发展,形成苏南、长江(运河)沿线的近洋和内贸货物在太仓港直接出海、远洋货物在太仓港直接或经洋山港中转出海的运输格局。三是建成质量特色效益型新型港口。坚持数量、质量、特色、效益协调发展理念,发展多式联运,培育特色精品航线,构建新型高端物流模式,打造物流特色服务品牌,配套完善航运服务业,全面提升港口和港航企业的运营质量效益。四是建成全国领先的口岸通关环境。推进口岸改革创新试点,加强信息化建设,扩大和优化区域通关通检一体化,完善提升口岸载体功能,改革传统监管方式,争取获批一批口岸资质,打造“特色口岸、智能口岸、高效口岸、安全口岸”。五是建成上海自贸试验区太仓港复制区。深度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成功经验,推动相关政策、业务、监管方式在太仓港落地实施,为苏州创建自贸试验区提供支持和服务。

在采访行将结束时,卢副主任表示:太仓港将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深入实施和上海自贸试验区加快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放大江海交汇、成片岸线和腹地经济等优势,以苏南和长江沿线集装箱集并太仓港直接出海为导向,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强化港航合作,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推进能力建设,努力将太仓港建设成为江海联运港区核心港区、深度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合作分工的重要北翼、辐射带动“一带一路”和长江沿线经济发展的重要进出口门户,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猜你喜欢

航线码头集装箱
全自动化码头来了
(21)新航线
虚实之间——集装箱衍生出的空间折叠
我家住在集装箱
前往码头
太空新航线
太空新航线
在码头上钓鱼
一种新型自卸式污泥集装箱罐
集装箱与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