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中职服装专业创业课程体系分析
2016-03-16邓春虹陈秀凤上海市青浦区职业学校上海市逸夫职校上海00000
邓春虹 陈秀凤(上海市青浦区职业学校;上海市逸夫职校,上海 00000)
现有中职服装专业创业课程体系分析
邓春虹1陈秀凤2
(1上海市青浦区职业学校;2上海市逸夫职校,上海200000)
本文针对中职学校(主要以上海中职学校为例)服装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现状分析,指出现有服装专业的培养目标中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培养,应围绕服装专业创业课程培养目标的调整,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建构服装专业的创业课程体系,使之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中职教育服装专业创业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的内涵
所谓课程体系,是指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顺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和进程总和,课程门类排列顺序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是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培育目标的具体化依托,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
二、中职服装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目前全国很多中职学校都开设了服装专业,不同的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了服装专业的课程体系。一般来说,中职校的服装专业大类主要包括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服装设计与营销等专业。通过调查、分析,目前无论是上海,还是全国的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在课程体系的建构具有以下几点的共性:
1.中职服装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是在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上建设的。课程体系、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大都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出发点,为学生更好地胜任企业的岗位需要及进一步就业发展打下基础。
2.中职服装专业课程体系大多按照“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习课”三段式的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文化基础课:语文、数学、英语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实习课。专业目标定位的不同,专业核心课程也不同。
3.中职服装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设置内容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服装学科是建立在众多基础学科上的综合学课,集艺术性、科学性、生产性、经济性于一体,是一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实用学科,同时是一门与生产实践有密切相关的学科。与其他专业相比,它更强调严密的科学性与高度的实用性相统一。因此,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的安排上,都比较注重实践教学,注重学生技能培养。
下面以上海三所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为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有所不同。
上海市群益职校: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专业培养方向:主要培养服装设计师助理、服装橱窗陈列展示助理、服装专卖店店长助理、服装工程分析师、企业高级打版师、企业高级工艺师等。主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立体造型、服装CAD技术、服装营销学、服装橱窗陈列等。
上海市逸夫职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专业培养目标为中级技能型服装设计、打板、制作、管理类的专门人才。专业课程划分为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分为服装工艺、服装平面结构、立体裁剪、服装CAD、服装款式图绘制、服装排版推档等;专业方向课程是紧贴就业岗位职责所必需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专门开设的,如服装CAD、创意打板等。另外还开设了传统工艺拓展课程。
上海市青浦区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重在培养服装专业成衣制作和服装制版两个专业方向的人才。专业核心课程分为服装工艺、服装平面结构、立体裁剪、服装CAD、服装美术、服装主题设计等。
三、中职服装课程体系的问题分析
从以上课程设置可以看出,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的教育还是传统上的就业教育,它的基本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熟练服装专业技能,必备的通用技能及一定的相关专业技能,形成较强的应岗能力和一定的跨岗能力,毕业生出去能适应一定的职业,谋得一份工作,更多强调的是学生具备“应聘”和“从业”的能力。培养目标中缺乏明确的创业素质要求,教育内容中缺乏系统的创业能力训练,学生缺乏创业心理准备和能力。《美国2000教育战略》指出,学习不仅是为了谋生,而且是为了创造生活。中职生作为新时代的生力军,有理由,有能力,也应该在就业时有所作为,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学生适应某行业某岗位的工作,只教授学生一些职业的技能和专门知识,而忽视对学生创业能力、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那么这种教育的结果就是制造了没有创新工厂的“活机器”,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传统的中职服装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大背景,他们缺乏适应性和竞争力。从用人单位的需求来看,中职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就是中职生就业必须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之一,因为企业明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保证,也是一个人自我发展的动力。
四、中职服装专业课程体系的问题解决途径
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在原有培养目标的基础,要加强对中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我们新的课程体系势必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加创业课程教育,增加创业模块,突出服装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创新、创业教育是学生成才的需要。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就业型”教育,也是一种“发展型”教育,既体现中职服装专业教育的内涵,又突出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既是中职服装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实现自身价值和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成了时代竞争的先决条件。一个人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立于不败之地,除了要有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之外,还要具备创业精神。因此,中职服装专业的教育不仅仅是学生的就业培训,更应加强在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创业精神,为行业、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创业型人才。
2.中职服装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中职学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应在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重点的创新、创业教育上。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全面激活学生的知识潜能,使其成为具有基础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的实用型创新创业人才。
明白了创新教育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更明确了在中职学校服装专业创新、创业的教育的定位,新的服装专业课程体系应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合新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重构课程体系
基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属性,中职学校服装专业课程体系应搭建好两个平台,即基础素养教育平台和专业技术教育平台。基础素养教育平台上建立三课程模板:一是德育课程,让学生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文化课程,学生应掌握的文化基础知识;三是创业教育课程,是原有课程体系中所欠缺的,通过重新构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创业教育课程是实施创业教育的基础,对中职学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专业技术教育平台上建立三个课程模块:一是与职业紧密相关的学科课程;二是经过重新整合的专业项目课程;三是反映职业新要求的专业拓展课程。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注重创业实践,指导学生善于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转化为生产力,是创业教育的关键。创业和就业离不开过硬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是中职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资本,是创业、就业成功的利剑。因此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前提是就业为导向,围绕专业和职业的关系建构合理的课程体系。把服装专业方向拓宽,进一步理顺学习目标和发展目标的关系,以知识素养为支撑,以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行动能力为主线,从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生产实际有机结合的角度出发,围绕职业功能模块突出项目课程、岗位课程、拓展课程相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服装专业课程体系重新构建就是不仅要完善中职服装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更要注重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努力实现课程设置与社会创业型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服装专业的创业课程体系。
(二)重整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课程体系的延伸,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和手段。在服装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素养课程中,德育课程和文化课程是原课程体系中的模块,课程内容按照职业教育的内涵属性,对照国家教育行政管理相关部门的规定要求组织实施。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围绕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创业指导等课程内容,根据服装专业的实际情况,在高一开设《礼仪修养》、《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等课程,在高二开设《中职学生创业指导》《服装营销》等课程,在高三第一学期,重点以模块形式开设《创业计划书》、《团队合作》、《网络销售》、《演讲与口才》等模块课程,重点树立创业意识,培育创业心理品质,掌握创业知识与技能。不仅如此,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本知识,还可以定期邀请成功人士来校介绍创业、就业经验,使学生在就业观念上有新的转变。
在实践专业技术教育课程内容突出技能规范和职业标准相对接,要到服装企业实地考察职业岗位的要求,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依据,不断调整教学计划,保证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从而为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提供依据。
(三)重设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新的培养目标,改变传统的教授、学习方法,对服装专业的学生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学习与创新意识、创业技能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的成才服务。
1.结合专业学习,鼓励学生在校创业实践。结合专业学习,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创业实践体验,使服装专业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市场,学生可以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把这种实践体验作为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关键环节,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创业激情。如上海逸夫职校“逸想秀”活动,就是一次很好的校内创业实践活动。逸夫职校服装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作品的设计、制作,最终通过“逸想秀”活动平台,把学生作品变为“商品”,这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业激情。更可贵的是商品获得的价值用于帮助学校的困难学生,可谓价值最大化,同学们享受了用自己的劳动帮助他人的快乐,这亦是一次德育的课堂,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得到了教育,正符合我们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的要求。
2.依托产学合作机制。以实训室、教室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紧扣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自主创业各项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主线进行专业教学和实践,突出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学生除在课堂掌握所学的专业技能之外,学校定期安排相应比例的课时,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和企业进行“工学交替”实践,使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在新型的“学徒制”培养过程中,通过企业“师傅”与教师的双重指导,让学生参与企业生产、管理、经营和营销,使学生零距离参与创业,避免纸上谈兵式的创业教育,并以企业的实习鉴定作为学生相应学分取得依据,有利于学生基本创业素质的教育。
3.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我们的教学模式不仅仅是在课堂,企业实践等教学环节,信息的高速传播,网络的广泛运用,为我们的网络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环境氛围。我们可以把网络环境和传统的创业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开发中职学生创业教育专题网站,充分运用网络环境“信息资源丰富、教与学的交互性,教与学的跨时空性”等优势进行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
在教育专题网站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的优势,可以设置不同的模块,较为全面地带给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如:创业充电站模块,主要内容有创业计划书模板、创业课程教学课件、创业教育相关视频、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创业经典案例模块,主要展示创业成功的经典案例和创业失败的经典案例,通过典型的案例,既从正面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同时让学生明白创业世界中的失败是很正常的,让学生理性看待创业,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成功创业指南模块,主要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科技创新、激励补贴等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创业信息,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创业实践模块也是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突出的优势,平台设计了在线发布商品信息和模拟交易功能,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创业实践,让学生有了更多的创业体验的经验,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比理论的教学更具有效果。互动专区模块,更是体现出网络环境下的一大优势,教与学的交互性,教与学的跨时空性,学生在学习和创业过程中,可以请教老师,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创业的知识、体会、感想,或得到同学间的相互帮助。交互的平台,更可能是大家思想碰撞的平台,大家畅所欲言,为有共同创业愿望的学生提供了交流创业的机会,这传统的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不能给予。
[1]丁杏子.服装美术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郑健.服装设计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3]张文斌.服装工艺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4]骆振楣.服装结构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李凤云.服装制作工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6]从开源.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课程体系建构与革新.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版,2010(12).
[7]吴德章.浅谈中职学校创业教育实施途径和策略.招生就业,2015.03.
[8]梅进霞.基于网络环境的中职生创业教育的研究.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论文,2011.
[9]陆燕春.工学结合:中职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8.
[10]翟娟.中职学校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应把握的四大原则.江苏科技信息课程改革,2014.11.
[11]王红.中职学校创业教育课程模式的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6).
[12]徐国新.中职服装课程体系的探索与研究.神州教育,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