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党校教育培训模式创新研究
2016-03-16董润芸王晓茜
董润芸 王晓茜
“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党校教育培训模式创新研究
董润芸王晓茜
本文探索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融理论教育、实践教育、自我教育“三位一体”的立体式大学生党校教育培训模式。
大学生党校;教育培训模式;创新
大学生党校教育是高校党委直接创立并管理的、以党校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党性和理想信念教育为宗旨,以党的基本知识为主要内容,以入党积极分子为主体,辐射到高校党员、干部以及其他高校骨干为对象的教育培训方法。高校党校的教育对象是高学历并富有朝气活力的学生党员干部,他们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后备力量。高校党校是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的重要阵地,对高校党校教育培训模式的探讨和研究意义重大。
一、大学生党校教育培训模式创新研究的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
大学生党校教育培训模式创新是对党关于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是对当前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丰富与创新。
2.实践意义
高校学生党员作为高校人才的精英群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政治骨干力量。通过创新大学生党校教育培训模式,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干部个性化教育培训,牢固树立学生党员干部正确的党员观和理想信念,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合理有效的大学生党校教育培训模式能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科学高效发展;提高党未来执政能力;有利于学生党员干部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教育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大学生党校现有教育培训模式的主要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高校党校大多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以教师教学为中心,围绕党章,通过备课讲解、解读当前新形势、新政策等进行教学。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理论性较强,缺少教师与学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不利于调动学员主动性和积极性。党校教育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创新教学模式,以提升培训效果。[1]
2.教学内容陈旧
党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党校教育质量。目前党校教学内容大多局限于对党章的解读,教学内容陈旧重复,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在教学上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党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与现代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有机结合,难以适应新形势要求。
3.实践教育缺乏新意
党校现行的实践教育多是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场馆等,形式较单一。
三、“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党校教育培训模式
学生党员干部培训模式是一种既有国家高度,又接学生地气,融理论教育、实践教育、自我教育“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教育模式。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体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高校是向国家和社会各界输送人才的主要阵地,高校的党校教育一定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宣传教育,帮助大学生达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引导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理论教育,高屋建瓴,内化于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讲话时说:“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的缺钙。”高校党校是在党委领导下,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要求教育训练干部的学校,是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阵地,是党员干部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的熔炉。
(1)规范制度体系,明确培养方向。高校党校作为校中之校,其教学活动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必须依托于学校的经常性教学工作;既是高校党委的一个职能部门,又是一个特殊的教学组织。因此,完善和规范党校规章制度,明确党校培养方向,是加强党校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重要保证。一是要建立健全党校领导机构。明确党校领导班子及二级党校体系设置,成立党校校务委员会统筹党校工作,定期研究和讨论党校的建设、教学、培训等重要事宜。[2]二是要规范制度建设。完善党校相关制度文件,包括确定各级党校职责的基础性文件,比如,党校工作规程、工作条例、党校教师培训工作规划等,以及对于学员的教学、管理、考试等一系列具体的规定和管理办法。(2)丰富党课内容,夯实理想信念。大学生党校主要面对青年学生群体,是学生学习党性知识的重要渠道。要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即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在教学内容上,既要向学生讲解党史党章,增强其理论修养,也要学习和解读系列讲话,引导党员深入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时更要结合青年学生的特点,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做合格的共产党员。(3)创新党课形式,增强理论活力。党课教学是高校党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其党性理论修养的重要渠道,在教学中要把理论学习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学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进一步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一是要注重党的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坚持把思想教育贯彻课程的始终,紧密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以端正学员的入党动机,提升其党性修养。[3]二是要创新党课形式,增设选修课和网络课堂。在传统的积极分子培训和预备党员党前培训的基础上,增设党课类选修课,聘请具有高校党校教学经验的教师,精心设计和实施科学的教学思路和方案,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搭建党校培训的新平台。同时要不断加强高校党校网络建设,跟随时代发展,迎合青年学生的习惯,建立网络党校教育平台,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3.实践教育,丰富多彩,外化于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实践是党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把社会实践纳入党校教育中,让学生党员干部走入社会、服务社会,在社会中汲取养分,有助于增强党校教育的实效性,提升队伍的凝聚力与战斗力。[4]
(1)在志愿服务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以党员引领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能够强化其所学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增强其与社会各阶层群体的沟通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在志愿服务中提升能力,逐步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构建和谐美好社会。建立完善的综合测评体系,对学员有全方位的考核和评价,以确保实践教育的长效运行。对每名学员建立社会实践档案,记录其参与的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学员交流、讨论,分享实践心得体会,并对活动给予监督和指导。学员的社会实践也可作为发展党员及党员评优的参考指标。(2)充分利用党性教育基地进行爱国爱党教育。在大学生党校教育中,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抓住“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等有历史意义的时间节点,组织学生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回顾历史,培养学生爱国爱党情怀。(3)发挥榜样作用,树立旗帜形象。要积极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朋辈的榜样作用,通过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良好形象,将服务意识、奉献精神感染到全体学员,以期更多的学员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牢固树立党员服务群众、造福社会的价值观念,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自我教育,生动有效,综合提升
自我教育是教育的制高点,是指学员能够把教育者的要求变为自己努力的目标,并能够监督自己实现目标,评价自己实践结果的过程。党校教育的目的也是让学员能够端正入党动机、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能够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和积攒的实践经验,分析和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用共产党员的标准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开发党建知识自测系统。根据党的基础知识建立网上题库,在培训过程中定期组织机考,由电脑自动评分,达到一定分数标准的认定为阶段性合格,在最终党校结业考试中该成绩可占一定比重。(2)创设微信平台,推动新媒体党建。充分利用新媒体,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通过当今学生普遍使用的微信平台,建立党建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党的相关政策文件及社会热点新闻,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影响和引导学生。(3)大学生党员讲党课。党校教育不仅在大课堂中要发挥班级的作用,还要利用团日活动及班会,由优秀学生党员组织学习党的相关理论知识,全面锻炼党员的综合素质。同时要发挥朋辈教育的影响作用,以大学生的视角讲出接学生地气的、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党课。
学生党员是大学中的优秀分子,是高校向社会输送的优秀人才,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党校的教育育人作用,以创新的思维建立立体式的大学生党校培训模式,融理论教育、实践教育、自我教育三位于一体,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内核与行为准则。
[1]赵志阳,王帅.新时期高校党校教育的难点、原因及对策分析[J].学理论,2013(11).
[2]王秀华,刘尚林.高校党校科学化建设的对策分析[J].亚太教育,2015(11).
[3]甘小军.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高校党校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10(6).
[4]周进,翟志席,赵丹丹.对高校党校规范化建设的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13(10).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1.046
本文系2015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一般课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学生党员干部党校教育培训体系创新研究”(项目编号:GXDJ2015-D001)阶段性成果;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2012年立项课题:“研究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和运作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GZXS1255)阶段性成果;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学生满意度的高校学生工作绩效测评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33410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