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亟需加强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研究
2016-03-16程慕青
程慕青
当前亟需加强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研究
程慕青
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破冰期”,面临一些深层次矛盾,社会利益的调整在所难免。需要正义、公平地处理社会矛盾和纠纷,平衡人们的利益争执,使社会处于和谐状态。公平实现社会资源分配,更好地满足人们需要,让发展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正义理论;社会正义;价值立场
一、指导中国建设实践的需要
当前,加强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研究是为了回应时代需要,服务中国建设实践。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①,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需要正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正义理论,缺少社会正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完善也是有缺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离不开正义,实践开展应走向正义,把正义的实现作为建设目标。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经济腾飞。但我国的社会进步速度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尤其是公正问题十分突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阶层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不断扩大。社会收入不公平、医疗不公平、教育不公平等问题十分突出。建设社会主义公正社会,社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等必须向前稳妥推进。必须以科学理论指导改革。马克思主义正义观是一项可以防范和化解这种风险的理论,值得深入研究。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旧的伦理秩序面临解体和崩溃,新的伦理秩序不可能迅速“扎根”,从而出现“空档期”。在这个特定时期,加强社会伦理建设对推进新伦理秩序的形成十分必要。人们正义观的形成是新伦理秩序的核心组成部分。党员干部只有心怀公正观,才能平等对待来办事的群众,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医生只有具有公正观,才能服务好病人,真正做到救死扶伤;人民教师只有具有公正观,才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爱生如子,把育人寓于教学之中。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具有了公正观念,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社会、一个公平正义社会。
二、弥补传统思维缺陷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唯物主义,是一门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及思维运行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把握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和历史发展趋势;共产主义学说是科学的社会主义。在很多人看来,既然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马克思主义就没有必要甚至不应该宣扬正义,正义问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产生这种认知偏差的原因是:第一,马克思、恩格斯都曾对正义问题进行过批判。因此,这些人认为,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正义问题属于道德范畴,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如果加入正义问题,就会产生无休止的争论,从而减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第二,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是超越正义的,没有正义存在的条件和必要,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对正义的需求很微弱,很不重要;第三,如果大谈特谈正义问题,会中了资产阶级理论家的“诡计”,从而把双方的争论引入到意识形态领域,走入道德伦理之争,使工人的注意力从革命领域转向道德批判。
应该说,这种理解是片面、非辩证的,甚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严重误解。首先,马克思、恩格斯虽然都曾严厉地批判过正义问题,但也只是批判了资产阶级的正义观,并没有否定正义理论本身,正义依然是他们的根本追求。其次,共产主义并非人类社会的终结,也存在正义问题。共产主义社会不是超越正义之上的社会,毋宁说它是第一个真正实现了正义的社会。马克思主义本身也需要正义,是一种新的正义,一种更高位阶的正义,正因如此,马克思、恩格斯才能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批判资产阶级正义。从逻辑上来说,马克思、恩格斯绝不可能用“科学”批判资本主义非正义性,因为两者遵循不一样的“逻辑”,他们一定有自己的正义立场和观点。最后,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理解,正义确实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属性,但它不是完全意识形态的东西,它有非意识形态的层面。马克思主义政党正是靠它组织人民大众进行革命,倡导正义未必会削弱工人阶级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革命性,中国革命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农民暴动时,这些“革命的农民”在心中最担心的不是起义失败后被杀头,而是要背负造反的道义谴责,即被骂作“贼”。所以,很多农民起义有了一定影响后,农民起义领袖都希望封建统治者能对其“招安”,还其“清白之身”。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能推翻封建社会统治者所定下的道德和伦理理论,没有能提出一种新的正义观取代旧的正义观,没有能力用正义观打倒封建统治秩序。而中国共产党人无论进行旧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起来都是理直气壮、浩浩荡荡的,都打出自己鲜明的旗帜,那就是:要推翻反动统治,建设新社会、建设共产主义社会。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对自己革命的理由从不遮遮掩掩。中国共产党人的底气在哪里?显然是因为有正义在手,也即我们从事的是正义事业。其根据就是马克思主义是正义的理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追求的是人间正义的实现,是为正义而革命的。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判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本身就是一种正义理论,是一种新的正义理论,是一种更高位阶的正义理论。中国共产党人把它作为自己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最高使命,在理论上占据了正义的高地,所以革命起来才能那么理直气壮。
另外,由于时代的变迁,这种过度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忽视它的价值性的做法在今天也是很成问题的。也许在马克思、恩格斯的那个时代,甚至直到20世纪早期,高调宣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都很有优势。那是一个刚刚经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洗礼的时代,人们刚从神学中走出来,对科学顶礼膜拜。但在今天来说,就很成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们发现“科学”未必都是善的,未必都能造福人类。比如,当年日本关东军的“731部队”进行的细菌战研究和实验;再如,纳粹主义对于焚尸炉技术的研究和改进,这些都是为了屠杀,为了毁灭。“在这种情况下,今天我们不能再抱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睡大觉’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在伦理上也申明自己的伦理立场。人们也许会因为共产主义是科学的理论而相信它,但未必因为它是科学的理论而热爱它。”②
正义理论一直没有在马克思主义中获得其应有的地位,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一种思维的“固执”和“缺陷”。一种以人的自由和解放为神圣使命的理论,一种要致力于实现人类正义事业的理论,却没有自己独特的正义观,这种看法无论如何都是成问题的。由前述可见,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理论,更是一项价值的理论,科学和价值在马克思主义那里从来都是辩证统一的。只是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人们过多地注意到了它的科学性,忽视了其价值立场。如今必须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伦理特质,“重新找回”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
三、回应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挑战的需要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规范马克思主义研究在西方兴起,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社会规范理论被人们发掘出来。在规范马克思主义研究兴起过程中,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正义观普遍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就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是否有自己的正义立场和独特的正义理论发生了分歧,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争论中,一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没有自己的正义立场和正义理论。在正义问题上,马克思主义是反正义论的。在这些学者中,尤其以塔克和伍德最出名,还形成了所谓的“塔克—伍德命题”。塔克在20世纪60年代就持有这一观点。在《马克思主义革命观》一书中,他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谴责不是基于反对公平,他们没有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想象成公平王国。”“马克思是社会公平宣扬者这一通常形象是假象,主张分配公平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道德问题的那些人是错误的。”③随后,伍德进行了呼应,他说:“一旦深入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有关资本主义之不正义的详细描述时,便立刻发现,在他们的著作里,不仅根本没有打算论证资本主义的不正义,甚至没有明确声称资本主义是不正义或不平等的,或资本主义侵犯了任何人的权利。”④
按塔克和伍德的理解,显然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是排斥正义观的,马克思、恩格斯就是科学家,没有价值伦理立场,也没有批判过资本主义的非正义性。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要用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不是因为共产主义比资本主义更正义,而是因为共产主义比资本主义更科学。显然这是荒谬的,我们必须给予认真批判和反驳。如果我们不认真回应这一问题,无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我们必须意识到:“如果要实现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理想,就要说服人们并使他们相信,这些理想具有道德上的正当性,并值得追寻。”⑤
要真正驳倒这一谬论,必须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研究,尤其应该深入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正义观。由于“塔克—伍德命题”多是以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的一些言论为依据的,塔克和伍德是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一些经典文本的“断章取义”和“歪曲解读”,来创建谬论,进行混淆是非的,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的文本本身进行认真研读,“读出”马克思、恩格斯在正义问题上的本义,恢复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本来面貌,建构起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来对这些谬论进行有力回击,以期在理论争论中发挥主导作用。
四、争夺正义理论研究高地的需要
最近一段时期,政治哲学成为一门显学,正义问题成为热门话题,各种正义思潮纷至沓来,形成中国学术界的一道重要风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新自由主义的正义理论和社群主义的正义理论。新自由主义的正义理论主要包括罗尔斯的正义论、诺奇克的正义论、德沃金的正义论以及拉兹的正义论等。社群主义的正义理论主要包括桑德尔的正义论、麦金泰尔的正义论以及沃尔策的正义论等。除此之外,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正义论、罗蒂的实用主义正义论以及福柯的权力正义论等也很流行。
当前,人们在思考社会正义问题时,往往选取这些正义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视角和背景,对一些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判断和建议。当然,这是一件好事,它是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的一种重要体现,而思想自由是任何社会进步都必须恪守的一项公理。⑥然而,这种关于社会正义的思考,如果缺少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的参与,不但是遗憾的,甚至缺少主要“颜色”。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追求人类自由和解放的理论,始终以实现人间正义作为自己的鲜明旗帜,不但是超越的,也是现实的,是和我们这个时代同步的。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正义社会、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正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正义已经成为我们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亮色”,成为一个时代标签。脱贫攻坚、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充分共享等出现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的重要关键词都显示出:我们未来的五年是推进社会进一步公正的五年,将成为社会主义正义社会建设的关键五年。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⑦未来的一段时间不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有着太多的未知因素和挑战。如果能顺利通过挑战,夺取“两个百年目标”的伟大胜利,我们就有光明的未来;如果没能经受住挑战的考验,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以及中华民族都有可能面临重大挫折和无法把握的未来。在这种情况下,“正义”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挑战,夺取胜利的伟大法宝,我们进行的是正义的事业,我们的事业也必将推进人类的正义。
引文注释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
②葛宇宁.“塔克—伍德命题”的破解——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正义批判[J].甘肃理论学刊,2015(5):129.
③[美]罗伯特·塔克.马克思主义革命观[M].高岸起,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9-60.
④[美]艾伦·伍德.马克思对正义的批判[J]林进平,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6):39.
⑤[加]威尔·金里卡.当代政治哲学[M].刘莘,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214.
⑥[英]J·B·伯里.思想自由史[M].周颖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58.
⑦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4.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