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环境道德素养现状及改进对策
——基于安徽S大学的调查

2016-03-16刘长生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1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环境保护道德

刘长生



大学生环境道德素养现状及改进对策
——基于安徽S大学的调查

刘长生

环境道德素养是大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方面,环境道德素养教育事关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本文以安徽S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法,剖析了大学生环境道德素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将环境道德教育纳入德育课程体系、改进环境保护科技知识普及工作、加强环境保护法律宣传、开展环境道德实践、发挥校园生态环境的育人作用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对策。

大学生;环境道德;环境保护;改进对策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空前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会议、考察调研和访问交流等各类场合,反复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性。他特别指出,“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道德支撑。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人才资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提升大学生的环境道德素养,强化环境保护观念,养成环境保护行为习惯,有利于引领促进全社会生态环境道德的整体提升,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未来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近年来,大学生群体的环境道德实践活动不断增多,取得了一定实效,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好评。因此,在“美丽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科学分析大学生环境道德素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改进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根据大学生环境道德已有相关研究文献和环保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的访谈,设计了“大学生环境道德素养现状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围绕着大学生的环境道德意识、知识、技能、行动及现实问题等方面设计了21个调查问题。

本研究在安徽S大学17个学院随机抽取340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34份,有效率98.2%。为增强调查的科学性,过程中注意总体把控年级及文理专业分布。同时,对部分学院团委负责人、环保社团负责人、环保实践团队成员进行了访谈。

二、大学生环境道德素养现状

1.环境道德意识整体处于浅表层

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环境道德意识。被问到“对当前世界环境危机的看法”时,学生选择“存在严重环境危机”和“存在环境危机但并不算严重”两项的总和超过90%,只有不到10%的学生认为“不存在环境危机”;在问及环境保护问题时,有85.3%的学生选择了“很紧迫”。这说明大学生普遍认识到了环境危机问题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是,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认知存在偏差,如有近半数的学生访谈对象认为,工农业生产制造活动是造成环境危机的主要原因,个人生活行为对环境的危害是很有限的;超过50%的调查对象未能理解“绿色消费”的内涵问题等。这说明学生的环境道德观念还不够科学,对环境危机和环境保护的认知还处于浅表层。

2.环境道德知识与技能较为欠缺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专业知识是专业能力的基础,掌握环境保护的相关科学知识,才能树立正确的环境道德价值观念,更好地指导环境道德行为。调查发现,大学生环境道德知识较为欠缺。近半数的学生不知道有“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超过半数的学生尚不了解湿地对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发现学生将环境知识转化为行动的能力也普遍偏弱。据调查,S大学的环保宣教活动学生参与面大、活动频次较高。但是访谈发现,学院团委负责人、环保实践团队学生对目前的环保宣教活动满意度并不高。究其缘由,主要是因为学生环保志愿者的专业知识储备十分有限,难以实现预期活动效果。L老师表示,去年,学院暑期组织了一支环保宣教的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在铜陵社区组织开展环保知识竞赛。很多同学只知道设计题目和答案,对答案后面的知识背景毫不关注,结果一个小朋友问“紫外线是什么?”时,在场的志愿者竟然不知如何应对。Y老师认为,S大学的环保宣教活动还是在强调重要性的层面,这个大家都已经认识到了,关键是如何更好地普及专业的、实用的知识。这说明大学生环境道德知识和技能水平上的欠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环境道德“知行背离”现象严重

如前文所述,当代大学生整体上能够正确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价值与意义,但在学习生活中,经常出现理性认知与实际行动相背离的环境道德失范现象。调查发现,99.4%的学生认为“一次性塑料袋会造成环境污染”,但是当问及日常购物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情况时,选择“基本不使用”和“偶尔使用”的学生仅占19.2%,而选择“经常使用”的达到74.6%。大学生对日常学习生活中“人人可为”的环境保护活动,普遍存在认知清晰而行动不足的问题。如习惯于离开教室随手关掉电灯的只有31.4%,经常选择双面打印资料的仅有41.3%,在外就餐时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的达到80.2%,近3个月的就餐中出现过剩余一半食物的达到29.3%。这些现象说明大学生的实际行为与环保认识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

4.环境道德教育现状认同度不高

一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道德规范,能否被社会广泛认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引导的方式方法。调查显示,高校和政府开展的环境道德宣传,无论是具体内容还是具体形式都未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52.4%的学生认为学校的环境道德教育方法是“不适应学生口味的”,46.7%的学生认为环境道德教育内容是“缺乏实际应用价值的”,这说明学校的教育内容和方式都亟待改进。目前,政府所倡导的环保理念是具有导向性的,但是离大学生的实际较远,以至于看着“高大上”,却难以接地气。调查中有77.2%的学生认为,政府开展的环境道德宣传手段和方法是“老套的”。这些说明学生希望学校和政府设计更有针对性的内容和方式宣传环境道德知识,规范指导日常生态环保行为。

三、大学生环境道德素养教育改进对策

1.将环境道德教育纳入德育课程体系

环境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大学生环境道德意识、环境道德价值判断能力和评价能力的主要途径”。环境道德不仅是衡量大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方面,更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新时期的高校德育工作,应适应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科学设计规划,将环境道德教育有效融入教育教学课程体系。特别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通过长期、系统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和学习环境,培育学生适应现代社会所必须的环境道德品质。

2.改进环境保护科技知识普及工作

专业知识是人们科学认识自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前提。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对于提升全民环境科学素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高校拥有完整的管理机构和学生组织工作体系,具备建立环保科普体系和工作机制的良好基础。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学科专业优势,整合环保科普资源,改进环保科普方法,提高环保科普能力,培育和创建环保科普品牌活动,推动大学生环保科普工作专业化发展。特别是要运用新媒体的手段,开发大学生喜闻乐见、特色突出的科普活动和产品,提升环保科普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通过专业持续的环保科普,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和社会生活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习惯奠定基础。

3.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环境保护法律的强制调控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手段,它具有强大的威慑、强制作用。”严格的法律具有预防警示作用,能够使人“望罚生畏”,形成持久的自律意识。加强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是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法律意识、文明意识的重要手段。我国针对环境保护已经制定颁布了多项环境保护法律,特别是2015年1月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堪称“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全面加强对环保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和行政监管部门的问责力度。高校应将环境保护法律纳入大学生法制教育的范畴,通过课程、实践等有效形式教育学生学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提升环境法律素养。同时,高校应支持鼓励大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进而推动全社会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4.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道德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环境道德意识转化为环境道德行为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有利于环境道德行为的养成和环境道德素质的提高。高校要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不断改进方式方法,提升活动实效。将环境道德教育与校园精神文明创建结合,引导学生有计划地开展专题研讨、主题讲座、图片展览、科普博文等多种形式的环境道德宣传活动,提倡节粮、节水、节电,倡导绿色消费,打造环保校园。将环境道德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环境调查、环保宣传等活动。通过不断地实践,让大学生在社会现实中接受环境道德教育,丰富对环境问题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生态环保的理性思考,不断增强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5.注重发挥校园生态环境的育人作用

校园生态环境是环境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校园建筑、景观、设施似乎是毫无生命和情感色彩的客观存在物,但却可以成为影响学生思想情感、道德行为的重要外部力量,正所谓“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每一处细节都在育人”。校园的整体规划、设计布局必须融入生态文明的核心要素,既重视自然环境的优美,更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实现一草一木、一楼一景均具有育人功能和价值,以期校园生态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高尚环境道德情感和保护环境文明习惯。

当然,提升大学生环境道德素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大学生和高校的不断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帮助。我们期待大学生环境道德素养教育的新成果能够尽快呈现,美丽中国的愿景能够早日实现。

[1]于广河.关于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环境道德意识的思考[J].社会科学战线,2009(3).

[2]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Z].环发[2015]66号,2015-6-8.

[3]谢卫平.加强环境保护法规教育是高校法律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6).

[4]刘中祥.当代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浅析[J].咸宁学院学报,2008(2).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1.025

安徽师范大学校园文化研究专项课题(项目编号:2016XJJ173)]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环境保护道德
环境保护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