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问题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应对研究
2016-03-16刘玉鹏时伟超
任 秀 王 崇 刘玉鹏 时伟超
社会热点问题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应对研究
任秀王崇刘玉鹏时伟超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社会进入到了更深刻的变革阶段,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随着互联网及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社会热点问题广覆盖、速传播、高敏感地影响着每一个人,尤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影响日益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存在所有大学生的共性,又有其特殊的个性。如何正确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热点问题;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影响;应对;
近年来,由于网络及新媒体的飞速发展,社会热点问题已深入到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活动的方方面面。及时分析和把握社会热点问题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影响,探索一条有效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热点问题的路径尤为重要。
一、社会热点问题
1.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内涵分析
关于社会热点问题,有很多学者为其下过定义,有从研究者本身的专业视角出发得出的定性的描述,也有从定量研究的角度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综合来看,社会热点问题是基于某些目标诉求,在某一段时间与时空范围内引起的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普遍持续的关注、讨论和参与互动的社会事件或现象,并且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它所涉及的面非常广泛,上到国家各职能部门等公共机关,下至每一位普通公民都可能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的主体。而内容更是丰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等各方面,有正面的事件,也有负面的问题。这些事件或问题往往能迅速吸引人们的眼球,引起人们集中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来,社会热点问题也体现了公民对社会的监督。
2.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特点分析
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显现通常具有一定的特征,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四点。首先,它是广泛多样的发生和存在的,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某一时期的反映,主体多样,影响广泛。其次,它是复杂而普遍的,这一方面源于整个社会具有高度的复杂性,社会热点问题作为特定时代的背景和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必然会在各个领域交错关联,而非单单某一部分的问题。例如,当下最热的房价问题,既是民生问题,又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另一方面,不同客体对同一社会热点问题的观点和评价也是莫衷一是的。所以,社会舆论也具有复杂性。第三,它是典型而深刻的,说它典型是因为,它通常都是民众所关注的社会突出问题,更多关乎百姓的生活质量;说它深刻是因为它往往能敏锐地牵动大众情绪,深刻的影响人们的思想。第四,随着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它越来越多地受到网络的影响。互联网越来越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的主要传播媒介,它大大缩短了热点传播的时间,改变了热点传播的形式,加速了热点的存活期。最主要的是它为公民参与提供了更好的承载媒介,让大众有一个随时随地对社会热点问题发表观点的平台。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特点分析
1.对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涉及民族宗教问题等的高敏感性
相比其他群体,大学生更有热情关注和讨论社会热点问题。这一方面源于大学生是思维活跃、善于思考、精力充沛的一个群体,校园本身就有关注国家社会和国计民生的良好气氛。另一方面也源于大学生们喜欢并可以熟练运用新媒体发展的各种成果,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各种流行的网络媒介去关注和参与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少数民族大学生除了拥有上述共性之外,还有其独特的个性。例如,他们的文化背景、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等决定了其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时,会更关注与自身息息相关的热点,比如,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等。
2.对少数敏感的社会热点问题的高盲目性
相比其他群体,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知识面广泛、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理论素养较高,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较为深刻,对问题的看法较为理性。但是,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大部分来自民族地区,巨大的社会变革使他们的心态极为复杂。宗教信仰、少数民族文化背景及风俗习惯对其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产生深刻影响,加之社会阅历尚浅,对事物的理解程度尚浅,辨别是非的能力尚弱等,更有西方及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歪曲某些社会热点问题而进行破坏性活动,都容易使他们在一些敏感性问题上的认识出现偏差,不利于他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对“负能量”热点问题的偏好性
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部分群体,也有跟所有大学生一样的共性。比如,年轻气盛、愤世嫉俗等,加之大学生生活相对封闭、环境单纯,使得他们高度的关注自身生活以外有可能影响到他们信息安全的负面信息和负面情绪。当然,个别网络媒体对负面信息推送报道的偏好也影响了大众的偏好。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双向影响分析
1.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首先,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有助于少数民族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对于每位学生个体来讲,其从小到大基本都要完成一个社会化的进程。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他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也会越来越高。也正是通过对热点问题的密切关注,使他们认识和了解了社会国情,丰富和充实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通过热点问题的参与和讨论,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其次,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有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主体意识和公民意识。对于每位大学生来讲,他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往往不是走马观花地浏览,更多的是通过此热点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认知、分析和思考。而这种思考随着年龄慢慢增大,越来越独立。独立的分析,独立的判断,独立的与他人交换观点,都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而他们在关注讨论热点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观点的时候,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参与。当这种参与越来越多时,便逐渐建立起了一种公民意识。在参与的过程中,随着观点不断地碰撞,社会舆论的主流声音会给参与者提供一种思考,使其不断修正自己原来的错误的认知,也会加深对主流声音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因此通过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逐渐培育起来。
2.社会热点问题认识不足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首先,对于一些负面的热点问题认识不足会冲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这源于大学生一直处于校园里,接触社会较少。虽然他们接近或刚过成年,但心智并不完全成熟,大学时期实际上是他们真正的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这时,当负面的热点问题通过发达的网络媒介传播开来的时候,譬如,郭美美事件、明星出轨离婚事件、假疫苗假奶粉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等,如果同学们不能客观冷静地分析思考,反而盲目地跟风抨击,往往会冲击固有的道德和价值观念,使他们的思想认识误入歧途。
其次,一些负面的社会热点问题很容易被不怀好意的人所利用,特别是境外民族分裂势力往往会以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等为借口,恶意煽动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扰乱我国社会稳定与民族团结。少数民族大学生如果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足,就会误入分裂势力的圈套,不但影响个人的人生发展,更会对民族地区的建设和繁荣稳定产生极大地危害。
第三,各类媒体和网络红人、学者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评论和观点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干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认知能力。社会热点问题一定会引起各方的讨论,但是当一些公信力和影响力都比较大的团体和个人都为了博人眼球给出相对立的观点的时候,往往会使一部分大学生感到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判断。
四、高校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正确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对策分析
高校作为少数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正确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针对上文中提到的特点和种种问题,高校在育人过程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以思政课为主阵地,搭建多载体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坚定的政治方向
要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的方向指引,关键是要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而这个教育首先要牢牢抓住“两课”教学的课堂阵地,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课堂教学中,增设热点案例解析、讨论和专题讲座,增强同学们对热点问题的关注和正确认识,并从中有所思考和感悟,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通过活生生的案例内化于心。学校还可以通过搭建多种学生活动载体,加强同学们对社会热点的关注与参与。比如,课前新闻播报与思考、主题演讲比赛、主题辩论赛和主题党日团日活动等。教师与评委还可以在活动结束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点评,纠正同学们原本错误的观点,升华同学们对热点的认识,培养同学们坚定的政治方向。
2.以“五观”“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教育为着力点,探寻多途径实现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
在选择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学校要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和多民族复杂性,突出民族类、宗教类及民族地区发生的热点问题的解析,并以热点为典型,以“点”博“面”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五个认同”,明确“三个离不开”。通过老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的帮扶,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交往交流交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以及文化观。
3.以大学生社会实践为抓手,协同推进高校热点问题网络引领平台建设,启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性认识和分析时事
若想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对问题认识深刻,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具有生命力和吸引力。社会实践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提高认识社会和改善社会问题的重要抓手。只有融入社会,才能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知热点的发展和变化,进而获取对热点的理性认识。而社会实践本身也是一种将课堂上的所思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的一个过程,是大学生进行社会参与的一个过程,也是他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形的一个过程。
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大学生通过网络媒介关注和参与社会热点问题越来越频繁。要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必须加强网络引领平台建设。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学校传统的网站建设,开设热点讨论区、建议信箱、热点问题解读相关链接、专家学者点评区等,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热点舆论。另一方面要及时跟上新媒介应用节奏,早一步抢占新阵地,发布和传播关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释、评论等引导信息,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例如,前些年同学们最乐于使用百度贴吧、QQ论坛和人人网进行时事关注和参与讨论。近年来,微博、微信使用率一路飙升。如果高校能抓住机会,早一步建立官方微博、微信平台,便能早一步利用这些媒介进行热点问题关注的有效引领,启发同学们理性分析时事政治。
4.以日常服务管理和谈心谈话为重要途径,研究社会热点问题突发时刻的教育策略,提高突发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效果
社会热点问题有时是突发的,产生的影响也是突发的。这种突发性特点使很多引导措施还来不及产生效果就已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来说,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差异显著、人生阅历不足,很容易受到外部势力的引诱而误入歧途。因此,研究社会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的教育策略尤为重要。高校学生工作者应以日常服务管理和谈心谈话为主要途径,多渠道关心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发现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要把握平等和尊重的原则,设身处地的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才能更大程度上的实现引导干预的目标。
[1]王朝,王军政.社会热点问题对高校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应对研究[J].科技资讯,2014(33):209-210.
[2]曲纵翔,田宁.论社会热点问题对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民族教育研究,2014,25(3):18-22.
[3]吴发水.社会热点问题对高校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应对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1):132-133.
[4]刘丽丽.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社会热点事件关注及其引导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作者单位:大连民族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1.024
国家民委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基地2015年度攻关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5-GDZB-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