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开发和利用农村美术课程资源
2016-03-16王成业高台县城关初级中学甘肃高台734300
王成业(高台县城关初级中学,甘肃 高台 734300)
合理开发和利用农村美术课程资源
王成业
(高台县城关初级中学,甘肃高台734300)
农村学校由于多方面原因,硬件、软件都存在不足。农村教师要针对乡村特点,紧紧围绕美术新课标要求,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合理开发和利用本地的美术课程资源,使本地课程资源与国家美术课程内容形成互补,同时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制作教具、学具,丰富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多样性和实用性的需求,从而激发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美术教学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美术活动。
农村美术课程资源合理开发
美术课是一门技能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国家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学提出新的课程理念和要求,这赋予美术教育工作者以新的任务。如何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在义务教育阶段更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课程;如何寻找符合新课标标准的美术教学新途径,是摆在美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因此,美术教师要在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的素质教育,以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提升美术课的实效性,促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进一步提高创造力和审美力。特别是对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来说,与城镇学校有较大的差距,如学校办学的条件与环境,地域的经济状况与特点,即对学生在美术方面的表现能力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农村教师就要针对乡村特点,紧紧围绕新课标要求,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掘美术资源,以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开发适合农村美术教学的优势,从而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美术教学的活力。
一、农村美术资源的开发优势
新课程改革制定的教材具有综合性、普遍性,不可能适合于每个学校、每个学生的的个性发展,所以教材的内容有可能与当地学生的实际有差异,与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地方区域有差异。因此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美术教学中,就要既不脱离新课标要求,又灵活应用教材,创新地方优势,挖掘课程资源,满足教学要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1.传统的美术课教学脱离生活,脱离学生的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只限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画学生临,重视知识技能训练,忽略学生的个性的发展空间,忽视学生的创造力特点。而新课标下的美术课程内容,它综合性较强,贯穿美术学科涵盖的所有内容,有设计、手工制作、绘画、欣赏等。农村学校以地域广阔之优势,挖掘丰富的美术资源,创建符合农村学校的办学形式,以教师操作性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内容,满足不同个性的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形成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新课标向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使美术课发挥多面手的作用,成为学生的个性表现课、欣赏课、探究课、创造课、真正的审美课。农村学校以丰富的资源优势,让学生深入广阔的地域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之中,多欣赏、多写生、多积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领悟美术教学的乐趣,体会美的真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农村美术课程资源比较丰富。农村学生长期生活在广阔的田野,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因此课程资源就地取材的机会较多。利用这些优势资源,可以进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民俗漫画、剪纸、草编、泥塑、布贴画制作等,也可开展民俗风情和乡土建筑探究,这些都是拓宽和丰富农村学校美术教学的有效途径。
二、农村美术课程教学要抓好优势,走教学的创新之路
1.《新课程标准》指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丽的存在,要唤醒青少年对美术兴趣,必须让他们感到美术的魅力。美术教育的内涵是广泛的,对青少年的美术教育我们不能保留在学校里,停留在固有的书本上。要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大胆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领略自然风光,了解民俗风情,把美术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当地周围环境相联系,通过画笔表现、赞美个体的生活。用美术特有的技法,开展适合当地的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美术活动,如野外写生、草编、泥塑、秸秆手工艺术、家乡建筑等。
2.在宽阔的地域环境,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实的人情风貌中搜集美术资源,拓宽教学内容。我们生活在大自然当中,五颜六色的大千世界无所不有,有广阔的田野、秀丽的山川、茂密的森林,还有红花绿叶、飞禽走兽等。这些万事万物为农村的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因此,农村美术教育者,要正确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投入社会,身临其境地感受美丽的生活,品尝快乐的生活,用手中的画笔和自己的真情实意描绘生活、创造生活。一是在感受农村风貌中激发美感。农村是个广阔天地,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自然景观、原野风光等,处处都有美的气息,都是学生绘画的好素材。“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罗丹论艺术》)。因此,在美术教学当中,我们应善于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在养育自己的土地上寻找美、欣赏美、创造美。农村物产丰富,风景美丽,是学生写生极好的素材之地。田园风光、小溪潺潺、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各具特色,无奇不有。教师循循善诱、开发启迪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欣赏,品味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捕捉素材,绘出一帧帧优美的画面,这样既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又激发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二是在感受乡俗之趣中陶冶个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从古到今形成浓厚的民俗风情,这些农家习俗、乡土风情,有其独具魅力的特色,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农村过端午节、元宵节、春节等节日,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节,不同的民族,当地民众就有不同的庆贺方法和生活方式。同时,绵延几千年的婚丧嫁娶习俗也因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表现出多种多样的乡俗文化。教师要激励和诱发学生在这样充满地域特色的环境中,陶冶自身的个性和情操,同时也学生为美术的创作汲取养分。三是在感悟家乡之变中激发乡情。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家乡农民富裕了,人民的生活水准提高了,新农村建设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农村变化,如拔地而起小洋楼;四通八达的宽阔道路;现代化的农田耕作等,这些都是现代新农村的亮丽风景。参观农家园,话说农家乐,描绘家乡美,激发家乡情。通过参观、采访,感受到今日家乡发展变化,为家乡设计宏伟蓝图。以爱家乡为题材,举行家乡新貌绘画展、摄影展、泥塑展、草编展等活动,但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家乡的变化,看到家乡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让学生绘画治理环境的宣传画,开展变废为宝的工艺制作等活动,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3.美术这门学科,它是动手能力和意识思维的共同体现,教师要拓展更大的教学空间,找出既适合当地区域特色又适合师生共参与的教学形式,利用农村特有的材质,指导和引领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工艺制作活动。这样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学生通过绘画事物的表象和本能发现绘画内在的艺术气息。特别是农村中被称为“废品”的东西,如碎布片、树叶、麦秆、花草、石子、瓦砾、羽毛,废纸板等都是绝好的美术创作素材。这些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可变成一幅幅漂亮的画或一个个美丽的艺术品。
三、立足课堂,围绕民俗,丰富美术教学资源
美丽富饶、地大物博的大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各具特色。“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整合当地乡土美术资源,不仅能丰富课堂内容,而且教师易教,学生易学,更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和自豪感。另外,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在学习民间艺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端午节时自己爷爷奶奶亲手扎制的纸葫芦、五彩线、香包,春节时剪的窗花、制作的灯笼带到课堂,先让学生介绍作品及背后的故事,然后师生共同研究其制作方法,亲自动手实践,最后展评作品。这样的课堂教学,亲切实用,学生的欣赏能力、表达能力与动手能力等都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农村地域宽阔,物产丰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术资。在新课程改革的美术教学中,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挖掘和整合利用农村的乡土文化、地理优势、自然资源和校本教材,开创农村美术教学的新局面,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力争开避更适应于农村义务教育美术教学的新途径。
[1]尹少淳,主编.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2]谈中学美术教学.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2012.
[3]王丹.创新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之我见.教学探索,2007-11-18.
[4]姚镇清.谈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考试周刊,2011(9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