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移动互联时代下的图书馆服务

2016-03-16东台市图书馆江苏东台224200

文教资料 2016年17期
关键词:图书馆时代用户

王 慧(东台市图书馆,江苏 东台 224200)

刍议移动互联时代下的图书馆服务

王慧
(东台市图书馆,江苏东台224200)

移动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信息和人的二元关系,由此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和结构,也必然会引起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模式的变迁。本文就移动互联时代下的图书馆服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策,使图书馆与时俱进,不断满足读者的新要求。

移动互联图书馆服务对策

图书馆作为信息文献服务的中心,既有传统文献服务的经验,又有在互联网时代下数字图书馆服务的经验,但在移动互联时代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尚在初级阶段,尚不能跟上读者的需求。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优质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趋势,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用户获取信息资源服务的方式和习惯,而顺应用户需求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必将对稳固图书馆信息中心的传统地位、增加用户的黏度和忠诚度产生深远的影响。

1.移动互联网给图书馆服务带来的机遇

1.1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迫切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乃至在移动过程中都能方便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移动互联网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紧密结合在一起,提供人们无处不在的无线互联网络环境。用户对网络服务的利用将不再受限于体积相对笨重的PC设备、位置相对固定的网络设备,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可以随时随地享受网络信息服务。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网民规模的增长进入平台期,互联网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进一步深化,从基于信息获取和沟通娱乐需求的个性化应用,发展到与医疗、教育、交通等公用服务深度融合的民生服务。《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移动上网设备的逐渐普及、网络环境的日趋完善、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促使手机网民规模进一步增长[1]。移动互联网这种超时空的特性,可以让大众随时随地地接受信息服务,让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快捷、精准、个性化的服务成为可能。

1.2移动智能终端的迅速发展

移动智能终端是指安装具有开放式操作系统,使用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互联网接入,通过下载、安装应用软件和数字内容为用户提供服务的终端产品。移动智能终端通常具备四大特征:一是具备高速接入网络的能力;二是具备开放的、可扩展的操作系统平台;三是具备较强的处理能力;四是具备丰富的人机交互方式(触控、语音识别等方式得到凸显)[2]。过去移动学习一直停留在口号和概念的阶段,很大原因就是移动设备的价格相对较高,这一定程度影响了移动设备的推广普。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价格在不断降低,使得硬件设备这一最大障碍已经不复存在,而且相对于PC的笨重,可以随身携带的以智能手机为主要代表的移动终端已经成为助推移动服务的最大动力,为图书馆开展新型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目前移动智能设备可提供的功能主要有音视频电话、E-Mail收发、SMS短消息、互联网搜索、查询和访问各类数据库信息、观看视频、制作视频、位置定位等。图书馆可借助音视频电话、电子邮件、短信息等方式可开展参考咨询服务,提供移动终端访问本地数据库及正版电子书。此外,移动智能终端可以安装多种APP,图书馆的信息服务通过功能各异的软件可以深入用户的生活中。

2.移动互联时代下图书馆服务面临的问题

2.1大众阅读习惯的改变

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促使数字阅读、网络阅读成为深受大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喜爱的阅读方式,阅读本身呈现碎片化、快阅读、功利化、浅阅读的特征。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较2013年的57.8%上升了0.2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55.1%,较2013年上升了2.4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40.3%,较2013年上升了2.0个百分点。上涨最快的是数字阅读方式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的50.1%上升了8.0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ad/PDA/MP4/ MP5阅读阅读等。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成人手机阅读接触率逐年提高,2014年首次超过50%,达到51.8%,较2013年的41.9%上升了9.9个百分点。进一步对各类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和光盘阅读接触率均有所上升,电子阅读器阅读接触率略有下降。据调查,有34.4%的成年国民在2014年进行过微信阅读;而在成年手机阅读接触者中,超过六成的人(66.4%)进行过微信阅读。聊天、查看朋友圈这两项活动是成年微信阅读接触者的主要选择,选择比例均超过80%。而与阅读相关的活动也是很多微信阅读接触者的主要选择,看新闻、阅读朋友圈中分享文章、阅读公众订阅号发布文章的选择比例分别为72.9%、67.1%和20.9%[3]。诚然,社交阅读是全民阅读的有力推手,同时也应注意到这类阅读内容以碎片化、浅阅读为主,不能取代传统纸书阅读在内容上深刻和系统性的需求,如何使浅阅读与深阅读、碎片化阅读与系统化阅读协调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如何保持图书馆传统文献服务和引领移动互联时代信息服务成为图书馆应该重点研究的课题。

2.2图书馆在移动互联时代的自身定位

作为纸质书籍中流砥柱的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遭遇到读者分流和借阅率下滑的危机。甚至有极端的观点认为电子图书会取代纸质图书,图书馆将会灭亡。但绝大部分观点认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共存。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依然有57.2%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4]笔者对身边读者的调查也发现多数人更喜欢纸质阅读,即使是所谓电子墨水屏也无法比拟纸质观感,选择数字阅读、手机阅读的人更多地因为获取的便捷。此外,手机阅读相比较而言对视力的影响更大,并不适合长时间阅读,而且受手机电池限制。图书馆对于喜爱阅读的人来说犹如精神“圣地”,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地政府在文化上的投入不断增长,图书馆的基础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各地众多新建的图书馆藏书量大,配套设施齐全,环境雅致,阅读体验效果甚佳。批评手机等新阅读方式的人认为手机阅读存在种种弊病,鄙之以“浅阅读”。但我们也应看到正是因为手机等新阅读方式的普及,才激起了那些过去不阅读、很少阅读的群体的热情,比如一些农民工,手机阅读可能是他们忙碌生活中的唯一选择,还有不少人是先进行了手机“浅阅读”进而促使他们走进图书馆。笔者认为阅读方式和过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达成阅读效果。图书馆的专业优势及舒适的阅读体验环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仍具有极强的竞争力。所以说,图书馆应准确把握自身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定位,可以更多地开展个性化服务中去,通过大数据、云服务加强对读者的研究,开展宣传推广、跟踪服务、精准服务和知识关联服务。大力发展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的图书馆服务并通过这些服务带动传统图书馆服务。图书馆既要占领大众的“碎阅读”时间,又要研究如何引导大众在移动互联时代进行更深层次、更有益的阅读。

3.移动互联时代图书馆服务的对策

3.1突出形式和渠道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说过:随着信息时代到来,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你的注意力。注意力是信息时代最稀缺的资源,铺天盖地的各类信息带来更多的是阅读选择的困难。信息迷失和同质化的内容困扰着以小屏幕的手机阅读为主的移动阅读,加上智能手机上的娱乐等其他功能的干扰,所以图书馆必须提供有效率有特色或使用者众多的阅读技术阅读体验和阅读形式才能吸引并黏住移动阅读用户。如利用手机图书馆APP或微信等平台,图书馆可以与读者之间实现充分的相互沟通,让读者可以远程完成图书的查询、续借、预约、到期提醒、挂失等自助服务,甚至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爱好等订制信息服务,并及时把这些信息主动推送给读者,实现精准服务。读者可以自主设置他的手持终端,修改基本资料,建立个人的收藏夹,保存自己的检索历史、浏览历史等,读者的移动设备等于变成了一个随时随地可以使用的信息采集工具。一改过去图书馆“我提供什么,你就接受什么”的被动管理模式,转向以读者的需求为主导的“你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主动服务模式,实现“人找信息”向“信息找人”的转变。

3.2加强宣传与推广

常言道,酒香也怕巷子深,新的服务方式不被用户了解和熟知也是徒劳。因此,各图书馆应当充分宣传自己的服务和平台。要注重宣传资料的设计与制作(包括传统的纸质和网络平台版面设计等),要做到视觉吸引,留下深刻印象。应当扩大宣传渠道,利用一切渠道、场合向读者进行宣传。服务效果是最好的宣传手段,只要服务做得好,超出读者的预期,读者自然会愿意去替你传播,带动更多人走近图书馆。移动互联时代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络平台的吸引力和能量,可以开设官方微信订阅号,借助微信飞速扩张的平台影响力,从而快速扩大服务的受众范围和社会影响。目前国内很多图书馆已经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发布馆讯和资源动态,通过文字、图片、语音与用户全方位沟通和互动,拓宽了图书馆宣传渠道,可以及时进行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沟通。

3.3关注社交分享下的移动阅读

移动互联时代的一大特征就是社交网络的兴起,各类涉及阅读的软件都倾向于社交功能的放大。2012年皮尤研究中心发表报告指出,数字时代信息配送和信息消费在从WEB向APP转移,APP应是移动互联时代阅读推广的理想模式[5]。移动互联网同十年前的网络存在着差异,但阅读的形态多年来没有变化,互动性较差,目前网易、腾讯等手机端APP均提供社交分享服务等丰富的社交网络和社交行为的支持。比如,基于微信的真实社交关系,用户可以在微信读书里看到好友的阅读排名、给他们点赞;可以查看好友的书架、推荐的书籍及书评,有了好友的关注和激励,很有可能帮助读者将读书这个好习惯长久地维持下去。

3.4优化服务流程和用户体验

简单好用的流程是用户使用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动力之。OCLC的一项报告显示,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科研人员更愿意选择能简化其工作的信息工具和服务,只要能够帮助科研人员节约时间、简化工作,即便这些工具和服务存在缺陷,科研人员也愿意进行尝试[6]。比如以优雅的排版设计与舒适的阅读体验著称的Zaker移动资讯软件将资讯、报纸、杂志、图片、微博、微信等众多内容,按照用户意愿聚合到一起,实现深度个性化定制,不会推送给用户重复的内容,有效规避了同质信息对用户时间的浪费。所以,移动互联时代下的服务要想收获良好的服务效果,流程设计就要简单好用,否则就可能会被读者所抛弃。同时,移动化的服务还应注重给读者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这是驱动读者利用服务的另一重要动力。除了简单的服务流程外,友好的平台界面、较高的服务效率都能提高用户的体验,因此这也是移动服务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3.5理顺开展工作的步骤

图书馆移动信息资源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重点、有计划地逐步展开,特别是对于各方面资源有限的基层图书馆而言。一方面,如果急功近利,力求扩大服务的覆盖面,难免会顾此失彼,影响服务效果,也不利于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因此在服务对象的选择上,应当选取适合各图书馆自身情况的资源优先开展。另一方面,在服务内容的选择上,应当做好充分的前期调研,根据不同用户的特点和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确定服务内容。考虑到移动互联下阅读呈现碎片化的特征,我们应有选择地加入有内涵有品位,适合碎片时间用手机阅读的电子图书,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有效阅读。总之,合理的工作流程和较好的工作效果离不开周密的计划与安排,移动服务工作的开展应当谋定而后动。

3.6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关系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因素。移动互联时代下的图书馆势必要加强培养和引进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一要培养在职人员的自我学习的意识、敬业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能满足于自己既有的知识和工作现状,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意识,不断学习,丰富知识结构,提升知识层次。二要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培训的内容要以现代图书馆学、信息技术、参考咨询服务、国内外图书馆最新发展动向为重点。三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馆员队伍结构。要重视高层次、高素质的懂得运用互联网思维的图书馆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的引进。

4.结语

李克强总理曾说:“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这让图书馆人深感使命和责任重大。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变革,通过把握用户需求规律与趋势、用户的习惯与偏好图书馆可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笔者认为图书馆的未来应该是移动信息服务与传统纸质文献并驾齐驱的局面,创新是图书馆服务的一个永恒主题,所以图书馆必须紧跟时代发展,适应内外环境的新形势新变化,一方面加快向全媒体复合型图书馆转型,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提升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改善传统纸质阅读服务体验,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5.

[2]移动智能终端[EB/OL].[2015-11-08].http://wiki.mbal ib.com/wiki/Mobile_intelligent_terminal.

[3]中国出版网.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在京发布[EB/OL].http://cips.chinapublish.com.cn/chinapublish/hw/ yw/201504/t20150420_165698.html.2015-04-20.

[4]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社交化阅读成为全新阅读趋势[EB/OL].http://old.aieln.com/news/2015/12769. html,2015-04-24.

[5]刘亚.移动互联时代的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基于社会化阅读的启示[J].图书馆论坛,2014(05):48-53.

[6]初景利,杨志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图书馆新消亡论论辩[J].图书情报工作,2012(11):5-11.

猜你喜欢

图书馆时代用户
图书馆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