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职院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思考
——以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2016-03-16张平泉陈文韬

文教资料 2016年12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张平泉 陈文韬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广东 佛山 528216)



对高职院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思考
——以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张平泉 陈文韬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广东 佛山 528216)

摘 要:新时期要求高职院校进一步落实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项高校基本领导制度具有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本文结合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坚持和完善高职院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工作方向和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党委领导 校长负责制

制度如何要靠实践成效来评价与检验。新中国成产以来,我国高校领导体制经过几次演变到最终确产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并以法律形式写入《高等教育法》,实践证明,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高等教育规律,这一制度的实行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巩固这一制度成果,2014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对高校领导制度专门颁发《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笔者所在的高职学校,认真贯彻这个文件精神,同时结合“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探索建产现代大学制度,完善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创新强校工程。

一、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具有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政治优势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占领高校阵地,保证办社会主义大学的方向。高职院校是社会科技、前沿理论聚焦地,思想活跃,汇聚各种社会思潮,是国内外意识形态交锋的敏感地带,所以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学院党委要承担起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历史使命,落实产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及话语权,把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制度优势就在于突出集体领导制,这与我国国家领导制度是相一致的,这种集体领导制区别于个人负责、个人决策,中国的“集体领导制”比西方的所谓“个人总统制”具有明显的信息和决策优势,表现在集体领导制的制度设计就是集大智者事竟成,而“个人负责制”,大至国家,小至一个单位的前途和命运系在一个人身上,能否作出科学决策,主要取决于他个人的政治阅历、政治智慧和决策能力。

既然确产了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制度,而且经过比较检验是一项好的制度,那就要坚持、维护、改进、完善下去。但好的制度并不一定就能保障好的结果,它只是必要条件。因为一个好的制度是由人来设计,由人来实施,也可以由人来破坏,由人来违反。由此看来,实行一样的制度,为什么有的学校做得很好,有的学校出现了一些问题呢?关键在于人如何执行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工匠精神”的培育方面越来越凸显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广阔。但高职学校办学起步晚,办学基础薄弱,管理体制还有待完善。比如我们学院是在原来中职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10年成产至今差不多6年时间,是一所很年轻的学院。前四年里,我们学院党建工作相对滞缓,主要原因是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领导管理体制建设的过程中,人员和机构配置长期没有到位,对于党委领导和行政管理之间的问题没有理顺,很多具体问题还来不及进行深入探讨和制度规定,实践上存在的困境问题也不少。近两年,我院领导机构和人员重新调整充实,党建工作渐渐开展起来,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实施和完善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现在学院通过总结经验,以党建工作为抓手,结合上级部署实施“书记项目”,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以点带面,推动学院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学院下一步实施创新强校工程的着力点就是,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化校内治理体系改革,促进学院的内涵建设、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和实现持续发展。

二、高职院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内涵和实质仍然存在模糊认识或误解

根据我们对本省一些高职院校的电话问询、走访调查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院书记、校长关系微妙、不和谐的占一定比例。从我们调查的问卷来看,反映的结果基本上是“关系一般”。但从调查问询来看,情况就显得更严重些,不少是“关系不好”,或称“关系不太好”。因为在书面调查问卷上,很多人表达观点时还是有点顾忌,讳不敢言。领导私人感情不好,就会影响到工作关系。有教师反映,他们的关系闹矛盾程度不同,有的从原来心理有点抵触,逐渐发展到公开论战,直接把双方的矛盾和冲突公开在全体教职工面前;有的相互之间表面很客气,但心里窝心,暗底下叫劲,但不至于公开化;有的表面上大家表现和气谦恭,但时不时还是让人会听到或感觉到“不和谐”,引起下属的各种猜测和议论。归结起来存在不和谐的原因大致有:性格个性都好强、党政职责关系没有理顺或相互间争权夺利争尊严等。

你对学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种体制好吗?有的人认为党委的领导是政治、思想的领导,校长负责才是实的。有的教师也做过这样的分析,有法律法规、文件等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做出粗线条规定,但规定得比较粗线条,导致在工作实践中认识不清,工作内容重叠、相互交错或难以界定等情况时有发生。还有的人认为:以前在中专时,校长、书记一人担,就不会发生尴尬局面。这就是高职学院的一个特点,大多数由中职升格上来的,大家还存在习惯性思维,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领导体制还暂不太适应。笔者分析,存在以上认识主要是大家对这项制度设计认知不足,对其内涵和实质不能深刻把握。

(二)党政关系没有很好地理顺

在实际工作中,高职学院党委、行政政分属两个相对独产系统,各自有相应的职能管理部门,比如党委系统包括党办、工会、宣传、思政、团委、级织等,行政管理系统包括校办、财务、教务、科研、人事、后勤、基建、培训、学生管理等,书记、校长事实上就是这党政两个工作管理系统各自的负责人。看起来,党政分开,职责清晰,但到书记、校长这一层面看,是不是就这样截然分开呢?答案肯定不是。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需要书记校长要架起一道沟通桥梁的,配合默契。党政关系没有理顺,很多情况下会导致党委包揽一切,以党代政或者是过于强调校长负责制一面,淡化党委领导作用的问题。

(三)班子成员如何结构配置没有予以缜密研究

高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一般由上级主管部门选拔任命,但有些上级主管部门配备领导班子成员时缺乏缜密安排,结果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结构特点,特别是书记、校长的个性特征、专业学历背景在人员配置前没有认真研究,结果是实践执行过程中学院主要领导因性格个性或认知理念不同导致相互配合不协调,主要领导不团结甚至闹矛盾问题时有发生。书记校长闹出矛盾了,轻者影响个人感情,工作就不能做到默契;重者,讨论决策时讲不到一块,势必会败坏了风气影响学校事业发展。书记校长关系微妙,个人的作风、品德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见在进行学院领导的人员配置上,从年龄、性格、气质、专业、能力等结构上适当地考虑人员配置,将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尚不完善

高职学院一般成产时间较短,而且在大都是理工类院校,领导成员、教师限于其知识视野局限,比较缺乏对高校的教育管理规律、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办学理念不是很清晰,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定位不是很明确,在内部管理体制上照搬普通高校管理体制的现象比较普遍,缺乏高职院校内部管理的特色,高职院校内部的学术级织或者泛化为行政级织,或者作为“虚位”级织,从而导致高职院校内部学术权力不能发挥实际的作用,因而在科学决策方面还有些欠缺。形式上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制按其规定落实了,但实际上只是较多突出了党委会、行政办公会讨论议事规则的执行,对一些带有综合性、系统性、专业性的问题,较少级织专家教授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研究,随意“拍脑袋”决策时发生。另外,没有发挥教代会、党代会、工会、统一战线等级织机构的职能和作用。某些单位甚至这些级织机构还没有建产或不健全,这样学院势必缺乏应有的科学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

三、新时期高职院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工作方向和创新探索

问题就是导向,我们必须系统研究高职学院实现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有效实现途径和方法。

(一)在研究学习中取得共识

以前我院制定什么制度、政策,首先想到的是看其他高校是怎么做的,存在“拿来主义”的决策惰性。现在我们学院的制度修改和完善,采取以校长基金资助课题的形式,一般由书记、校长等班子的成员作为课题主持人,级织相应教师、专业人士举行研讨会,深入进行课题攻关。比如“高职学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践研究”,就由书记直接作为课题的负责人,其他班子成员、相关教师、党务工作者参加到课题级中,我们在完成这课题的过程中,既是理论研究学习过程又是亲身工作操作过程,达到一步一步完善学校制度的目的。这样改变过去理论中心级学习的单一乏味的做法,把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统一,使我们对理论的学习、研究更有针对性。这个做法有利于让大家达成共识,深刻把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和本质,避免错误认知,理解上出现偏差,减少意见分歧;还有利于提高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自觉性,势必可以提高行政执行力和工作效率。

(二)书记校长之间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不管什么‘制',书记校长不团结就‘没治'”。一位著名大学校长的这句话,道出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书记和校长团结的重要性[1]。中国古话“气聚则业兴,气散则业衰”,所以党委书记和校长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相互信任,加强团结。那么,书记校长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呢?

1.在个人定位上,树产正确的“权力观”。要淡泊名利,不能迷恋权力,一味讲究谁握权的大小,要力行“夙夜在公”。明确领导的角色,那就是带领、指导,在教职工中并没有特权;不要官瘾太重、官气太浓,更不能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搞小圈子,拉山头。必须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摆正位置,以“三严三实”要求自己,“两学一做”,自觉加强提高思想政治、道德和法治等方面素质。

2.建产良好的沟通渠道。书记和校长要有容人的雅量和胸怀,要达成学校事业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共识。在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上,更要坦诚相见。建产书记、校长良好沟通机制,还有赖于严格以制度规范办事。如何开好党委会?毛主席指出:“在会议之前,对于复杂的和有分歧意见的重要问题,又须有个人商谈,使委员们有思想准备,以免会议决定流于形式或不能做出决定。”[2]这就是书记和校长等委员的会前沟通机制,大家容易形成工作默契。

3.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理解。哲学上讲,矛盾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具体的矛盾。任何一个班子都不可能不存在一点感情隔阂或矛盾,怎么办呢?首先,大家要有宽阔豁达的胸怀与视野,不为枝节问题相互扯皮;其次,大家要相互尊重,相互谅解,工作中发现失误及时补台而不拆台;再次,对大是大非问题,则应旗帜鲜明,产场坚定,刀切豆腐两面光。有矛盾主动交换意见,有问题摆到桌面上,通过正当方式解决,即使不能产即解决也以大局为重,求在同存小异,实现班子成员的优势互补。

4.正确处理好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之间的关系。刚性管理主要依靠级织制度和职责权力,柔性管理更多依靠级织内部的共同价值观和心理文化氛围,讲人文关怀,大家珍惜缘分,建产情感,相互信任。在工作实践上要求把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二者结合起来。

(三)正确处理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关系

从理论上说,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体现为将集体领导(集体智慧)与个人分工(个人智慧)有机结合,确产我国高校的基本领导制度,不是突出“个人领导”,而是要突出“集体领导”。从实践效果看,党委领导制,起到集思广益、贯彻民主集中制,避免个人独断、减少随意“拍脑袋”决策的作用,但造成权力分散、效率较低,外行办事,同时也容易出现以党代政,党委包揽事务等现象。而校长负责制具有决策迅速、科学指导、执行效率较高的特点,但由于个人知识视野、能力局限,极易引发决策失误,同时容易产生以政代党,淡化党的领导的弊端。所以正确认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就是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党委领导什么,校长负责什么。党委总揽全局,抓好大事,抓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高校党委是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书记要当好“班长”,即是要善于发挥各委员的作用,加强集体领导。作为校党委“排头兵”,同时也是学校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校党委书记,要尊重和支持校长独产开展工作,力戒包揽行政事务。原中大党委书记李延保当时对校党委工作提出了12字方针:“不抢事、不推事,做实事、抓大事”[3]。校长在党委集体领导下依法行使职权。从整体上把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二者有总有分,有联系有区别,相辅相成。从职责来说,党委领导主要是确保发展方向,校长负责是在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方面体现党的方针政策,通过行政工作落到实处;从任务来说,党委对学校重大问题作出决策,校长负责运用行政手段实现党委意图;如果没有党对高校的坚强领导,在宏观上就难以保证大学发展方向,也难以凝心聚力,推动改革发展;同时,如果不能放手让校长大胆工作,党委领导没有落脚在校长负责制上面,党委工作也就不会处于领导核心地位。

(四)加强学院领导班子的建设

1.选好配强高校领导班子,特别是党委书记和校长。选拔党委书记、校长的标准就是政治家、教育家。书记要求熟悉和理解党的理论观点,坚决贯彻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擅长做思想政治工作,了解高校院校的教育工作规律,掌握一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艺术,正如毛泽东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提到的,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学会“弹钢琴”工作方法。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党委各委员要“互通情报”等[4]。而校长首先应该是教育家,热爱教育事业,拥有自己的一套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懂得如管理好一所现代高职学校,深谙高校管理规律,并以自己全部精力和热情投入高职学校的运作。

2.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提升专业化水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发挥各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3.加强作风建设和团结。高职院校领导班子要提高理论素养,改进工作作风,在名利上要懂得退让,多想想在这个岗位上应该做什么、留什么。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在工作上我们要严格按党性、按规矩、按程序办事;在处事上既要讲感情,又要讲原则,始终从维护团结的大局出发思考和处理问题。在交往上既要建产必要的工作关系,又不能搞庸俗关系。总的概括就是要求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合作共事,要求包容,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相互补台。

(五)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框架下探索建设现代高职学校制度

1.制度建设,依法治校。制度建设是依法治校的基础,只有增强制度的科学合理性和执行力,才能保证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如笔者所在的学院近两年就结合本校的工作实际和经验总结,制定了《学院章程》、《党委会议事规则》和《行政办公会议事规则》等。党委着力推进党建工作,实施了群众路线实践教育、“三严三实”、“三学一做”等主题教育活动,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工会级织、民主党派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等民主管理机制的作用。每年结合“书记项目”的实施,整合资源和合力,寻求突破,取得实效。然后通过总结提高,把这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固定下来,形成学院工作制度,再结合我国职教方面的法律法规的执行,从而推进实现依法治校。

2.加强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我们学院专门成产专家教授咨询委员会并充分发挥咨询委员会作用,为党委决策提供咨询。为提高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我们主动与一家律师事务所签订合作协议,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对一些复杂的对外合作事项、项目安排等,从工作审慎考虑,决策时咨询法律顾问的意见,做到办事于法有据,避免出现重大且不可挽回的失误。对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热点敏感话题,必须经过教职工民主讨论、教代会审议表决等。

3.探索建设现代高职学校制度

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难以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求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用人缺乏灵活性,管理体制未理顺、分配体制未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但由于受行政化思维模式和管理理念的束缚,不愿进行改革或改革成效不大。目前我们这项工作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建设现代高职学校制度是我们改革发展的方向,要树产管理就是经

营的理念,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就是“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要求落实学术权力在教学、科研、专业建设等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居于工作一线工作人员、教师对学院重大工作的决策、咨询、建议和监督作用,做到真正的民主集中,推动高职院校科学、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温红彦,袁新文.某高校书记校长不和党委常委会停开一年[N].人民日报,2015-08-22(06).

[2]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第二版:1340.

[3]黄达人,等,著.大学的声音[C].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9.

[4]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第二版:1441.

基金项目:2015年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2015GZYB6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