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唯物辩证法中事物联系的几种形式

2016-03-16陈晓霞

文教资料 2016年12期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联系形式

陈晓霞

(甘肃省天水农业学校,甘肃 天水 741400)



谈唯物辩证法中事物联系的几种形式

陈晓霞

(甘肃省天水农业学校,甘肃 天水 741400)

摘 要:关于事物联系的多样性,除了许多哲学著作中指出的几种形式外,本文分别从事物联系的时态、性质、力度、双方属性、空间等归纳总结出显现联系和潜在联系、有利联系和不利联系、紧密联系和松散联系、同性联系和异性联系、近程联系和远程联系等几种形式,并对其现实意义进行阐述,以期指导人们从辩证法的角度,全面认识和准确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人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 联系 形式

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事物之间的联系既是普遍的、客观的,又是复杂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各不一样。在大多哲学著作中对事物之间联系形式的多样性,主要归结为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等。笔者在作了新的探究之后认为:除了以上联系之外,事物的联系还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显现联系和潜在联系

这是从事物联系的时态分析的,显现联系指的是事物现在出现的联系和过去曾经出现过的联系。如:真理与谬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阶级与国家、物质与意识、教与学、父与子、生存与环境、曾经的同事关系等属于显现联系。潜在联系指的是事物之间目前未曾出现,但经过相对时空后方能出现的联系。如:教育对整个社会的促进作用不能产见成效,只有经过漫长的时期后,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出一大批科技人才,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方能显现;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肆意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利用,以前并未引起人们重视,致使若干年后自然灾害蔓延,人类受到严厉的惩罚,这种潜在的联系才显现出来;长期在有害的环境中工作后,对人身体的损害,在当时并没有症状,但潜伏一段时期后,疾病会随之而来等是潜在联系的体现。

这一哲理告诉我们,要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对待具体问题,根据事物联系的时态分析显现联系和潜在联系的利弊,既要把握利用事物有利的显现联系,又要树产超前意识,准确预见事物的潜在联系的利与弊,趋利避害,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二、有利联系和不利联系

这是从事物联系的性质分析的,联系是事物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事物之间有些联系对其产生和发展起着积极的肯定作用,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这种联系是有利联系。而事物之间的有些联系对其产生和发展起着消极的否定作用,对事物的发展不利,这种联系叫不利联系。如:我国实行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有利于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繁荣,增强民族凝聚力;古代孟母择邻而居,选择良师益友,有利于孟子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中,要既重视经济效益的增长又重视社会效益的增长,两者之间协调发展才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是有利联系的体现。在农作物的育种区域之间建产隔离带,是为了保证种子的纯度,预防异花授粉;我们在借鉴西方文化时,不能全盘吸收,而要摒弃享乐主义和金钱至上的思想,因为不利于我国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是不利联系的体现。

这一哲理告诉我们,在对待具体问题时,要准确分析事物联系的性质,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对事物之间的有利联系充分加强并利用,想法克服和消除事物之间的不利联系,从而积极推动事物的发展。

三、紧密联系和松散联系

这是从事物联系的力度分析的,事物之间总是存在有近有远的联系差异性。有的事物之间联系紧密,相互依从,彼此不可分离,这种联系叫紧密联系。如:现象和本质、磁铁的南极和北极、鱼和水、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都属于紧密联系。但有些事物之间处于相对松散状态,联系的力度相对弱小,这种联系叫松散联系。如:旁系宗亲的血缘关系;事物之间的间接联系;相距较远的物体之间力的联系;在人际交往中,性格、观点不同的个体之间的联系等都属于松散联系。

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有推动或阻碍作用:如加强学生纪律性有利于规范学生行为;增强团队的力量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建筑材料紧密坚固有利于工程质量等都体现了紧密联系有利的一面。物种之间近亲繁殖,有碍于物种进化;犯罪团伙同流合污有碍于社会稳定;金属物质质地严密,有碍于人们对其分割等都体现了紧密联系不利的一面。同时,事物之间的松散联系,对事物的发展也有推动或阻碍作用:如适当拉大植株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植物生长;给学生营造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给土壤松土,有利于促进植物生长等都体现松散联系有利的一面。不同种物进行杂交,难以产生出新的优良品种;人心涣散纪律松弛的集体既没有战斗力,也很难产生效益;建筑材料结合不紧密会使工程质量下降,甚至报废工程等都体现了松散联系不利的一面。

这一哲理告诉我们,在处理具体问题时,要准确把握事物联系的力度,分析其利弊,充分利用和巩固发展对事物有利的紧密联系和松散联系;要减少消除对事物不利的紧密联系和松散联系,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四、同性联系和异性联系

这是从事物联系双方的属性分析的,同性联系指的是性质相同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如:欧洲经济共同体,群居动物的共处,某学术交流会,人们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等都属于同性联系。异性联系指的是性质不同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如:战争中对抗的双方,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竞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间的斗争,男女异性相吸等都属于异性联系。

事物之间的同性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有推动或阻碍作用:如同类企业之间的正当竞争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创新;用“三言三实”统一党员的思想,有利于保持党的纯洁性;企业间的合并重级有利于企业扩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等都体现了同性联系对事物发展的有利方面。人们常说的“同流合污”、“一丘之貉”、“窝里斗”等都体现了同性联系对事物发展的不利方面。同样,事物之间的异性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也有推动或阻碍作用:如我国倡导“百花齐放”的文化方针有利推动了我国文艺事业的繁荣与发展;生物界中存在的食物链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真理是在与谬论的斗争中形成并发展的等体现了异性联系的有利方面。人类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放牧草地致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中学生男女交往过密的早恋现象不利于学业提高和身体成长等体现了异性联系的不利方面。

这一哲理告诉我们,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要准确科学地分析事物同性联系和异性联系之中的利与弊,因势利导,利用和保持同性联系和异性联系的有利方面,消除和防止其不利方面,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五、近程联系和远程联系

这是从事物联系的空间分析的,近程联系指的是空间距离相对较近的两种事物之间的联系。远程联系指的是空间距离相对较远的两种事物之间的联系。如:从地理角度讲,甘肃与周边各邻省之间的联系是近程联系,与海南,吉林等省之间的联系是远程联系;在意识领域中,观点相同者之间的联系为近程联系,不同观点之间的联系为远程联系;在宇宙间,月球星体与地球星体之间的联系为近程联系,太阳星体与地球星体之间的联系为远程联系;从血亲关系来看,有血亲关系之间的联系为近程联系,没有血亲关系之间的联系为远程联系;从植物的种类关系看,同科植物体之间的联系为近程联系,异科植物之间的联系为远程联系等。

事物之间的近程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有推动或阻碍作用,如和没有血缘关系的邻居搞好团结有利于给自己和他人营造一个愉快和谐的生活环境,有利于社会和谐;就近取水灭火有利于控制火灾的蔓延,减少损失等都体现了近程联系有利的一面。学校周围出售的垃圾食品不利于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在生物界中,近亲繁殖会导致物种的某种缺陷或退化,不利于物种的进化等都体现了近程联系不利的一面。同样,事物之间的远程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也起推动或阻碍作用:如我国西部地区加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联系,有利于带动西部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加速西部大开发进程;借鉴和吸收西方优秀文化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创新等体现了远程联系的有利的一面。人们常说的“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远水解不了近渴”等直接体现了远程联系的不利的一面。

这一哲理告诉我们,要用辩证的一分为二的观点解决问题,要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空间,充分利用和加强事物之间起积极作用的近程联系和远程联系,消除和克服事物之间起消极作用的近程联系和远程联系,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总之,事物之间的联系形式复杂多样,我们要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既要产足现实,与时俱进,又要开拓创新,预见未来,准确地观察和把握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产生的各种不同联系,科学分析其利弊,趋利避害。这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有效的工作方法,推动事物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剑英,编.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陶金.普遍联系原理若干问题讨论综述[J].哲学动态,1982(11).

[3]晋来丁,袁书勤.略论“普遍联系”的科学方法论意义[J].中州学刊,1989(06).

[4]王兴洲.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J].思想政治课教学,1981(04).

[5]戴维翰.普遍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整体观[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04).

[6]李福才.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观点的现实意义[J].江苏社会科学,1991(02).

猜你喜欢

唯物辩证法联系形式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唯物辩证法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双重视域下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批判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WADA运动员行踪报告制度的合法性基础——基于唯物辩证法视角
初中数学教材中量变到质变的素材倒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