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门户城市建设视域下创新肇庆人才评价机制研究
2016-03-16张春照
张春照
枢纽门户城市建设视域下创新肇庆人才评价机制研究
张春照
对肇庆发展而言,建设枢纽门户城市具有深远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应从地域、经济、功能等三个概念明确枢纽门户城市建设的战略定位,枢纽门户城市离不开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应创建以市场化、社会化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进一步提升评价质量,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的制度环境,完善以业绩为导向、多元化参与的人才评价体系。
枢纽门户城市;人才评价;机制研究
建设枢纽门户城市是肇庆抢抓“十三五”发展先机,推动城市扩容提质、构建“一江两岸、一城三区”城市发展布局、实施追赶型发展战略,加快肇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力抓手,肇庆市先后制定《关于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的实施纲要(2014—2020)》《加快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行动计划(2016—2020)》(下面简称《行动规划》)等文件,进一步强化珠三角意识,真正把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建设落到实处,落实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确定的“五个坚持五个实现”的发展策略,实现与全省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阐析肇庆市枢纽门户城市建设的战略定位与意义
关于门户城市,国外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流派。Bird学派认为,门户并不是城市的区位,而是城市的职能。Short J Retal认为门户城市是各种“流”的汇集地、连接区域和世界的节点、经济体系的控制中心。①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枢纽门户乃是“出入必经的要地”。枢纽门户城市应该是“枢纽城市+门户城市”,具备枢纽城市和门户城市的综合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特别是在对外交往中具有引领传导作用的中心城市,同时,以交通为纽带,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交往中能够发挥引领、传导和带动作用的城市。
1.肇庆市枢纽门户城市建设的战略定位
肇庆市委书记赖泽华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不但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肇庆不仅要在区域上划入珠三角,而且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对接珠三角,这样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珠三角成员。②肇庆市枢纽门户城市建设要内接珠三角,外连大西南,真正实现全面融入珠三角,辐射东盟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和泛珠三角等区域,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根据区域地理特点,可将城市分为滨海门户城市和内陆门户城市,如上海、天津就是滨海门户城市,长沙、太原就是内陆门户城市③。根据城市交通特点将城市分为枢纽门户城市和非枢纽门户城市,例如首都北京既是政治门户城市、经济门户城市,又是枢纽门户城市。
依据肇庆城市发展的特点、交通、区位优势及战略功能定位,将发展方向定位为枢纽门户城市较为适宜。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通过的《行动规划》指出,肇庆枢纽门户城市既是地域概念,又是经济概念、更是功能概念。在地域概念上,强化珠三角城市意识,实施追赶型发展,尽快赶上珠三角平均水平,提升城市形象,并发挥地缘优势,推动肇庆开放合作新发展;在经济概念上,深化枢纽门户城市是区域经济中心的意识,以迅速增强产业竞争力、城市综合实力为目标,打造成为广东新的经济增长极,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在功能定位上,强化对外对内的服务功能和区域合作功能,吸引珠三角先发地区高端产业和大西南地区优质企业落户发展,成为“一带一路”、珠江-西江经济带、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和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区域合作最活跃的地区之一。④
2.肇庆市枢纽门户城市建设的战略意义
早在2013年,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肇庆调研时就指出,肇庆要利用各种交通大动脉交汇的优势,建设成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枢纽门户城市是沟通东西南北、区域内外的重要通道,是本区域与外部联系沟通的桥梁与窗口,在区域发展中,担当“引进”与“输出”的双重角色,是区域、经济、功能等三重概念的叠加,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建设交通枢纽城市有利于推动珠西经济带发展。根据《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肇庆被定位为“珠江-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区域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一大批交通设施项目将会落户肇庆,在轨道交通方面,到2020年,轨道交通通车里程470公里,建成肇顺南城际轨道、柳肇铁路,动工建设肇梧、肇云城际轨道,升级改造广茂铁路项目,完成预期建设广湛高铁肇庆段任务。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2019年全面完成肇庆内外环高速公路建设任务,实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700公里,积极谋划肇庆连接高明恩平高速至港珠澳大桥、深圳-中山通道快捷干线。在互联互通快捷干道方面,到2020年,全市公路网密度超过100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衔接顺畅,市域各重要区域均实现点对点快捷通道连接。另外,升级改造骨干航道、港口码头,推进枢纽客货运站场。作为珠江-西江经济带主干流区域轴带城市的肇庆市,其不可多得的自然区位优势以及日益完善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必会在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建设枢纽门户城市有利于提高肇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建立枢纽门户城市将有利于在国际合作、国际贸易中抓住各种机遇,努力吸引国内外的人才、资金和项目,形成强大的集聚效应,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贸易结构由商品贸易逐步向服务贸易转变,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⑤肇庆市要发挥地处“三个经济带”轴心的地缘优势,大力提升肇庆新区的区域合作功能,积极推动“三个经济带”建设。推进广佛肇一体化发展,深化广佛肇经济圈建设,主动对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区,推进对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积极构建东盟、大西南地区优势产业和企业总部进入珠三角的理想投资地,成为东引西连的“大市场”,打造珠三角对接东盟自贸区的重要节点城市。积极谋划建立肇庆对接东盟自贸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商会。积极谋划开通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商贸物流通道,开拓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打造成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的综合交通枢纽和服务业中心、珠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要节点、大西南地区优质企业进军珠三角战略高地、国家低碳绿色发展示范区和珠三角宜居理想城市。
二、厘清肇庆市枢纽门户城市建设的有利条件与面临的难题
肇庆枢纽门户城市建设与发展面临的大好机遇。就国际而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2016年经济做出了3.2%的增长预期,高于2015年的实际增长率,世界经济正从2008年金融危机中缓慢复苏。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G20杭州峰会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就国内而言,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与发展规划为肇庆枢纽门户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更新了发展理念与发展方式。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肇庆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有利于肇庆加快形成以创新驱动为重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增加有效投资和公共产品供给,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基础性保障。广东省大力实施珠三角优化发展和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为肇庆创新发展、追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肇庆市枢纽门户城市建设与发展处于珠三角优化发展和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政策的叠加位置,有利于肇庆市凝聚珠三角核心区和大西南各类优质资源,增强投资吸引力。
肇庆枢纽门户城市建设与发展面临的难题。枢纽门户城市产业支撑力不强,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占全省比率偏低。城市承载力较弱,城市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城区狭窄堵塞,交通秩序仍需大力整治,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任重道远。区域发展不平衡,四个山区县拥有全市70%以上的土地,50%以上的常住人口,但只创造了全市近1/3的GDP。环保压力较大,肇庆市空气质量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排名比较靠后,西江水质保护压力较大。虽然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但东引西联、南北贯通的立体交通网络亟待加强。
三、围绕肇庆枢纽门户城市建设,坚持以市场化、社会化为导向的人才评价,积极培育人才评价机制
1.坚持市场化、社会化改革方向,规范评价流程与方法,完善以业绩为导向、多元化参与的人才评价体系
人才评价是评估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服务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指标,是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留才的重要依据,能否吸引、留住更多优秀人才取决于人才评价机制。当前,有的地方与部门一直沿用传统粗放型的人才管理模式,也就是“政府评、专家审”的方式,通过考核干部的方式对人才的知识、资历、业绩与成果作出判断,但是这只是关注人才的过去而不是未来发展,没有真正科学严谨的评价人才,这种人才评价模式不能适应当今迅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会挫伤人才的积极性。
2016年3月,中央出台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突出深化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市场导向。肇庆实施追赶型发展、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引进、培育与发展以及人才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肇庆人才评价要有开放的视野与理念,通过开放的政策实现新的超越,发挥人才评价发现和甄别人才的作用。首先,创建以业绩为导向的评价体系,突出能力素质标准,突出价值贡献,打破“包打天下”的人才评价模式与流程,突破“德、能、勤、绩、廉”五个标准,确定评价标准的社会导向。其次,建立健全自主选择评价人才的方法与程序,强化用人单位对人才评价的主体地位,促进人才评价结果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努力做到人才评价与岗位管理、激励机制有效结合,发挥人才评价作为人才辈出的基石、吸引高端人才的“梧桐树”、人才发展的“加油站”的作用。第三,整合资源、鼓励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推动人才评价工作,发挥市场与社会在人才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多元化力量在人才评价创新上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发挥用人主体和人才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建立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的制度环境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曾指出,创新型人才的发展,必然有个性因素在里面,是不能制度化评价,也没有规律可循。人才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评价系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对人才评价的标准都不同,即使是相同岗位,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人才的评价标准要求也不一样。人才评价的指标设计要充分考虑人才素质的动态性,制定以实际工作能力、工作业绩以及潜在的价值贡献为导向的科学评价指标和可操作的评价方案,弱化毕业院校、学历学位、资格资历评价指标,明确人才评价的标准,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实施追赶型发展、建设枢纽门户城市应激发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人才评价机制应发挥用人主体和人才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突出用人主体的用人自主权,进一步建立完善人才评价体制机制,为人才评价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首先,坚持透明公开公正原则,对德的考核应当通过对人才的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遵纪守法、工作作风、领导能力或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以及群众口碑等情况进行调查问卷或公示测评,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防止少数单位或少数人说了算现象。其次,要搭建起大数据平台,用大数据的思维和手段管理、评价人才,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第三,要关注人才的独特性,以弹性、灵活的方式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最后,建立公示制度,将人才评价的原则、方法以及参加评价的人的工作业绩、价值贡献等情况都纳入公示范围,切实保障人才对评价工作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促进公平竞争,实现公正公开评价。同时,进一步完善职业资格、职称评审、各类奖项的自由申报制度,让人才能够积极参与,为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3.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进一步提升评价质量,引入第三方评价及监督机制
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型到市场经济体制,人才与人才工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人才评价应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进一步提高评价质量,服务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比如在人才评价上,除了特殊要求的岗位,资格资质认定很大成分上属于市场行为,却长期被政府主导其设立和取消,并将资格资质设定为人才创业和就业的前提条件。政府要大力度放权,强化人才监督保障职能,回归宏观管理本位,科学地做好产业发展规划、打造高端产业集群,调动市场力量,做好监管公共服务,彻底转变“政府评、专家审”的人才评价理念。
实施追赶型发展、建设枢纽门户城市应逐步建立起规范的、富有竞争力的人才评价市场以及具有监督职能的、高效的管理体系,着力发展人才测评中心、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协会等社会上独立的专业评价组织。首先,引入第三方专业中介组织评价人才,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进行规范引领,鼓励和支持中介机构中立、公正地提供专业性、市场化的人才评价服务,并不断提高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其次,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等机构的功能,依托这些机构在企业、院校、社会团体、民办机构、大型人才市场等建立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推荐中心。第三,通过网络、短信、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新媒体形式,吸引社会公众广泛参与人才评价和评价过程监督,发掘和评选一大批公众认可、社会需要的各个层次的人才。
引文注释
①周长林,孟颖.天津模式—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国际门户城市[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97-198.
②肇庆市委书记:增强珠三角意识建设枢纽门户城市[EB/OL].http://news.dayoo.com/guangdong/ 201608/09/139996_50057310.htm.2016.8.9.
③黄方方.门户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研究[J].桂海论丛,2001(12):76-79.
④加快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行动计划(2016—2020)[Z].中国共产党肇庆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2015.
⑤乔桂银.南通建设枢纽门户城市研究[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5(3).
(作者单位:中共肇庆市委党校)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4.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