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功能及定位
2016-03-16刘慧
刘 慧
(济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
“慕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功能及定位
刘慧
(济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
摘要:教育领域“互联网+”的结果必然引起传统教育方式的大变革, “慕课”这种全新的网络在线学习形式,正不断映射着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推动着中国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教学大纲里的必修课程,更应顺应E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借力慕课的优势,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转型。
关键词:“慕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定位
一、“慕课”的内涵及特点
(一)“幕课”的内涵
“幕课”是“大规模的开放式网络课程”的英文缩译。它主要通过网络课程的教授实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但它又不同于早先已经出现的网上视频课程,“慕课”具有交互性功能是其最突出的新特点,学员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打开电脑就能上课,对课程学习中存在的疑问还可以随时通过互动窗口实现在线解答。“幕课”革命性的价值还在于它实现了教学形式的推陈创新,彻底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所要求的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教授的陈旧形式,学习从此再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很好的满足了信息时代人们对获取知识快节奏、便捷式的新要求。
(二)“幕课”的特点
1.教学形式的便捷性。传统的教学形式,往往采用按部就班的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按照固定的教学大纲,通常由授课该门课程的固定教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整门课程的集中教授。而“幕课”对知识的传播方式,不仅实现了全球范围内最顶尖教育资源的优良配置,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机选择任何一位名师授课,而且学习者获取知识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也都因人而异,学习者的年龄差距不再是问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以人为本”,知识的传播者和接受者都变成了流动的个体,真正形成了一个教育资源信息化的大平台。
2.教学内容的有的放矢性。知识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每个人都需要不断的充电学习,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得现代人对知识的需求量和更新量越来越大, 不同的学习个体完全可以按照自身对知识的不同需求有的放矢的进行“慕课”在线课程的选择,完全出自兴趣和自身对知识的需要,而不是强迫进行。
3.教育机会的公平性。“幕课”得以兴起并迅速得到各国不同学习者的广泛响应,还基于它真正实现了教育机会的均等性和公平性,它真正的冲破了大学围墙的限制,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是本校生的专属,学习者无论年龄、性别、种族、信仰,甚至之前的学习基础,只需在互联网上注册一个用户,你就可以免费享受到全球最顶尖的教育资源,真正的实现了教育的人性化和公平性。
二、“慕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功能
教育领域“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必然引起传统课程教学方式的大变革, “慕课”这种全新的网络在线学习方式,正不断映射出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推动着中国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必修课程,更应顺应“E时代”对教育者提出的新要求,借力“慕课”的优势,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转型。
(一)“慕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慕课”新就新在它完全实现了教学过程的跨时空和个性化,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采用大班上课形式,上百名学生齐在同一教室,由一位教师进行集中授课,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理解差异得不到有效解决, “慕课”这种微视频、互动式、个性化、快餐式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的这些不足,具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高校注册“慕课”在线课程的学员中80%以上都是“90后”大学生,这就说明了他们对网络教学有着天生的好感,一对一的教学形式很好的满足了他们主体地位的发挥,互动窗口进行即时的问题解答又很好的满足了他们个性化的差异,微视频教学的视听效果解决了书本教学的枯燥性,这就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敲响了警钟,督促着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
(二)“慕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慕课”的课程资源来自于全球顶尖高校的专家和教授,他们对本专业相关知识的理解最具有权威性、专业性,对相关专业的研究深度也可谓是走在世界的最前沿,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中所使用的教材往往是按部就班的按照教学大纲编制成本向学生教授固定的知识,知识的更新速度远远比不上网络的迅速,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很多知识太过注重理论化,固定的板块没有创新,使得当今在校大学生无法利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造成了“学无致用”的现象,“慕课”在线课程的及时更新功能,能够实现对社会最新热点问题的及时解读,很好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慢步伐的弊病。第二,“慕课”使不同高校间知识的共享成为现实,真正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增值服务。
(三)“慕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补充形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养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但它不是唯一的手段,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理论课的一种补充形式,因其“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高校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慕课”作为一种全新的在线教学形式,很好的实现了“互联网+”时代网络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它既迎合了当代“90后”大学生对网络的青睐,又改变了传统单调的上课形式,它不仅可以作为第二课堂,有效弥补传统教材对知识不能及时更新的不足,学生可以将自己在“慕课”中学到的新知识在课上进行讨论,课上没能即时更新的实时资讯的解疑答惑学生可以在“慕课”平台上找到最权威的专家解读,即时进行知识的更新教育,让教学不再成为“过去时”,而真正成为“现在进行时”,“慕课”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二大主阵地。
三、“慕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定位
笔者认为,“慕课”的兴起是时代的产物,就如同蒸汽机的发明产生了第一次科技革命一样,“慕课”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迎合了“互联网+”时代所要求的教育领域的科技化、网络化,它完全可以拿来为当今的大学教育所应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很多教学内容具有固定的版块,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讨论并形成最优的教学方案,录制成视频课件上传到“慕课”平台,同时,思政课又是一门与社会现实紧密相关的课程,对实际教学中学生提出的社会热点问题能即时的进行问题剖析,在线解答,这就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进一步的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这个第二课堂,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网络世界,进一步的拓宽自己的教育领域,同时,要注意区分网络教育与现实教育的不同,根据“慕课”所需要的微视频教学要求,将自己的教学内容高度凝练,同时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但我们也应当清晰的认识到,“慕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它并不能完全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思政课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学习、情感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的疏导和解决是电脑无法完成的,思想政治课老师不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更是学生的心理疏导医生,即时有效的进行心灵沟通,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用真心去打动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网络世界的虚拟性更需要教师适当增加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学会区分虚拟与现实的关系,增加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让他们学会接纳现实,热爱现实的生活,从而避免沉溺于虚拟世界而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好地应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利用网络的强大影响力来进一步增进马克思主义在广大青年中的传播和影响力,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必须主动适应并应对时代发展对课程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主动借鉴“慕课”的优点,即时更新课程的内容,以中国的“社会热点”问题为基本的教学单元,聚焦某一问题,找到热点问题与书本理论知识的契合点然后进行问题剖析,层层加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相关知识的灌输,也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通过进行视频搜集、新闻调查、课题讨论、制作课件演讲等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升华了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积极创建一种既适合当今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又能迎合信息时代对教学新要求的网络教学模式,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网络化发展。
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它的两面性,“慕课”也有其无法避免的缺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在借鉴其优点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一,它虽然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依然不能忽视,在校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但由于身心发展尚不成熟,主观判断能力较弱,网络世界里充斥的色情、暴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极易破坏他们身心,甚至左右他们的行为,只有教师正确发挥引导人的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使他们在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里坚持正确方向,做出正确判断。因此,我们在借鉴“慕课”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应创新教师职能,教师转变角色,搭建网络世界里的“虚拟”班级,在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挖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第二,课程完成率低也是“慕课”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很多注册“慕课”的学习者只是出于对这种新鲜事物的好奇而盲从跟风,但因为缺乏监督和激励机制最终没能完成学业,多项调查数据也表明:在“慕课”各类课程中注册的学习者能够最终完成所选课程学习的比例还不足10%,甚至真实结果比这个比例还要低[1]。这就值得我们去思考怎样发挥教师的监督、鼓励、督促作用,将教师督导人的作用运用到“慕课”平台,必须提高教师的媒介素养,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同时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健全网络教学管理体系和督导机制,同时,积极完善认证体系,实现“慕课”课程的学分认证。在“慕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对问题学生即时进行沟通交流,正确指引方向,有效地监督、鼓励学生进行网络课程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网络世界里的良师益友。
最后,“慕课”缺乏实践层面的锻炼也是其不可忽视的一方面,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当今高校各科教育都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实践不仅是锻炼大学生养成良好人生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敲门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补充形式,通过开设社区走访调查、动手劳动、岗前培训、实地实验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效弥补“慕课”的不足,同时,我们也应积极创新“慕课”,增加网络社区管理,给予学生一定的工作量和角色分配,有效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
“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都呼唤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它在客观上不仅要求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改革创新、积极应对,在努力提高自身媒介素养的基础上,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同时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积极吸收借鉴“慕课”这种全新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努力打造出适合中国高校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同时也要求当代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利用网络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进一步的丰富、提高自身能力,才能在人才济济的互联网时代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戴丽丽,李群.MOOC:撬动中国高等教育变革的支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3):23-26.
责任编辑:周小梅
收稿日期:2016-05-06
作者简介:刘慧(1986-),女,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890(2016)02-0053-03